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GPS设备的设计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发布者:czm721002最新更新时间:2012-10-17 来源: 21ic 关键字:GPS设备  无线通信  定位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的数据显示,三大主要供应商TomTom、Garmin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神达目前占全球便携式导航设备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作为GPS设备行业的后来者,尽管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生产成本优势,然而在系统方案选择、电路设计和系统设计方面,中国国内开发工程师还普遍缺乏经验。如何设计出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的需求,具有稳定性、低功耗、高精度和易用性,工程师面临很大的挑战。

选择适合您的解决方案

GPS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独立于主处理器,所有的信号处理和算法实现都运行在GPS芯片组上;部分GPS软件运行在系统主处理器上; GPS基带处理和所有的算法由运行在主处理器上的软件完成,即所谓软件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在性能、对系统资源的要求、成本以及设计难度上都存在差异,设计工程师需要根据他们特定的产品来选择。

“选择解决方案之前,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以及GPS解决方案将集成到的平台非常重要。”瑟孚(SiRF)公司创始人兼营销副总裁Kanwar Chadha指出,“对于汽车应用,导航性能是关键的考虑因素,对于便携式系统,支持增值业务和不错的功能组合是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MCU的选择是整个解决方案的核心之一。“对MCU的要求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导航软件以及操作系统,复杂的导航软件要求MCU的运行频率超过200MHz,普通手机当前所采用的硬件平台来难以支持这么高的处理能力。”深圳星亮电子GPS产品经理刘勇指出。通常系统设计公司或方案提供商与导航软件公司合作,定制一个复杂度适当、满足特定需求的导航软件版本。

为了进一步减小尺寸和成本,很多的GPS提供商推出软件解决方案,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基带芯片集成到DSPxpfzxzjqtd_67615.html' target='_blank'>DSP芯片中。“但是这种解决方案目前还并不成熟,MCU在进行部分的GPS处理时,性能将受到影响,特别是在搜星阶段。” u-blox公司CEO Thomas Seiler指出,“将GPS基带软件整合到多媒体DSP中还增加了开发风险,推迟产品面市并增加整体的成本。”

上海丰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电子部经理周青华认为:“与软件解决方案相比,硬件解决方案运行速度快,不增加主处理器的负担,但是软件解决方案具有很明显的成本优势。”

稳定性是业界对软件解决方案的最大担心。“软件算法不好的话,系统会花很多的时间才能把有用的数据计算出来,会增加功耗而且系统出错的概率增加,因此如何使系统更稳定是最大的挑战。”瑟孚亚太区总裁林宏正指出。

市场上可选择的方案越来越多,如何选择一款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呢?“你不能仅凭其方案说明书来选择,一定要在同样的条件和时间,通过实际的路测来进行逐项比较。” 林宏正表示。“很多时候单独的模块测试没有任何问题,而一旦进行整体性能测试时,因为干扰等因素,可能表现出性能不稳定、抗干扰性能差等问题。”西安华迅微电子市场经理胡波也指出。

设计挑战分析

“开发GPS系统以及将GPS集成到系统中非常具有挑战性,设计工程师必须意识到可能面对的问题。”Chadha指出。由于GPS信号非常微弱,任何干扰都可能严重影响到它的性能。这种干扰可能来自其它的无线电设备、显示屏或其它处理器,因此需要设计团队中具有非常熟悉射频设计的工程师。

另外,GPS信号还非常敏感,更换任何一个器件都可能产生性能问题,因此在开发和制造过程中注意GPS系统的RF敏感性非常重要。

当前一些便携式GPS设备面临首次定位时间过长的问题,“这主要与产品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天线选用不当有关。另外,电源、地线以及白噪声过大和射频干扰都会导致难以快速定位。”刘勇指出。尽管采用模块解决方案可以避免GPS电路的设计挑战,但电源对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一样不可忽略。

Atmel公司高级行销经理Joerg M. Alber表示:“很多设计师还是倾向于选择采用模块解决方案,以回避自己利用芯片组可能带来的设计风险。”但他同时也指出,当前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也让部分设计师选择直接利用芯片组解决方案,以降低额外的模块成本。

刘勇认为,模块化方案可以满足手机等便携式产品越来越短的设计周期要求,因为模块已经将射频以及周边零组件集成进去,而这些电路的设计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他建议设计师需要考虑为天线占用更大的PCB面积,甚至将更多的成本预算放在高性能GPS天线上。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降低系统成本称为厂商主要考量之一。地图引擎通常占到整个方案成本的40%左右,因此这部分的成本压力很大。

“目前,全球前5大的PND厂商都自己开发引擎。”林宏正指出。然而,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必须综合考虑其设计能力、产品整合能力、成本控制和批量。对于系统软件设计也具有类似问题,“对于软件设计来说,通常的问题是如何将软件与设计平台进行整合。”Chadha指出。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GPS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手机、PMP,甚至是像手表这类便携式产品中,解决方案的低功耗和小尺寸已经成为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们已经采用了90纳米的半导体工艺,未来我们将采用65纳米技术生产我们的芯片,将进一步提高效率,并降低芯片的尺寸。”林宏正表示。“更高的半导体集成和低功耗将使GPS在更广泛的消费设备中得到应用。” Chadha认为。“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新的硅技术和硬件架构将进一步降低成本。” Seiler指出。

“我们也正在开发一些新的技术,实现便携式导航系统具有与汽车系统相似的性能。”Chadha表示。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将带来解决方案的改变,随着处理器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软件解决方案将可能获得更多应用。

包括中国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将在未来几年进入实用,这些系统的出现将改善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全球主要的GPS方案提供商均已经或即将推出能同时支持多种系统的系统解决方案。

例如,u-blox公司即将于第四季度推出的第五代解决方案u-blox 5将能支持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多种卫星系统的出现将改善定位技术的可靠性。”Chadha表示。

此外,与多种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也必将促进定位技术的发展。瑟孚联合Skyhook Wireless基于该公司的多模定位平台,推出了无线混合定位技术,可以提供GPS-WiFi混合定位。该技术可以加快某些基于定位的业务的部署,提高定位的覆盖率。“将GPS与其它传感器、信号结合,将使位置信息在任何地点及时准确地获得。”Chadha指出。

当前,部分GPS已经将无线通信与定位技术结合起来,例如通过下载星历数据实现快速定位。显然,定位技术与通信的结合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运营商和终端开发商以及大量的第三方开发商可以基于现有的基础架构,实现更多富有创意并具有广阔盈利能力的业务、功能和应用,例如基于定位的游戏、信息服务、广告等。而无疑,风生水起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部署将为GPS移动终端带来这样的发展契机。

关键字:GPS设备  无线通信  定位技术 引用地址:便携式GPS设备的设计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上一篇:ADAS和BMS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技术
下一篇: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自动故障防护功能的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22

数字通信技术浅析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Morse)在1845年发明的电报标志着电子通信从数字技术开始起步。他着名的以点和短线表示的代码代表流经长距离电报线的电流的二进制(0/1)编码。无线通信同样也始于数字技术,借助莫尔斯代码生成连续波火花隙脉冲的0/1传输。   接着出现了以电话和调幅(AM)广播为代表的主导通信领域数十年的模拟通信。现在,模拟技术正在慢慢消退,仅在传统电话系统,AM和FM无线电广播,业余无线电、市民频段(CB)/家庭及短波接收装置以及一些传统的双向移动无线电设备中还采用模拟技术。而几乎所有其它应用(包括电视)都采用数字技术。移动电话和网络通信都基于数字技术。无线网络也是采用数字技术。   虽然原则众所周知,但业内
[嵌入式]
数字通信技术浅析
2012年终盘点:中国无线通信十大事件
1、TD-LTE试验在13个城市展开 我国TD-LTE规模试验进入新阶段 ·事件:2012年10月,中国移动TD-LTE扩大规模试验招标结果出炉,共有9家系统设备商参与13个城市的TD-LTE网络建设。招标规模为5.5万个载频,约2万个基站。13个城市包括:北京、南京、天津、青岛、上海、杭州、福州、厦门、宁波、广州、深圳、沈阳、成都。在13个城市中,3个城市为1.9GHz升级,10个城市为新建2.6GHz网络。在份额方面,华为、中兴两大国内厂商几乎占据一半的份额;而上海贝尔与大唐移动各获得约13%的份额,构成第二阵营;爱立信获得接近10%的份额,诺西、普天、新邮通、烽火分享其余份额。 ·点评:扩大规模试验的展开,
[网络通信]
基于WiFi和RFID定位技术的电子标签定位算法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由此引起的关于室内定位的无线网络和RFID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受关注。人们对物品、人员位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室外的定位,如熟知的GPS定位已经做到让很多人都满意的程度,但是一旦进入到室内,由于建筑物的阻挡以及多径效应,GPS在室内的定位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室内定位的研究成为定位后续的研究重点。住公司中需要对人员和物品进行定位的时候范围很大。传统的标签定位的距离有缺陷,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所以义提出了RFID技术和无线网络结合,扩大其定位的范围。   无线WiFi在一个免费的2.4GHz频段,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所以选择基于WiFi网络通信的定位标签。WiFi网络有如下优势:WiFi的工作频
[安防电子]
基于WiFi和RFID<font color='red'>定位技术</font>的电子标签定位算法
物联网需要更多企业共同推进
 物联网一经出现,就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并被认定为是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最重要的技术,并且将主导整个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未来的物联网将比现有的Internet大得多,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然后物联网发展至今,仍然是概念多过实际成果,无法体现物联网所描绘的宏伟蓝图,物联网难道仅仅只能停留在概念上吗?笔者认为,不是物联网还没有实际成果,而是还需更多企业参与其中,推动物联网的发展,纵观其他新兴技术,从概念到实际,都是经过了多年的演变,众多上下游企业的持续发力,才最终赢得市场,获得成果,计算机、互联网不外如是。 那么物联网想落地,需要哪些企业发力呢? 一、 运
[嵌入式]
四川英达将在全国范围部署CSR的软件定位技术
全球领先的蓝牙连接及无线技术提供商CSR公司(伦敦证券交易所:CSR.L)宣布,专注定位和追踪业务的中国公司四川英达,将在全国范围部署使用CSR公司的软件定位技术。在GSM/W-CDMA网络中,四川英达采用CSR公司技术的解决方案并经过长达24个月的严格测试,目前已通过认证并获准向中国网络运营商的移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 CSR公司的专利技术eGPS(增强型GPS)软件基于定位技术,采用极短的首次定位时间(TTFF),增强了深入室内追踪和定位的准确性。 采用CSR公司定位技术的四川英达位置服务系统,在经过严格的监测和测试后,已获得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认证,并且正在中国范围提供服务。 CSR公司GPS业务部Stuart Stric
[焦点新闻]
PC工作站在无线通信系统DWCS中的应用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Distribu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缩写为DWCS)采用分布式天线、分布式处理控制、联合信号处理等技术,提高了系统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增强了系统灵活性和扩展性。       DWCS中采用了网络无线电(network radio)的设计思想。网络无线电是通用处理器单元通过光纤互连,构成高性能的计算集群,完成系统信号处理及控制功能,与软件无线电类似,其结构灵活,具有很强的系统扩展性,并具有更快的计算速率、可支持更高的网络吞吐量。       软件无线电系统中的通用处理器通常是DSP/FPGA等专用器件,本文所设计的软基站系统中则采用了PC机工作站
[网络通信]
简述车载GPS监控设备的汽车电源环境
  引言       随着汽车微电子装备的大量增加,半导体逻辑器件对电磁干扰敏感度相当高,加之汽车线速与有关高场强频段的波长可以比拟,这些频段存在对车载电子系统造成强烈电磁干扰的隐患;车载电磁低电压、大电流负载特性使其开关过程在供电线路上产生很多脉冲干扰,进一步恶化了电磁环境。因而,在实际的汽车电器设计中,电磁兼容设计通常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   由于汽车内部的自生骚扰发射干扰源有很多,如刮水器电动机、燃油泵、火花点火线圈、空调起动器、交流发电机线缆连接的间歇切断,以及某些无线电子设备,如手机和车载电台等。这些干扰源是产生种瞬变电脉冲即可能通过电磁骚扰发射对环境中的其它设备造成干扰。所以抑制干扰的源头较为困难。   1
[嵌入式]
基于ARM Cortex—M3的无线通信系统电路模块设计
  设计一个可以实现短信收发与数据无线传输的模块的要求,本文采用了ARM Cortex—M3内核的主流产品STM32作为主控芯片,采用SIMCom公司的SIM900A作为通信芯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相关芯片的数据手册之后,本文设计了一个远程无线通信模块。该模块在实验室试运行一周后,没有出现掉线的情况,数据收发的速度也很快。该模块具有性能稳定,外形小巧,性价比高等优点。厂方投入使用之后,反应良好。   无线通信模块整体设计方案   模块主要有电源部分、主控部分、通信部分、数据传输部分4个部分组成。通信模块采用SIM900A进行无线通信。主控模块采用STM32作为主控芯片,来控制短信的收发与数据传输的顺利进行。远程终端可以是手
[单片机]
基于ARM Cortex—M3的<font color='red'>无线通信</font>系统电路模块设计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