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加码,激光雷达暗战,L4落地还有多远?

发布者:luanzgc最新更新时间:2021-07-20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1被称为智能汽车元年,自动驾驶技术得到各方空前加码。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无论是量产车或是概念车,当一家家车企对外称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2、L3甚至L4级时,我们大概隐约能感觉到:造车的软、硬件PK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这其中,一个硬核配件频频出现在各大车企关于自动驾驶的配置表中,极狐·阿尔法S、小鹏P5、蔚来ET7、上汽RS33、宝马iX、智己L7都在宣布将会搭载应用,其赛道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屡创新高,相关概念股飞涨十倍已成业界常态,它就是——激光雷达。


随着科技巨头们纷纷携资金、流量、技术入局,自动驾驶商业化和规模化的步伐加速,激光雷达迎来蓝海市场。据统计,目前已至少有20家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宣布将激光雷达作为感知套件的一部分,进而量产L3级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说,激光雷达现已成为智能汽车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配置。当然,除了特斯拉。


浪潮之下,业界也正在悄然掀起一场关于激光雷达的暗战。


谁才是智能驾驶之眼?


在《速度与激情8》中,有一幕关于自动驾驶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大反派BOSS为了抢夺核武器发射装置,用高科技入侵汽车智能驾驶中心系统,操控上千辆无人驾驶的汽车组成了一只庞大的“无人车”军团,在大街上闪转腾挪,进退有序,以拦截俄国国防部长的汽车,汽车大军在人潮汹涌的街头快速前进,画面震撼。

1626752877501426.png

《速度与激情8》里面的自动驾驶无人车军团


那拉回到现实,这种程度的智能驾驶目前我们可能实现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现在国际上公认的对于驾驶自动化的分级标准。

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合公布的最新版自动驾驶标准,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的能力被划分为6个级别,级别范围从L0无驾驶自动化,到L5完全自动化。该新框架明确了L2级和L3级之间的差异,将L0-L2级系统命名为“驾驶员辅助系统”,而L3级至L5级则被视为 “自动驾驶系统”。

1626752903890934.png

SAE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


新规规定,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驾驶车辆,除非满足所有要求的条件,否则不会运行自动驾驶;L5级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所有条件下驾驶车辆。


按照此标准,《速度与激情8》中的“无人车”军团应为L5级别。而现实中,除开宣传噱头和标准差异,绝大数行业头部车企的真实自动驾驶能力,普遍在L2~L3之间,离L5级别仍有巨大差距。即便此前一直被视为自动驾驶领头羊的特斯拉,其真实自动驾驶能力也只是在L2左右,尽管嘴硬的马斯克并不承认这一点。


如何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这主要取决于智能驾驶模块的三个重要环节:环境感知—计算决策—控制执行,分别对应于人的“眼睛-大脑-神经”。后两者暂且按下不表,只单论市面上几种主流的视觉识别方案,行业的分歧在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谁才是真正的“智能驾驶之眼”?


激光雷达的中场战事


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作为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最为常用的4种自动驾驶传感器方案,其在探测距离、分辨率、角分辨率等探测参数各异,对应于物体探测能力、识别分类能力、三维建模、抗恶劣天气等特性各有优劣。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传感器方案具体到车规应用上,并不是互相割裂、各自为政的,而是取长补短、互为补充的。

1626752925976610.png

四种主流自动驾驶探测传感器对比


目前主流自动驾驶厂商在对于自动传感器的选择上基本分为两种不同路径:一种是由摄像头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组成元件构成的纯视觉计算,典型代表为特斯拉、Mobileye;另一种是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元件组成,典型代表为谷歌Waymo、国内的百度Apollo、Pony. AI等。


做一个简单的类比,视觉方案模仿的是“人眼”,主要是靠看,相当于一个二维的照相机;雷达方案模仿的是蝙蝠,是立体的“扫”,相当于一个三维的扫描仪。


目前看来,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为主的视觉派,在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级别已发展的相当成熟,算法层面经过不断优化也有了长足进步,特斯拉就是此中的佼佼者。然而,摄像头拍下来的毕竟是二维图像,相比三维不仅更难识别挖掘,也需要更强大的算法、大量数据的训练以及更长期的研发投入,并且存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的缺陷,暂时无法达到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要求。

1626752944445855.png

各传感器性能比较


想要通往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业界主流观点认为:激光雷达才是发展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硬件。


与以摄像头为主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方案“轻感知、重计算”相比,以激光雷达为主传感器自动驾驶方案的最明显的特征是“重感知、轻计算”。通过在车上堆叠激光雷达从而大幅提升对驾驶路况和环境的感知能力,是加快L4级别及以上的自动驾驶能力商业化的必要条件。


Google自动驾驶咨询顾问BradTempleton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做到99%的准确度对于车辆驾驶而言并不够,我们需要的是99.99999%的准确。激光雷达就是小数点后几位的最强保障。”


目前来看,激光雷达是否先进,在学术领域基本不存在争议。学术领域内的原则是,一个方案如果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数据,那就是更好的方案。


多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有一个共识:激光雷达上车的上半场已完成了从0到1的验证,但下半场从1到N还需要经历具体的商业实践。即激光雷达从实验层面已达成了小规模的落地,证明其技术是可行的;接下来的大规模量产落地,才是检验其商业化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1626752964648638.png

部分车型激光雷达搭载情况


进入2021年以来,主流造车新势力均在激光雷达方案的商业落地中提速。小鹏P5、蔚来ET7、智己L7、WEY摩卡、极狐•阿尔法S、宝马iX等均宣布将在新车上搭载激光雷达(如上图),传统车企里,奥迪、日产、丰田等也宣布将上车激光雷达,但目前还未公布具体时间。


随着自动驾驶大规模的商业化进程,激光雷达也将在经历了漫长的从0到1过程后,迎来绽放契机。但在这从1到N的短暂中场时间,核心技术路线的选择目前仍是摆在产业落地面前的一道难题。


技术路线的“三重门”


由于激光雷达实现功能过程中所需元器件可选种类较多且原理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因此主流分类方式多元,技术路径差异较大,激光雷达企业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参与竞争。根据结构,目前激光雷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机械式、半固态式和固态式,可以说是分别对应着测试版、市场版和高配版三种技术路线。

1626752985468038.png

激光雷达结构分类图


机械式激光雷达当前最为成熟,主要是通过机械旋转360°扫描的方式收集信息,转速越快,收集信息越多。但因为机械部件太多,导致体积较大、装配复杂、生产周期长,且在真实路况中较易损坏,装车成本较高,因此难以符合车规级激光雷达要求。


半固态激光雷达是目前最有希望快速落地的方案,主要分为转镜和MEMS两种,其通过将机械部件集成到单个芯片上,通过电路控制旋转,不仅简化了机械部件,变小了体积,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量产能力,尽管其在探测效果上牺牲了部分性能而导致不如机械式,却依旧是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选择方案。


固态激光雷达则是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终极图景,主要有相控阵和Flash两种,都不需要机械部件,但当前技术都不成熟。前者技术原理和战斗机的相控阵雷达类似,量产成本很高。后者原理是快闪,可以一次性完成对整个场景的3D绘制。可以说,这两者短期内都很难实现大规模车规级的应用落地。


总的来看,机械式激光雷达的高成本、低可靠性及不可量产性直接制约了其量产化及规模化;半固态容易通过车规,转镜方案放量在即,是目前车企的主要上车选择;固态虽然成本可以做到很低,但技术和产业链目前仍不成熟,距批量落地还有一定距离。


近几年,激光雷达技术发展迅速,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Velodyne、Luminar、禾赛、Innoviz、Aeva目前累计融资均达到数十亿人民币,从2019年至今,国内已有超13家激光雷达类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然而,目前几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要想进一步盈利,量产上车是必然路径,而成本则是摆在车企前面的一座大山。

image.png

工业制造不可能三角


在工业产品制造中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即:性能、价格、体量,三者最多满足其二。对激光雷达来说,也是如此。从机械式、半固态到固态,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持续演进发展。这种演进并不是直线性的,而是在不可能三角中不断平衡取舍,找到最佳中心点,从而实现可行的商业化落地。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曾在采访中表示:“高线束的激光雷达仍然面对车规与成本的问题,现在市面上采用激光雷达的车很难说究竟是demo还是真正的量产车,但如果要真正落地,激光雷达降本是大势所趋。”


早期的机械式激光雷达,以 Velodyne 为例,在2018年其旗下的64 线机械激光雷达价格在 8 万美元,32 线机械激光雷达成本在 2 万美元,最便宜的16线也需要4000美元。第一款满足车规级的激光雷达 SCALA,第一代时的价格也一度达到 2 万美元级别。要知道,目前的特斯拉Model 3才卖3.5万美元,一个激光雷达竟然占据了整车成本的一大半,甚至比车还贵,也难怪马斯克高呼“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公司都会无疾而终”。毕竟,Model 3的自动驾驶摄像头成本只需要65美元。


但随着技术的演进,激光雷达的成本和体积大幅度降低,进入2020年后,半固态、固态激光雷达逐渐代替机械式雷达,体积变小,成本降低,从上万美元降到1000美元左右,逐渐达到车企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这才有了今天激光雷达逐渐批量上车的局面。

1626753022734813.png

部分激光雷达产品价格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1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九成受访者认为辅助驾驶有意义,10%-35%的消费者愿意为L2级别的辅助驾驶支付2200-4100元人民币的价格,而L2.5/L3级别的价值更大,15%-30%的受访者的心理价位在3800-4900元之间。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现在的激光雷达方案相比消费者的预期心理价位仍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自动驾驶愈加成为车企必争之地,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演进也将进一步提速,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预计未来3-5年内,半固态、固态激光雷达将迎来批量级车规应用。


海外先发,国产崛起


作为新兴领域,激光雷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蓝海市场。但从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看,海外厂商相比国内在产业上下游都存在着先发优势。国内厂商近年来奋起直追,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中国实力正在逐步崛起。


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设定的目标,2020-2025年中国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0%,L4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达到50%,并且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开展L4级车辆商业化应用。到2026-2030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自动驾驶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激光雷达产业的发展。截止2019年底,全国共有25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政策;2020年2月,中国国家发改委牵头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0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七大板块,激光雷达作为终端传感设备,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智能交通、智慧城市领域的作用不断凸显。


据统计,激光雷达玩家国内目前共有超50家入局,其中3家明星企业入局较早,包括速腾聚创、禾赛科技、镭神;另外也有初创公司专注前瞻技术,如摩尔芯光、北醒、飞芯电子、北科天绘等。


速腾聚创、禾赛科技是选择与Velodyne相同发展路径的国内代表厂商,在机械式激光雷达领域,同样线束的国产激光雷达能比Velodyne的便宜1/3-1/2。在最顶级的64线和128线产品上,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售价为五十至六十万元,而禾赛的64线产品仅为二十多万;在16线雷达市场,Velodyne产品需要数万元,而速腾聚创的同类产品只需2-3万。


摩尔芯光拥有世界领先的光学相控阵技术(OPA)并完成了实验室DEMO,在芯片级固态激光雷达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传统方案,芯片化方案用了更少的光源和更便宜的探测器,在封装环节也节省了大量成本。预计到2025年,公司将会实现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硅光激光雷达量产;


飞芯电子“创新式”3D Flash车载雷达解决方案可实现串扰和背景光消除、抗干扰,实现高精度长距离探测。公司全线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发布,且已经和车载端、消费端等头部客户展开合作,预计2021年出货量近百万颗(套);


北科天绘推出的新一代CFans-32和CFans-128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将全面升级智能车用激光雷达的传感技术手段,为智能车导航提供全方位的高精度三维目标探测能力和分类识别能力;


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据咨询机构Yole预计,激光雷达应用是目前汽车行业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从出货量看,Yole 预计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约470万个,2030年将达2390万个;从销售额看,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61.9亿美元,2030年将达139.32亿美元。


总的来看,历经多年的起起伏伏,激光雷达在今年借着“自动驾驶”的东风迎来初次的批量产业化落地,但同时赛道也加速洗牌。众多留存玩家里,既有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实力玩家,也不乏来势汹汹的科技巨头和独具前沿技术的初生牛犊。


激光雷达技术路线之争百家争鸣,目前尚未尘埃落定。无论传统机械式、半固态还是全固态,目前仍有许多各自的问题亟待解决。将视角拉宽到自动驾驶维度,预想中的L4级无人驾驶在短期内仍还难以大规模普及,但逐步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车,对激光雷达的需求迎来一个小高潮。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自动驾驶提速,激光雷达的上车将是大势所趋,同时技术路线的演进也必将会加速行业大洗牌。无论规模如何大、资金如何多、技术如何领先,当浪潮退去,谁最能适应市场,谁才能活到最后。


关键字: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 引用地址:自动驾驶加码,激光雷达暗战,L4落地还有多远?

上一篇:Renesas宣布R-Car片上系统(SoC)增添全新产品系列
下一篇:芯片算法双爆发 你却告诉我自动驾驶要凉?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6 22:55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意义是什么?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诞生了。 昨日上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同时武汉市交通运输局为百度、深兰科技、海梁科技颁发了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据官方介绍,获得牌照的企业不仅可以在道路进行载人测试,还能够进行商业化运营,即企业提供自动驾驶服务时可以收费。 此举开创了全国自动驾驶从技术、道路测试走向商业落地运营的先河,也意味自动驾驶汽车正在一点点“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意义? 2017年年底,北京率先宣布开放自动驾驶路测,随后的半年内,上海、重庆、长沙、长春、平潭等城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截至今年6月21日前,国内已经有18座城市颁发了自动驾驶路测牌照,牌照总数已经接近200张,获
[机器人]
一文读懂《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
汽车技术的发展促使自动驾驶汽车概念逐步成为现实,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将是必然结果,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汽车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然而在自动驾驶技术迅速发展、产业模式不断走向成熟、车企产量计划全面提上日程的今天,我国对于自动驾驶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车企在自动驾驶设计及宣传中,参照的是由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发布的SAE J3016标准。 2021年8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划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公告2021年第11号文),该标
[汽车电子]
一文读懂《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
马斯克与Autopilot团队关系糟糕,自动驾驶雄心将遭遇重挫?
今后,马斯克与Autopilot团队的关系越糟糕,则其他公司便越有机会从中受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立足于美国搞自动驾驶,埃隆.马斯克是享尽了“天时”与“地利”之便,不过,说到“人和”,他们还差一点——准确地说,不是差一点,而是“差远了”。 据科技媒体上周的一则报道,在最近几个月,特斯拉Autopilot软件团队离职的高管及工程师多达11人,占该团队总人数的近10%。而事实,自2015夏天以来,Autopilot团队的离职率就一直居高不下。 高离职率,也限制了这个团队规模的成长。目前,Waymo、Cruise、Uber等头部自动驾驶团队的人数都达到了1000人左右,而特斯拉的Autopilot团队则长时间“稳
[嵌入式]
应对自动驾驶革新,西门子开始了大力收购
近日,德国西门子宣布全资收购荷兰Tass Interna TI onal公司。后者在汽车产业已经打拼25个年头,它的模拟软件是业内一绝。 如果说今年年初西门子收购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供应商Mentor Graphics还让人有些不解,对Tass Interna TI onal就说明了一切,西门子是下定决心要在汽车行业大干一场,同时后者也是西门子、西门子产品管理软件和 Mentor之间的纽带。 据了解,与 Tass的强强联手让西门子旗下有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同时也给西门子产品管理软件(Mentor属于该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 西门子表示,Tass 的模拟软件、工程技术和测试服务将大大加强西门子产品管理软件部门的实力。
[汽车电子]
FCA与AutoX合作预备推出无人出租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在这块“肥肉”上,没有多少汽车厂商愿意放弃。在整体大环境愈发不稳定的情况下,经历了三年起步冲高回落的 FCA 正寻求重新获得市场出口,而自动驾驶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据外媒报道,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和中国初创公司 AutoX 日前宣布,两家公司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部署自动驾驶出租车。FCA 和 AutoX 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 2020 年上半年在包括深圳和上海在内的几个中国城市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试点。 AutoX:中国首个突破一线城市闹市区路况的自动驾驶企业 AutoX 是一家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汽车平台的初创企业,总部位于香港,由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嵌入式]
5大关键汽车技术,或成为未来10年的主流技术
未来总有一个趋势,不管是制造行业,还是手机领域,更或者是汽车行业,他们都会有几种关键技术可以预见未来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未来十年中,有几大关键技术会是汽车行业的主流技术。 凡是预测,总是有准的也有不准的。如果看看1950年代的预测,大多都失算了,否则今天我们就开上飞行汽车了。The Peak杂志不愿意盲目乐观,它查看实验室,寻找最有希望的新生技术,然后作出猜测,看看未来10年会有哪些技术在汽车行业流行起来。下面就是The Peak挑选的5大技术: 车头灯 将恶劣天气和季节因素考虑进去,汽车平均四分之一的时间在黑暗中行驶。为什么汽车制造商忽视车头灯技术,大约每隔10年才会升级一下灯泡?现在我们终于听到了好消息:制
[汽车电子]
FLIR与ANSYS合作 建模、测试并验证自动驾驶汽车热摄像头
据外媒报道,FLIR System正与ANSYS进行合作,为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卓越的危险检测能力,帮助汽车制造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通过此次合作,FLIR将完全基于物理的热传感器集成到ANSYS的前沿驾驶模拟器中,在高度逼真的虚拟世界中对热摄像头设计进行建模、测试和验证。新的解决方案将优化热摄像头,以配合自动紧急制动(AEB)和行人检测等工具,从而帮助OEM减少开发时间。 (图片来源:FLIR官网) 此种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测试的能力补充了FLIR的现有系统,包括FLIR汽车开发工具包(ADK™)。该工具包涵盖FLIR Boson®热摄像头、FLIR starter热数据集和区域、城市特定热数据集。FLIR热数据集程
[汽车电子]
FLIR与ANSYS合作 建模、测试并验证<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汽车热摄像头
苹果获54项专利 涵盖自动驾驶汽车导航系统
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日前授予了苹果公司54项新专利,其中两项与自动驾驶汽车导航相关,属于泰坦项目(Project Titan)。 泰坦项目概念图 图片来源:patentlyapple.com 自动驾驶导航系统 其中,第一个名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苹果的发明涵盖一种配有自动导航驾驶路线的车辆,且该车辆搭载了传感器设备,即具备基于沿行驶路线导航的车辆行驶路线的监控特性,以及搭载了与传感器配合的自动驾驶导航系统,从而基于监测车辆沿行驶路线的连续手动导航,以对行驶路线的虚拟特征进行一系列更新;基于监测对虚拟表征的连续更新,将置信度指示器与虚拟表征
[汽车电子]
苹果获54项专利 涵盖<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汽车导航系统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