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及其在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发布者:asd123yui最新更新时间:2015-01-29 来源: e-works关键字:现场总线  调度自动化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现场总线系统的结构

    现场总线是一种互联现场自动化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双向数字通信协议。一个现场总线系统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数字通信设备和监控设备组成的分布式系统。实际上,现场总线就是一种计算机网络,这个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智能化设备,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1.1 网络通信
   
    为支持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现场总线基金会系统体系结构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通信体系,包括:
   
    (1) 物理层定义信号如何发送;
    (2) 数据链路层定义设备间网络如何被共享和调度;
    (3) 应用层定义报文的格式。
   
    1.2 功能模块
   
    定义参数、算法和事件响应三大要素的通用格式。
   
    1.3 对象字典和设备描述
   
    为了支持功能模块的标准化,现场总线基金会定义了两个工具——对象字典和设备描述语言,用于定义和描述应用进程的网络可见对象。
   
    1.4 网络管理
   
    现场总线基金会系统结构为每一个设备定义了一个网络代理。网络代理可提供组态管理、功能管理和差错管理的能力。
   
    1.5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内核完成以下功能:分配设备地址、功能模块执行的调度、时钟同步等。
   
    2、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现场总线技术是三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从控制层发展到工艺设备现场的技术结果,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如下:
   
    2.1 全数字化通信
   
    传统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半数字”系统,许多I/O模板接收或送出4~20 mA模拟信号;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是一个“纯数字“系统,信号传输实现全数字化,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准确性,实现了检错、纠错功能。
   
    2.2 可互操作性和互用性
   
    可互操作是指实现互联设备间、系统间的信息传送和沟通,而互用性则意味着对不同生产厂家的性能类似的设备可进行互换。
   
    2.3 完全的分散性
   
    DCS是一个“半分散式”系统,它是采用一个或多个“控制单元”对多回路进行控制,其控制部分分散到一些控制板上,每个控制板上又有多个回路。
   
    现场总线则采用的是完全分散体系,它的控制单元全部分散到现场,控制回路由现场设备实现,在现场总线中又同时允许在控制室中用数字通信的方式进行操作与调整。
   
    3、现场总线在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所需监视和控制的信息量迅速增加。及时、准确地判断电网的运行状况,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是各级领导急切关心的问题。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厂站端系统、调度端系统和通信系统。[page]
   
    3.1 厂站端系统构成
   
    厂站端的监测与控制系统由前端智能单元、工控机、网络通信管理适配卡、专用Modem及相应软件组成,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厂站端现场总线监测监控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前端智能单元一方面完成对各线路电流(A相、B相、C相)、电压(A相、B相、C相电压、AB相电压、BC相电压、CA相电压)、三相/单相有功功率、三相/单相无功功率、三相/单相正有功电能、三相/单相负有功电能、三相/单相正无功电能、三相/单相负无功电能、三相/单相功率因数以及周波等电参量的测量;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对各开关状态的检测和控制。
   
    前端智能单元采用Intel R80C196KC 16位系统架构,主要包括采集控制逻辑、模拟信号处理、开关量输入输出处理、通信处理、系统监测与保护、实时时钟及电源等部分。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所有数字逻辑的处理全部集成在单片高密度、超大规模的可编程逻辑阵列中。为了使前端智能单元能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下可靠工作,除了在电路设计、器件选择、布线布局、屏蔽隔离等环节尽可能完善外,还应随时对前端智能单元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确保在意外故障发生时不误操作和丢失数据。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本系统的前端智能单元可安装在户外的端子箱内(就在PT、CT下面)。
   
    厂站端工控机用于显示厂站电气主接线及其运行状况、记录各种数据、显示各种曲线和图表、异常或事故报警及打英信息转发和接收。一般变电站只需要一台工控机即可完成上述全部工作。在发电厂,根据监视点的需要可增加工控机。
   
    网络通信管理适配卡插在工控机的扩展槽上,实现前端智能单元和工控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交换,并实现对网络的管理。
   
    本系统中的Modem是电力系统的专用Modem,它完成变电站与调度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其数据传送格式严格按照91CDT规约编制。
   
    3.2 调度端系统构成
   
    调度端对整个系统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由工控机、调制解调设备、多路通信接口设备、大屏幕显示器构成。其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调度端系统结构

    图3中,Modem接收来自载波机的调制信号,同时调度端发出的命令又可通过Modem调制后送到载波通道,然后送到厂站端。多路通信接口完成多路数字信号与厂站端工控机的数据通信。
   
    3.3 数字通信
   
    厂站端与调度端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数据通道传送的。目前电力系统有载波通道、微波通道、光纤通道等。对于载波通道和微波通道,需要在通道两端使用电力系统的专用调制解调器(Modem)。根据笔者的经验 ,同一通道两端的Modem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Modem。

    4、基本现场总线的调度自动化的优点

    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发电厂、变电站实时监测监控系统以及由此构成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既可避免使用大量电缆将PT、CT二次侧电参数传送至中控室,又可减少线损造成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还可取代中控室,使之节约占地面积与基建投资。该系统与传统的变电站监测监控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 前端智能单元可安装于CT或PT端子箱内,对所采集的数据就地处理,数字化传送。
    (2) 网络由两根双绞线组网,故障率低,通信波特率高。
    (3) 解决了传统监测系统中CT、PT到中控室间的压降问题,测量精度高。
    (4) 抗干扰能力强,能在户外恶劣条件下运行。
    (5) 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维修方便。
   
    5、结束语
   
    随着电力网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测控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变电站的模式已在全国电力系统内推广,特别是对城市和农村电网的改造,可大量采取将电参量的监测、监控与保护设备下放到户外端子箱处(附近)的地方,无需再另建专门的控制室。将监控与保护设备下放是电网发展的趋势,也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现行模式。由于减少变电站的占地面积、节约基建投资和电缆费用,将大大降低改造成本。另外,彻底屏弃长距离测量信号电缆的直接结果就是测量精度、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的明显提高。基于现场总线的监测监控系统必将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中,而且与数据通道、调度端监控系统一起构成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

关键字:现场总线  调度自动化 引用地址:现场总线及其在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上一篇:国外现场总线应用实例两则
下一篇:以太网在成品库中的控制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28

FF现场总线在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的成功应用
  FF现场总线在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投入使用两年多时间以来,一直运行可靠、平稳。现对FF现场总线在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的应用情况做一概述,供同行们参考。 一、全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概况:   1. 工艺装置概况   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包括乙烯裂解装置(LOP)、苯乙烯单体/环氧丙烷联合装置(SMPO)、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EO/EG)、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装置(PP) 、多元醇装置(POLYOLS) 、蒸汽、发电等公用工程设施、储运设施以及废液处理和环保设施。   2. 自动控制系统概况   基于工艺装置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按照全厂的总体规划,中海壳牌石化
[嵌入式]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研究
  智能 调度 是 智能电网 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则是智能调度研究与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提升调度系统驾驭大 电网 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纵深风险防御能力、科学决策管理能力、灵活高效调控能力和公平友好市场调配能力的技术基础。   现有的调度 自动化 系统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非自动、信息的杂乱、控制过程不安全、集中式控制方法缺乏、事故决策困难等。为适应大电网、 特高压 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运行管理要求,实现调度业务的科学决策、电网运行的高效管理、电网异常及事故的快速响应,必须对智能调度加以分析研究。   为加快推进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总体设计和应用功能规范编写工作,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受国 家电 力调度中
[电源管理]
Profibus-DP现场总线在煤气回收改造中的应用
1  引言     莱钢集团股份公司所属炼钢厂是该公司支柱单位,应生产要求,对原煤气回收自控系统进行改造,原有的煤气回收自控系统于1998年投运,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的s5 plc系统,上位机采用研华ipc—610(p166),mmi系统采用fix dmacs监控软件,并采用以同轴电缆为介质,基于tf协议的sinec h1的以太网通讯网络如图1所示。     原系统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法满足硬件和软件扩容的需要;     (2) 备品备件陈旧,供货困难;     (3) 网络设计为环状结构,维护难度大;     (4) 编程环境基于dos,无法与高级监控平台接口。
[嵌入式]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特点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特点 现场总线的概念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网络延伸到工业过程现场成为可能后,于1984年左右提出的。现场总线一般定义为:一种用于智能化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开放式,数字化,双向串行,多节点的通信总线。其主要特征: 1.数字式通信方式取代设备级的模拟量(如4-20mA,0-5V等信号)和开关量信号; 2.在车间级与设备级通信的数字化网络; 3.现场总线是工厂自动化过程中现场级通信的一次数字化革命; 4.现场总线使自控系统与设备加入工厂信息网络,成为企业信息网络底层。使企业信息沟通的覆盖范围一直延伸到生产现场; 5.在CIMS系统中,现场总线是工厂计算机网络到现场级设备的延伸,是支撑现场级与车间级信息集成的技术
[嵌入式]
基于CAN现场总线技术的机舱报警系统
        1 CAN总线概述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即控制局域网,是 一种具有高可靠性、支持分布式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 信网络。CAN为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意节点均可 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不 分主从,且无需站地址等节点信息,通信灵活。CAN 协议模型结构只有3层,即只取OSI模型底层的物理 层、数据链路层和顶层的应用层。物理层使用双绞线, 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具有优先级控制的载波侦听及冲突 检验机制(CSMA /CD) 。CAN 的最大特点是可靠性 高,其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总线的 功能,切断与总线的联系,使总线上其他操作不受影 响。CA
[嵌入式]
现场总线技术看电磁流量计智能卡的设计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国内外各大公司纷纷推出新一代的各具特色的智能化流量仪表,其中结合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电磁流量计的开发尤为引人注目,这是由于电磁流量计的特点决定的。     1)在各种流量仪表中,电磁流量计涉及的智能化功能最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电磁流量计的性能,而且易于与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     2)电磁流量计的用途十分广泛,从流域治理到社区建设,特别是新兴环保行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广电磁流量计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势在于简化对现场设备的监控和管理,以网络管理逐步取代传统的分散型控制系统。智能化电磁流量计以其自身的智能化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将能极大地满足各个领域对其应用的
[嵌入式]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煤矿井下胶带临控系统
  现场总线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它应用在生产现场,实现微机化测量设备之间的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它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一经产生便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热点,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自80年代末以来,几种现场总线技术如FF、Lonworks、Canbus、Profibus等已逐渐成熟并对工业自动化进程形成影响。Profibus是Process FieldBus的缩写,是一种用于工厂自动化车间级监控和现场设备层数据通信与控制的现场总线技术,可实现现场设备层到车间级监控的分散式数字控制和现场通信,从而为实现工厂综合自动化和现场设备智能化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胶带运输是煤矿
[嵌入式]
现场总线的智能冷阴极电离规控制器的实现
    摘 要: 介绍为大型超高真空系统(如加速器)研制的、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超高真空监控节点即冷阴极电离真空计的设计。该真空计带有符合CAN协议的现场总线接口、RS485/RS232C以及用于联锁保护快速响应的接口,可有效地驱动多种国内外规管,量程范围是,在超高真空测控领域极有特色。由于将CAN总线接口和快速联锁报警接口引入超高真空计,使其特别适用于大型超高真空监控系统。     关键词: 现场总线 CAN 冷阴极电离真空计        自1990年以来,被业内人士称为“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变革”的现场总线技术,包括基于现场总线的工业过程智能自动化仪表和开放自动化系统,在国内外引起人们广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