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SB协议中的端点及实施方案
1.1 USB设备的端点
USB主机和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是以信息包的格式来传输的,可分为令牌包、数据包、握手包和特殊包。在数据包中包括了主机和设备通信的数据分组。图1是一个典型的USB数据包的格式。
PID域是为了增加USB通信的健壮性而设定的数据分组的辨识符;CRC16域是对数据分组进行CRC校验的结果。DATA域是实际传送的数据内容。USB设备控制器会将接收到的主机数据包放入指定的端点缓冲区;或者从指定的端点取出待发送的数据组装成USB信息包发送到主机。
由此可见,所谓端点实际上是主机与设备之间通信的来源或目的,所有的传输都要传送到设备的端点,或是由设备的端点发出。一系列相互独立的端点在一起就构成了USB逻辑设备。从物理层的角度来看,端点是一块存储器区域,用以缓冲实际接收到或待发送的数据包。
USB协议中定义了四种传输类型,分别是控制传输、批量传输、中断传输和同步传输。所有USB设备控制器都应该支持控制传输,其他三种传输方式根据不同的应用背影而用于不同类型的设备。按照传输类型可将端点分为控制端点、批量端点、中断端点和同步端点。其中控制端点较为特殊,只有它可以双向的传输数据,而其他端点只能传输单方向的数据。
1.2 使用异步FIFO设计USB端点
由于USB设备控制器的缓冲区空间是对应各个不同的端点。每个端点所对应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向也不同。通常控制端点会连接控制器的MCU单元,而其他类型的端点一般连接设备端的接口。可见USB的端点缓冲区实际上是在串行接口引擎时钟和设备时钟或MCU时钟的两个时钟域之间传输数据。而使用异步FIFO来实现该结构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图2是本文所采用的异步FIFO的结构框图。该异步FIFO由一块双端口SRAM、写地址/满逻辑和读地址/空逻辑、以及为了消除亚稳态的两级同步电路组成。左端口在写时钟下进行数据的写入操作;右端口在读时钟下实现数据的读出操作。
对于异步FIFO的设计,产生准确的空满标准是设计中的核心任务,它与FIFO是否能稳定工作息息相关。写满不溢出,读空不多读是异步FIFO空满标志判断的基本原则。传统的判断方法是另外设置一个状态位,作为最高位,其余位作为地址位,当读写指针的地址位和状态位全部吻合时,FIFO处于空状态;当读写指针的地址位相同而状态位相反,FIFO处于满状态。这种异步FIFO由于是通过直接比较二进制读写指针来判断满和空的,在跨时钟传递时会有毛刺产生。下面将介绍一种通过直接比较格雷码指针的方法生成FIFO的空满信号,从而消除了毛刺,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比如要设计一个深度为8的异步FIFO,需要使用3 b的格雷码计数器对读写指针计数,与二进制类似,还是需要使用一个状态位来判断满和空状态。此时FIFO的格雷码指针跳变情况如表1所示。
观察表1可知,当读指针为4’b0011时(二进制为4’b0010),此时比他多一个周期所对应的格雷码为4’b1111(二进制为4’b1010)。两者的高二位恰好相反,但低位完全相同。对比表1左右两列可知当读写指针相差一个周期即FIFO满时对应的格雷码指针的最高两位相反,而低位则完全相同;当两者完全相等时对应为FIFO的空状态。图3给出的是在设计的FIFO的深度为8时,在Modelsim中的仿真波形。由图3可知,当FIFO从空到满时,对应的格雷码写指针为4’b1100,而同步后的读指针为4’b0000;当从满被读空时,读指针为4’b1100;由此可见仿真的FIFO的空满信号与设计一致。
2 基于FIFO结构的优化端点设计方案
2.1 基于新型FIFO结构设计控制端点
上文已经论述过控制端点是一个双向传输的端点,但是在同一时刻只能是单向的数据传输。该端点主要是用于USB设备的枚举过程,主机发送一个信息包,设备负责回应一个信息包。对于该端点的设计现有的方案都是采用双FIFO来实现双向传输的。一个FIFO用以接收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包;另外一个FIFO用以向主机发送数据包。在传输数据包时总有一个FIFO处于空闲状态,这样会造成存储器资源的浪费。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异步FIFO结构,该结构使用一块双端口sram来实现控制端点的单工双向传输,而传统的双FIFO结构需要两块SRAM用来实现双向传输。由于SRAM占据了FIFO的大部分面积,在实现控制传输的功能下少用了一块SRAM,可以预见最终的电路实现面积会减小将近1/2。
图4是本文所设计的新型异步FIFO结构,该FIFO的实现是基于一块双端SRAM。在上文所提到的异步FIFO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套读写指针逻辑和满空判断标志。这个电路可以看作是原来电路模块的复制,即两者设计完全一致。这两个新增的指针模块用以产生访问SRAM的地址和用以产生满和空的格雷码指针。这样在同一方向对于SRAM的访问就会有两个地址,其中一个是读地址,另一个是写地址。这样需要设计一个选择器,用以选择当前访问SRAM的是读地址或写地址。这个选择器的选择端可以根据不同方向的读写使能信号来切换。这是由于在同一时刻不可能出现一个方向的读/写使能均有效的现象。
对于图4的数据路径可简介如下,方向0在其写使能信号的控制下,往FIFO内写入数据,写满之后方向1控制其读使能将方向0写入的数据读出来。然后方向1控制其写使能将数据写入双端口SRAM,方向0负责把SRAM内的数据读出。
对于USB的控制端点,其接收的最大数据包为64 b。故本文设计的双向FIFO使用的sram亦为64 b。使用memory complier生成。图5是设计的双向FIFO在Modelsim下的仿真波形图。该波形显示了方向0写数据,方向1读数据和方向1写数据,方向0读数据的过程。
2.2 其他端点的优化设计
对于USB设备控制器的其他端点,由于其与控制端点有所不同。控制端点是一个双向端点,而非控制端点单向的传输。故对于非控制端点对应的缓冲区的容量设定,应使USB的带宽利用率尽量达到最高。由于USB规范中规定缓冲区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为全(高)速设备容纳一个时间片所能传输的数据量的两倍的容量。这样USB在处理一个数据分组的同时,可以接收下一个数据分组。以此种重叠技术可以提高总线利用率。如果批量端点的缓冲区的深度设计为1 024 B。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带宽利用率。
图6是其他端点所采用的双缓冲FIFO方案示意图。在状态1,req0控制访问FIFO0,reql控制访问FIFO1;在状态2,req0切换到访问FIFO1,req1切换到访问FIFO0。基于双缓冲FIFO的设计方案可使其他端点的带宽利用率达到最高,满足高速传输的需求。
3 电路的ASIC实现结果
对上述设计方案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仿真工具为Modelsim SE 6.2b,前仿真通过后,对设计好的电路使用Design Complier进行综合。综合所使用的工艺库是SMIC 0.18 μm工艺库。
对于控制端点,考虑到其主要处在SIE时钟和MCU时钟之间,对其所加的时钟约束分别为60 MHz和30 MHz;此外还对传统的双缓冲FIFO结构进行了综合,两者所加约束完全一致。将两者的电路的综合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对比表2可知在保证控制端点功能的前提下,本文所采用的新型FIFO结构比传统双FIFO结构在电路的实现面积方面减小了45.3%。
对于其他端点所采用的双缓冲FIFO方案保证了传输速度,但却是以牺牲面积为代价换来的。表3给出了批量(Bulk)传输端点(两个深度为512 B的FIFO)的实现面积报告。
4 结 语
USB设备控制器端点缓冲区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总线的带宽利用率。这里分析了USB的四种传输类型并根据其特点灵活的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并给出了最终电路的ASIC实现结果。特别是针对控制端点所提出的一种新方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该方案可以应用在其他类似场合的设计中。
上一篇:基于PCI总线的实时测频卡WDM驱动程序设计
下一篇:HDMI接口的ESD保护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24
- CGD和Qorvo将共同革新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 是德科技 FieldFox 手持式分析仪配合 VDI 扩频模块,实现毫米波分析功能
- 贸泽开售可精确测量CO2水平的 英飞凌PASCO2V15 XENSIV PAS CO2 5V传感器
- 玩法进阶,浩亭让您的PCB板端连接达到新高度!
- 长城汽车研发新篇章:固态电池技术引领未来
- 纳芯微提供全场景GaN驱动IC解决方案
- 解读华为固态电池新专利,2030 叫板宁德时代?
- 让纯电/插混车抓狂?中企推全球首款-40℃可放电增混电池,不怕冷
- 智驾域控知多少:中低端车型加速上车,行泊一体方案占主体
- Foresight推出六款先进立体传感器套件 彻底改变工业和汽车3D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