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驾驶空间不用怕!特斯拉FSD测试版会自动折叠侧视镜

发布者:乐呵的挑最新更新时间:2020-11-10 来源: 盖世汽车关键字:特斯拉  FSD测试版  折叠侧视镜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外媒报道,最近,有关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套件测试版的使用视频被曝出,其中展示了该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一些有趣功能。在视频中,该套件展示了一些几乎只有人类才能实施的驾驶技巧,如在狭窄的空间中驾驶时将侧视镜暂时折叠起来。


黑科技,前瞻技术,特斯拉,自动驾驶,特斯拉,特斯拉FSD,特斯拉全自动驾驶

FSD测试版(图片来源:teslarati.com)


限量FSD测试版用户Whole Mars Catalog在使用该套件时捕捉到其具有将侧视镜暂时收起的行为。在穿过一个街道时,该名特斯拉车主发现其Model 3被一辆大卡车和一堵墙夹在了中间。但是,该车却毫不犹豫,花了大概一秒钟迅速将侧视镜折叠了起来,以让自己能够在大卡车和墙之间获得额外的空隙。但是,一旦在卡车和Model 3之间有了足够的间隔,该侧视镜又很快就恢复原状。


这一功能很有可能会得到特斯拉驾驶员的喜爱,特别是那些驾驶新手。被一辆大卡车和一个无法移动的高速公路分隔物夹在中间,还要保持车速,控制车辆,这可能是新手驾驶员遇到的最令人紧张的驾驶场景之一。就算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在狭窄的道路和停车位上行驶也很棘手。


FSD测试版能够应对狭窄的道路和空间对于该驾驶辅助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出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英国居民区、中国香港市中心街道以及印度等特斯拉未来市场的道路往往比美国的更窄,因此能够应对狭小空间驾驶挑战的FSD系统非常宝贵。


FSD测试版除了能够在狭窄空间中自动折叠侧视镜,该系统还具有令人惊叹的避障功能。在特斯拉Model 3车主Tesla Raj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中,FSD测试版能够探测和避开各种大小不一的障碍物。该驾驶辅助系统的表现非常好,能够避开路上突然出现的障碍物,并能平稳地减速,以避免撞上阻挡其前方道路的物体。


目前,特斯拉FSD测试版还不是特别完美,不过从最近网上发布的视频来看,该系统最终或许能够与人类驾驶员的能力媲美。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累积,FSD测试版会变得更好,埃隆马斯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愿景也会成为现实。


关键字:特斯拉  FSD测试版  折叠侧视镜 引用地址:狭窄驾驶空间不用怕!特斯拉FSD测试版会自动折叠侧视镜

上一篇:要用汽车玻璃看电影,人类需要跨越哪些技术鸿沟
下一篇:NXP S32K3发布,解决汽车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5 09:19

特斯拉Q2出货量未达目标,车祸一出还能卖吗?
特斯拉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电动汽车的出货量低于预期,未达目标。   第二季度,特斯拉汽车的出货量为14370辆,其中包括9745辆Model S和4625辆Model X,较5月份时预计的1.7万辆低约15%。   特斯拉正在快速提高产能。第二季度的汽车产量达到18345辆,较第一季度上升20%。不过特斯拉此前预计季度产能将达到2万辆。   特斯拉表示,接近一半的生产于6月份完成,这意味着有超过5000个订单仍在运输途中,将于第三季度初完成交付。   特斯拉表示,今年下半年的汽车产量和出货量目标为5万辆,与2015年全年水平相仿。   特斯拉上周表示,Model S今年5月发生了首起与Auto
[嵌入式]
国际标准组织力挺,特斯拉充电接口有望成为北美标准
6 月 28 日消息,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周二表示,该组织的目标是在 6 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让特斯拉的充电连接器成为行业标准配置,这将使电动汽车充电站制造商和运营商更容易采用该端口。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是一个创立于美国,但在全球范围活跃的多领域工程学专业技术组织、标准组织。 特斯拉的充电接口原本是其专有技术,去年特斯拉决定开放其接口,希望成为美国电动汽车的通用标准。美国能源与交通联合办公室与特斯拉和 SAE 合作,推动特斯拉的接口成为标准接口,以改善美国的充电基础设施。SAE 还与由拜登政府组建的 ChargeX 联盟合作,让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帮助电动汽车制造商在车辆和充电站之间建立一致的
[汽车电子]
特斯拉有望在华建厂 松下考虑在华产特斯拉电池
在2017年就有传闻特斯拉将在中国上海建厂生产汽车,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被暂停。2018年有消息报道,松下考虑在中国生产特斯拉电池,或将与特斯拉携手在华组建超级电池厂,进一步推进中国建厂生产汽车计划。 作为特斯拉最大的电池供应商及其最早两个超级电池工厂的重要成员,松下方面日前表示,正考虑与特拉斯再次合作,在中国建立一个超级电池厂。 有消息透露,松下社长津贺一宏在CES 展会上透露了未来电池生产计划,称可能将在中国生产供特斯拉使用的电池。 据他表述,由于特斯拉已经计划在上海启动产品的本土化生产,松下也在考虑推进对于中国工厂的投资力度,虽然尚未敲定在中国生产特斯拉电池的详细计划,但松下方面已经在考虑该计划的可能性。 对
[汽车电子]
特斯拉欧洲销售惨淡,今年能否决胜全看Q4的营收
2015年, Model S 失去很多市场份额; Model X 的销售量还不到1000台; 特斯拉 在第三季度会创造奇迹吗?   一提到特斯拉,我就对它的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特斯拉继续打拼的市场是欧洲,Model X的销售开局惨淡,并且Model S的销售额远远低于去年。目前欧洲Alternative Fuels Observatory已经发布了最新的月度数据,我们看以看到特斯拉的第三季度销售表现。   根据EAFO的数据更新,Model S已经销售842辆,相对于2015年同期的1123辆下滑了25%。通过这项数据可以看出,特斯拉已经销售了8300辆Model S,但是下表显示,销售数字仍然低
[嵌入式]
马斯克:Model S Plaid仍待完善,最终产品将非常出色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在ModelSPlaid版本中还有许多细节有待解决,但是最终的产品将是非常出色的。ModelSPlaid是一款高性能版本的车型,无论是加速度、极速还是续航里程,都远远优于普通版本。 今日有媒体报道称,无人机航拍照片显示,特斯拉似乎正在生产一些配备“后置跳跃座椅”(rear-facingjumpseats)的ModelSPlaid。显然,该座椅将有效地使这款大型旗舰轿车成为一款七座车型。 对于该报道,马斯克随后在Twitter上回复称:“仍有许多节需要解决,但最终的产品将会非常梦幻。” 据媒体之前的报道,ModelSPlaid对标保时捷Taycan,具有强悍的性能表现,新车续航里程超过820公
[嵌入式]
特斯拉PK比亚迪:相争电动汽车之王
    比亚迪和特斯拉,最近颇有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意味。     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正在忙于将其e6纯电动车出口美国。E6纯电动车在美国市场将首先将面向出租车队,美版e6在中国版车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进,将在中国组装,然后运至比亚迪北美总部洛杉矶地区。而此时,美国豪华电动车品牌特斯(TESLA)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则正在筹备其位于中国北京三里屯的首家特斯拉体验店。     在成为美国汽车产业的“新星”后,特斯拉正有意出击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此前,埃隆·马斯克放出豪言:“在目前的全球市场上并没有所谓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在6月初召开的比亚迪股东大会上,王传福则回击道:“如
[汽车电子]
特斯拉百公里加速只要1.9秒,这却是电动车的一场悲剧?
0-96km/h 加速 1.9 秒,1000 公里 续航 , 特斯拉 意图用 Roadster 2 这款产品来再一次展现自己在纯电动领域的技术实力。   尽管交车时间初步定在了 2020 年,但特斯拉已经开始了这款纯 电动跑车 的预售,10 年的用莲花跑车作为基础的 Roadster 2 是特斯拉造车的开端,10 年后,用 Elon Musk 的话说,Roadster 2 要做的,是给汽油车一个重击。   特斯拉在社交平台上放出了这样一张图,用各种衡量跑车加速能力的硬参数来对比了 Roadster 2 和布加迪 Chiron,后者以 300 万美元的价格限量 500 台销售,搭载一台 8.0 升 W16 四涡轮增压发动机,而 Ro
[嵌入式]
特斯拉,要向激光雷达妥协了?
一直以来,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坚持纯视觉路线。对于激光雷达传感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持否定态度,他曾嘲讽称,“只有傻瓜才会使用激光雷达”。 然而,近日美国激光雷达传感器制造商Luminar Technologies透露,特斯拉是其2023年第一季度最大的激光雷达客户,采购额“占该季度营收的10%以上”。根据Luminar的财报数据,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为2100万美元,由此推算,特斯拉在该季度采购激光雷达产品的金额超过200万美元。 这一消息让人倍感意外,似乎特斯拉对于激光雷达技术的立场发生了转变。难道,特斯拉要向激光雷达妥协了? 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 盖世汽车研究院 分析师预测,特斯拉花费200万美元采购激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特斯拉</font>,要向激光雷达妥协了?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