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里那块屏:关乎变革态度和思考

发布者:吉州古玩斋最新更新时间:2013-08-2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控制面板  导航屏幕  车载电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汽车里的那块屏
 

  汽车里的那块屏不仅仅是一个加装的硬件,这背后有关每个汽车厂商对待变革的态度和思考。

  有时候你也许会惊讶于某些08年款的本田雅阁车主会去找人给车内控制面板处装两个屏幕,大的导航屏幕和小的车载电脑。这不奇怪,因为有用户需求。

  当然这仅仅是现象之一,不要小看“方便”和“乐趣”,人们压根儿离不开他们。汽车里的那块屏不仅仅是一个加装的硬件,这背后有关于汽车产业的变革,以及每个汽车厂商对待变革的态度和思考。

汽车里那块屏关乎对待变革的态度和思考

越来越大

  看看吧,如今引发汽车圈以外最大热情的汽车品牌Tesla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块几乎有两个iPad大的17英寸屏幕”,还有一个12.5英寸驾驶员前面的液晶屏,Tesla杀死了所有的按键,操控汽车全部由触屏实现。这块屏幕包含了Nvidia(14.17,-0.03,-0.21%) 的芯片驱动、使地图、音频控制、能源数据,甚至是完整的 3Gweb 浏览都能在其上流畅运转。

  同时,这块屏幕像一个汽车的大脑中枢系统,它控制所有的需求,包括调高或者调低底盘,车内温度,甚至手刹。事实上,能够做到如此,并非得益于屏幕够大,而是因为汽车内部的电子总线给这块“大屏幕”开放了足够大的权限,你可以把Tesla理解为是一辆可以驾驶的电脑。

  与Tesla相比,传统汽车行业的车载屏幕和汽车本身结合的并不紧密,更像是后装车载电脑。

  无论互联网的科技创新人士有多推崇Tesla,汽车圈的CEO们仍然会表示,一年4000辆,7万美元的定价注定它是一个细分的小众市场。但是汽车圈的巨头们忘了,在汽油车诞生之初,汽车也是少数富人才能消费得起的产品,直到福特汽车的流水线社会化大生产。

  汽车圈中已经有人开始放下傲慢,围绕屏幕开始做更多的工作了。

  今年将上市的全新奔驰S将用一块12.3英寸(对角线尺寸)的高分辨率彩色屏幕来代替此前的8英寸屏幕。

  此前奔驰C原车仅内置5.2英寸彩色显示器,只兼容MP3格式的CD播放器。经常能在众多论坛上看到诸如这样的吐槽:“看了福特福克斯2.0三厢图,发现高配的也是3.5英寸的中控显示屏,现在手机都4英寸的屏幕了,怎么汽车公司这么小气,让我们近视眼情何以堪。我立马有种去买个大显示屏换上去的想法。”

  无论汽车公司如何强调大屏幕的危险性,以及电容屏在车载环境下的不稳定,后装市场早就把屏幕装满了中控,前排靠枕后,这样的后市场加装在高端车上尤其热门。车载屏幕越来越大已经是一个不需要论证的趋势,但是如何让汽车里的这块屏更好的与人交互,更好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是这一阶段不断去实现的过程。[page]

更好的交互

  按照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汽车里的屏幕将蕴藏巨大的机会,但是却并不能依赖智能手机的经验,因为汽车屏与手机屏在很多方面并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和汽车里这块屏幕的交互不能跟手机的屏幕一样所见即所得,并且能够快速回应,有很高的清晰度? 首先从硬件上看,大多数汽车厂家认为目前的车载屏幕使用周期要比消费类电子产品周期长很多,比如手机是2~3年,而汽车是5~8年。 此外,从使用环境看,汽车处于动态使用,手机的使用则偏静态。汽车要保证生命安全,而手机在面临极寒或者极热产生的不正常状态下不涉及生命安全。这些理由足以吓退汽车厂家的变革,当然这背后还有更多的供应链的利益关系和博弈。

  问题不应该是阻止前进的理由,更应该是胜出的可能。Tesla的17英寸屏是光学红外触摸屏,不同于iPad等电容屏,这种红外触摸屏更加抗恶劣环境,同时对湿度和温度没有特殊要求,戴手套也能触摸。而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厂商用的是电阻屏,这种屏幕尺寸越大触摸就越不灵敏,虽然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比电容屏强,成本也低很多,显示的效果和触摸的平滑度远远不及红外触摸屏和电容屏。目前沃尔沃轿车配备的也是类似Tesla的光学红外触摸屏,灵敏度清晰度都能达到电容屏的水平。

  当然,技术从来不是真正的问题,这样的红外触摸屏无论是在长城汽车的科技节,或者是在比亚迪汽车技术展示上都有出现过,问题在于如何选择。比如凯迪拉克的CUE系统所用的是电容屏,虽然汽车行业一直强调能够满足车载级别的电容屏目前没有,但是CUE屏幕的显示效果和交互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回馈。此前凯迪拉克在国内的销量每月在1000辆左右,自从搭载CUE的凯迪拉克XTS上市以来,销量已经能够稳定在3000辆每月。CUE系统不是销量增长的全部,但一定是亮点。

  国内大部分车载屏幕无法触摸交互,而是通过旋钮来实现。用惯了iPad和iPhone的人看报纸的时候都特别想用手指头去触控,很明显触控已经成为人们使用工具的重要方式。而在iPhone之前并不是因为没有好的触摸屏幕和技术,而是没有在消费类产品上被运用到,被体验到,这也是新进破局者带来的巨大改变。

  汽车里的屏幕并非是人们最主要的交互工具,因此如果是大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延伸会让人们的使用习惯成本降低。这也是为什么触摸屏将在目前阶段成为重要的车内人机交互方式。目前除了简单的触摸以外,全新的观致汽车产品在车内搭载的屏幕上还使用了多点触摸,各种手势交互的方式。

  事实上触摸屏并非是在驾驶模式下最好的人机交互,这也是为什么苹果(447.79,6.80,1.54%)Siri要切入到汽车驾驶场景,福特Sync一直坚持语音交互。而宝马的ConnectDrive和荣威的inKanet在触摸屏的基础上还要加入人工呼叫,一方面是人机中文语音还有很多不完善,而汽车里那块屏幕还没有把更多有效信息整合到系统里来,即便汽车连上互联网速度也还有限制。在人和汽车的交互上,很可能语音才是真正的未来,这不仅仅指汽车系统对人语音的识别和反应,还包括汽车在语音上的输出。

车载系统设计

  车载系统可能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是汽车公司最需要拿出勇气自我革新的部分,因为面对如此快的产业节奏,和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汽车行业只有做到开放平台,和设备扩展才有可能跟上消费者需求。

  在旧金山举行的苹果WWDC 2013上,iOS 7苹果推出的一个重要功能:iOS in the Car。可见汽车里那块屏幕背后的系统已经被各大系统公司窥探,而苹果一直有这样的野心要切入到人们的驾驶生活场景中。

  汽车里的这块屏内部操作系统和界面设计在近两年有了很大进步,虽然跟苹果为了iPhone精心选择一张壁纸一个图标的精细程度比起来,造价昂贵的汽车在这方面还在起步阶段。目前车内系统主要在Windows CE、Windows 8、黑莓QNX、Linux、 Unix或者直接Android系统上设计。从最初的照搬手机,到现在已经开始真正为汽车,为驾驶者设计交互系统层。宝马和奥迪都基于Linux和Nuix,而福特Sync是在微软(31.54,-0.08,-0.25%)的平台上设计完成的,沃尔沃则是在Android平台重新设计。这里福特在平台系统开发上做的比较早,因此和当时最强大的微软合作,而后来者基本选择了Android系统底层,或者直接用了Android的系统,比如沃尔沃汽车。沃尔沃汽车ABU资产管理 & 网络营销经理Markus Kristenson这样解释,因为在Android基础上做最轻巧也最成熟。在汽车本身电子系统和车载屏幕相互打通最多的可能是奥迪和Tesla,其他很多汽车品牌都以“安全”为由开放的权限非常小。

[page]

  由于汽车从概念设计到量产的有将近5年的周期,导致了这些车载系统和硬件配置很难跟上IT互联网的产业节奏和周期。目前车载系统也成为车辆中“用户满意度”很低的配置之一。例如,凯迪拉克的CUE系统,设计开始阶段的时间是2008年,电子产品硬件的更迭速度太快了,设计师很难在2008年便预见到2013年的触控屏和硬件水平,而这个系统还需要在这个硬件基础上再服役至少3~5年,这是目前车载智能系统最大的劣势。此外,大部分车载系统缺乏美感的字体,不和谐的配色,粗糙的图标;配置精美的金属按钮,实木镶嵌的屏幕里显示的内容却简陋粗糙。

  系统无论从硬件搭配,存储运算能力上还是从软件更新换代上都存在缺陷。大部分汽车只有回到4S店才能更新系统,类似沃尔沃Sensus系统则在副驾驶手套箱里面配备了一个接入口,可以通过软件下载自行更新。Tesla则可以在互联网上实时更新,即便是实时更新,在存储和计算能力上也很难保证和最新的软件以及系统相匹配。因此汽车里的这块屏需要硬件扩展,以及云信息共享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福特汽车要在Sync基础上开放平台,结合手持终端开发Applink。其他汽车公司虽然没有开放API接口给开发者,但是也在和国内互联网公司谈合作,比如宝马和豆瓣,荣威和微博等。

  此外,MirrorLink和各种手机屏幕映射到汽车屏幕上的技术正在进一步被汽车公司接受,这样一来,汽车里的这块屏幕最大的作用就是成为硬件加强,更大更清晰,以及车内信息读取和共享到手机上。手机作为一个数据处理中心,云端识别个人偏好,汽车移动App处理汽车数据。

  互联网的思维是开放与众包,而非一人一个系统,对于汽车而言重要的是硬件层面的数据开放,而非在应用层建立一个开放平台,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心态,汽车只需要在开放权限上给自己的App一个优先级。

汽车屏幕的未来

  在不远的未来,将被广泛运用到汽车上的技术将是:语音识别、文字信息朗读、直接操作、手势变化、人眼动作识别和跟踪。此外就是增强显示、抬头显示、三维显示和接近头盔显示器的解决方案将被用到汽车显示上。

  近年来,包括宝马、丰田、奔驰以及通用在内的多家汽车公司已展示过他们在汽车中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雏形。 比如,奔驰就在去年提出了一个概念,用“车内手势控制系统”当驾驶者经过名胜古迹、地标建筑时,轻轻点一下,今后他们的朋友开车经过这个地方时,挡风玻璃上就会出现一个图标,显示出他们当前的社会网络状态。

  而通用汽车推出的是“增强视野系统”,用一组安装在车内和车外的感应器和摄像头,来监视汽车周围的环境和驾驶员眼部与头部活动。与行驶状况相关的视图随后会被覆盖到挡风玻璃上,比如你正在试图寻找的某座建筑的地理位置,或是像路边的小动物或孩子等你还没有意识到的危险。而当大雾天气来临,阻挡了驾驶员的视线时,另一种模式还会把道路的边缘都标注出来。

  丰田汽车更深入发展了这一技术。他们展示的“加强型车窗”允许乘坐者经过他们感兴趣的地点和事物时,将它们放大。

  最极致的概念则来自于日本庆应大学的设计师们。他们致力于研发将汽车后座变成透明的技术,这样在司机倒车的时候,他们就能看到周遭所有的事物了。

  因此,未来汽车里可能有更多平面都可以是屏幕,交互手段会更加的丰富有趣,而不仅仅是现在面临的大小和精准问题。因此关于汽车里的那块屏,不仅仅是拥抱技术商业浪潮的态度,还有整合技术和资源的能力。

关键字:控制面板  导航屏幕  车载电脑 引用地址:汽车里那块屏:关乎变革态度和思考

上一篇:电动车发展“去泡沫化”已刻不容缓
下一篇:产业链各方争相切入车联网领域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45

机器人“十四五”规划发布,伺服电机和控制面板成关键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 机器人 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希望通过专注于 伺服电机 和控制面板等关键部件的改进来推动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的目标……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到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以推动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