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DV—HOP定位改进算法

发布者:范隆最新更新时间:2014-01-23 来源: 电子设计工程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  DV—HOP定位  改进算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随机分布的传感器节点组成,是一种分布式的、自组织的网络。其关键技术包括:网络拓扑控制、节点定位、时钟同步、数据融合、路由协议等。而节点定位问题则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最为基本和重要的问题。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可以分为基于测距和基于非测距的定位算法。基于测距定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TOA、TDOA、AOA、RSSI,尽管这些技术相对精度高,但是对硬件要求很高。基于非测距定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DV-Hop、质心、APIT、MDS—MAP。
    DV—Hop为典型的基于非测距定位,其对硬件要求低,实现简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计算平均跳距及定位坐标时会产生误差。因此针对DV—Hop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算法,参考文献对原始算法中的平均跳距进行改进,使用多个锚节点估算平均距离并且采用归一化加权的平均跳距。参考文献提出了基于几何学的定位算法,利用几何学中的斜率方法来判断锚节点间的位置关系,从中选取最优的锚节点序列,从而更精确地确定未知节点。参考文献引入共线度的概念,利用共线度参数,动态地调节未知节点可以收集的邻居锚节点的距离阈值,挑选网络中好的锚节点组进行位置估计,最后再用加权估计机制来得到最终的节点位置估计。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定位精度。
    本文针对DV—Hop算法中计算平均跳距和三边定位两方面存在的定位误差,提出了改进的算法。首先利用全网平均跳距来纠正单个锚节点的平均跳距,然后在最后计算三边定位时,利用节点间连通度的不同,选择最优组合的3个锚节点来参与定位,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1 DV—Hop算法介绍
   
美国路特葛斯大学的Dragos Niculescu等人利用距离矢量路由和GPS定位原理提出一系列分布式定位算法,合称APS,DV—Hop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DV—Hop分为3个步骤实现:
    ①锚节点i广播自身的位置信息IDi。初始跳数0,每发送一个节点信息,跳数就加1,然后转发,直到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收到锚节点的信息包。如果节点收到同一个锚节点不同的跳数信息,只取最小的跳数信息。
    ②当锚节点i接收到其他锚节点的位置和最小跳数信息后,就可以计算出平均每跳距离(Average Hop Distance,AHD)的计算公式:
   
    其中,(xi,yi)、(xj,yj)分别为锚节点i、j的坐标;hij为两个锚节点之间的跳数。未知节点只接收离它最近的锚节点的AHDi,hopi为未知节点离最近锚节点的跳数,再根据跳数信息,即可算得未知节点与锚节点的距离P:
    P=AHDi×hopi         (2)
    ③当未知节点获得3个或者更多的锚节点信息时,可以利用三边定位或者最大似然相似求出未知节点的位置。(x,y)为未知节点的坐标,(xi,yi)为已知锚节点的坐标。根据式(2)即可算出未知节点的坐标:
   

2 改进后的DV—Hop算法
   
本文主要对DV—Hop算法里的第2步和第3步进行改进,第1步与原算法相同。原算法中,在第2步计算平均跳距的时候,未知节点接收来自最近的锚节点的平均跳距。但是由于网络节点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单个锚节点计算的平均跳距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此本文引入全网平均跳距与单个锚节点平均跳距的均值来修正原算法中的平均跳距。在第3步中,锚节点的位置信息对定位精度影响很大,本文利用节点间连通度的不同,选取最优的3个锚节点,以减小定位误差。
2.1 平均跳距的改进
   
将全网平均跳距与单个锚节点估算出来的AHDi取平均来代替经典算法中的平均跳距,这样未知节点既有全网的估算信息,也具有离它最近的锚节点的估算平均跳距AHDi的局部信息。全网平均跳距公式为:
   
    其中,n为网络中的锚节点的个数。
    修正后的平均跳距AHD公式为:
    AHD=(AHDall+AHDi)/2      (5)
2.2 基于选择性的3个锚节点
   
基于选择性的锚节点的定位算法利用连通度的不同,在三边节点定位时,选择最优的3个锚节点定位,使其定位误差最小。节点分布图如图1所示。未知节点N1利用三边定位时可以用不同的3个锚节点组(P1,P2,P3)、(P1,P2,P4)、(P2,P3,P4)、(P1,P3,P4)来定位。而用最大似然估计计算时,则选用(P1,P2,P3,P4)来定位,这样不同的锚节点组肯定会产生不同的定位位置。


2.2.1 基本规则
   
用未知节点与每个锚节点的最小跳数来定义连通度,用数组来表示。比如N1到所有锚节点的连通度为[1,1,2,5]。这样图1中的所有的未知节点的连通度可以用数组表示,如表1所列。[page]


    用未知节点之间连通度差的绝对值的和来定义连通度的不同,比如N1与N2之间连通度的不同为|1—2|+|1—1|+|2—1|+|5—4|=3。这样可以计算N1到其他所有未知节点的连通度的不同,如表2所列。


    由表2可以得出,N2、N3到N1连通度不同为3、4,而N4、N5到N1连通度不同为9、11。说明N1离N2、N3更近。这一点也可以从图1中看出。
2.2.2 确定最优的3个锚节点
   
选择性锚节点的节点分布图如图2所示。未知节点Nx代表未知节点的实际位置,N(i,j,k)为根据3个锚节点组合所估算的位置,R为节点的通信半径,An是离N(i,j,k)最近的锚节点,Am为通信范围R之外的任意锚节点。


    An的位置情况有3种:在0.5R的通信范围内;在0.5R~R的通信范围内;在R通信范围之外。这样计算AHD(i,j,k),m就有3种可能:
   
    其中,AHD(i,j,k),m为根据3个锚节点组合所估算的位置节点与锚节点Am之间的平均跳距,AHDn,m为锚节点An与锚节点Am之间的平均跳距,AHDm为锚节点Am的平均跳距。
    N(i,j,k)与锚节点Am之间的距离P(i,j,k),m可以计算出来,那么就可以算出N(i,j,k)与锚节点Am之间的跳数hop(i,j,k),m,公式为:
   
    假设一共有n个锚节点,这样N(i,j,k)与Nx计算出来的连通度的不同可以表示为
   
    Nx选出最小的连通度不同的节点是最为靠近Nx的节点(即定位的误差最小)。

3 算法仿真实验
   
为了验证算法理论的可行性,在100 m×100 m的区域中,对提出的改进的DV—Hop算法用Matlab7.0进行实验仿真,将实验结果与原DV—Hop算法和参考文献的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数据随机运行50次,最后取平均值。
3.1 测距误差
   
测距误差是指节点间的估算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差值。在100 m×100 m的区域中,随机分布100个节点进行仿真实验,其中有一部分部署的是锚节点,是能够获知自身位置信息的节点,且锚节点和未知节点具有相同的通信半径。通过设置不同的锚节点比例和节点通信半径,比较改进的算法与原DV—Hop算法对测距误差的影响。图3为通信半径为10 m时的测距误差,图4为通信半径为20 m时的测距误差。[page]


    在同等条件下,改进的测距误差始终是低于原DV—Hop算法的,且不同的通信半径对测距误差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图3中,通信半径为10 m,改进后的算法平均测距误差比原算法降低1.45 m;图4中,通信半径为20m,改进后的算法平均测距误差比原算法降低1.67 m。这是因为随着通信半径的变化,会对节点间的跳数和平均跳距产生影响。由于本文改进后的算法是用全网的平均跳距代替单个节点的平均跳距,这样使得对平均跳距的估计更为准确,估算距离也就越准确,越接近实际的距离。
3.2 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Localization Error,LE)是指通过定位算法测量估计的坐标与实际坐标之间的差值,用这种差值除以节点的通信半径,就是定位误差率。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x,y)为未知节点的实际坐标,(xi,yi)为定位算法所估计出来的坐标;R为节点的通信半径。
    图5和图6是节点总数分别为100和300、节点通信半径为10 m时,本文改进算法、DV—Hop算法和参考文献中的算法三者在锚节点比例不同时的定位误差比较结果。从两幅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半径和锚节点的环境下,改进算法的定位误差率要低于DV—Hop算法和参考文献中的算法。但是在锚节点比例较低的情况下,节点的定位误差较大。这是因为锚节点较少时,未知节点与锚节点之间的距离变远,导致计算平均距离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随着锚节点比例的增加,能够有效地减小定位误差。


    图5中,当锚节点的比例为30%时,DV—Hop的定位误差率为43.25%,参考文献算法的定位误差率为33.37%,而本文改进算法的定位误差率为28.34%。图6中,当锚节点的比例为30%时,DV—Hop的定位误差率为26.89%,参考文献算法的定位误差率为14.95%,而本文改进算法的定位误差率为10.21%。由此说明,本文的改进算法要优于其他两种算法。这是因为在参考文献中,只考虑了平均跳距一个因素对定位误差的影响,而本文改进算法则是从平均跳距的改进和利用连通度的不同选取锚节点两个方面考虑,使其定位误差进一步地减小。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DV—Hop算法的基本思想,针对经典的DV—Hop算法中存在的定位精度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两点改进:
    单个锚节点所估计的平均跳距来代替全网的平均跳距,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平均跳距利用全网平均跳距与单个锚节点估计的平均跳距的均值来修正;
    根据连通度的不同选择最优的三个锚节点进行三边定位计算,以提高定位精度。
    仿真实验数据表明,改进后的算法降低了测距误差,与参考文献等提出的算法比较,定位误差率进一步降低,从而提高定位精度。且在改进的过程中,没有添加硬件成本。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  DV—HOP定位  改进算法 引用地址: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DV—HOP定位改进算法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吞吐量的自适应跨层优化策略
下一篇:霍尼韦尔磁性位置传感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5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T5743节点设计方案
本文以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设计网络接收节点,采用RF射频接收芯片T5743的网络接收节点,达到了网络节点数据的短距离接收,并降低接收数据的误码率,实现传感器数据无线通信。 一、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成百上千的传感器节点布置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形成监测网络,这些节点通过特定的协议高效、稳定、正确的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完成某项应用任务,达到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对采集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发送数据等的功能要求各有兼顾,其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都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协同工作,因此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软硬件技术是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
[嵌入式]
基于RSSI的优化加权质心定位算法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中,节点定位是一项关键技术,获得节点的位置信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要求。定位业务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军用、民用、矿井以及火灾救援的WSN来说,估计用户的准确位置则显得至关重要。至今,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已经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根据节点定位机制可分为基于距离(Range-Based)和距离无关(Range-Free)的两类定位算法,基于距离的定位算法通过测量节点间点到点的距离或角度信息,使用三边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或最大似然估计法等计算节点位置,主要有RSSI、TOA、TDOA、AOA等。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是依靠网络的连通性等信息进行定位,
[嵌入式]
基于PIC32上实现的TCP/IP网络协议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
一 项目背景 随着物联网的热潮的到来,2010年国内许多省市纷纷发布的《物联网发展规划》,物联网附属领域智能家居的发展也得到了非常大程度的推进。由于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所以在项目设计中我们将智能家居内部的传感器网络连接至控制核心PIC32,PIC32通过控制网络模块,按照TCP/IP协议来实现PIC32的Web服务器功能,使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的浏览器来远程访问该web服务器,并以点击链接的形式,控制用电器。这种嵌入式Web服务器的低功耗和高可靠性,使其特别适合作为家庭小型Web服务器控制。 二、需求信息 拟采用的平台: cerebot 32M 4 两个Digilent PMOD 产品: PmodN
[单片机]
基于PIC32上实现的TCP/IP网络协议和zigbee<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网络</font>的智能
基于TinyOS的嵌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0 引 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智能信息系统。由于它由大量体积小,成本低,具有无线通信、传感、数据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节点组成。所以功耗、成本、体积、处理能力等受到严格的限制。以此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为核心,结合无线收发模块nRF24E1,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普通节点和网关节点进行了设计。 1 无线传感器网络 由于传感器节点功率的限制,传递的距离非常有限,网络节点除了从外界环境采集数据外,还要接收邻近节点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融合、转发。图1中节点A通过节点B,C,D将数据传送至网关节点E。再由网关节点与外部网络相联,将数据发送给用户。 2 硬件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主
[工业控制]
基于TinyOS的嵌入式<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网络</font>设计
基于TinyOS的CC2420驱动组件的研究
引言     网络节点是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单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有两种常用体系结构:Atmel AVR处理器+TinyOS和MSP430+TinyOS,本文采用ATmega128L+TinyOS的体系结构。因此,CC2420驱动组件设计应符合TinyOS的硬件抽象体系结构(HardWare Abstraction Architectu re,HAA)。TinyOS中将硬件抽象体系结构分为3层:硬件表示层(Hardware Presentation Layet,HPL)、硬件适配层(Hardware Adapation Layer,HAL)和硬件接口层(HardWare Interfaec Layer,HIL)。各层功能作用及
[嵌入式]
基于Wi-F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研究
0 引 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综合了微机电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再以无线方式传送给用户终端。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体积小,成本低具有无线通信、传感、数据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节点组成。 1 Wi-Fi Wi-Fi(Wireless Fidelity)是无线通信标准IEEE 802.11,它是一种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访问节点(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使无线通信得以实现。Wi-Fi工作在2.4 GHz的ISM频段上,总数据传输速率为2 Mb/s。两个设备之间可以自由直接地进行通信,
[工业控制]
基于ARM7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管理初探
1 引言 微小的、资源非常有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是无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单元,担负着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传输等重任。   随着MEMS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逐渐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现实。研究人员利用嵌入式技术开发出了小型化板级无线 传感器网络节点,而这在30年前还仅是一种构想;单片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也已经问世,但距离实用仍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为了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和 能量管理技术我们采用基于ARM7核的SOC单片机LPC2138开发了一种传感器网络节点(如图1)。    2 节点设计概述   相对于处理器运算速度和功耗提高的幅度而言,电池性能的提高则缓慢许多,使
[工业控制]
基于ARM7的<font color='red'>无线传感器网络</font>节点能量管理初探
一种改进分水岭算法在高速高精度帧片机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高速高精度帧片机视觉检测中的元件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分水岭算法。该算法结合传统的边缘检测和阈值分割,并采用一定的集水盆区域合并准则,有效地抑制了过分割现象。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效果很好,满足了帧片机视觉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分水岭算法 贴片机 图像分割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迅速发展,贴片机在我国电子组装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机-电-光以及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综合体,通过吸取-位移-定位-放置等功能,实现了将表面贴装元件快速而准确地贴装到PCB板指定的焊盘位置。其中贴片机视觉检测的任务是完成帖装元件的中心定位、质量检测以及贴装校正等。而实现正确的视觉定位与检测的前提是保证图像的正确分割,即将贴装元件准确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