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MCU的汽车仪表板及车身控制设计应用

发布者:MusicLover123最新更新时间:2012-06-2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MCU  智能化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在现在的汽车设计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智能和环保这两个方面。因为智能化的汽车可以为人们带来高度的安全性和舒适感,在环保方面,通过使用数字技术达到节能省碳的目的。因此,数字化程度在汽车领域也愈来愈深,大到动力传动系统,小到车载娱乐系统,无处不见电子组件的身影,它们被广泛应用在感测和操控上。

在汽车电子的各个系统当中,往往需要采用微控制器(MCU)做为运作控制的核心,而汽车对电子系统的倚重,也刺激车用微控制器市场的快速成长。车用微控器涵盖8位、16位、32位等低、中、高阶产品等级,各有其适合的应用系统,大致如下:

8位MCU:主要应用于车体的各个次系统,包括风扇控制、空调控制、雨刷、天窗、车窗升降、低阶仪表板、集线盒、座椅控制、门控模块等较低阶的控制功能。

16位MCU:主要应用为动力传动系统,如引擎控制、齿轮与离合器控制,和电子式涡轮系统等;也适合用于底盘机构上,如悬吊系统、电子式动力方向盘、扭力分散控制,和电子帮浦、电子刹车等。

32位MCU:主要应用包括仪表板控制、车身控制、多媒体信息系统(TelemaTIcs)、引擎控制,以及新兴的智能性和实时性的安全系统及动力系统,如预碰撞(Pre- crash)、自适应巡航控制(ACC)、驾驶辅助系统、电子稳定程序等安全功能,以及复杂的X-by-wire等传动功能。

1 车用MCU常见接口

CAN和LIN是比较常见的接口。

随着今日汽车对应用功能的要求愈来愈高,需整合的系统也愈来愈复杂,使得汽车电子系统对于高阶32位 MCU的需求不断提升。这类车用MCU往往被置放在高热、多尘、剧震、电子干扰严重的运作环境,因此对耐受性的要求远高于一般用途的MCU。此外,在汽车的应用环境中,车用MCU必须与多个车用电子控制装置(ECU)相连结,其中最常见的传输接口为CAN和LIN。

CAN又分为高速CAN和低速CAN,高速CAN的传输率可以达到1 Mbps,适用于ABS、EMS等强调实时反应的应用;低速CAN则可达到125 Kbps,适合较低速的车体零件控制。此外,CAN控制器的型式可分为旧型的1.x、标准型的2.0A和延伸型的2.0B,愈新的规格效能自然愈好,其中 2.0B又可分为被动(passive)型式和主动(active)型式。

LIN则是较CAN更为低速且低成本的通讯方案,采用一个主节点、多个从节点的概念(最多支持16个节点),可达 20 kbps数据传输率,总线电缆的长度最多可以扩展到40公尺。它很适合做为空调控制(Climate Control)、后照镜(Mirrors)、车门模块(Door Modules)、座椅(Seats)、智能性交换器(Smart Switches)、低成本传感器(Low-cost Sensors)等较单纯系统的分布式通讯解决方案。

以下将介绍应用于仪表板控制及车身控制的新一代MCU技术,并以富士通新一代的MB91770系列和MB91725系列新型微控制器做为设计参考。请参考(图一)。

图1 仪表盘控制及车身控制MCU在汽车中的应用(以MB91770系列和MB91725系列为例)

2 汽车仪表板及车身控制设计要领

汽车的仪表板为驾驶提供各种实时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是辅助决策的重要参考,必须快速且准确无误的传递给驾驶员知道。此外,汽车中的空调及车身控制模块(BCM)系统,负责为驾驶及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其中空调系统过执行最佳控制将汽车内部的温度迅速降至较为舒适的水平,并根据来自于各个传感器的信息保持舒适的车内温度。BCM系统则可以集中控制多个ECU,如车门、座椅和组合开关等。[page]
不论是仪表盘控制或车身控制的MCU,都必须提供更高的处理性能、处理大量网络节点的能力、支持多种外围连接的接口功能、可扩展电路板布局范围的功能、先进的内存架构,以及更便利的开发环境。

2.1 高处理性能

MCU要提升处理性能,必须从其核心及软、硬件系统架构下手以富士通新一代MCU的FR81S CPU核心为例,它的工作性能达到1.3MIPS/MHz,比上一代FR60核心高出30%的处理效能;因具有内置式单精度浮点运算单元(FPU),能够满足图像处理系统和那些需要浮点操作功能的系统(如制动器控制)要求。此外,透过硬件式的FPU支持,能够简化软件程序并提升运算性能。

2.2 大量网络节点处理能力

今日汽车中的CAN网络内存在着大量的内置式ECU,它们的规模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因此车用MCU必须支持更多的讯息缓冲器(message buffer)。上一代的32位CAN微控制器能提供达32个内置式讯息缓冲器,但现在已显得不敷使用,以新一代富士通MCU来说,已能支持达64个内置式讯息缓冲器,而且支持CAN 2.0A/B规格及提供1Mbps的高传输率。

2.3 广泛接口支持能力

车用MCU连接的外围相当多样,而连接的接口可能是UART、频率同步串行、LIN-UART 和 I2C,因此必须具备弹性的接口连接能力。为了满足此需求,富士通将内置式多功能串行接口用作串行通信接口,并透过软件方式来切换上述各种接口,以灵活支持外部组件的通信规范,并提高系统设计的自由度。新系列MCU还提供LIN-UART 的6条通道,从而能够与更多控制单元进行通信;其中MB91725系列因具有定时器功能的多条信道和 A/D 转换器,更容易达成各种功能的整合。请参考(图2)。

图2 使用序列接口达成弹性的通信接口功能整合

2.4 可扩展电路板布局范围的功能

由于车用电路板系统的布局设计方式相当多样,车用MCU必须能满足这些设计的需求。一些可行的作法包括为外部总线接口终端配置独立电源,使得ECU板上无需再安装电平转换器。此一外部总线接口终端的电源范围要广(如涵盖3.0V至5.5V),进而能弹性地和单元内存或图像用ASIC相连。

另一个作法是让MCU具备内置式I/O再分配的功能,透过软件设置即可改变I/O连接埠的分配。如此一来,设计者可以更弹性地与特定外围相连结,进而大幅提升电路板布局的自由度。

2.5 先进的内存架构

为了提升工作处理弹性,今日车用微控制器的系统中往往会内置嵌入式内存(Flash)。过去只将Flash用于程序储存,新一代MCU的架构中也加入数据用的Flash。此架构不仅能提高数据写入速度,因不再需要E2PROM,也能缩小电路板的面积。此外,将数据与程序同时储存于微控制器的Flash内存中,也有助于防止信息的泄露。

2.6 更便利的开发环境

一般产品必须利用ICE主单元和验证用评估芯片来进行系统检验,为了降低验证的复杂度,我们为新一代MCU产品提供芯片上(on-chip)的侦错方式。它采用单线调试接口,可以实现汽车评估或一致性测试,并且能够利用通用同轴电缆、在高达10米的范围内实现小型 ICE 主单元和目标电路板之间的通信。这可以简化按照常规难以实现的汽车评估。

图3 运用芯片上侦错实现汽车评估

3 结论

电子系统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复杂,车用MCU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汽车仪表板和车身控制设计,必须以为驾驶者提供精准的信息和提供舒适的乘车体验为前提,因此,MCU必须满足更高的性能和设计的要求,为开发应用带来帮助。

关键字:MCU  智能化 引用地址:汽车MCU的汽车仪表板及车身控制设计应用

上一篇:GMSL SerDes在双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的应用
下一篇:电动汽车是否真正具有环保效应有待考证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09

51单片机串口通信1602显示
简介:本文章是关于51单片机串口通信1602显示。 /*----------------------------------------------- 名称:LCD1602 论坛: 编写: 日期:2009.5 修改:无 内容:通过标准程序静态显示字符 引脚定义如下:1-VSS 2-VDD 3-V0 4-RS 5-R/W 6-E 7-14 DB0-DB7 15-BLA 16-BLK ------------------------------------------------*/ #include reg52.h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头文件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 #include intrins.h vo
[单片机]
基于AVR单片机的125kHz的RFID阅读器设计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利用感应、电磁场或电磁波为传输手段,完成非接触式双向通信、获取相关数据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易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存在的一些读卡器,都需要读卡芯片作为基站,成本较高。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分立元件构成的125kHzRFID阅读器,电路结构简单,成本极低,用于读取EM4100型ID卡。 1、RFID系统的分类 RFID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在通常应用中都是根据频率来分,根据不同的工作频率,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种: (1)低频(1
[单片机]
基于MCU-FPGA架构的风光逆变并网系统
本文以太阳能,风能为中心,设计一个风光并网发电的模拟装置,能够将太阳能或者风能发电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并检测外网交流电的频率和相位,动态的调整自己的交流电的波形,使得与外网电能同频同相。该装置在设计时考虑了发电机的内阻。在测试时以60 V直流稳压电源模拟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板或者风力发电机,电源输入级串联一个30 功率电阻模拟发电部分的内阻。 该装置体积小巧,成本低廉,易于量产,人界交互界面友好,并附带输入电压监控,输出过流监控实时动态相位监控等多种监控设置也使得该装置安全性能很好。稍加改动即可广泛应用。 1 方案论证 1.1 主功率电路拓扑方案 方案一:全桥逆变。 全桥由4只功率开关管管组成,分为2组,其中Q1和Q4为一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MCU</font>-FPGA架构的风光逆变并网系统
HT46R14在冷阴极萤光灯变换器中的应用
液晶显示(LCD)面板有其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小型的可携式电子器材,到大型的固定设备,应用包括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据助理机、台式电脑以及工业仪器产品。LCD面板自身不能发光。因此,一般需要背光照明系统在背後提供光源。通常,最为普遍的发光设备是一种叫做CCFL的萤光管。 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ce Lamp)即冷阴极萤光灯,是由一个直流转交流的变换器驱动的,它通常提供一个较大范围的直流电压输入,并将其转换为一个高频的交流高压输出,以驱动灯管。许多应用同样需要有效的灯光亮度控制能力以达到发出的灯光与周围环境的光线条件相协调,从而增加灯管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图1 CCFL通常由一个直流转交流的
[电源管理]
单片机stm32 USART串口实际应用解析
  stm32作为现在嵌入式物联网单片机行业中经常要用多的技术,相信大家都有所接触,今天这篇就给大家详细的分析下有关于stm32的出口,还不是很清楚的朋友要注意看看了哦,在最后还会为大家分享有些关于stm32的视频资料便于学习参考。   什么是串口   UART :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通用异步收发器   USART : Universal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   一种是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串行数据传输协议。数据线只需要两根就可以实现全双工。   Tx: 发送数据线
[单片机]
ARM嵌入式和单片机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ARM嵌入式和单片机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学习单片机的过程中积累必要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高级嵌入式工程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成为高级嵌入式系统硬件工程师要具备的技能。 对于硬件来讲有几个方向,就单纯信号来分为数字和模拟,模拟比较难搞,一般需要很长的经验积累,单单一个阻值或容值的精度不够就可能使信号偏差很大。因此年轻人搞的较少,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模拟电路数字化,比如手机的Modem射频模块,都采用成熟的套片,而当年国际上只有两家公司有此技术,自我感觉模拟功能不太强的人,不太适合搞这个,如果真能搞定到手机的射频模块,只要达到一般程度可能月薪都在15K以上。 另一
[单片机]
单片机外围模块漫谈之四,USB总线基本概念
USB概述 USB设备现在是用的非常普遍的一种接口了,它即插即用的特性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嵌入式的应用中, USB经常被用来作为与上位机通信的接口,还用来通过U盘存储数据等。USB按通讯速度可分为低速,全速和高速设备。在我们的应用中,低速和全速是最为普遍的,在此我们对USB从物理层到协议层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高速USB的原理是一样的,在理解了低速和全速设备的工作原理后再去理解高速设备就比较简单了,在此我们暂不讨论。 低速(Low Speed, 1.5Mbps):键盘,鼠标,手写笔 全速(Full Speed, 12Mbps):音频 高速(High Speed, 480Mbps):视频 USB协议是开放的,可以从官方网站
[单片机]
实现不间断能源的智能备用电池第二部分:BBU微控制器的功能和操作
摘要 开放计算项目(OCP)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专注于推动各企业在数据中心产品设计及最佳实践方面加强交流。 近日,该组织发布了开放机架第三版(ORV3)规范。规范中比较显著的变化在于设计架构从12 V迁移到了48 V 。本系列文章重点介绍ADI公司的备用电池单元(BBU)参考设计,分为五部分,这是第二部分。“实现不间断能源的智能备用电池第一部分:电气和机械设计”讨论了BBU的电气和机械设计考虑因素。第二部分将深入介绍微控制器的软件,该软件主要负责确保进程平稳运行,从而为BBU的高效率和容量提供保障。硬件和软件必须顺畅协作,才能实现满足规范要求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简介 在BBU模块中实施优良的管理至关重要,这能带来诸多显
[电源管理]
实现不间断能源的智能备用电池第二部分:BBU<font color='red'>微控制器</font>的功能和操作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