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环境温度及其影响

发布者:NanoScribe最新更新时间:2012-03-15 来源: 21ic 关键字:汽车电子  环境温度  散热设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汽车电子中,环境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对于热设计,设计者也需要根据环境温度来选择合适的器件,但是到底实际环境温度是多少?是怎么定义的?大部分时候设计者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什么是环境温度?

我们在设计一个汽车电子产品的时候进行散热设计,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每个器件发热过程中不至于导致功能失效,或者导致整个系统不可用。系统不可用涉及多方面,包括功耗、环境因素、系统设计等。所以,我们需要定义环境温度。下图是一个系统中各个点处的温度定义,分别说明:

    

1. 系统温度,这点的温度不受系统温升的影响,等效于热地(thermal ground);

2. 系统内部的空气温度,因为远离器件,受温升影响小;

3. 流过器件表面的空气温度;

4. 系统壳体的温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该点的温度不能超过某最大温度值;

5. 系统入口和出口的温度;

6. 如果系统在台架上或温箱内测试,这点是测试室内的温度;

7. 做高温测试时,该点是温箱内的温度;

8. 温箱内预热温度。

在这8个温度点中,系统设计工程师需要考虑的点是2,4或5,因为这几点是可测的;试验工程师会关心6,7或8点,他们需要温度可控制;而器件供应商关心的是1和3点的温度,因为这两点的温度在器件建模的时候需要,而且他们不会考虑整个系统的温度情况。

以上就是环境温度的定义,对于不同的使用者,定义是不同的。

所以,当我们的合作伙伴告诉我们环境温度是65℃时,我们需要弄明白是哪一点的测量温度,操作条件是什么,持续时间是多长。

在实际设计当中,我们更需要考虑器件表面的温度,或者电路板的温度,这会更接近实际,而通常所说的环境温度不能直接拿来作为设计用。如果有可能,在设计新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测试类似产品的实际运行温度,再作进一步校准,而不是把建模后仿真的温度当做产品的设计温度。

关键字:汽车电子  环境温度  散热设计 引用地址:汽车电子环境温度及其影响

上一篇:基于Smartkey自动控制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设计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防盗报警器设计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57

强化汽车电子业务实力,NI完成对OptimalPlus收购
NI宣布正式完成对OptimalPlus的收购。OptimalPlus是半导体,汽车和电子行业数据分析软件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企业们都在寻找新的创新方式,将数字化转型目标融入业务中,应对技术日益增加的复杂性、以助于更快地将新的创新推向市场。无处不在的传感功能、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这些新技术驱动着数字化转型的实现,客户需要集成的系统和软件平台来连接并发掘这些技术所产生的庞大数据的价值。 通过收购OptimalPlus,NI在测试运营中的领导地位与领先的企业级产品分析相结合,帮助客户加快他们的数字化转型计划;反过来,这将使组织能够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设计到原型化、最终到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中无缝连接来自现实世界设
[半导体设计/制造]
强化<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业务实力,NI完成对OptimalPlus收购
汽车电子系统功率MOSFET的解决方案
过去15到20年间,汽车用功率 MOSFET 已从最初的技术话题发展到蓬勃的商业领域。选用功率MOSFET是因为其能够耐受 汽车电子 系统中常遇到的掉载和系统能量突变等引起的瞬态 高压 现象,且其封装简单,主要采用TO220 和 TO247封装。同时,电动车窗、燃油喷射、间歇式雨刷和巡航控制等应用已逐渐成为大多数汽车的标配,在设计中需要类似的功率器件。在这期间,随着 电机 、螺线管和燃油喷射器日益普及,车用功率MOSFET也不断发展壮大。 今天的汽车电子系统已开创了功率器件的新时代。本文将介绍和讨论几种推动汽车电子功率器件变革的新型应用。还将探讨实现当前汽车电子系统功率MOSFET的一些发展状况。这些发展将有助于促进汽车电子行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系统功率MOSFET的解决方案
商务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316亿美元
台北车用电子商机推动办公室(TCPO)针对中国 汽车电子 市场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因中国汽车生产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 车用电子 设备成为下一波车厂新增的设备需求,因此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也不断成长;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赛迪顾问信息(CCIDConsulting)的调查报告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2007年约在144.6亿美金,预计到2011年可达316亿美元。   TCPO指出,若以汽车电子应用范围来比较,以2006年的统计结果显示, 电源控制系统 与车体安全控制系统为两大主要应用范围,前者占28.5%,后者占29.2%,其次是 车体电子线路 与车用电路板,分别是24.8%与17.5%。   整体而言,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将
[焦点新闻]
物联网汽车电子能给集成电路带来多大空间
虽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新一轮扶持政策尚未出台,但2月18日召开的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以及愈演愈热的特斯拉引发了市场对汽车电子领域的高度关注,这不禁让人联想:下一轮半导体的发展空间会有多大? 201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扭转颓势创下历史性的3056亿美元,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总裁兼执行长Brian Toohey曾指出,“从物联网、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市场都可以看出,半导体普遍出现在每一种产品类型中,而且正变得无处不在。” 7500亿物联网 背后的芯片市场 据统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主任周生
[嵌入式]
汽车电子ISO 26262: 2018标准概述(二)
ISO 26262是从电子、电气及可编程器件功能安全基本标准IEC 61508派生出来的,主要定位在汽车行业中特定的电气器件、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器件等专门用于汽车领域的部件,旨在提高汽车电子、电气产品功能安全的国际标准。 ISO 26262从2005年11月起正式开始制定,经历了大约6年左右的时间,已于2011年11月正式颁布,成为国际标准。中国也于2017年颁布了相应的标准。在2018年,新的ISO 26262:2018国际标准颁布,增加了半导体和摩托车的规范标准。 ISO 26262为汽车安全提供了一个生命周期(管理、开发、生产、经营、服务、报废)理念,并在这些生命周期阶段中提供必要的支持。该标准涵盖功能性安全方面的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ISO 26262: 2018标准概述(二)
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的关键性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的短缺, 新能源汽车 的使用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子控制系统是其决定性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深入研究电子控制技术,研究重点需要放在其关键技术点。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进行简介,之后针对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的关键性技术进行详述,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新能源汽车研究现状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成了新的技术潮流,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转变为产业化生产。从1990年到199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共计生产了50辆新能源汽车,这对于美国的汽车产业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近年来,英国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约有1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在英国境内穿梭,世界上其他发达国
[嵌入式]
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盛会 AUTOMOTIVE WORLD CHINA独特解读5G与智能汽车
在5G和人工智能两大核心技术叠加下,全球汽车行业正进入以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为趋势的产业大变革。不仅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老牌车企在积极布局智能汽车产业链,连百度、华为、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开始寻求与实力车企业合作,让汽车+的跨界融合创新变得风起云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9年大概率成为智能汽车行业需求显著向上的拐点,加上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技术共同打造的风口,汽车电子各产业链也将同步驶入发展快车道。 8月28-30日,一年一度集中展示汽车电子前沿成果的AUTOMOTIVE WORLD CHINA 2019汽车电子技术展览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展会源自在全亚洲极具号召力的汽车技术展AUTOMOTIVE W
[汽车电子]
中国<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行业盛会 AUTOMOTIVE WORLD CHINA独特解读5G与智能汽车
智能化变革带来的汽车电子投资机遇
近几年,汽车行业最大的两大变革:发动机变革和方向盘变革,分别对应了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 相较于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慢了半拍,行业属性及技术特性使然。当下新能源板块虽然产业高峰期未至,但是板块投资已打了部分提前量。而相比之下,汽车智能化板块无疑具备更高的投资性价比。 先上一张概览图: 当然,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远不止智能驾驶和域控制器相关公司,比如空气悬架,AI芯片等,线控底盘等,还有不止一家公司会随着智能化及国产替代的逻辑发展壮大。受限于个人精力有限,本文仅对最直接受益的智能驾驶及域控制器相关进行一个简单的逻辑梳理,旨在记录一个研究智能化产业链的切入点。 智能驾驶概述 智能驾驶热火朝
[汽车电子]
智能化变革带来的<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投资机遇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