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回归第一位置,11月智能网联汽车报告发布

发布者:tanjunhui最新更新时间:2021-12-10 来源: 赛博汽车 关键字:比亚迪  智能网联汽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特斯拉销量回归”理性“之后,L2级智能网联车占比下滑明显。

 

赛博汽车基于上险量数据计算发现,今年10月L2级智能网联车(即:具备自适应巡航或全速自适应巡航,同时又配备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车型)上险量为96108辆,低于9月的136732辆,环比下降29.7%;包括59864辆纯电动车型和36244辆插电式混动车型。

 

销量下滑的同时,L2级车型在新能源上险量中的占比也出现下滑。10月占比为33.05%,远低于9月的42.17%。其中,纯电动车型从37.5%降低25.25;插混有所所提高,9月为65.57%。(报告完整版可在《赛博汽车》公众号后台获取,回复:11月智能网联报告。)

 

除此之外,11月整车及相关产业链企业还发布了一系列融资、技术等消息。

 


01、比亚迪回归第一位置

 

与整体大势相同,各细分领域汽车智能化脚步虽略有快慢,但基本呈现前进态势。

 

从车系来看,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系车虽然依旧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且相比上个月,上升17个百分点至68%;美系占比下降明显,从9月的38%降至15%,主要源于特斯拉销量下滑;欧系车相比上个月,占比明显上升,大有追赶美系之势;日系、韩系全面落后。

 

 

从价格来看,相对而言,价格越高,智能驾驶车型销量占比相对较高。与上月相似,10月30-40万价格区间智能网联车占改区间新能源销量比例最大。

 

但不同的是,从各价格区间占比来看,10万-20万跃升第一的位置,越来越多2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L2级智能驾驶功能。

 

 

从省级行政单位来看,除港澳台未并入计算,其他31个省市级行政区都有L2级新能源车销售。从总数来看,无论是新能源整体上险量,还是仅看L2级车,广东都遥遥领先。10月,前五省级行政单位排名几乎没有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前十车企中,除比亚迪外,理想汽车也覆盖入西藏地区,这意味着其在31个省市级行政单位都有销量。其他车企则或多或少都有部分省市未涵盖。

 

 

从车企来看,10月有49个品牌旗下有L2级新能源车销售,与上月持平;前三变为比亚迪、特斯拉、小鹏汽车;9月是特斯拉、比亚迪和小鹏汽车;8月为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汽车。总体来看,头部车企表现较为稳定。

 

从智能网联车销量前20名车企数据来看,特斯拉、理想、岚图所有销售车辆都搭载L2功能。从10月总上险情况来看,前20企业中,奇瑞汽车和东风乘用车在智能网联领域进展缓慢,占比都为0%,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江淮大众也都不足1%。

 

 

具体到车型上,特斯拉和比亚迪依然占据头部地位,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奋起直追。宝马、大众也有多款车型进入前20强。

 

 

单从纯电来看,特斯拉Model Y依然牢牢占据第一位置、不过Model 3从第二掉至23名;比亚迪汉则是再次超过小鹏P7,回归第二。此外,大众的多款车型拥有了姓名。

 

 

单从插混来看,比亚迪从宋PLUS以微弱优势战胜理想ONE,回归第一位置;比亚迪家族依然强大。相比纯电车型,更多国外车型在插混领域拥有姓名。


02、11款智能网联车型发布

 

2021年11月,借着广州车展,9家车企上市/新增了11款智能网联车,包括奔驰EQB 350 4MATIC、奔驰EQA 300 4MATIC、宝马iX、上汽大通MAXUS MIFA 9等车型上市;特斯拉Model Y、Model 3,以及ID.4 CROZZ等都推出了新增车型。

 

其中,除了新款缤越PHEV、ID.4 CROZZ PRIME抢鲜版车型、上汽大通MAXUS MIFA 9外,都具有OTA功能。

 

Δ 11月新能源车OTA升级情况

 

相对而言,新能源品牌11月在OTA升级上动作不算多,据不完全统计,北汽、极狐、零跑、上汽通用等企业对旗下车型进行了OTA升级。不断优化智能座舱系统的同时,车企OTA升级也加大对智能驾驶部分的关注。

 

其中,零跑C11迎来了交付后的首次OTA升级,此次更新了10项功能,其中包括新增雷达车位识别功能、优化倒车辅助线效果、提升车辆低速段加速性能等。

Δ 零跑C11首次OTA升级

 

上汽通用则是“大手笔”,11月下旬起对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旗下19个车系部分车型、共计90万辆车的车载互联系统进行分批次升级,围绕智能语音、个性化主页、娱乐与智能家居应用等多项功能和交互界面进行持续优化。

 

别克品牌涉及2021款君威GS、君威(仅552T豪华型);2021款昂科威S 艾维亚、昂科威S;2022款昂科威S 艾维亚、昂科威S GS、昂科威S;2021、2022款微蓝7;2022款昂科威PLUS艾维亚、昂科威PLUS车型;雪佛兰品牌涉及2021和2022款部分探界者、开拓者和迈锐宝XL等车型;凯迪拉克涉及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生产的XT4、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生产的XT5、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生产的XT6等。

 

升级亮点包括:新增自定义语音发音人功能;新升级的个性化主页可以根据出行场景智能化展示多个卡片信息,推荐最合适的小程序;部分娱乐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新系统还将对车载智能导航、智能家居场景模式、车主锦囊和品牌App等功能做出多处细节的优化。


03、智能网联领域吸金超百亿元

 

在智能汽车销量不断攀升同时,相关投融资消息也是不断传来。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1月,国内智能驾驶领域吸金超150亿元(含整车),涉及20多起融资事件,覆盖领域包括整车、芯片、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等;11月中旬,蔚来也完成20亿美元美股ATM增发。

 

 

与此同时,一大批自动驾驶相关公司完成,或准备完成上市动作。

 

其中,无人车公司Aurora完成与壳公司合并,以SPAC方式登陆纳斯达克,完成IPO,首批募集资金为18亿美元;专注于汽车座舱的AI计算机视觉公司Cipia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挂牌上市,公司通过IPO募集了2200万美元。

 

此外,经纬恒润、商汤科技也分别发布公告,将分别登陆科创板和港交所。

 

Δ 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

 

在融资的同时,11月汽车智能化依然在加速,车企也在不断加快布局,无论是芯片,还是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都传来了好消息。

 

芯片方面,芯擎科技宣布7nm座舱芯片流片成功、三星电子也推出三款新型车用芯片;域控制器方面,恩智浦、地平线、映驰科技推出DCU3.0域控制器,德赛西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获ASILD管理流程认证;传感器方面,TDK推出基于3D HAL技术的位置传感器,法雷奥发布第三代扫描激光雷达。

 

……

 

整体来看,11月智能驾驶领域各家企业技术动作不断。

 

 

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省市单位,也加大了对智能驾驶关注,相关政策、规范陆续发布;企业方面,苹果、华为、上汽通用五菱等也相继公布了相关专利。

 

智能驾驶领域,持续火热。


关键字:比亚迪  智能网联汽车 引用地址:比亚迪回归第一位置,11月智能网联汽车报告发布

上一篇:800V “绝配” 碳化硅
下一篇:Automechanika Kuala Lumpur顺延至2023年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2 21:17

研判:比亚迪商用车全域600伏电压平台技术方案
从2022-2023年,比亚迪引入开启全域550600伏电压平台方案,用于乘用车的海豹和 腾势D9 ( 参数 | 询价 ) (EV)车族。将电驱动系统、刀片电池系统、PTC低温预热模组与AC系列电动空调压缩机等全部高压用电系统的电压设定在550600伏,具备有效降低大倍率放电大功率充电时的电流,电芯发热量,并最大程度简化电器系统架构等优势。 几乎在同一时期(2022-2023年),比亚迪商用车也引入了全域500伏电压平台方案(出口日本J6和本土自用B7电动客车)。然而,比亚迪商用车大有推出全域600伏或更高的电压平台方案的态势。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将对比亚迪商用车全域600伏电压平台技术方案,展开全向研读和判定。
[汽车电子]
研判:<font color='red'>比亚迪</font>商用车全域600伏电压平台技术方案
比亚迪搞“针刺”,岚图发“琥珀”“云母”,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新能源车发展到这个阶段,电池依旧是各家车企跳不过的坎儿。毕竟一辆电动车的结构说到底比燃油车还是简单太多了,而电池这个关系到车辆续航和安全两个最大问题的部分一旦出现问题,一般就不会是小问题。所以各家车企在这个方面自然也没有少花费心思。 昨天,我受岚图的邀请来到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安安静静的看了一场“好戏”。简单来说,这个好戏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电池挤压测试: 由一侧对电池施加 200kN 的压力,这相当于两辆大巴车的重量(国标为100kN)。整个测试过程持续施压 10 分钟,在电池无冒烟或者着火之后才可通过。 2、电池碰撞模拟测试: 模拟电池受到50G的冲击力时的情况,以检验在这种冲撞下电池内部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比亚迪</font>搞“针刺”,岚图发“琥珀”“云母”,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比亚迪:退补政策导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下跌
   比亚迪 股份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8月29日在香港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初 新能源车 补贴退坡力度较大,对公司 新能源车 业务产生较大影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近4万辆。这意味着今年的销量相比去年同期4.9万辆下滑18.4%。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比亚迪 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在过去几年间随着政府补贴的红利高速增长,公司在2014年至2016年的中期业绩中均曾披露,当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2.18倍,1.2倍与1.61倍,但并未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中披露相关销售数据,只是王传福在记者会上作出上述表示。不过,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 比亚迪 共销售3.46万辆新能
[汽车电子]
特斯拉和比亚迪竞争进入“贴身肉搏”,谁能笑到最后?
据外媒报道,按累计销量计算,特斯拉已超过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即便将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计算在内,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销量也依然超过前者。数据专家凯文·鲁克(Kevin Rooke)绘制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多年来的累计销量图表。鲁克收集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10 月,特斯拉已经交付了 807954 辆电动汽车,而比亚迪到目前为止则交付了 787150 辆汽车。 美国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翘楚,以及媒体关注的“香饽饽”。特斯拉还有另外一位强劲对手——中国的比亚迪公司。据外媒最新消息,从累计销量来看,特斯拉已经超过了比亚迪(哪怕算上插电混合动力电动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嵌入式]
特斯拉和<font color='red'>比亚迪</font>竞争进入“贴身肉搏”,谁能笑到最后?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路线解析 两大阵营技术路线大不相同
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实现汽车 自动驾驶 均采用环境信息感知识别——系统智能决策控制的技术框架。自动驾驶技术集自动控制、复杂系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于一体,收集云端和车载传感器的 车联网 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环境感知数据等信息,识别车辆驾驶区域的环境特征,进行任务设定和控制规划。 图1 自动驾驶汽车基本技术方案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已经分化出两大阵营:以汽车制造商为代表的 ADAS 和单车智能技术阵营,以及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网联化技术阵营。ADAS和单车智能技术阵营主要从现有的驾驶辅助安全技术出发,配合感知和控制决策,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和网联化技术阵营则直接依靠智能计算及网络通信实现对汽车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font color='red'>汽车</font>技术路线解析 两大阵营技术路线大不相同
中国混动汽车命运多舛,用户政府各有考虑
新能源汽车的路子在中国到底该怎么走?应该支持纯电动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对于这样的问题,业内一直存在争论。无论是政府、行业亦或是企业,都有各自的考量。有人说,纯电动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应当明确路线;也有人说,插电式混合动力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路线,应当大力推广。究竟孰是孰非,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由市场来决定。 在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市场选择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电、油混合的特性,受到了更多私人消费者的青睐和关注。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4年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1137辆,同比增长32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6276辆,同比增长近7倍,插电
[嵌入式]
比亚迪首创遥控驾驶技术 速锐定位准B级家轿
    全新准B级遥控驾驶新锐家轿——比亚迪速锐,刚上市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凭借“全球首创遥控驾驶技术”、“TID黄金动力总成”、“流动美学造型设计”、“睿智全维的安全防护”和“至臻品质保障”等五大亮点,比亚迪速锐不仅在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诸多技术参数的背后,比亚迪更富有人性化的设计及生产理念转型正在为更多人所讨论。   “比亚迪未来的产品会更强调用户体验。”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速锐是这种全新产品设计理念的开山之作,比亚迪未来会更多地推出像遥控驾驶这样的人性化设计。   命名打破常规自信超越功勋产品   据了解,此次比亚迪速锐共推出七款车型,官方指导售价为6.59万元-9.99万元,全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
[汽车电子]
比亚迪将研发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技术
看着谷歌、奥迪等巨头在无人驾驶领域频繁发力,一向以电子产品著称的比亚迪也忍不住出手了。本月10日,比亚迪发布消息称,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联合建立实验室,联合研发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技术。 据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不仅涉及联合研发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如利用电子线控系统实现对车辆的刹车、转向以及对其他汽车系统的操控;还将根据实时车况、路况等对无人驾驶电动车队进行智能化的监测和管理,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管理系统。 据悉,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讯研究院是该国最大的信息通讯技术研究机构,从事情报系统、通讯系统、媒介组织等领域的专业研究。比亚迪会向新加坡提供百辆电动出租车,而该研究院则发展汽车传感系统,基于比亚迪的出租车开发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