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供货商博世(Bosch)表示,驾驶辅助系统能够救人一命;在长途行驶中,有时候车子只需发出警报并在仪表板显示个咖啡杯图像,就能提醒驾驶小憩一下;根据统计,去年光是德国市场上的295万辆新车中,就有68万辆──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都配备上述功能,透过对疲劳驾驶人发出警报来防止意外事故。
博世针对各重要车款所进行的一项评估发现,检测驾驶人昏睡之驾驶辅助功能成为新车中最常安装的一项;该评估是以2013年新车登记的统计数字为准,而这种“无形乘客”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驾驶辅助系统是迈向消除道路死亡车祸目标之愿景的关键一步,”博世底盘系统控制部的总裁Gerhard Steiger表示,此目标也反映在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NCAP)的新评级制度上,其推动着预测式紧急剎车系统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采用;在该辅助系统的关键传感器之生产数量就见出了端倪:“博世预计 2014年雷达与视频传感器的销售量,将超过前一年的两倍以上。”
博世评估指出,新车中最常用的六个辅助系统依其使用频率由低而高依序如下:
主动车距控制巡航系统(ACC)和 ACC Stop & Go──在所有新车中占了4%
主动车距控制巡航系统通常和雷达传感器一起使用,即使在繁忙的交通中也能与前车保持预设的安全距离。通过自动加速和剎车,系统会依交通流量调整车速确保顺畅又省油的行驶。在Stop & Go版本,ACC在交通拥挤时会将车子减速,甚至完全停止;如果是自动变速的车辆,ACC Stop & Go会在交通开始移动后的极短时间内重新发动引擎,最终使得驾驶人能从劳累的驾驶工作中得以舒缓,也能保持更长时间的警觉性。
2013 年德国的新登记车辆中,有4%安装了ACC或ACC Stop & Go,提供了像是中程雷达传感器等更具成本效益的传感器,博世加强了市场的渗透让ACC和ACC Stop&Go 驾驶辅助系统平价化,即使是小型车或经济车款也装得起。
道路标志识别──在所有新车中占了4%
2013年所有德国新车中有4%具有道路标志识别功能,让驾驶人在“道路标志丛林”可以轻松导航;视频相机会读取交通标志并将相关信息以符号显示在仪表板上。除了车内专用系统的安装以外,博世也为智能手机用户开发出免费道路标志识别的解决方案。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上的 “myDriveAssist” app,是利用智能手机内建相机来识别道路标志。
车道辅助──在所有新车中占了10%
2013年德国所有登记新车的10%装有车道辅助;这些辅助包含三个系统:其中“车道偏离警示系统”,警示驾驶人以防意外事故,例如当不小心偏离车道时以振动方向盘来警示;“车道保持辅助”则更进一步,当车子太靠近车道边缘时,系统的转向操作会轻轻而又稳定地朝向相反的方向。
而与前者相反的“车道变换辅助”则监视着车辆侧边和斜后方的区域。每当有车子从后方高速逼近或者出现在盲区时,侧照后镜上的警示灯就会警示驾驶人。根据德国 GIDAS 意外事故数据库统计,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能防止高达28%不小心偏离车道造成的意外事故。
自动紧急剎车──在所有新车中占了11%
前方追撞是道路意外事故中最严重的,尤其是涉及到行人或自行车骑士时;自动紧急剎车系统可以避免前方追撞的发生或将其后果的严重性降低。当系统辨识出可能的障碍时,辅助系统会让剎车系统做好紧急剎车的准备,或在驾驶人没有反应时自动触发紧急剎车。
从2016起必须要有这种预测式的行人保护,才能符合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五星级评级的资格。该系统的好处早已获得公认:如果所有的车辆都装有自动紧急剎车系统,则在德国造成人员受伤的前方追撞中,有高达72%是可以避免的。在 2013 年所有的新车中有11%装有此系统。
智能大灯控制──在所有新车中占了20%
车辆配备智能大灯的目的是为了能更为看清和更能被看清;在夜间或隧道中行驶时,辅助装置会依需要自动开亮或关闭大灯的近光灯。当大灯控制功能发现前方或对向车道并无来车时,就会自动开启远光灯(假定车辆不在建筑物区内时)。
还有其他优点:智能大灯控制系统可将大灯调整成能保持道路车道的对准或在近光灯与远光灯之间做连续的切换。其结果使得系统能在不让其他用路人晕眩的情况下确保了最佳的照明。在 2013 年所有新车登记中有20%配备智能大灯控制。
昏睡检测──在所有新车中占23%
当驾驶人手握方向盘时打瞌睡、专注力渐失以及疲劳,不但具高危险性而且造成了许多意外事故;这些状况的初期迹象都是可以及早被检测到的──疲劳、心不在焉的驾驶人操控方向盘会较不精准,也会比平常做出更多的小修正动作。
博世之驾驶昏睡检测系统能使用转向角度传感器或电动转向持续分析驾驶人的转向行为,以发现标准的疲劳型式;该系统还会记录下任何突然、细小的转向动作。辅以其他的参数(例如已经行驶的时数和当天的时间),系统就能辨识出疲劳的警示迹象。然后就能在驾驶人开始打盹之前发出听觉或视觉信号提醒该休息一下了。在 2013 年新车登记中有23%配备了昏睡检测系统。
博世表示,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囊括了全部驾驶辅助系统的产品范围;在 ABS 和 ESP 系统的开发中,为日益减少的交通意外事故奠定了早期的基石。ESP 也作为是通往自动行驶途径上的基本技术。车子用传感器逐步地学会如何“看”以及察觉它们的环境;博世在所需的雷达与视讯传感器的供应上已经营了好多年。最后,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不但确保了辅助系统的迅速反应,也能以优良驾驶的角度做思考。
关键字:驾驶辅助系统 雷达 视频传感器
引用地址:驾驶辅助系统催热雷达与视频传感器销量翻倍
博世针对各重要车款所进行的一项评估发现,检测驾驶人昏睡之驾驶辅助功能成为新车中最常安装的一项;该评估是以2013年新车登记的统计数字为准,而这种“无形乘客”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驾驶辅助系统是迈向消除道路死亡车祸目标之愿景的关键一步,”博世底盘系统控制部的总裁Gerhard Steiger表示,此目标也反映在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NCAP)的新评级制度上,其推动着预测式紧急剎车系统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采用;在该辅助系统的关键传感器之生产数量就见出了端倪:“博世预计 2014年雷达与视频传感器的销售量,将超过前一年的两倍以上。”
博世评估指出,新车中最常用的六个辅助系统依其使用频率由低而高依序如下:
主动车距控制巡航系统(ACC)和 ACC Stop & Go──在所有新车中占了4%
主动车距控制巡航系统通常和雷达传感器一起使用,即使在繁忙的交通中也能与前车保持预设的安全距离。通过自动加速和剎车,系统会依交通流量调整车速确保顺畅又省油的行驶。在Stop & Go版本,ACC在交通拥挤时会将车子减速,甚至完全停止;如果是自动变速的车辆,ACC Stop & Go会在交通开始移动后的极短时间内重新发动引擎,最终使得驾驶人能从劳累的驾驶工作中得以舒缓,也能保持更长时间的警觉性。
2013 年德国的新登记车辆中,有4%安装了ACC或ACC Stop & Go,提供了像是中程雷达传感器等更具成本效益的传感器,博世加强了市场的渗透让ACC和ACC Stop&Go 驾驶辅助系统平价化,即使是小型车或经济车款也装得起。
道路标志识别──在所有新车中占了4%
2013年所有德国新车中有4%具有道路标志识别功能,让驾驶人在“道路标志丛林”可以轻松导航;视频相机会读取交通标志并将相关信息以符号显示在仪表板上。除了车内专用系统的安装以外,博世也为智能手机用户开发出免费道路标志识别的解决方案。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上的 “myDriveAssist” app,是利用智能手机内建相机来识别道路标志。
车道辅助──在所有新车中占了10%
2013年德国所有登记新车的10%装有车道辅助;这些辅助包含三个系统:其中“车道偏离警示系统”,警示驾驶人以防意外事故,例如当不小心偏离车道时以振动方向盘来警示;“车道保持辅助”则更进一步,当车子太靠近车道边缘时,系统的转向操作会轻轻而又稳定地朝向相反的方向。
而与前者相反的“车道变换辅助”则监视着车辆侧边和斜后方的区域。每当有车子从后方高速逼近或者出现在盲区时,侧照后镜上的警示灯就会警示驾驶人。根据德国 GIDAS 意外事故数据库统计,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能防止高达28%不小心偏离车道造成的意外事故。
自动紧急剎车──在所有新车中占了11%
前方追撞是道路意外事故中最严重的,尤其是涉及到行人或自行车骑士时;自动紧急剎车系统可以避免前方追撞的发生或将其后果的严重性降低。当系统辨识出可能的障碍时,辅助系统会让剎车系统做好紧急剎车的准备,或在驾驶人没有反应时自动触发紧急剎车。
从2016起必须要有这种预测式的行人保护,才能符合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五星级评级的资格。该系统的好处早已获得公认:如果所有的车辆都装有自动紧急剎车系统,则在德国造成人员受伤的前方追撞中,有高达72%是可以避免的。在 2013 年所有的新车中有11%装有此系统。
智能大灯控制──在所有新车中占了20%
车辆配备智能大灯的目的是为了能更为看清和更能被看清;在夜间或隧道中行驶时,辅助装置会依需要自动开亮或关闭大灯的近光灯。当大灯控制功能发现前方或对向车道并无来车时,就会自动开启远光灯(假定车辆不在建筑物区内时)。
还有其他优点:智能大灯控制系统可将大灯调整成能保持道路车道的对准或在近光灯与远光灯之间做连续的切换。其结果使得系统能在不让其他用路人晕眩的情况下确保了最佳的照明。在 2013 年所有新车登记中有20%配备智能大灯控制。
昏睡检测──在所有新车中占23%
当驾驶人手握方向盘时打瞌睡、专注力渐失以及疲劳,不但具高危险性而且造成了许多意外事故;这些状况的初期迹象都是可以及早被检测到的──疲劳、心不在焉的驾驶人操控方向盘会较不精准,也会比平常做出更多的小修正动作。
博世之驾驶昏睡检测系统能使用转向角度传感器或电动转向持续分析驾驶人的转向行为,以发现标准的疲劳型式;该系统还会记录下任何突然、细小的转向动作。辅以其他的参数(例如已经行驶的时数和当天的时间),系统就能辨识出疲劳的警示迹象。然后就能在驾驶人开始打盹之前发出听觉或视觉信号提醒该休息一下了。在 2013 年新车登记中有23%配备了昏睡检测系统。
博世表示,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囊括了全部驾驶辅助系统的产品范围;在 ABS 和 ESP 系统的开发中,为日益减少的交通意外事故奠定了早期的基石。ESP 也作为是通往自动行驶途径上的基本技术。车子用传感器逐步地学会如何“看”以及察觉它们的环境;博世在所需的雷达与视讯传感器的供应上已经营了好多年。最后,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不但确保了辅助系统的迅速反应,也能以优良驾驶的角度做思考。
上一篇:一场100万的赌局,为了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清白!
下一篇:珀金斯电控发动机设计瞄准中国市场需求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13
Steradian与Astra合作生产交通管理系统的4D毫米波雷达模块
自动驾驶4D 雷达传感芯片创新公司Steradian Semiconductors日前表示,它已与 Astra Microwave Products 合作生产用于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模块。 Steradian 联合创始人 Ashish Lachhwani 表示,Astra 将提供制造这些雷达单元的专业知识,并帮助Astra垂直扩展其智能交通系统。 总部位于以色列海得拉巴的 Astra,主要从事设计、开发和制造用于国防、太空、气象和电信的射频和微波的子系统。 对于汽车和驾驶员辅助市场,Steradian 正在构建毫米波波段的 4D 成像雷达产品。 Lachhwani说:“这是一个即插即用设备,您可以将其安装在全国各地的
[汽车电子]
松下开发出夜间及恶劣天气也可区分车辆和人的毫米波雷达检测技术
松下开发出了可检测出数十米范围内的多个人及车等物体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可在室外使用,即使在夜间、下雪及逆光等环境下也可检测出物体。如果用作十字路口的监控传感器,则能检测出被车辆遮蔽的人及自行车,有助于新一代交通安全系统的实现。此次的开发主要由以下两项关键技术构成。 编码脉冲调制技术 此次开发的技术可监控十字路口附近40m的范围。系在脉冲雷达方式中,才用了将原来的互补码扩展至脉冲的自主编码技术。由此,确保在雷达处理接收信息时,来自对象物反射脉冲的检测信号与噪声成分之间的信噪比达到了40dB以上。这样便可检测出反射率仅为车辆万分之一的人体。另外,当车辆附近有人时,原来人体发出的反射波会被车辆发出的强反射波所覆盖,很难检测
[汽车电子]
配置的雷达传感器功能强大 宝骏全新SUV RS-5将上市
宝骏全新SUV RS-5即将上市,自动驾驶辅助配置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好评。为了实现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宝骏RS-5采用了最新版本的博世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感应传感器方面,采用了77GHz毫米波雷达+多功能摄像头的融合方案,保障了智能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宝骏RS-5采用的77GHz中距毫米波雷达,相比同类型的其他雷达传感器体积更小,工艺要求更高、距离检测精度更高,其目标识别率是传统24G赫兹雷达传感器的3倍,开角达到90°,探测范围可达160m,具备全天候障碍物探测能力。通过77GHz中距毫米波雷达,宝骏RS-5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一、ACC自适应巡航 宝骏RS-5通过雷达和摄像头的配合,实
[汽车电子]
华为公开两项专利,含激光雷达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两项专利,专利名称分别为“一种激光雷达”、“行人再识别网络的训练方法、行人再识别方法和装置”。两项专利公开号分别为CN112444818A、CN112446270A。 其中,专利“一种激光雷达”摘要显示,可应用于自动驾驶、网联车等领域,其包括:激光器、第一分束模块、信号发生器、平衡相干探测模块、调制器和处理控制模块等。处理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电信号确定目标物体相关信息。可提高探测的灵敏度。 华为再公开两项激光雷达有关专利,图片来源:企查查 目前,华为激光雷达产品已上车。 3月1日,北汽蓝谷发布消息称,北汽蓝谷携手华为推出的首款联名款车型ARCFOX极狐αS HBT计划在今年4月亮相上海车展。其中,
[嵌入式]
京都大学开发出非机械3D激光雷达系统
闪光激光雷达是一种传统的光束扫描技术与更新的3D方法相结合的新版本激光雷达。搭载这种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变得更加安全。激光雷达系统可以使用脉冲激光绘制物体和场景地图,从而使自动驾驶机器人、车辆和无人机实现导航。 据外媒报道,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非机械的3D激光雷达系统,仅为手掌大小,可用于测量反射性差的物体的距离,并自动跟踪这些物体的运动。 首席研究员Susumu Noda表示:“借助我们的激光雷达系统,机器人和车辆将能够可靠、安全地在动态环境中导航,而不会忽视黑色金属汽车等反射不良的物体。将这项技术融入汽车将使自动驾驶更加安全。” 正是因为研究人员开发出称为双调制光子
[汽车电子]
数字信号处理推动雷达信号链向数字化过渡
现代高级雷达系统正在受到多方面的挑战——频率分配上的最新变化导致许多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非常接近。通信基础设施和其他频谱要求极高的系统。未来,频谱拥塞状况预期会更严重,问题将恶化到雷达系统需要在运行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和运行要求,这使得雷达系统需要向认知化和数字化发展。 更多数字信号处理的需求推动雷达信号链要尽早向数字化过渡,使得ADC更靠近天线,这进而又会带来若干具挑战性的系统层面难题。为了更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图1显示了目前典型的X波段雷达系统的高层次概略图。该系统通常使用两个模拟混频级。第一级将脉冲式雷达回波混频至约1 GHz频率,第二级混频至100至200 MHz的中频(IF),以便能够利用200 MSPS或更低的模数转
[汽车电子]
低价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汽车普及的关键?
虽然自动驾驶概念炒得火热,但大多数人恐怕都没见到过活生生在路上奔驰的自动驾驶汽车。
不过,如果哪天你有幸得见,首先吸引你的肯定不是它驾驶座上有没有人,而是其车顶“嗖嗖”旋转着的传感器——激光雷达。这“家伙”可以算得上是自动驾驶汽车上的“眼睛”,它能帮助车辆探知周边的环境,但同时它也是自动驾驶车辆普及路上的拦路虎,因为激光雷达的价格确实不便宜。
虽然眼下这套系统又贵又复杂,但未来几年内,其价格和可靠性都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大众化。
从名字就可看出,激光雷达与雷达是近亲,它们同属感应技术,用激光脉冲来探测周边物体,不过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并没有雷达广,而且由于波长较短,激光雷达的分辨率
[汽车电子]
英飞凌推出XENSIV 60 GHz雷达传感器 可实现高度可靠的车内监控系统
随着夏季气温不断升高,车内温度会迅速升高至70℃,因此如果宠物或儿童滞留车内就很容易发生危险。据外媒报道,英飞凌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推出XENSIV™ 60 GHz汽车雷达传感器:BGT60ATR24C,以用于车内监控系统(ICMS),可检测到滞留在车内的婴儿和动物的微小动作及生命体征,从而发出警报。 图片来源:英飞凌 此外,这款紧凑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芯片组可应用于诸多领域,如用于手势感应的前端雷达、用于距离测量的高分辨率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短距离感应操作以及雷达天线罩中隐藏感应等应用。 BGT60ATR24C在尺寸和空间都进行了优化:可在小型封装中实现4 GHz超宽带宽FMC
[汽车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