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B总线数据采集、记录与处理技术

发布者:亚瑟摩根最新更新时间:2013-02-05 来源: 21ic关键字:1553B总线  数据采集  处理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553B总线在现代飞机航空电子系统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机载航空电子系统方面的试飞任务越来越多,因此1553B总线数据的采集、记录、处理技术成为试飞测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1553B总线数据速率高、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类型多、处理要求多样,使得总线数据处理成为现代飞机试飞数据处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1553B总线简介
    1553B总线是飞机内部的时分、指令/应答多路传输总线。在航空电子系统中, 通过1553B 总线可连接多达32个子系统(或称终端RT),完成各子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交换,以实现各子系统的集中控制和显示。为了提高可靠性,一般都采用双余度总线结构。现代飞机典型的航空电子系统及1553B总线应用框图如图1所示。

      

图1航空电子系统及1553B总线应用框图

1.1  1553B总线字格式
1553B总线字分为: 命令字、数据字、状态字。
命令字是由同步头、远程终端地址字段、发送/接收位、子地址/方式字段、数据字个数/方式代码字段及奇偶位组成。
数据字是由同步头、数据段和奇偶位组成。
状态字是由同步头、远程终端地址、消息差错位、测试位、服务请求位、3位备用位、广播命令接收位、忙位、子系统标志位、动态总线控制接收位、终端标志位及奇偶位组成。

1553B总线字格式: 每个字的字长为16个二进制位的有效值长度加同步头和奇偶位共20个二进制位的长度, PCM化后, 去掉同步头和奇偶位, 16位有效位的格式符合标准GJB289-87。

1.2 通信方式
    总线系统中传输的消息格式有10 种, 这里仅介绍应用层的3种信息传输方式。

1.2.1 总线控制器向远程终端的传输
    总线控制器向远程终端发出一个接收指令及数据字, 远程终端回送一个状态字, 指令字和数据字没有间隔的连续发送。

1.2.2 远程终端向总线控制器的传输
    总线控制器向远程终端发出一个发送指令, 远程终端回送一个状态字后, 继之以规定数目的数据字、状态字和数据字没有间隔地连续发送。

1.2.3 远程终端向远程终端的传输
    总线控制器向远程终端a发出一个接收指令, 紧接着向远程终端b发出一个发送指令, 远程终端b发出一个状态字, 继之以规定数目的数据字、状态字和数据字没有间隔地连续发送。远程终端a接收到数据字后, 回送一个状态字。

2 1553B总线数据的机载采集与记录

2.1 1553B总线数据的采集与记录方式

    1553B总线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选择采集和100%采集方式。

    1553B总线数据选择采集是指由试飞工程师按总线字的定义(总线号、远程终端RT号、子地址SA、逻辑块),从总线上挑选需要的命令字、状态字、数据字。对挑选的总线字,格式化为4个连续的PCM字,其中总线字格式化为2个PCM字,另两个为时间标识字,描述该总线字在总线上的精确时间。这些PCM字经1553B专用采集器采集后形成一条选择的1553B数据流,通过RS422串行口到通用采集器,与其他测试数据合并形成一条主PCM数据流,供遥测发射到地面进行实时监控及机载记录。

    1553B总线数据的100%采集是指同时采集多条多余度(一般为两条双余度)1553B总线上的全部信息。采集到的每个20位总线字(包括命令字、状态字、数据字),去掉3位同步头和1位奇偶校验位后的16位有效位,被转换为两个连续的PCM字。在总线消息间隔处加入填充字,在总线消息的命令字后插入时间标识字(包括时、分、秒、毫秒、微秒),标明该消息到达的准确时间,同时在状态字之前插入消息响应时间。然后把这些PCM字按IRIG-106遥测标准格式,经过专用采集器采集后形成一条PCM化的100%采集的1553B总线数据流,供机载记录器记录。

    随着记录技术的发展,还有一种直接采集、记录方式也在广泛应用,该方式一般通过具有1553B总线数据100%采集功能的记录器完成。1553B总线数据不再需要1553B专用采集器,也不需要转换为PCM格式,而是由记录器直接采集,按1553B消息块格式记录到磁带机上。1553B总线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如图2所示。

图2  1553B总线数据的机载采集、记录框图

2.2 1553B总线采集器与记录器
    1553B总线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飞机上1553B数据总线中信息,完成以下功能:
    ①获取多条符合1553B标准的总线数据;
    ②将每条总线的信息100%采集后分别形成一条PCM数据流输出;
    ③通过用户定义选择多条总线上的部分总线信息(包括逻辑块中的数据字),形成一条混合的选择数据流输出;
    ④在输出数据流中对总线信息进行时间标识。
    1553B总线采集器在总线系统中,只起监视作用,不参与总线通信。在有的总线系统中,也将其视为一个终端设备而分配一个RT(终端)号,受总线控器的管理,以便向其传输专为飞行试验设置的消息块。
    1553B总线记录器采用通用的PCM数据记录器。对于1553B总线数据的直接采集、记录方式,采用具有    1553B采集功能的多输入数据源的采集、记录一体化记录器。

3 1553B总线数据的处理方式

    1553B总线数据处理一般分为实时处理(实时监控)和事后处理方式。

3.1 1553B总线数据的实时处理(实时监控)方式

    飞行试验实时监控是确保试飞安全、提高试飞效率的重要手段。1553B总线数据是试飞实时监控的重要参数。飞行试验中来自飞机机载遥测PCM流中选择的1553B总线参数,是驱动实时监控显示画面的主要数据源,是实现可视化显现的基础。实时监控画面主要有模拟飞机多功能显示器画面,如飞机状态、航空电子状态、飞控状态、发动机状态,模拟的平显画面,另外还有飞机的三维姿态、航迹等各种图形、曲线、数字、表格形式的显示画面,为试飞指挥员、试飞工程师及时发现飞机故障、确保飞机试飞安全,提供了重要手段。[page]

3.2 1553B总线数据的事后处理方式

    1553B总线数据事后处理分为预处理和最终处理。
预处理是按试飞工程师要求的参数名、时间段、采样率,从100%记录的1553B总线数据中提取要求的参数,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转换,以不同格式的数据文件输出,为1553B总线数据最终处理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文件。这为试飞工程师和主机厂所排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1553B总线数据,对缩短飞机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排故周期,加快试飞进度,有重要意义。

    最终处理是试飞工程师根据预处理结果,按照航电各专业(如火控、雷达、惯导等)的需求,对100%的1553B工程单位数据进一步的分析与处理和综合处理。

4 1553B总线数据事后预处理软件设计

4.1软件功能设计

    1553B总线数据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按试飞工程师要求的参数名、时间段、采样率,从100%记录在磁带上的1553B总线数据中提取要求的参数,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转换,以不同格式的数据文件输出,为1553B总线数据最终处理提供各种类型数据。

4.2软件组成与结构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读带模块、主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加载ICD文件模块、获取物理块号模块、总线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字分析模块、数据输出模块等组成,如图3所示。

4.3处理流程

    软件总体结构分成两个进程,一个为主进程,一个为分析处理进程(子进程),处理流程见图4。
    ①主进程: 它负责进程的总控,并负责接收用户对所有界面的选择以及界面上的输入设置。该进程主要完成总线通信地址和消息中数据字格式内容以及多种数据类型的输入(ICD文件)。它还通过邮件将分析处理所需的输入和设置发送到总线数据分析处理进程。

    ②分析处理进程:它根据总线数据处理参数来对相应的总线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存放在文件中。该进程接收主进程用邮件方式传递来的信息,根据总线数据处理参数及总线数据描述表来完成总线数据分析处理的工作,这样总线数据处理时用户的设置与总线数据处理可以并行工作。
    这两个进程并行运行,处理进程一直接收主进程发送来的邮件并做相应的处理。主进程随时接收子进程发送来的处理信息定时在界面上显示。

4.4 输出格式

3种类型数据文件分别为:
①可供用户阅读且做进一步处理的物理量文本文件;
②可供用户阅读且做进一步处理的总线消息文本文件;
③可供用户做进一步处理的物理量二进制文件。

4.5  1553B总线数据预处理软件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4.5.1 ICD数据库的利用

    接口控制数据文件(ICD)提供了总线数据的构成和解释,它定义了1553B 总线参数的名称、类型、格式、校准算法,参数(含开关量)的说明,还定义了1553B 总线数据块的所有信息是1553B总线数据处理的重要依据,如何有效利用ICD文件,把ICD库嵌入1553B总线数据处理软件,从而提高软件的方便性和可靠性,已成为1553B总线数据处理软件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软件以数据库为基础,把ICD文件分为总线数据描述表和总线信息辅助表。
    总线数据描述表按子系统划分, 每个子系统分为5层表, 即:块表、块元素表、信号表、信号元素表、字段表。5层表之间由某一关键字段关联。总线数据辅助表信息来源于总线地址通信表, 由于ICD文件中总线数据是用RT名和块号描述的, 而总线上的消息字是用RT地址和子地址描述的, 因此为了使RT名与RT地址对应, 块号与子地址对应, 必须建立使其对应的表, 称为辅助表。

4.5.2 消息块参数的快速读取
    1553B总线数据参数多、速率高,使100%记录的1553B总线数据量巨大。如何快速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数据,是1553B总线数据处理软件的关键技术之一。虽然总线数据中包括大量的各种格式的消息,然而,作为飞行试验来说,只关心其中应用层的3种消息。因此,为了快捷而准确地过滤出所关心的消息块,必需设计一种高效的消息块读取函数,以完成消息块的读取与过滤。即从数据文件中,读取一块数据,剔除其中的无用字,最终输出一个完整的1553B消息块,然后对相应参数进行工程单位转换,从而完成一个处理循环。其主要算法如图5所示。

4.5.3 数据的时间同步与修正
数据的时间同步对试飞数据处理有着重要的影响。1553B总线通信的异步性和航空电子系统的延时,使1553B总线数据的时间同步成为一个技术难点,它涉及航空电子系统本身、机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目前采取了对时间进行修正的方法,满足了数据处理要求。

5 结束语
    1553B总线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处理,在现代飞机试飞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型号飞机试飞。1553B总线数据事后预处理软件,既可以分析处理PCM化的1553B总线数据,也可以分析处理直接记录的总线数据。事后处理的数据,满足了试飞工程师和主机厂、所的要求,在某飞机定型试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机载采集、记录技术的发展,1553B总线数据的记录方式和格式将不断更新,只要对记录的格式进行必要的转换,该软件仍可处理新型记录器记录的1553B总线数据。

参考文献:
[1]杨廷善,周莉,等.计算机和测试系统总线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2]IRIG 106遥测标准.

关键字:1553B总线  数据采集  处理技术 引用地址:1553B总线数据采集、记录与处理技术

上一篇:IEEE1588和高精度时间同步的方法
下一篇:基于增强型SPI接口的大容量Flash扩展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32

AD7674和C8051 F060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
1 AD7674和C8051060简介 1.1 AD7674简介 AD7674是一款高精度 18位逐次逼近(SAR)型ADC,具有采样速率高、精度高、功耗低、无管道延迟的特点,其采样速率最高可以达到800 kHz,积分非线性误差(INL)最大为±2.5 LSB,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可保证无丢码。该器件是全差分输入,5 V单电源供电,可接5 V或3.3 V数字电源。AD7674还具有许多其他特点,包括1个内部变换时钟、1个内部基准缓冲器、误差修正电路以及串行(SPI)与并行(18、16或8位总线)接口。 AD7674采用逐次逼近结构。由于逐次逼近结构的多路技术和低功耗,使此器件比一般∑-△ A/D转换器的性能更优越;而且芯片
[单片机]
AD7674和C8051 F060构成的<font color='red'>数据采集</font>系统
最具弹性的数据采集平台——imc ARGUSfit
在广泛应用中实现精确测量-从原型机测试,到设备与工厂监控的绝佳工具 2023年6月13日—— Axiometrix Solutions工业测试集团旗下制造商imc Test & Measurement,推出了全新的模块化数据采集系统imc ARGUSfit。i mc ARGUSfit的基本单元和高速测量模块及现场总线接口模块(如CAN FD),可以通过“卡扣机制”便捷地连接在一起,为车辆、大型装备测试与监控等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灵活性。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使得imc ARGUSfit可以完美适应不断变化的测试环境,得益于极其紧凑的外壳设计,使其成为狭小空间测试应用的理想选择。对于分布式测量,模块之间可通过光纤电缆连接,这使得仪
[测试测量]
最具弹性的<font color='red'>数据采集</font>平台——imc ARGUSfit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为了在提高数据采集卡的速度的同时降低成本,设计了一种应用流水线存储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应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实现,通过MAX1308模数转换器完成ADC的转化过程,采用多片Nandflash流水线数据存储模式对高速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搭建硬件电路,并在FPGA内部通过编写VHDL语言实现了采集模块、控制与存储模块和Nandflash存储功能。调试结果表明,芯片的读写时序信号对应的位置准确无误,没有出现时序混乱,且采集速度能保持在10 Mh/s以上。系统实现了低成本、高速多路采集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高速采集;流水线存储;FPGA 0 引言     为使计算机能对数据采集系统输入的模拟量进行处理,必须经由
[嵌入式]
基于FPGA的高速<font color='red'>数据采集</font>系统设计
基于DSP的 USB 口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随着DSP芯片功能越来越强 , 速度越来越快,性价比的不断提高以及开发工具的日趋完善,广泛用于通信、雷达、声纳、遥感、生物医学、机器人、控制、精密机械、语音和图像处理等领域。作为计算机接口之一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口具有势插拔、速度快(包括低、中、高模式)和外设容量大(理论上可挂接127个设备)的特性,使其成为PC机的外围设备扩展中应用日益广泛的接口标准。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DSP的USB口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该系统的DSP负责数据的采集和运算处理,处理结果通过USB口送计算机显示分析,其结构如图1所示。 该结构图中,CPLD和FPGA实现模块接口,包括串并转换、8位和32位数据总线间的转换、SRAM
[单片机]
基于DSP的 USB 口<font color='red'>数据采集</font>分析系统
智能摄像头将迈入64 位处理技术
智能摄像头技术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未来,它将为我们彼此以及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从打造更安全、更高效的智慧城市,到实现安全、经济和绿色的无人驾驶技术,到在热带雨林中监控非法砍伐,这些场景都对先进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多样而复杂的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应用场景对智能视觉系统的性能、实时性和可拓展性的推动下,摄像头系统越来越需要在端侧进行对图像、视频流以及其他传感器数据有效地进行分析处理,这就对摄像头硬件系统的处理能力的需求日益提高。简而言之,为了在边缘或终端摄像头上运行先进的AI工作负载,就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和智能数据处理技术,以满足高清成像、增强安全等应用需求。 随着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
[传感器]
智能摄像头将迈入64 位<font color='red'>处理技术</font>
基于USB2.0和DDR2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和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 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雷达系统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设计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是应用于芯片现场测试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由于被测试芯片为250 MHz 8 bit的高速AD输出, 因此, 该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率是2 Gbps。为了达到实时、高速、海量的数据采集, 该系统利用DDR2 SDRAM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和海量存储能力做为采集数据的缓存,然后通过具有即插即用、易扩展、传输速率较高等特点的USB2.0接口来将DDR2 SDRAM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和分析。 1 数据采集系统架构 该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架构由硬件部分、固件部分和计算机上的USB驱
[测试测量]
基于USB2.0和DDR2的<font color='red'>数据采集</font>系统设计
ADμC812的数据采集子系统及其ISP技术
摘要:主要介绍AD公司推出的在系统可编程微转换器ADμC812的ADC采集子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控制特性;对片内Flash存储器的在系统编程技术和程序调试方式;举例说明如何采用中断方式定时进行AD数据采集和数字滤波的过程。 关键词:数据采集 Flash存储器 ISP 数字滤波 在单片机应用如火口荼的今天,一个真正的单片在系统可编程全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终于出现了。它就是AD公司最新推出的嵌入式Flash MCU微转换器ADμC812。 ADμC812在单个芯片内集成了8路12位ADC采集系统、2路12位DAC、80C52MCU内核、8KB的闪速/电可擦除程序存储器、640字节的闪速/电可擦除数据存储器、看门狗定时器、640字节的
[单片机]
基于EWS的EPA蓝牙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引 言   EPA(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基于以太网(IEEE802.3)、无线局域网(IEEE802.11)和蓝牙(IEEE802.15)等信息网络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通信技术以及TCP(UDP)/IP协议,是一种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与仪器仪表间,以及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间数据通信的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线缆替代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工业现场某些工业设备需要安装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采用蓝牙技术可以避免工业现场布线遇到的问题。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出现满足了工业控制网络低成本远程控制的需要。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和开发了满足EPA工业控
[网络通信]
热门资源推荐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