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整车安全电子:奥迪驾驶辅助系统解析

发布者:智慧启迪最新更新时间:2012-03-15 来源: 21ic 关键字:安全电子  辅助系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日的奥迪驾驶辅助系统从具有stop&go功能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到限速显示,奥迪提供丰富的辅助系统让驾驶更方便、更可控。在一些高端车系中,各种辅助系统实现了紧密联网,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智能程度,功能也更加全面、更加强大。

具有stop&go功能的自适应巡航控制

奥迪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具有stop&go功能的自适应巡航控制,这是一种自动跟车距离保持系统。在0至250公里/小时的速度范围内,该系统通过自动加速或自动制动,对车速以及与前车的距离进行控制。

系统利用两个安装在车前端的雷达传感器(冷时会自动加热)发射的频率为76.5千兆赫、可覆盖大约40度视场、长约250米扇形区域的雷达波工作。传感器控制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从而监测汽车前面的情况。

驾驶者可以对ACC系统的功能施加影响。从运动到舒适,与前车的跟车距离以及控制系统的介入力度都是分级可调的。该系统的最大减速度被限制在大约4米/秒2,差不多是最大减速度的三分之一。

面对走走停停的交通状况,ACC系统能够自动减慢行驶速度直至停车。在经过红绿灯等短暂停止后,汽车重新自动启动,跟上前车。如果是经过较长的停车,驾驶者必须踩下油门或操纵控制杆才能继续跟车。在启动前,系统将检查车内后视镜上的摄像头提供的图像数据。通过这种方式,系统可以侦测到潜在的危险——比如想抢在绿灯最后一刻过马路的行人。泊车系统的超声波传感器提供更多的详细信息,监视汽车启动的过程。

ACC系统与其他驾驶辅助系统紧密互动协作,它使用来自多达27个控制单元的数据,不断分析汽车周围环境,即使在复杂情况下也能提供预测支持。举个例子,系统与导航系统合作,能够预先知道所选择的行进路线,并能计算出弯路上的车道。

ACC系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派上用场。无论是在乡间道路快速超过一辆右转的汽车,或是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其他车进入本车车道的情况,系统的灵敏、沉着的反应堪比技术高超熟练的司机,从而使行驶更加流畅、协调。

奥迪为不同车型提供多种版本的ACC系统,包括不带停止/启动功能的。根据联网程度和扩展水平的不同,各个版本的功能略有不同。

奥迪主动式车道保持

奥迪主动式车道保持功能是奥迪目前正在提供的辅助系统之一,大部分配备电子机械式转向助力的奥迪车型都能配备这一功能。当车速超过60公里/小时,奥迪主动式车道保持功能利用安装在车内后视镜前的摄像头检测车道标记。摄像头可覆盖汽车前方超过50米的距离以及约40度视场的道路范围,每秒提供25幅高清晰图像。

车载软件负责从图像中监测出车道标记以及在两条车道标记中的车道。如果在没有打转向灯的情况下汽车偏向某一侧车道标记,该系统将通过对电子机械式转向系统进行微小而有效的干预帮助汽车驶回“正道”。驾驶者可以通过MMI确定这个干预行为的反应速度,以及是否结合方向盘振动警示。如果驾驶者选择早期干预,系统可保持汽车在车道的中央行驶。主动式车道保持功能让奥迪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奥迪侧向辅助

奥迪侧向辅助是一种并线辅助系统,它可以向所有奥迪车型提供。该功能能够监测汽车后方的交通情况,并在危险变道前向驾驶者发出警告。

在汽车达到某一设定的速度,奥迪侧向辅助系统将被激活。两个位于车外后视镜、频率为24千兆赫的雷达传感器负责监测汽车后方70米范围内的情况,其数据经电脑分析。

当检测到有汽车出现在危险区域内——比如本车的后视镜盲区内或者正在快速从后方接近本车——这时系统进入所谓的“提示”阶段。此时,外后视镜支架上的黄色LED指示灯会轻轻亮起,但不会干扰驾驶,本车驾驶者只有在直接望向后视镜时才能看见这一提示。

如果此时本车驾驶者打转向灯准备变道,外后视镜支架上的指示灯亮度会陡然增强并多次闪动。这时系统是进入了“警示”阶段,这样的警示信号会让本车驾驶者难以忽视。因为LED指示灯光是指向驾驶者的,其亮度可以根据环境照明亮度变化,也可通过MMI操控终端进行单独设置。

夜视辅助

夜视辅助系统的核心是位于汽车前面的远红外摄像头,它覆盖24度视角,并且配备了玻璃保护罩以抵御石子击打,在寒冷天气下,玻璃罩可加热,脏时可清洗。作为远红外系统(FIR),摄像头可以捕捉到场景中物体的热辐射,电脑负责将摄像头采集的数据转换成黑白图像,并显示在车内仪表盘的中央显示屏上。

远红外技术的探测范围可达300米,远远超出汽车远光灯的照射范围,而且不会因为大灯或类似光源影响而失效。最重要的是,远红外可以聚焦在最为重要的物体上——人。不管行人在环境中是明是暗,由于人体会散发热量,他们在远红外图像中总是明亮显眼的,而较冷的周围环境则显得暗一些。

图像处理软件可以侦测到约100米范围之内的行人。分析数据时,分析软件会特别注意形同人类轮廓的物体,以及明亮的圆形物体——也就是人的头部。系统将被监测到的行人用黄色标记突出显示于仪表盘中央的显示屏上。如果控制单元认为可能发生危险,比如行人正走在离车较近的马路上,显示屏中的行人会被标记为红色,并发出声音警告。奥迪一些车型装备的平视显示器上也会出现警告标志。

无论是标记、声音警告还是图像对比度,都可以通过MMI系统进行设置。与其他辅助系统一样,夜视辅助系统也有一定的系统局限性。例如,如果气温高于28摄氏,突出显示行人的功能将被关闭。

泊车辅助

奥迪为全系车型提供各种不同的泊车系统。这些系统或采用超声波、声光信号,或采用能够通过车载显示器显示图像的后视摄像头。这其中,泊车辅助可谓是一个特别方便的解决方案。当驾驶者倒车入位时,泊车辅助系统负责完成所有相关的转向操控,这既适用于垂直泊车,也适用于平行侧向泊车。当汽车以较慢的速度行驶时,系统会通过侧面的超声波传感器以二维方式扫描路边的空荡并定位适合的泊车位。系统找到合适的车位后会通过显示屏通知驾驶者。

如果驾驶者希望泊车入位并挂上倒挡,泊车辅助系统将自动激活,并在电子机械转向助力系统的协助下完成所有相关的转向操控。驾驶者则必须继续负责加速、换挡和制动。系统还通过视觉和声音信号提供支持。当进行平行侧向泊车时,只需停车位长度超出汽车长度的约0.8米就可完成。如有必要,泊车辅助系统将进行多次向前向后“移库”来完成泊车,当驶离泊车位时,系统也能提供类似的支持。

奥迪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是配备360°全方位摄像头的增强型泊车系统。位于一体式散热格栅、车尾以及侧后视镜支架上的四个小摄像头负责记录汽车四周环境的图像。

驾驶者可以通过车载显示器选择不同视角的图像观测汽车四周的真实环境,其中包括俯视视角。配备360°全方位摄像头的增强型泊车系统不仅在泊车时提升了安全性,而且能够在狭窄的路口确保安全。该系统提供特殊视角,以显示车前和车后的实时情况,让驾驶者看清前后路口的交通状况。

关键字:安全电子  辅助系统 引用地址:细看整车安全电子:奥迪驾驶辅助系统解析

上一篇:安全屏障+环保动力:日产先进技术解析
下一篇:吉利汽车安全技术攻略解析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57

莫忽视汽车电子安全
    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创造便捷的同时,也令很多人为之黯然神伤。前不久好莱坞女星珍妮佛·劳伦斯就因安全性受到公认的苹果iOS系统招来了裸照风波,而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更是频遭黑客毒手,使之引以为傲的特斯拉MODEL S在极短时间内便沦为了技术狂人手中的提线木偶。是什么让我们平时可以倚仗的安全措施形同虚设?由此引发的风波又会对汽车行业造成哪些冲击?今天我就同您来简单聊一聊与此有关的一些话题。 ● 汽车电子安全隐患可能危及生命     汽车电子技术可能在很多人心中还停留在听听小曲儿、看看小片儿的时代,若问其与行车安全有着怎样的联系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一时间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对于当今汽车而言,汽车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之广
[汽车电子]
Olympus试制出小型手术辅助系统
    奥林巴斯利用2007年度起为期5年的“癌症超早期诊疗仪器综合研发项目”获得的研究成果,试制出了小型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图1)。这是一种主从式机器人系统,外科医生边看着三维显示器边操作主动输入装置,控制从动的小型机械手实施手术。     该机器人系统是为应用于内窥镜手术而开发的。常规的内窥镜手术要先在患者体表开几个孔,然后向体内插入作为外科医生“眼睛”的内窥镜和作为“手”的专用器械,然后由外科医生看着内窥镜的影像操作专用器械进行手术。其优点是创伤小、给患者造成的负担小、有利于尽快康复,但由于操作专用器械需要很高的技术,因此实际应用还非常少。     使用此次开发的机器人系统,外科医生不直接操作插入体内的专用器械,
[医疗电子]
以后开车超轻松,深度解析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近几年汽车领域除了新能源之外,最热的莫过于自动驾驶了,这两者有着相似的地方,它们都在发展阶段,而且都并不被认可。特斯拉的AutoPilot 2.0(自动驾驶系统)级别达到了L2+级,目前国产很多自主品牌都能达到这个级别,可以说全世界相关公司都在朝自动驾驶(L5)这个方向前进。车企目前也采用了相对温和的手段,先从L2级别可以,慢慢让人们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便利。 开头说的L2、L5究竟是怎么样划分的,看上面这个表更为直观一点,所谓的L2还不能脱离人控制的范畴,或许可以不用控制油门和刹车,但方向盘人还是要掌控的,也就是L2级别纵向控制(转弯)还有待提高。具体L2级别的功能教授会在试驾感受中提到。 自动驾驶在很多自
[汽车电子]
以后开车超轻松,深度解析智能驾驶<font color='red'>辅助系统</font>
R&S成为比亚迪高级驾驶辅助系统EMC测试系统供应商
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测试与测量供应商,已经与跨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汽车达成合作,为其提供增强型电磁兼容 (EMC) 测试系统,用于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新解决方案在现有 EMC 测试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可在 EMC 暗室中模拟无线电环境、汽车雷达目标以及视觉目标。测试系统可激活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传感器的功能,并评估车辆 ADAS 系统在电磁干扰下的抗干扰特性。这些 EMC 方面的安全性对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趋势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存在有害干扰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整车的安全性能是OEM 汽车开发商面临的挑战。一项必要的操作便是在车辆级别的模拟驾驶场景中对启用 ADAS 的传感器和无线连接进行
[汽车电子]
开发支持无人驾驶辅助系统的脱手检测用ECU 并开始量产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TOKYO:6770,代表取缔役社长:栗山 年弘,总部:东京都大田区,下称“阿尔卑斯阿尔派”)开发出脱手检测(HoD: Hands Off Detection)用ECU※1,该ECU可以通过精细辨别方向盘握法来为无人驾驶辅助系统提供支持。该产品已于2021年春开始量产,并计划将依次扩充搭载车型。随着无人驾驶辅助功能的提升,阿尔卑斯阿尔派还在着手下一代模块用途的开发,为人们的安全舒适出行作贡献。 研发背景 汽车行业的CASE(Connected, Autonomous, Shared & Services, Electric)技术创新正在加快。在Autonomous(无人驾驶)领域,可在特定条件下保持车道
[汽车电子]
开发支持无人驾驶<font color='red'>辅助系统</font>的脱手检测用ECU 并开始量产
英飞凌凭借雷达驾驶辅助系统领先地位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将在2017年OktoberTech技术论坛上展示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最新半导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全新雷达传感器。英飞凌最近向早期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雷达芯片组解决方案,包括77/79 GHz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带专用传感器处理单元的高性能多核微控制器和安全电源,以加快高级雷达系统的开发。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硅谷汽车创新中心(SVIC)负责人Ritesh Tyagi表示:“近年来,我们看到汽车行业的创新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硅谷的公司对于占据汽车创新的领先地位有着浓厚的兴趣。英飞凌拥有十多年的雷达经验,是汽车行业的首选芯片合作伙伴。SVIC团队将传统
[汽车电子]
英特尔旗下Mobileye正开展下一代驾驶辅助系统测试
8月16日晚,英特尔中国官微发布消息,Mobileye正在进行对下一代驾驶辅助系统Mobileye SuperVision™ 的测试。该测试为为期数天的洲际公路之旅,车辆在技术仅绘制过地图但测试车辆从未行驶过的道路上行驶,穿越南欧和中欧6国,全程接近40小时,行驶路段由城市街头、乡村道路、城际高速公路组合完成,其中包含大约300公里的夜间,测试环境温度高达40摄氏度。 英特尔介绍,此次测试选择了一辆 混合动力 轿车,车辆搭载经升级后的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系统,能提供高分辨率,360度计算机视觉环绕覆盖。此外,由REM™ 驱动的AV地图的Mobileye Roadbook™ 也被广泛使用,为车辆提供大量驾驶环境信息。 为清
[汽车电子]
英特尔旗下Mobileye正开展下一代驾驶<font color='red'>辅助系统</font>测试
精密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聚焦于图像传感的功能性安全
作者:安森美半导体汽车成像方案架构及技术营销Giri Venkat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正越来越精密,以至于全自动驾驶的前景似乎不再遥不可及。ADAS的核心是图像传感器,由于它们的作用对被动和主动ADAS的整体效能都越来越重要,因此它们的功能性安全越来越重要和受到关注。 ISO 26262车辆安全标准和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概念的引入强调了对功能性安全的要求。 对于汽车设计人员来说,了解ASIL非常重要,它用于和与ADAS中的图像传感器有关。了解故障检测技术、潜在故障的性质及其对数据可靠性的影响、故障的修正和累积对精密的ADAS整体功能性安全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新的ADAS系统包括多个图像
[汽车电子]
精密的先进驾驶<font color='red'>辅助系统</font>(ADAS)聚焦于图像传感的功能性<font color='red'>安全</font>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