智能汽车雷达与照相机模型验证

发布者:mb5362443最新更新时间:2020-08-13 来源: 智车行家 关键字:自动驾驶系统  虚拟传感  智能汽车  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欧洲 PEGASUS 指出,对于三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系统需要进行虚拟仿真测试。虚拟传感是虚拟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虚拟传感器模型的质量决定了在仿真中获得的真实感程度,利用虚拟环境下环境感知传感器进行仿真建模测试,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对多种路况进行再现测试以及对危险的驾驶情况进行测试,而且可以突破时间限制不间断地测试,能够大大缩短产品测试周期,成本也比较低。

 

在建立智能汽车的传感器仿真模型时,一般可以分为物理模型建模和功能模型建模。物理模型对传感器的具体物理结构和物理原理进行模拟,体现了传感器的物理特性。

 

此外,智能汽车控制器测试验证需要复杂的交通环境,其中的交通车辆模拟也需要带传感器的智能汽车模型,计算量大大增加,对计算效率要求更加严苛,每个传感器的计算都需要在微秒级完成,上述两种传感器模型大都还不适用于复杂交通场景模型。

 

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本文中建立了虚拟环境下可以适用于多智能汽车并发实时仿真的高效率传感器功能模型,可以模拟一定的物理现象,并对模型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有效验证,且在并发仿真条件下对计算效率进行了验证。

 

1.  传感器功能模型的建立


1.1 模型框架


为建立虚拟环境下的传感器功能模型,本文中搭建了如图 1所示的传感器框架。模型的输入包括本车状态、仿真场景、传感器参数和环境参数 4部分。模型的功能模块由对象提取、遮挡模拟、输出模拟和误差模拟组成。对象提取,是按照传感器的位置、感知范围、感知对象类型从仿真场景中快速提取出被感知对象。

 

 

遮挡模拟,根据对象的几何轮廓和它们相对传感器的位置关系,按照图形几何学确定出最终的可见对象。输出模拟,根据传感器自身特性、被感知对象的输出格式,为需要对外输出的可见对象计算理想的输出数据,得到理想待输出对象。误差模拟,表征传感器特性,在理想待输出对象的输出数据上加入高斯白噪声,形成最终的感知输出。


1.2 对象提取


为满足大规模仿真场景中多车传感器需求,快速对象提取是基础。快速提取的工作原理如图 2所示,将仿真空间在惯性系下按照二维平面划分为连续的正方形网格,所有物体每一时刻在几何上必将属于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或几个。为每个需要对外提供信息的物体创建一个被截取对象,根据类型的不同,将被截取对象句柄存储在所属正方形网格中不同对象层的对象链表中。

 

为每一个需要获取其他物体信息的模块创建一个截取模型,每个截取模型将根据传感器作用范围先用一个简单几何轮廓进行截取,比如图 2中所示的圆形范围,根据截取范围所覆盖的正方形网格,截取模型对象可以访问正方形网格中不同对象层中的被截取对象,从而实现对被截取对象的快速截取。最后,根据传感器的几何探测范围从被截取对象中按照几何裁剪原理,进一步提取传感器目标对象。

 


1.3 遮挡模拟


阴影体算法,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计算点光源产生阴影效果的一种经典算法。基于阴影体算法,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在二维平面内判断对象之间遮挡关系的快速算法,其原理如图 3所示。定义主车车体坐标系 V,传感 方向重合,Y轴方向均指向左侧,车体坐标系原点位于车体质心,传感器坐标原点位于传感器安装点。

 

 

定义待处理对象的几何轮廓模型为平面有向包围盒,如图3(a)中表示待处理对象 1的矩形A1B1C1D1,忽略对象不同表面材质对感知结果的影响。

 

定义待处理对象的可见三角形,是在传感器坐标系下以传感器坐标原点 S为一个顶点,从待处理对象 4个顶点中选出角 S最大时的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如图3(a)所示,待处理对象 2的可见三角形为ΔA2SB2,可见三角形离 X轴最近的边与 X轴的夹角为最小可见角,可见三角形离 X轴最远的边与:

 

 

对待处理对象是否被遮挡进行判断。如图3(a)所示,待处理对象 3的可见三角形与待处理对象 1 的轮廓相交,则待处理对象 3被遮挡,而待处理对象 2则不会被遮挡;对于被遮挡的对象,可进一步根据两个对象的最大、最小可见角,判断被遮挡的对象是否仍有部分轮廓对传感器可见,依次遍历待处理对象列表中的每一个对象,判断当前正在遍历的对象几何轮廓是否与输入对象的可见三角形相交。

 

如果相交,则当前正在遍历的对象已经对输入对象形成了遮挡,如果传感器能够对只有部分轮廓可见的对象进行感知,则需进一步比较可见角。

 

如图3(b)所示,待处理对象 1的轮廓与待处理对象 2的可见三角形相交,但是因为:φ2max>φ1max>φ2min>φ1min,所以待处理对象仍有部分轮廓(图3(b)中加粗线条部分)对传感器是可见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可将这部分轮廓识别为对象。

 

激光雷达感知对象实际轮廓的确定。在激光雷达建模计算过程中,可以根据激光雷达的扫描角度范围、水平角度分辨率,在激光雷达坐标系下预先计算出代表每条激光束的线段,并按扫描角度由小到大顺序存储,如图 4所示。

 

 

当已知对象的最大、最小可见角为 φmax,φmin时,可按照如下关系得到与对象可见轮廓相交的角度最大、最小的激光束线段标号。得到两条激光束与对象可见轮廓的交点,快速获得对象实际被激光雷达扫描到的轮廓范围。

 


1.4 输出模拟


输出模拟是将快速提取到的大地坐标系下的对象信息转换到传感器坐标系、车体坐标系下,并根据传感器的实际输出生成输出量。

 

对于激光雷达模型,根据得到感知对象的轮廓,计算出形心位置,并根据对象的角度、速度等信息,主车的位置、运动状态,以及雷达相对主车的安装位置,利用运动学关系及坐标变换,计算出对象在车体坐标系下的形心位置、速度、横摆角。

 

对于毫米波雷达模型,根据可见轮廓计算出对象相对雷达的最近点作为反射点,利用运动学关系及坐标变换将距离、角度、径向相对速度从大地坐标系转换到雷达坐标系。

 

对于照相机模型,将机动车、行人等典型交通参与物的位置、宽度等信息,进行坐标变换,转化到车体坐标系下进行输出。对于车道标线和道路边沿,直接选取感知范围内等间隔的若干离散点,按照预先设定多项式拟合公式计算拟合参数并输出。


1.5 噪声模拟


目前大多数传感器功能模型对误差的模拟方法都是在理想输出结果上添加噪声来实现,虽然很多传感器感知结果中的噪声是具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有色噪声,而且对同一对象不同状态变量的感知结果可能存在相关性,但是目前大多数文献都将其简化为彼此独立的高斯白噪声,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仿真需要,因此,本文中采用高斯白噪声来模拟传感器的噪声,噪声水平可根据实际传感器进行设置。


2.  传感器功能模型的仿真验证


本文中分别参照德尔福 ESR毫米波雷达参数、Ibeo四线激光雷达参数、德尔福 IFV300单目照相机参数分别建立了 3个传感器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如下。


2.1 毫米波雷达模型


2.1.1 功能验证


ESR毫米波雷达模型能够感知各种移动和静止的障碍物,将感知结果表示为质点。毫米波功能模型模拟了毫米波雷达对目标径向相对距离、径向相对速度、角度的感知。

 

图 5所示为毫米波雷达模型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感知结果,模型同时检测了车辆和静止障碍物,并将正前方车辆识别为ACC跟踪目标。另外,该验证是在加了高斯白噪声之后的图片示例,其余未标注的是该时刻下的噪点。

 

图5(a)为虚拟场景的截图,其中包括车辆和路边的灯杆,图5(b)为近程和远程毫米波雷达感知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毫米波雷达可以探知前方的车辆和灯杆,并标注本车道前方车辆 4车作为ACC跟踪目标,同时表征了车辆间的遮挡关系,此时主车速度为30km/h,目标车车速为50km/h。

 

 

图 6所示为毫米波雷达模型弯道探测过程示意图。图6(a)和图 6(b)所示为对面来车未进入主车毫米波雷达探测范围时的探测结果,图6(c)和图 6(d)为对面来车进入主车毫米波雷达探测范围中的探测结果,本图中关闭了对路灯杆的探测显示,此时主车车速为0,目标车车速为 50km/h。

 

 

图 7所示为毫米波雷达在前车换道工况的探测结果。图7(a)和图 7(b)所示为前车在进行换道时的探测结果,此时 2车正在进行换道,并对 3 车和 4 车形成遮挡。

 

 

图 7(c)和图 7(d)为前车换道完成后的探测结果,此时2车已经换道完毕,与 3 车和 4 车位于同一车道,其中未标注的点为路灯杆,此时主车车速为0,目标车车速为 50km/h。


2.1.2 性能验证


为验证毫米波雷达感知的精度,将一辆长4.2m、宽 1.8m的静止车辆分别置于前方 14.9,34.9,54.9,84.9,124.9和 164.9m处,角度均为-0.2757°处,毫米波雷达模型探测结果如图 8所示。

 

 

其中设置的理想距离方差和理想角度方差均为σ=0.5/3=0.1667,实际探测距离方差平均值为0.1663,实际探测角度方差平均值为 0.1582。由此可以看出,本文中所建立的毫米波雷达可较为精准地模拟探测障碍物,且探测精度较高。


2.2 激光雷达模型


本文中所建立的激光雷达模型可以感知各种移动、静止的障碍物,计算出其几何轮廓,估计分类,并模拟激光雷达对目标相对位置、速度、几何轮廓的感知过程。

 

2.2.1 功能验证


图9所示为激光雷达模型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对周围的车辆进行有效的感知结果,模型模拟了遮挡效果因此只能感知近处车辆,而且被感知的车辆几何轮廓并不相同,距离较近且位于主车两侧的车辆可返回较为接近真实值的长度,距离较远且位于主车正前方的车辆只能返回宽度,长度值很小。

 

 

图10所示为激光雷达在前车形成遮挡工况的探测结果。图10(a)和图10(b)所示为前车1车对2车存在遮挡,使得2车被激光雷达探测到的部位

 

长度小于所设定的阈值,因此2车不可见。

 

图10(c)和图10(d)为前车1车以高于2车的车速继续行驶,此时2车被1车遮挡的部位不断减少,激光雷达所能探测到的部位大于所设置的阈值,但其侧面未探测到,因此2车只有车身宽度却没有车身长度显示。

 

 

2.2.2 性能验证


为验证激光雷达的感知精度,将主车置于原点,目标车坐标:X=80m,Y=0,Z=0,规格:4.2m×1.8m,雷达安装位置:X=0,Y=0,Z=0,激光雷达模型探测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本文中所建立的激光雷达仿真模拟探测障碍物时,距离探测值和宽度探测值均与理想值高度一致。

 


2.3 照相机模型


本文中所建立的照相机模型模拟了照相机对车辆相对位置、纵向速度、宽度、类型和车道标线的感知过程。

 

2.3.1 功能验证


本文中所建立的照相机模型能够对路面的车道标线(本文中设置为4条,主车左右各两条)进行感知,并且适用于弯道、匝道等道路情况。整体感知结果如图11所示。

 

 

2.3.2 性能验证


有噪声情况下,目标车:4.2m×1.8m,照相机安装位置:X=+3m,Y=0,Z=0,纵向距离探测精度:2m,σxexp=2/3=0.6667,横向距离探测精度:0.5m,σyexp=05/3=0.1667。目标宽度探测精度:0.5m。照相机模型探测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本文中所建立的照相机模型模拟探测障碍物时,实际的探测距离值和宽度值与理想值基本一致,实际的距离方差和宽度方差也均与理想值偏差较小。


3.  模型计算效率验证和结论


本文中所建立的传感器模型,在满足实时计算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并能用于仿真场景中的多台智能汽车。

 

为测试本文中所建立的3种传感器模型,在普通PC机上分别为每种传感器同时运行10个参数完全相同的传感器模型实例,统计每个传感器模型实例运行10000次的平均用时,结果如表3所示。

 

 

计算机处理器型号为Intel(R)Core(TM)i7-4790,主频3.6GHz。仿真结果表明,本文中所建立的传感器功能模型在反映传感器必要物理特性的同时,计算效率也非常高,用时均在0.2ms以下,而且支持并发运行,为在虚拟测试平台上进行多智能汽车并发仿真创造了条件。


结论


基于上述建模框架及关键方法,参照车载传感器产品参数,本文中所建立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照相机模型能够模拟物体之间的遮挡、传感器感知误差等物理特性。并在一台计算机上并发运行几十个传感器模型,各模型计算周期均在亚毫秒级,能够支持多智能汽车同时参与的复杂测试场景实时仿真。


关键字:自动驾驶系统  虚拟传感  智能汽车  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引用地址:智能汽车雷达与照相机模型验证

上一篇:跨界合作:紫光国微与国创中心为智能汽车时代研制汽车芯片
下一篇:瑞萨电子推出两款具有低静态电流双路输出同步控制器 适用于车载常开系统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6 12:11

Blickfeld推出汽车激光雷达套件 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环绕视野
据外媒报道,激光雷达制造商Blickfeld推出了汽车激光雷达套件,包括中程和远程传感器,以及激光扫描装置MEMS Scanning Module 118。 (图片来源:Blickfeld) 名为Blickfeld Vision Mini的中程传感器尺寸非常小,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此款3D激光雷达传感器结构紧凑,尺寸为5cm x 5cm x 5cm,能够智能、高效地集成到车辆中,如后视镜、前大灯、尾灯和A、B、C柱中,从而实现360°环绕视野。该传感器的视场为107°,射程可达150米,可为城市交通自动驾驶提供可靠数据。Vision Mini设计灵活,使得车辆搭载多个传感器的成本较低,为自动化城市交通和自动驾驶车辆提供
[汽车电子]
Blickfeld推出汽车<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套件 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环绕视野
智能汽车赛道升温,紫光国微祭出“超级汽车芯”
今年受全球疫情导致供应链减产、大环境不确定因素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产业无论大小车企都普遍「缺芯」。 车规级芯片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动力系统、底盘控制,再到智能座舱、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等等。过去它的研发制造主要由欧美厂商掌控。这类芯片可以说牵一发动全身。 各地政策和自主品牌车企也在强烈呼唤:能够追赶国际品牌的国产芯片。 而国内智慧芯片供应商紫光国微,正以「超级汽车芯」的组合拳杀入汽车电子赛道。 当下,最为关键的是,「超级汽车芯」不是 Demo 或期货,而是真正满足了车规级水平的成熟产品。 目前芯片领域的主要玩家,可以简单分为两大阵营: (1)主控芯片厂商。 主控芯片相当于电脑的 CPU,以英伟达、英特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智能汽车</font>赛道升温,紫光国微祭出“超级汽车芯”
宝马将打造“最智能汽车” 特斯拉怕不怕?
    未来几年中,科技公司可能会在汽车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谷歌当前正在加紧力度开发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有传闻称苹果也在致力于自己电动汽车项目。对于宝马等传统汽车厂商来说,科技公司在这个领域对它们的威胁已经真实存在。传统厂商必须进行调整,否则会落后于时代。    据路透社报道,宝马负责研究和开发的董事会成员Klaus Froehlich日前在日内瓦车展上表示,开发出“最智能的汽车”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任务是保护我们的商业模式,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家互联网公司来掌握。”他说,“否则我们将沦为像专门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那样的企业,只为其他公司提供金属车身。”     宝马有一个清晰的愿景来推
[汽车电子]
计算机视觉下一个技术拐点?前端成像或将开启“视觉2.0时代”
  “计算机视觉的前端成像技术,背后是至少100亿数量级的庞大需求!”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在日前刚结束的2018 AWE现场,身为眼擎科技CEO的朱继志,满怀激动的下了这么一个结论。   朱继志说话的语气非常笃定,因为他们的eyemore X42芯片上市不到两个月,就已一路高歌,初露峥嵘。而业内对eyemore X42的看法是:这款全球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并正式对外发布的AI视觉成像芯片将“引领AI机器进入视觉2.0时代”。   既然这款芯片目前在国内甚至全球同领域内属于独一份,好奇之下,我们不禁就和他多聊了几句。    2018将是AI落地第一年,视觉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近几年,人工智能的
[汽车电子]
计算机视觉下一个技术拐点?前端成像或将开启“视觉2.0时代”
新加坡南洋理工研发激光雷达硅晶片,成本大大降低
据外媒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在激光雷达研究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或将该款自动驾驶核心部件的成本降至1/200。此外,该技术产品的尺寸只有指尖大小。由于激光雷达的机械运动部件(mechanical moving parts),导致激光雷达比轮胎更易受损。 如今,NTU的研发人员发现,可利用硅晶片(silicon chip)发光,替代二极管(diodes)。他们还采用了锗(germanium)的延展性,该类金属通常被用作为三极管(transistors),这是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与硅兼容的可发光材料。 价格便宜、性能更高 目前,即使是最便宜的常规
[汽车电子]
欧菲光的阳谋——重金押注智能汽车欲意何为?
        集微网6月16日消息 文/陈冉 “互联网+”给各行各业都带来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充满无限想象,只要你敢想,就没有不能做的。连制造行业中最传统的汽车行业,也将被改造,而且是从制造、产品、销售、服务、用车等全产业链的变革。   欧菲光重拳出击 布局汽车智能化 未来,互联网企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考虑到庞大的汽车售后服务,以及正在兴起的车联网,相关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万亿。汽车正在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互联网行业的新风口,一时间,车企和互联网企业相继入场,都力图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有一席之位,争做“风口”上的猪。   触控龙头欧菲光瞄准互联网汽车这一未来重要趋势,再次重拳出击,拟投资20
[手机便携]
思岚科技激光雷达RPLIDAR S3将在光博会上实现首次线下亮相
作为全球极具规模及影响力的产业综合性展会——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将于2023年9月6日-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举行。此次光博会展品覆盖信息、精密光学、摄像头技术及应用、激光、、紫外、传感、新型显示等版块,重点展示新技术、新赋能。 思岚作为光电行业OG,将携带全系列激光雷达、底盘亮相6B41展位。诚邀您莅临展会现场参观交流,合作洽谈。 01 激光雷达引领智能化趋势 思岚全系列激光雷达智能传感器矩重磅亮相,将为您现场演示激光雷达卓越的实时感知、精准定位和目标方面的能力,展现激光硬实力! 02 重磅新品RPLIDAR S3
[机器人]
单光子面阵技术,激光雷达后浪奥锐达的杀手锏
经过过去 6 年的技术积累与商业化拓展,激光雷达迎来了量产上车的高潮。 市面上一批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成为了车企们的心头好。 如果将视角放到更长远的周期来看,业内普遍认为全固态才是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未来,而现阶段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比如蔚来 ET7 上搭载的 Innovusion 以及小鹏 P5 上搭载的 Livox)仍是阶段性产品。 奔赴全固态化,目前行业内主流的技术路径包括 OPA 光学相控阵技术、 Flash 快闪技术以及焦平面(Focal Plane Array)扫描技术。 OPA 光学相控阵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厂商是 Quanergy。 但近几年内,因为技术难度过高、成本居高不下,Quanergy 已逐
[汽车电子]
单光子面阵技术,<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后浪奥锐达的杀手锏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