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控制网络实时性分析

发布者:范隆最新更新时间:2013-01-12 来源: 21ic 关键字:CAN总线  控制网络  实时性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控制回路通过实时网络闭环而成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由于控制回路网络中信息传输时延的存在,使得控制回路系统的实时性非常重要。在系统分析了

CAN总线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网络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多率采样和动态时间窗设计概念,减少了闭环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提高了网络带宽利用率。


    将通信网络引人控制系统,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现场设备控制的分布化和网络化,同时也加强了现场控制和上层管理的联系。同时由于网络中的信息源很多,信息的传送要分时占用网络通信线路,而网络的承载能力和通信带宽有限,必然造成信息的冲撞、重传等现象的发生,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延。目前国际上CAN总线的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几种高层协议,但是这些协议都不兼备对网络灵活性和实时性的支持。本文以CAN总线为研究对象,对于网络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两点改善方案。


    一、CAN闭环网络控制系统

    随着控制系统趋于复杂化,对于一个独立的闭环控制系统,受控对象和控制器一般都会分布在网络的不同部分.    相对于传统的闭环控制系统,在设计闭环网络控制系统(NCS)时,需要考虑一个新的限制:通信网络的带宽限制,影响网络带宽的性能有四种因素:
1. 采样速率,各设备按此速率向网络发送信息;
2. 需要同步操作的元件数;
3. 信息的数据或报文长度;
4. 控制信息传输的协议。

    对于NCS,一般要求满足两个主要指标:延时的限定和传输的保证,即信息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成功地被传输。失败的传输或从传感器到执行元器件大量的延时信息将影响系统性能或使之不稳定。

    下面我们将在对CAN总线控制网络的时域特性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一些减少网络时延和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的方法。

    二、CAN网络的时域分析

    CAN协议转为短报文而优化,并使用报文优先权仲裁介质访问方法。具有较高优先权的报文在仲裁时总能得到介质的访问权,所以较高优先级报文的传输延时总可以被保证。与其他网络相比,CAN的主要缺点在于较低的数据速率。因为CAN网络为位同步总线。CAN的最大速率为1Mbps,同样限制了网络的最大长度。

    这里将用研究时域参数的方法描述CAN控制网络的延时情况。对于图1的NCS,控制系统的总时延为TdeIay,包括采样信号从传感器送出到控制输出信号到达执行器的延迟时间。具体可分为采样信号在发送缓冲中的延时TsampdeIayl,采样信号的传输延时Tseddelayl,采样信号在控制器接收缓冲中的延时TsampdeIay2,控制器的运算延时Tmcu,控制输出信号在控制器发送缓冲中的等待时间TcondeIayl,控制信号的传输延时TseddeIay2,控制信号在执行器的接收队列中的等待延时TCOndelay2。

    总的时间延时可以用一下等式清楚的表达:
    Tdelay=TsampdeIayl+TseddeIayl++TseddeIay2+TcondeIay2    (1)
    =(TsampdeIayl+Tsampdelay2+TcondeIayl+Tcondelay2)+(TseddeIayl+Tseddelay2)+Tmcu    (2)
    随着DSP等高速器件的应用,Tmcu相对于其他变量可以忽略,故上式可为≈Twalt+Tsend(3)。
    这里Twalt看作排队时间,Tsend看作发送时间。

    对于排队时间Tsend将取决于网络协议,并且是控制网络确定性的一个主要作用。具体取决于数据长度,引导位,填充和位时间。设Ndala为数据字节长度,Nhead为引导位字节长度,Nstu什为填充为字节数,比特位长度为Tb_l(约为1us),则发送时间为Tsend=(Ndata+Nhead+Nstuff)8Tb.t(4)。

    分析表明:由于信息的发送时问(Tsend)是由协议本身决定的。要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必须减少网络中信息的等待时间(TWait)。所以我们将从减少网络的信息量和均衡网络负载两方面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

    三、多率采样

    在对CAN总线闭环控制网络的时延进行分析后,要减少控制系统的时延应该首先尽量减少网络中的信息传递任务,其次,在网络带宽一定的前提下,均衡网路负载以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对于NCS,由于节点分散化,不太可能也不太实际将所有的物理信号采用单一的速率进行采样。通常,采样器和保持器的采样时间越短,系统得到的性能就越好。但A/D,D/A转换器越快,其成本就越高。对于具有不同频率的信号的系统,既能达到较好的性能又能使系统成本较低的一种好的方法就是A/D,D/A转换器采用不同的速率。因此,多率采样是NCS自然的选择"。在分布式系统中采样一般是采用时间驱动的A/D,D/A转换器,尽管这种采样方式很适合于许多单回路的控制系统,但是对于多率采样系统来说,采用同步(时间触发)的采样方式常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网络带宽的限制使系统对信号的要求更高,过多的冗余信号将使系统中的延时、空采样、报文丢失变得更加严重,从而使系统的性能恶化。为了处理网络带宽的限制以及消除冗余信号对系统性能的负面影响,常常采用同步(时间触发)和异步(事件驱动)相结合的采样方式。[page]

    当数字控制系统中各采样器或保持器以不同的采样周期进行工作时,就构成了多率采样控制系统。根据多率采样数字控制系统中各个采样器或保持器是否同步和各采样周期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多率采样数字控制系统进一步分类。

    如果系统的各采样器,保持器和各微机的计算都在同一的时钟下同步进行,再根据各采样周期之间的关系,同步系统可分为:输入多率采样控制系统、输出多率采样控制系统和广义多率采样控制系统。

    如果系统的各采样器,保持器和各微机的计算不在同一的时钟下同步进行,再根据各采样周期之间的关系,非同步系统可分为:输入多率采样控制系统、输出多率采样控制系统和广义多率采样控制系统。

    传统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基本局限于同步多率采样控制系统,对于非同步多率采样数字控制系统的研究比较复杂,通常都是采用随机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假定局限于同步多率采样控制系统,对于非同步多率采样数字控制系统的研究比较复杂,通常都是采用随机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假定个采样器和保持器的采样时间是一随机过程,然后利用随机系统的方法来进行。 

    四、动态时间窗

    为了均衡网络的负载提高网络利用率,结合CAN自身的特点,在一个CAN网络中,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具有系统控制功能的节点,这里可以叫它为主节点(它区别于其他节点的是它的属性优先级最高),其他的叫从节点。我们设计一个网络系统,它包括:时间触发系统和事件触发系统。前者针对的是时间触发信息而后者针对的是事件触发信息。那么怎样去区分这两者呢?对于时间触发信息认为它是相对于自然界是一个同步系统;而事件触发信息定义它为相对于自然界是个异步系统。一般情况事件触发通信的效率要比时间触发效率高,但在考虑到最坏情况时,这种效率是无法估计的。由于事件触发相对于自然界是异步的,所以,当所有事件同时发生时,对它是个最坏情况。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往往需要足够多的资源(例如:通信带宽)。而对于时间触发通信,它往往相对于自然界是个同步过程,它可以在所要完成控制的环境下,提前决定时隙以控制最大轮回时间。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我们可以根据网络上不同的信息流传输情况进行状态相关控制。可以对不同的信息流设置不同的状态,以使减少在同一时间等待发送的信息,这种状态相关控制会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为了能使这两种系统之间不耦合,我们引入了动态时间窗(DTW)的概念。在一个DTW中,又包含两个子窗:异步窗(AW)和同步窗(SW)。异步窗用于收发事件触发消息,同步窗用于收发时间触发消息。由于事件触发消息一般比较少且到来具有随机性,而且一般要求及时相应,则在系统时间窗中,异步窗在前同步窗在后,且我们提出了最大异步窗的概念,争取最大限度地及时响应事件触发消息和防止系统网络灾难。如下为一个STW的结构。
 

单位时间冒

    这里,令窗开始的时间为Tm,异步窗的时间为Ta,同步窗的时间为Ts,总的系统窗时间为Tc,而其中的双向箭头为一个QOS指针机制,它的滑动可以界定异步窗和同步窗的时间。

    为什么要设定QOS指针呢?因为由于事件触发信息相对于时间是个异步系统而且具有随机性,整个网络的事件触发服务请求量是个动态变化的。当网络中的事件信息比较少时,可以移动QOS指针,使异步窗缩短;相反,当网络中的事件信息较多时,通过移动QOS指针使异步窗伸长,但却有个极限值。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

    系统时间窗Tc如何设定?Tc的改变对哪些参数有影响?
    令η为网络的最大有效利用率,
    则η=1-(Tm/Tc)   (5)
    显然,由(1)式知,Tc决定网络的最大利用率。随着Tc的增大网络的最大利用率增大,那么为什么不尽量增大Tc呢?因为作为控制网络,它要求实时性。若Tc比较大,同步系统和异步系统就会产生耦合,故Tc也不能太大。所以Tc的设定要根据具体的网络而定。

    何为系统灾难情况?由于系统由两个子系统异步系统(Sa)和同步系统(Ss)组成。由于同步系统它的信息量是决定于传感器的采样率,故它的信息量是恒定的。而对于异步系统,由于它相对于时间是异步系统,故当所有异步信号同步发生时,此时为异步系统的灾难情况。当然,也是总的系统的灾难情况。由于我们设定了最大异步窗,所以当灾难发生时,网络旧具有一定的传输能力。

    这样在时域上平衡了网络负载,随着单网段节点数目的增加,充分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当然也就减少了控制信息的时延,下面将有实验仿真结果。[page]

    五、仿真分析

    这里我们认为在一个系统中它的异步信息量趋于正态分布,在我们的仿真中设定每帧的发送时间为单位时间1。帧开头的时间为4单位时间,异步信息趋于正态分布n(40,16),随着总线时间窗长度的变化总线利用率也发生变化,我们将得到动态时间窗和静态时间窗(即异步窗和同步窗长度相等)的总线利用率。系统仿真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


    1.首先在异步信息分布一定的前提下,总时间窗长度存在某一值能使总线利用率最大。反映在工程实际中也就是同步信息的数量有一个最佳的取值。

    2.其次动态时间窗比静态时间窗有较好的总线利用率,而且随着总线时间窗长度的增大而更明显。
 
系统仿真结果

    六、系统的实现

    基于CAN总线的系统实现:在该系统中,有一个主节点,它主要完成网络信息的调度,它被赋予最高优先级。再次,对于其他收发事件信息的节点赋予次高优先级,最后,给那些收发时间信息的节点赋予最低优先级。

    主节点完成的功能:发送窗开始信息和QOS指针,这两个信息都是广播帧。当主节点发送窗开始信息时,所有节点都接收,这样就达到整个网络同步的效果。QOS信息不是每个系统窗都必须的,当事件信息在最大异步时间内能够完成发送,则QOS不发送;相反,当异步窗达到最大异步时间窗时,主节点就会发送QOS指针,所有节点都收到该信息,所有异步节点停止发送信息,此时同步接点才开始可以发送信息。

    异步节点完成的功能:异步节点时刻在监听总线,当窗开始信息到达时,由于异步节点的优先级都高于同步接点,此时,异步节点可以发送信息,在这些异步节点当中按照优先级的不同来调度异步信息。当QOS指针信息到达时,所有异步节点停止发送信息,只能接收。


    同步节点完成的功能:同步节点也时刻在监听总线,当窗开始信息到达时,由于同步节点相对于异步节点比较低,所以虽然此时它们也发送信息,但只要有异步信息它们就会退出。当QOS指针信息到来时,由于异步节点停止发送信息,同步节点就可以发送信息。

    七、结束语

    本文在系统讨论了基于CAN总线的闭环网络控制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其时域延时情况。结合CAN总线的自身特点采用了多率采样和动态时间窗的理念,设计了基于CAN的网络控制系统。并在实验室级调试下,证明该闭环网络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关键字:CAN总线  控制网络  实时性 引用地址:CAN总线控制网络实时性分析

上一篇:造纸机械现场总线的抗干扰问题探讨
下一篇:现场总线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30

基于神经网络模块SN9701开发多变量系统解耦控制
    摘要: 基于单输出的具有自学习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块SN9701一发出了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器,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用4块SN9701可以完成双输入双输邮系统的解耦控制。介绍了该多变量系统耦控制原理以及解耦控制系统中的SN9701的训练。     关键词: 神经网络 SN9701 解耦控制 计算机仿真 人工神经网络作为现智能控制领域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可用于预报、模式识别 、寻优和改善控制环节等 。而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神经网络软件上,主要是软件设计和学习算法。一些国家已研制出神经网络芯片,使神经网络的本质并行算法真正得以体现。SN9701是一种神经网络硬件模
[应用]
CAN总线在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智能大楼成为一种趋势。而在智能大楼中,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限制于资金与技术的力量,这一点很难保证。因此,对于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并迅速维修就显得相当必要了。目前国内的电梯服务水平大多仍局限于现场电梯出现了问题,通知维修中心,由维修中心派专人到现场勘查并排除故障。该情况存在的缺点是响应速度慢,还需要现场派专人监守。而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为提高电梯维保并及时做出反应提供了有力工具。 目前国外的大型电梯企业都有了成熟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但是,价位高是一项很高的阻碍,而且,他们的监控系统只是针对自己的电梯开发,兼容性差。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开发了能适合不同类型电梯的远
[嵌入式]
CAN总线解决方案在玻璃磨边机上的应用
   玻璃 磨边机是一种玻璃深加工设备,把粗加工成型玻璃的两边或者四边经过磨轮磨制成各种各样的边型,以适合各种不同的应用环境,比如汽车玻璃、家用玻璃等。以前所做的玻璃磨边机大都采用变频器来控制,通过普通电机来带动丝杆来调节磨刀的位置,效率低下且精度不高,严重制药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一、 系统电气框图   深圳步科电气有限公司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根据客户工艺要求因地适宜地为该系统选择了CAN总线解决方案,采用KINCO总线型控制器—K4 PLC作为系统控制核心,采用KINCO智能伺服驱动器作为磨刀驱动电机,彻底解决了客户目前遇到的问题。 控制原理如下:      系统配置图: 名称 型号 数量
[嵌入式]
嵌入式Linux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应用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各种工业控制设备的网络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的要求是希望工业控制设备能够支持TCP/IP以及其它Internet协议,从而能够通过用户熟悉的浏览器查看设备状态、设置设备参数,或者将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Windows或Unix/Linux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   这就要求工控系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功能:   一是要在现场完成复杂的测控任务,因为通常一些任务都具有一定的实时性要求;   二是要求测控系统能够与某一类型的控制网相连,以实现远程监控。在目前应用的大多数测控系统中,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采用的是8/16位单片机;软件多采用汇编语言编程,由于这些程序仅包含一些
[单片机]
基于CAN总线的电流、电压变送器的设计与实现
     0.引言   现场总线技术和智能化仪表技术是目前自动与控制行业发展最快的两大技术。在现场总线技术中,CAN总线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协议标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领域。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变送系统。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AreaNetwork,CAN)是德国Bosch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数据通信协议。CAN总线能有效地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    1 系统网络构成   为满足该控制系统既要集中管理又要分散控制的要求,基于CAN总线的电流、电压变送系统
[电源管理]
基于<font color='red'>CAN总线</font>的电流、电压变送器的设计与实现
提高CAN总线安全保障—CANDT震撼发布!
先科普一下: CAN总线由博世公司于1987年开发,1993年成为标准,在近23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逐渐替代了其它相近的总线,2001年的节点采用量已超过1亿。但是,曾经力推CAN总线的厂商,如宝马、博世、飞利浦等,目前都开始支持新的总线。对于推动新总线研究的原因,X-By-Wire的发展是一方面,但从根本上讲,消费者的安全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根据新闻报道:在CAN的发源地德国,2005年汽车抛锚事故中有35%是电子装置引起的。因此,电子控制系统及其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即使没有采用X-By-Wire,仍然使用常规的液压气动机构,也需要一种更为可靠的新总线来代替CAN。 车内通信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数据内
[汽车电子]
提高<font color='red'>CAN总线</font>安全保障—CANDT震撼发布!
基于虚拟仪器的车用电机测试平台控制系统
  引言   能源短缺和环保问题促使人们转向开发低污染或者零污染的清洁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内燃机汽车成为下一代公路运输工具的主流。无论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汽车,都以电动机作为驱动力源。一套适用的车用驱动电机的测试平台对于整车动力系统的开发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的电机测试平台一般不是针对车用驱动电机而设计,而且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测试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一套专用的车用驱动电机测试平台,这对于整车动力系统的设计及优化至关重要。   虚拟仪器技术是近几年在自动化测试和控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代表产品为美国NI 仪器公司的LabVIEW ,目前在包括汽车行业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燃
[电源管理]
浅谈汽车软件集成的5个层次
我们总说汽车软件不同于互联网软件,要区别对待,也有很多说法,比如: 汽车软件的实时性要求更高 汽车软件的安全性要求更高 汽车软件与硬件耦合度更高 汽车软件所用编程语言不同 汽车软件操作系统不同 汽车软件的开发环境与工具链不同 ...... 这些都没错,但又不怎么对。 一来是,在座舱、智驾、后台软件大举进入以及电子电气架构不断演化后,汽车软件的内涵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扩展。 二来呢,这些都属于技术特性,技术差异点只能说明汽车的“软件”和互联网的“软件”,而非“汽车软件”与“互联网软件”。 我们希望能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汽车软件,这就引出了今天的话题——集成,它也是汽车软件独特性的核心体现。 具体来看,集成可以分为以下5个层次: 将软件单
[嵌入式]
浅谈汽车软件集成的5个层次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