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C/OS-II软件定时器管理算法分析及改进

发布者:丹青妙手最新更新时间:2010-12-18 来源: 微计算机信息关键字:软件定时器  算法  ARM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概述

  软件定时器是一种软件措施,通过它可以使一项特定的任务在给定的时间段后被执行。软件定时器广泛地应用于内核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中,例如,一个进程使用软件定时器等待其他的进程完成特定的动作,以使任务间的操作同步等,因此,对软件定时器的高效实现对提升系统的响应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种基础的软件措施,μC/OS-II[1]的 V2.86版本中增加了对软件定时器的支持。使用μC/OS-II提供的软件定时器,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完成特定的定时任务。本文对μC/OS-II的软件定时器的实现机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了对μC/OS-II的软件定时器的实现进行改进的方法。

2、μC/OS-II软件定时器的实现机制及算法分析

  2.1 μC/OS-II软件定时器的核心数据结构

   μC/OS-II实现软件定时器的核心数据结构是 OS_TMR,其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os_tmr {

  INT8U OSTmrType; /*应该设置为OS_TMR_TYPE*/

  OS_TMR_CALLBACK OSTmrCallback; /*指定时间到达时要执行的回调函数*/

  void *OSTmrCallbackArg; /*传递给回调函数的参数*/

  void *OSTmrNext; /*软件定时器链表管理指针*/

  void *OSTmrPrev;

  INT32U OSTmrMatch; /*当OSTmrTime == OSTmrMatch 时表示定时器时间到*/

  INT32U OSTmrDly; /*对于周期性定时器,再次启动定时器前的延时时间*/

  INT32U OSTmrPeriod; /*对于周期性定时器,时钟周期的长度*/

  INT8U OSTmrOpt; /*选项 (如 OS_TMR_OPT_xxx 等) */

  INT8U OSTmrState; /*定时器的状态*/

  } OS_TMR;

  每个 OS_TMR结构的实例定义了一个软件定时器,多个软件定时器通过结构中的 OSTmrNext和 OSTmrPrev构成一个定时器双向链表。

  为了提高对软件定时器的管理效率,μC/OS-II引入了“定时器轮”数据结构,所谓定时器轮,是将定时器实例中的 OSTmrMatch域的值参照某一个预先设计的数(称为轮数)进行求余运算,并根据求余结果将定时器进行分组以改善对到期定时器的命中率。定时器轮数缺省配置如下:

  typedef struct os_tmr_wheel {

  OS_TMR *OSTmrFirst; /*指向第一定时器的指针*/

  INT16U OSTmrEntries; /*该定时器轮中的定时器项数*/

  } OS_TMR_WHEEL;

  缺省配置下,μC/OS-II 定义的轮数为8,因此,μC/OS-II 的定时器轮为如下的一个数组:

  OS_TMR_WHEEL OSTmrWheelTbl[8];

  例如,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此处假设时刻5,系统中有定时时间为2ticks、4ticks、5ticks、32ticks、161ticks、357ticks的软件定时器,那么,这些定时器将在时钟滴答分别为7、9、10、37、166、362时到期,则此时系统的定时器轮的实例如图 1所示:

  2.2 μC/OS-II软件定时器的处理算法分析

  μC/OS-II对定时器的超时处理在一个称为“uC/OS-II Tmr”的任务中进行,该任务是通过信号量 OSTmrSemSignal来激活。基于以上定义的定时器轮,μC/OS-II对定时器的处理算法如下:

  static void OSTmr_Task (void *p_arg)

  {

  for(;;)

  {

  等待OSTmrSemSignal 信号量并获得OSTmrWheelTbl 的访问权;

  STmrTime = OSTmrTime+1,并对8 求余后得到对应的定时器轮项索引index;

  for OSTmrWheelTbl[index]定时器轮中的每一个定时器ptmr,do

  {

  if (OSTmrTime == ptmr->OSTmrMatch) {

  执行ptmr 软件定时器中的回调函数;

  对于单次定时器,从定时器轮中删除该时钟;

  对于周期性定时器,则重置该定时器的OSTmrMatch 值;

  }

  }

  释放对OSTmrWheelTbl 的访问权;

  }

  }

  2.3 μC/OS-II的定时器处理算法的效率分析采用上面的例子,对μC/OS-II的定时器处理算法效率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在下一次时钟滴答,也就是时钟滴答 6时,没有定时器到期,而 for循环必须对每个时钟进行检查,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自时钟到达 10以后的多个检查中。根据系统中的定时器的数量,这种无谓的检查将占用大量的 CPU时间。

3、对μC/OS-II的定时器管理算法的改进

  3.1 改进以后的数据结构设计

  对μC/OS-II的定时器管理算法进行改进的主要目标是:要么不对定时器进行检查,要检查则一定有定时器到期[2]。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标,需要对μC/OS-II的定时器轮进行重新设计。采用同样的 OS_TMR数据结构和 OS_TMR_WHEEL定时器轮结构,但是,对定时器轮的每一个项的功能进行重新规划:

  (1)定时器轮的第 1项到第 7项,即 OSTmrWheelTbl[1]到 OSTmrWheelTbl[7]的定时器轮,分别表示将在此后的第 1个时钟滴答到第 7个时钟滴答将到期的定时器项,此时,每个定时器结构的 OSTmrMatch中的值表示需要经过多少个时钟滴答该定时器项将到期。在同一个定时器轮中的多个定时器项通过 OSTmrNext和 OSTmrPrev指针构成双向链表。

  (2)定时器轮的第 0项,表示将至少需要经过 8个时钟滴答才到期的定时器,并通过

  OSTmrNext和 OSTmrPrev指针将这些定时器构成双向链表。 针对上面的同一个例子,按照此规划形成的新的定时器轮如图 2所示:

  3.2 改进的处理算法

  对定时器的超时处理仍然在“uC/OS-II Tmr”任务中进行,该任务还是通过信号量OSTmrSemSignal来激活,因此,对于基于该接口调用的应用程序可以不做任何修改即可正常运行。基于新规划的定时器轮,对定时器的处理算法如下:

  static void OSTmr_Task (void *p_arg)

  {

  STmrTime = 0;

  for(;;)

  {

  等待OSTmrSemSignal 信号量并获得OSTmrWheelTbl 的访问权;

  STmrTime = OSTmrTime+1;

  if (OSTmrTime < 8)

  {

  for OSTmrWheelTbl[OSTmrTime]定时器轮中的每一个定时器ptmr,do

  {

  执行ptmr 软件定时器中的回调函数;

  对于单次定时器,从定时器轮中删除该定时器;

  对于周期性定时器,则重置该定时器的OSTmrMatch 值;

  }

  }

  else // STmrTime == 8

  {

  for OSTmrWheelTbl[0]定时器轮中的每一个定时器ptmr,do

  {

  ptmr->OSTmrMatch = ptmr->OSTmrMatch – 8;//已经经过了8 个时钟滴答;

  if (ptmr->OSTmrMatch == 0) //到期定时值正好是8 的倍数

  {

  执行ptmr 软件定时器中的回调函数;

  对于单次时钟,从定时器轮中删除该定时器;

  对于周期性时钟重置该定时器的OSTmrMatch 值;

  continue;

  }

  if (ptmr->OSTmrMatch < 8) //少于8 个ticks 将到期的定时器

  {

  根据ptmr->OSTmrMatch 的值将ptmr 插入到相应的OSTmrWheelTbl

  定时器轮中;

  }

  }

  STmrTime = 0; //重新计数滴答;

  }

  释放对OSTmrWheelTbl 的访问权;

  }

  }

  3.3改进的处理算法的效率分析

  通过对改进以后的算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每一个时钟滴答,如果对应的定时器轮的OSTmrFirst指针不为NULL,则在该时钟滴答有到期的定时器,需要调用对应的回调函数。通过对定时器轮进行重新规划,避免了不必要的定时器到期检查,从而可节省 CPU时间,提高了运行效率。

4、结束语

  针对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本文在基于 ARM7核的 LPC2210为 MCU的开发板 [3][4]上对改进以后的处理算法进行了测试,测试中建立了 1000个软件定时器,在其他负载相同的情况下,通过μC/OS-II的统计任务对 CPU的使用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发现 CPU的负载率降低了约9%。

  本文创新点:对μC/OS-II的定时器轮进行了重新规划,使得在每个时钟滴答对软件定时器进行处理时有效提高了到期定时器的命中率,进而降低了 CPU的负载率。

关键字:软件定时器  算法  ARM 引用地址:μC/OS-II软件定时器管理算法分析及改进

上一篇:μC/OS-II在TMS320VC5402处理器上的移植
下一篇:基于μC/OS-II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13

安谋科技51%中方股东将出售股权?公司回应尚未收到任何信息或联系
安谋科技新管理团队在逐渐接手业务和外宣渠道过程中,似乎出现了新的变量。    5月18日,一份新闻通稿开始流传于网络。稿件中称,莲鑫集团下属莲鑫基金已与安谋科技多名中方股东达成意向并签署意向书,拟收购安谋科技51%股权。    据称,莲鑫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大湾区科技投资的企业公司,此次拟收购方莲鑫基金则是该集团为收购安谋科技股权专门成立,签署意向书后,下一步将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汇报,并寻求批准。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并未在工商资料中查询到带有“莲鑫”字眼公司与前述公司相契合的标的,网络上似乎也找不到该公司的官网或其他平台认证信息。    19日,针对上述传言,安谋科技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实外面都在转(相关信息
[半导体设计/制造]
安谋科技51%中方股东将出售股权?公司回应尚未收到任何信息或联系
深度了解ARM架构基础知识
从单片机转到ARM,主要需要学习ARM的架构,ARM相比单片机多了一些外设和总线。在仅仅是裸奔的情况下,如果熟悉了ARM架构,那么我认为使用任何ARM架构的芯片和用单片机将没有区别。ARM架构之所以更复杂,当然是为了跑更快以及更好地支持片上系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片上系统不是很了解的话那对于ARM架构的理解也不会那么深。 通用寄存器 R13通常被用作栈指针,进入异常模式时,可以将需要使用的寄存器保存在R13所指的栈中;当退出异常吹程序时,将保存在R13所指的栈中的寄存器值弹出。 R14又被称为连接寄存器(LinkRegister,LR),即PC的返回值。 R15又被记作PC。ARM指令是字对齐的,PC的值的第0位和
[单片机]
深度了解<font color='red'>ARM</font>架构基础知识
飞思卡尔智能车之舵机算法
这篇文章,我将会从舵机的控制策略来向介绍我的调试经历,供新手进行参考,尽量详细的记录我们调试一步一步变化的过程,坦白的说我们的车子最终跑的不是很好,原因是各个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我们遇到的问题对新手应该还是有些用处的,时间原因,我将会不定期更新,望谅解。(已完结) 前言: 想要控制舵机,就需要先了解舵机的工作原理,这一点前辈们的资料相当的丰富,大家可以先行学习一下。 然后因为我们组做的是光电组,所以就引入一些摄像头的一些名词,其他的组别也可以根据这个思路进行舵机调节,不影响学习(仅限赛道组,无赛道组例外) 阶段一: 刚刚入手舵机首要目标当然是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控制原理很简单,这个了解了以后我们就开始想办法让他工
[单片机]
Arm披露,Neoverse出口中国,面临许可风险
Arm在在公开股票发行前提交的文件中表示,最新的 ARM Neoverse 处理器内核功能过于强大,客户无法出口到中国。 告称,美国和英国有关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的出口政策要求 ARM 获得 Neoverse 等某些处理器的出口许可证才能将其出口给中国,但这种许可证可能很难获得。 该公司表示:“Neoverse 系列处理器中性能最高的处理器达到或超过了美国和英国出口管制制度下的性能阈值,从而在出口和交付给中国客户之前触发了出口许可证要求。” “鉴于对运往中国的 HPC 技术的国家安全担忧更高,而且政府的响应时间表尚未确定,获得此类出口许可证可能具有挑战性且不可预测。”(原文:“The highest performance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Arm、台积电、日月光等十大厂成立UCIe联盟, 共同打造Chiplet互连标准
综合外媒报道,英特尔、AMD、Arm、高通、微软、谷歌、Meta(元界)、台积电、日月光、三星等十家行业巨头昨日正式成立通用小芯片互联(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UCIe)联盟,旨在推广UCIe 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生态,使之成为异构封装小芯片(Chiplet)未来片上互联标准。 图源:UCIe联盟官网 据悉,UCIe初始版本是在开放高级接口总线 (AIB) 的基础上由英特尔开发,并将其作为开放规范捐赠给UCIe联盟。 UCIe 1.0规范涵盖芯片到芯片I/O实体层、芯片到芯片协定和软件堆叠,并利用了成熟的PCI Express(PCIe)和Compute Express Li
[手机便携]
英特尔、<font color='red'>Arm</font>、台积电、日月光等十大厂成立UCIe联盟, 共同打造Chiplet互连标准
详解LPC2000系列ARM微控制器的CAN验收滤波器应用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即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是由德国Bosch公司于1982年开发和推出的最早用于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在20多年的历史中,CAN总线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有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 CAN现场总线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式,实现其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CAN控制器用来实现CAN总线协议。CAN控制器芯片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控制器芯片,如SJA1000;另一类是和微控制器做在一起,如Philips公司的LPC2000系列32位ARM微控制器。两类控制器都提供了报文标识过滤的验收滤波器。但独立CAN
[单片机]
详解LPC2000系列<font color='red'>ARM</font>微控制器的CAN验收滤波器应用
基于ARM7的远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制
1 总体方案设计     远程机器人控制系统由机器人智能控制模块、机器人监视模块、以及远程控制模块等三部分构成。其工作过程为远端PC机向机器人控制器发送控制命令,处理器接收到来自远端的命令,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监视系统,通过视频摄像头抓取现场图像,传送到远端,在远端PC上显示现场图像。其整体结构框图如图l所示。     (1) 机器人智能控制模块:该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够自动运行、处理数据,通过RS485总线管理和控制机器人监视模块。并且控制器通过GPRS模块,实现机器人智能控制模块与外部网络的通讯,使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和互联网等方式实现机器人智能控制模块的远程控制,同时,控制器
[嵌入式]
基于ARM9嵌入式平台的多标签多协议RFID读写器设计
1 RFID系统结构原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完整的RFID阅读系统是由读写器(Reacler)、应答器(Transponder)、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其动作原理为Reader通过Antenna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ID Code送出,此时ReaGler便接收此IDCode。由于此ID Code的唯一性,所以RFID读写器可以实现对物体或商品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由中间件、读写器、应答器等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ARM</font>9嵌入式平台的多标签多协议RFID读写器设计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