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感测技术创造车用安全艺术

发布者:tmgouzi最新更新时间:2012-08-16 来源: 21ic 关键字:感测技术  车用安全艺术  防盗系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安全为车辆发展之母,感测技术则是牢牢把关新一代车辆安全的优等生。自汽车发明以来,陆上交通事故有增无减,虽然汽车工业被喻为封闭且较为传统的产业,各家汽车大厂长久以来莫不朝向安全、舒适的方向努力不辍。电子产业厂商也明白这个趋势,针对车用安全等相关应用,提出许多感测技术解决方案,让现代高度电脑化车辆朝安全之路更迈进一大步。广泛而言,RFID、ZigBee、无线感测网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影像感测、声波、温度感测等皆属于感测技术的领域。就应用市场来看,考量到人体安全、驾驶与车内环境等因素,车用感测使用的技术类别之广,说是集感测技术之大成也不为过。

无线感测技术 提供个人化服务

无线感测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因应用领域不同,可对车辆使用者提供安全且个人化的服务。无线感测应用早期以军事用途为大宗,再开始流向往民间应用,如交通工程、矿坑监控、地理侦测等,其后再往智慧家庭领域移动。时至今日,汽车领域也成为无线感测技术的应用範围之一。

车用领域的无线感测技术涉及到人身安全,系统要求远比智慧家庭的无线感测系统来得高。举例来说,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感测事关重大,二氧化浓度过高,轻则影响驾驶精神,严重则会导致闷死。基于上述理由,感测器的灵敏度势必要加以提升,一旦浓度过高,通过系统的讯号转换,通知车内人员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提醒驾驶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防盗系统也可透过无线感测系统,变得更加聪明而人性化。以往防盗系统通常透过车主身上的无线发射器,按钮一按,即可以解除防盗系统。但由于超低功耗的电源管理与射频製程等技术进步许多,无线感测的功耗也大幅降低,车主身上可以携带一个无线射频系统,同时控制所有车门,车主靠近哪个门,门就自动开启,其他门则仍保持未开状态,十足是充满智慧的防盗系统。同时,配合车载控制系统,更可搭配车主喜好,先播放音乐、车内空调与调整坐位空间。因此,整体而言,无线感测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可因应用领域不同,对于车内使用者提供安全且个人化的服务。

MEMS Sensor敏感称王扮车体安全关键角色

光靠无线感测网路,对于车内人员安全的保护仍然不够。这时,微机电系统就扮演车体运动的关键角色。早期产业界并不重视微机电系统,直到 iPhone与WII现身江湖,MEMS才真正被发扬光大。

但MEMS早已大量运用车体运动上,主要塬因在于车体运动时会有加速、爬坡与遭遇路面不平等运动现象,透过MEMS Gyro scope即时侦测车体的运动状况,回报给车身控制系统,进一步控制车身,避免车身过度倾斜造成翻覆,或是过度打滑造成失控衝撞。考量到车内人员的安全,MEMS的敏感度与反应速度相对重要许多。举例而言,MEMS其中一项应用——加速度计,可以计算车体在行驶运动的时速,一旦出现衝撞车祸,受到撞击的瞬间,加速度计立刻算出撞击速度,再透过有电子控制元件的安全气囊,决定是否要启动安全气囊保护人体安全。

敦吉科技通路事业本部技术部协理许瑞达指出,MEMS虽然应用相当广泛,但是就消费性与车用安全上,就元件作业环境要求的严格程度就大不相同,例如在温度测试上,一般消费性或工业类电子系统的温度测试约为约为-20°C 到105°C左右,但就车用领域的温度测试上,就必须将测试範围拉到约为-50°C 到150°C的区间,希望元件在实际应用环境的状况能更加稳定。同理,在耐撞与防震上,车用微机电系统也必须在受到强烈震动的情况下,仍能稳定传送讯号,以让车体其他电子系统能迅速作出对应,以保持车体稳定与人身安全。

影像感测加红外线 开车停车无顾虑

影像侦测可分为驾驶人精神状况、行车距离与倒车侦测叁大应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倒车侦测,尤其台湾地小人稠,家家户户皆有房车,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停车,就成为一大挑战。若再配合红外线功能,更是如虎添翼,透过反射塬理计算车子与障碍物的距离,驾驶者能更明确掌握尚有多少的安全停车空间。

考量行车安全,许多车载系统的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也开始思考如何更进一步防範车祸发生,其中,驾驶人精神状况与行车距离两大应用,最为产业界所热烈讨论。透过影像侦测,如眼睛是否平视前方、眼睛是否有闭上、头部摇晃的频率等,判断驾驶人的精神状况如何并加以提醒。系统设计通常由摄像镜头进行影像撷取,透过类比数位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进行讯号转换,再将资料传给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位讯号处理器)。只要事先在DSP裡烧录许多驾驶者危险动作资料,配合软体驱动进行高速运算,再将运算结果转送至其他电子系统,迅速提醒驾驶者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发生事故。

同样的系统设计概念,也可以应用在行车距离的侦测。车厂可考量安全需求,在车体四周佈置影像摄影机,以便快速拮取撷取四周的其他车辆与道路使用移动物体资讯,如行人、脚踏车骑士等,预先进行道路的动态侦测,提醒驾驶人目前的车行状况。

总体来说,感测技术并非单一电子元件即能完成的技术概念,而是一个完整且可运作的电子系统,其系统元件可包括:讯号接收元件、ADC、处理器、 FPGA与DAC(Digital-to- Analog Converter;数位类比转换器)与电源管理元件等。考量到车用安全电子领域,由于涉及车内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元件本身的稳定度、耐撞、作业温度、反应速度与精确度等,都是缺一不可的重要关键。半导体元件业界推出相关的认证规範,如IEC61508、AEC Q-100与ISO / TS 16949:2002,以符合车用系统厂商的需求。

生命安全是人们最基础的重要需求,现实环境中,车用安全是目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高科技的产品,最终仍须回归市场需求,产业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提供对应方案解决问题,提供人们生命更多的安全保障。

关键字:感测技术  车用安全艺术  防盗系统 引用地址:人性化感测技术创造车用安全艺术

上一篇:车载移动异构无线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下一篇:汽车用小型隔离放大器ACPL-782T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16

2020年六成智能手机脸部识别将采用3D感测技术
  科技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指出,在苹果和三星的推动下, 智能手机 厂商将陆续采用面部识别技术,预计面部识别技术今后有望成为 智能手机 标准配备,2020年将有超过10亿部 智能手机 导入这一技术。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2013年,苹果公布投入使用Touch ID,在移动消费应用中掀起了一股潮流。世界各地智能手机制造商纷纷效仿苹果,将指纹传感器导入到设备中。这一模式的普及,使得基于指纹传感器的安全性在平价手机的应用中成为标配。因此,预计2018年将有超过10亿部智能手机采用导入指纹传感器。   随着面部识别技术的投入使用,苹果是否会告别Touch ID技术?这是我们最近思考的问题。但
[手机便携]
DSP技术遇上汽车定位防盗系统,将产生这样的“火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逐步进入家庭,对汽车防盗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市场上的汽车防盗器正逐步改善,但这些防盗器主要采用呼叫报警、高压电击等,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偷盗技术也越来越高,使人防不胜防。汽车防盗无论是对汽车 制造商还是社会保险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盗窃案的上升趋势,各汽车厂家都在不断地改进防盗技术,尤其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汽车防盗技术 已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上世纪末美国正式建成 GPS 系统并投入使用以来,GPS技术已深入到人类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GPS市场目前已有相当规模,尤以车辆定位导航领域的市场份额最大,增长最快。最近的统计表明,2000年安装了GPS接收机
[汽车电子]
加速度传感器在汽车防盗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分析窃贼盗窃汽车常用手法的基础上,优选了汽车防盗监测所需的传感器件。探讨了在汽车防盗系统中,将美国AD公司生产的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同时作为振动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的两种不同的敏感器件设计方案,并对采用该传感器的信息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汽车防盗加速度传感器振动倾斜   现代汽车的防盗系统通常采用对车体的冲击、振动监测的方式防盗预警,常用的器件多为磁效应传感器。虽然磁效应加速度传感器的敏感性能很好,但由于磁传感器存在装配、安装误差,其频率响应不稳定,会造成后续信号处理电路和微控制器接口电路比较复杂,致使系统报警的可靠性降低,误报率较高。另外,拖车或整车搬运的方法也是目前窃赋盗窃汽车常用的手段,对付这
[传感器]
高通称其芯片将有助于提升手机防盗系统水平
     苹果去年发布iOS7时,就推出了新的Activation Lock防盗系统。 腾讯科技讯 9月13日,美国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高通(Qualcomm)称,其Snapdragon处理器将有助于提升智能手机的Kill Switch防盗水平。 目前,市面上正在推动手机制造商在产品中预装“Kill Switch”系统。据悉,“Kill Switch”是“自毁开关”软件,该功能允许用户在手机遗失、被盗、被抢后报道失窃状态,并远程锁定设备。 高通表示,在“Kill Switch”软件加入硬件配件,比只通过软件进行自毁更具有优势。 高通高级副总裁拉吉•塔鲁利(Raj Talluri)表示,这种软硬件的搭配方式会更加安全。例如,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