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研究

发布者:美丽的1号最新更新时间:2011-08-27 关键字:电站监控  计算机  网络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很多行业中。对于电力系统中普遍应用的电站监控系统来说,网络信息技术更是极大地推进它向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

  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电能供给方,根据它的实际生产要求,对处于自动控制的最高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有着与普通的计算机控制不同的要求,从而所构成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也与普通的计算机网络不同,它的网络应用针对性强,对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要求计算机网络内的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网络在普通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采取了硬件冗余方式,同时在软件上也进行了相关的设计,以满足相关的要求。本文就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网络节点的通用设置

  电站监控系统网络对网络节点上的计算机的要求是:

  1、对于处于现地监控位置的现地控制单元,其网络需要有稳定的网络连接,在网络某处出现不能连接故障时不影响其它网络节点的正常的数据传输。

  为达到这样的要求,通常各网络节点计算机都设置为硬件的网络冗余,即设置双网卡,故障时自动切换。由于现地控制单元多为CPU模件板与其他功能插件板的组合,所以对于现地控制单元上的网络节点计算机也实行双机冗余,即有两块负责实时数据处理的CPU模件板。从而网络节点上的设置通常为一块模件板设置一块网卡,对应于各自的网络。如下图所示:

 

  2、其它控制和监视节点,如处于数据的收集和命令的发送、接受位置的监控主站,操作人员使用的操作员工作站等,也采取硬件冗余。主要是主站的双机加双网卡冗余,操作员站等的双网卡冗余。

  二、分布式监控系统中的有主和无主结构

  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属于分布式系统,对于分布式系统的主机的处理有两种常见的两种方式,即分布式有主结构和分布式无主结构。

  分布式有主结构是指在整个系统中有特定功能的计算机充当系统主机功能,主机负责对现地控制单元传送的数据收集以供其他计算机使用,同时,将其他计算机传到的数据,其中包括命令,下达给系统中的现地控制单元,因而,分布式有主结构对主机的要求较高。

  分布式无主结构指的是整个系统中无充当主机功能的计算机,通过设置数据服务器来收集系统中各种实时信息,以供需要时使用,任意的计算机现地控制节点与应用计算机如操作员站之间直接进行命令和数据传输。

  分布式有主结构与分布式无主结构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主机功能上,在实际应用及软件操作上,分布式无主结构需要整个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应用软件的支持,开发网络应用中间链路层的协议,而分布式有主结构可以避开设置专用的软件和协议,两者分别针对于不同的要求。

  三、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由于总线型网络自身特点的限制,不适合于在电站监控系统这样对于网络应用要求严格的网络内使用,所以本文对其不作分析。对于应用较为广泛的星型和环型网络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扩展,同时结合有、无主结构分析其应用性质。

  ①星型网络

  星型网络监控系统示意图如下:

 

  由星形网络组成的监控系统,各网络节点通过中心交换机连接,同时考虑到冗余需要,利用另外一台交换机组成双网络,网络工作原理如下:

  有主结构:现地控制单元有两块CPU模件,实现该单元节点处的故障冗余,为主的CPU板实时采集各种信号,并针对故障信号采取相应处理,同时将采集的信号量数字化,再传送给主站;主站负责数据的接收,同时向操作员站送实时数据,并将操作员站的命令下达。[page]

  无主结构:现地控制单元实时采集各种信号并针对故障信号采取相应处理,主站作为数据服务器,定时向各现地控制单元节点要数据并记录,操作员站通过交换机直接与现地控制单元通讯,传送数据与命令。

  星形网络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由于普遍通讯协议为TCP/IP,开发额外的系统应用程序比较简单,缺点是系统安全性能不高,若交换机坏,则网络就面临崩溃,对主站依赖性强。此种网络结构在一些系统升级改造的电站应用较多。

  ②扩展环型网络

  扩展环型网络是在环型网络的基础上,加上各其他功能节点,或通过转换与其他应用网络连接,而现地计算机控制依旧处于环型网络上。示意图如下:

 

  由扩展环型网络组成的监控系统,各网络节点通过环型链路交换数据,利用两条环链构成冗余,除现地单元、操作员站外的其他应用计算机属于另一个TCP/IP网,主站与应用程序这些功能计算机通过协议转换连接到两个网络中。网络工作原理如下:

  此种网络拓扑结构较适合于无主结构,若应用为有主结构,TCP/IP网段的信息交换将由于主站性能限制而受到迟滞,对应用快速性不利。

        在无主结构模式下,现地控制单元实时采集各种信号并针对故障信号采取相应处理,主站作为数据服务器,记录各现地控制单元节点数据,操作员站在环网上直接与现地控制单元通讯,传送数据与命令。在环网之外的TCP/IP网络通过与主站、应用程序工作站通讯,取得各种信息并可发送命令。


  扩展环型网络的优点是在结构上,分层应用明显,各节点功能清楚,系统安全性能高,两个不同协议网段间的故障互相没有影响,网络稳定性好。缺点结构相对复杂,网络投入较大,开发应用程序时,需考虑到两个网段的不同协议。目前国内某在建大型水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四、软件冗余设计

  硬件冗余只是在结构构成上实现了故障切换,而建立在硬件基础上的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系统也需要实现冗余,这样才能在硬件故障时有效侦测到,并终止冗余中故障一方的监视控制功能,防止异常事件发生,所以监控系统中的双机冗余如主站与现地单元均需要在内部的运行软件上加以实现软件冗余。

  软件冗余较多利用Socket通讯和“进程间通讯”(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IPC)结合的设计概念[1],即冗余的两计算机运行的同样的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互相利用运行中的程序即进程的数据通讯,并判断对方的工作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应用处理。本文给出常见的软件设计框图及部分判断执行代码。

  软件冗余除了在应用程序上的实现外,还有基于特定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程序,这些操作系统内含服务冗余设计,就无须应用程序上的软件冗余设计,如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内部就集成了故障转移功能:即如果群集中的某个节点失败,其他节点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从失败处继续进行,且对于客户端来说,关键的应用程序和资源仍然可用。

  五 结语

  结合本文上面的分析,电站监控系统的网络拓扑有着与与普通计算机网络的很大结构不同,同时网络应用程序也有较大区别,本文根据电站监控系统网络的应用需求特殊性,从较多网络构成拓扑中选出较具代表性的网络结构,提出网络的组成特征及针对性较高的软件冗余步骤设计,以满足实际需要。

 

 

关键字:电站监控  计算机  网络技术 引用地址: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研究

上一篇:无人值守综合监控系统应用
下一篇:完善的测量与分析成就经济实用的备用电池监测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33

单片计算机电源设计技术
   1  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断涌现,微处理器及其外围芯片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的最新进展之一是将CPU和外围芯片,如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并行及串行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器等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里,制造成单片计算机(简称单片机)(Single- ChipMicrocomputer)。     近年来推出的一些高档单片机还包含有许多特殊功能单元,如A/D及D/A转换器、调制解调器、通信控制器、锁相环、DMA、浮点运算单元等。这样,只要外加一些扩展电路及必要的通道接口,就可以构成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如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测试系统、智能仪表、智能
[单片机]
单片<font color='red'>计算机</font>电源设计技术
研究人员利用量子计算机模拟下一代锂硫电池
(图源:IBM官网)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的研究人员,利用量子计算机,对三种含锂分子的偶极矩进行建模,并着眼于开发下一代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形成分子,比如LiH、H2S、LiSH,以及所需的Li2S产品。研究人员模拟这些分子的基态能量和偶极矩。此外,他们还首次在量子硬件上演示,如何用IBM Q Valencia(高级访问5量子位量子计算机)中的4个量子位计算LiH的偶极矩。 IBM阿尔马登研究中心(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员Jeannette Garcia指出,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并不比传统计算机更优异。任何
[汽车电子]
研究人员利用量子<font color='red'>计算机</font>模拟下一代锂硫电池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在数控加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控加工中,CAM软件的性能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作业、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CAM软件的选择是数控加工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慎重进行。 常见的CAM软件较多,如Pro/ENGINEER(Pro/E), Uni-graphics(UG), MaSTerCAM等等。选用这些软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根据需求选用适宜软件。一般情况下,首先结合企业现有产品及产品的发展方向,明确数控加工现阶段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未来的发展将要遇到并需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分析所选CAM软件功能特点,看其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能否满足生产需求。具体来说,要在深入分析零件的特征
[嵌入式]
日本首台“国产”量子计算机将于本月底上线 拥有64个量子比特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Riken 周四表示,日本首台国产量子计算机将于本月底上线,各大公司、大学都可以利用这台量子计算机开展研究。 图源: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据介绍,这台量子计算机通过在极低温度下实现“超导”来消除电阻,最终将凭借 64 个量子比特成为世界上最快的量子计算机之一。 官方表示,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超级计算机的 1 亿多倍,有望在金融、化工、医药、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他们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预测,亦或者帮助开发碳减排材料,又或者帮助科学家发现下一个重磅药物。 据IT之家所知,IBM 曾于 2021 年在日本川崎市建设了一部具有 27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而这部量子计算机仅供东京大学牵头的财团成员使用,参
[网络通信]
人体传感器网络技术助力防止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
    在美国,2500万的糖尿病患者常常不得不忍受许多的困苦,而这些困苦是由我们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的日常活动所造成的。   一个这样的日常活动就是简单地步行,这可能会加剧足部溃疡引起的疼痛和损害。足部溃疡则是由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损伤和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又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缓慢治愈足部溃疡的花费高达8,000美元,而且如果它被感染的话成本可能上升到17000美元。   幸运的是,有个新创公司正开发一项可帮助那些遭受疼痛、足部溃疡愈合缓慢的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以及过一个更高质量生活的新技术。 Orpyx即是这样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公司,它利用人体传感器网络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Breanne Everett博士在加拿大
[医疗电子]
基于CAN现场总线技术的船舶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1 前言   船舶电站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控船舶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调节改善船舶供电的电力品质。本系统取代传统的点对点连线的控制方法,采用CAN 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发电机组的远程控制。基于CAN 总线具有结构简单、通信方式灵活的特点及其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为该监控系统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 网络通信平台设计   船舶电站监控系统采用 CAN 现场总线连接各设备,通信网络由监测网络与控制网络组成,采用双冗余总线结构,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1 所示。   监测网络由若干个数据采集模块与1 个网关组成,主要负责采集传输现场用于测量柴油发电机组绕组温度、燃油压力等传感器数据;控
[电源管理]
基于CAN现场总线技术的船舶<font color='red'>电站</font><font color='red'>监控</font>系统设计
应用材料公司荣获计算机芯片出货量桂冠
l 目前全球几乎所有计算机芯片都是使用Producer®平台制造的 l 自20年前Producer平台面世以来,已加工处理的晶圆面积达19亿平方米 l 如今的Producer平台能够经过专门配置来应对摩尔定律下日益严峻的挑战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2018年7月4日——近日,应用材料公司庆祝 Producer® 平台诞生20周年,出货量达到5,000台。该平台用于制造全球几乎所有的芯片。 Producer平台于1998年7月面世, 该平台助力实现了芯片后端互联设计材料的改变 - 从铝改为电导率更好的铜 - 大大提高了芯片的运行速度。当时的芯片行业亟需这种创新,以提高其性能和能耗,从而继
[嵌入式]
应用材料公司荣获<font color='red'>计算机</font>芯片出货量桂冠
CASS法污水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循环活性污泯系统(CASS)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了一种实现CASS工艺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关键词: 污水处理 CASS工艺 集散式系统 组态 现场总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水量和污水中的污染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污水处理的目的是用某种方法把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者将其转化分解成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污水处理技术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特点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等。为了让这些方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计算机自动控制
[传感技术]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