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感测器提升汽车安全

发布者:qin199099最新更新时间:2015-10-30 来源: 21ic关键字:低照度  动态范围  影像感测器  汽车安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从卡尔本茨(Karl Benz)在1885年首先发明了真正的汽油动力汽车,汽车技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已有卓越的进步,如防锁死?车系统、动力转向系统、雨刷、电子稳定控制、导航控制等等。

根据J.D. Power and Associates的最新研究,38%的汽车购买者将新技术视为购买新汽车的决定关键。另一项由德勤管理顾问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 LLP)在2014年1月所做的调查显示,在1982至2002年出生,被称为Y世代的人,有61%的人计画购买高科技汽车。德勤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 Masa Hasegawa表示,虽然Y世代可能不一定会细看马力、加速时间或引擎大小等关键指标,但他们有着清楚的需求、需要和渴望。此外,Y世代消费者还需要安全科技,尤其是能够降低分心驾驶风险的功能。

在最近几年里,消费者越来越渴望先进的汽车技术,这些渴望由科技应用的增加所引发,并且成为汽车的购买要素,这实际上鼓舞了汽车制造商在使用科技特性做为其在差异化方面的创新。

随着消费者转向更好的人车互动体验和安全驾驶,市场需求要求他们采用与智慧手机相同的速度和创新来适应新技术,这对汽车制造商造成了很大压力,但也可以为他们的汽车品牌创造差异化。消费者想要更好的车载体验/互动性,并期望使用者介面更加自然和直观。

创新技术加持 汽车安全性升级

为实现更好的安全功能,消费者希望使用安全自动化来帮助他们避免或减少任何潜在的事故。随着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多的车载互动功能,他们还须要开发技术来保护分心的驾驶者。很多时候,事故的主要塬因就是驾驶者注意力分散、不专心,以及司机错觉或误判驾驶情况。

一般来说,创新功能首先在高阶汽车上成为选项推出,然后随着成本下降、认知度增加和需求成长,最终大量用在主流汽车上。汽车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安全性,虽然某些创新只是为了方便而已。

今天,许多主动式安全系统涵盖了广泛的多学科领域和技术,例如行人检测摄影机、距离测定雷达、路径规画和车对车无线网际网路通讯。这里讨论一些目前汽车市场正在考虑的关键技术。

.视觉感测技术

在转向与倒车时提供查看车后的后视摄影机系统现已成为主流。到2018年,美国拟强制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每一辆新车内安装后视摄影机,因应这项法规,制造商早在2014年开始推出配备后视摄影机系统的新汽车。

目前的新趋势是环视摄影机系统,采用四到五个广角摄影机,安装在汽车的前后方和两侧,提供360度鸟瞰视图或前/后拆分视图,而一些更先进的系统甚至可以提供盲点检测和停车辅助。

早在2005年,夜视摄影机就已经配置在奔驰S系列汽车中。现在,E系列汽车也提供这项技术。通常,夜视摄影机使用长距离发光二极体(LED)灯,使汽车前方的距离看的更远。当前的夜视摄影机还增加了行人检测,当行人或物体靠近车辆时,以监视器或汽车挡风玻璃上的抬头显示器(Heads-up Display)给驾驶者提供警告资讯。

自动远光车前灯(High-beam)控制是一项新的技术,使驾驶者能够更好地看清道路弯道周围。根据公路损失资料协会(Highway Loss Data Institute)的调查,使用自动调节车前大灯(Adaptive Headlights)后,财产损失责任保险的索赔下降了10%。为实现自动调节车前大灯,摄影机被安装在后视镜上,当汽车接近迎面而来的车辆,以及汽车在同一方向行驶中超车时进行检测,并关掉远光灯。它可以在近光和远光间切换,但会根据迎面车辆的接近距离而逐渐增大或降低灯光分布。此外,它还可在急转弯时对远光灯进行调暗,在完成转弯后,假如没有迎面车辆驶近时,重新启用远光车前灯。

其他创新的车辆安全特性包括自我调整导航控制、车体前部碰撞警报系统、自动紧急制动;行人检测和车道偏离报警也越来越普及。这些特性使用摄影机或者摄影机加雷达/雷射雷达来监测道路以及危险状况,甚至有时辅助驾驶者来自动煞车,从而避免撞车。因此,自动紧急煞车(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AEB)系统在新汽车中日益普及。

驾驶者监控是汽车技术中的最新应用,可不断评估驾驶者适合驾驶的能力。驾驶者监控系统,使用摄影机来检测瞌睡的驾驶者,当认为驾驶者疲劳或不清醒时便发出视觉或声音警告。驾驶者监控系统须要考虑的其他因素还包括车速、道路状况、加速和减速模式。

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应用到车辆上且建基于视觉的技术,包括了用于人车(Human-car)介面的手势识别、后视镜/侧视镜替代方案,以及安全气囊配置。在手势控制中,驾驶者可以与资讯娱乐中心或控制台相连接,毋须触摸任何按钮或显示器。这些功能是非常有用的,利用抬头显示器将部分仪錶盘投射到驾驶者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在后视镜/侧视镜替代方案方面,可使用摄影机在汽车显示器上即时显示后方/侧方的状况。至于安全气囊配置,摄影机可以检测方向盘后驾驶者的準确位置,万一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可以精确配置来保护驾驶者的要害部位。这些新功能的一个实际例子就是雪佛兰(Chevrolet)的2015款 Corvette,其带有用于性能资料记录仪的摄影机,按照驾驶者的视角安装在顶蓬装饰中,并将资料记录在SD卡,通过遥测硬体和软体来测量速度、制动G 力(G-force)。

.雷达感测技术

由于成本下降,越来越多雷达系统被用于汽车应用中,尤其在短程和远端检测和识别中更为明显。远端雷达系统通常安装在汽车的前部,用于前视应用,比如自我调整导航控制、制动辅助和碰撞警报。奥迪(Audi)的Pre Sense Front Plus是远端雷达系统实例,设计用于帮助避免或减少碰撞前方车辆后部的事故,无论前方车辆是移动中还是静止的。短程雷达系统包括盲点检测、侧碰警报、两侧来车警告系统(Cross-traffic Alert)和车道变换支援。克莱斯勒(Chrysler)的Cross Path Detection System包括外侧视镜中的视觉指示器。福特(Ford)的系统称为Cross Traffic Alert,是外侧视镜报警指示器。

近期的技术发展推动是将无线连接增加到车辆中。这种设计的优势之一是采用无线区域网路(Wi-Fi)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讯号组合,车辆可以与其他车辆(V2V)或道路基础设施(V2I)进行通讯。

这方面的实例就是在一列车辆中,当前面一部汽车开始煞车,后面的所有车辆都接收到讯号并相应地修改速度和距离。在车辆对基础设施通讯实例中,汽车可以变成一个热点,并用无线电接收任何建基于位置的服务资讯。联网汽车还可以与自动驾驶联合工作。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最近宣布,鑑于美国联网车辆具有「极佳的安全效益」,他们正提议在10年内强制在新汽车中使用某些技术。该公告给制造商发出讯息,那就是车联网的车辆代表了汽车安全的下一阶段发展趋势。
 

ADAS应用热潮驱动 影像感测技术受瞩目

到目前为止,本文已经探讨了许多新的汽车技术。在所有这些技术中,以影像为基础的系统是最突出的。随着摄影机成本下降、摄像感测器的性能提升和智慧视觉演算法的发展,在不久将来,至少八到十个摄影机将在后视/环视和夜视摄影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视镜替代和行车记录仪、驾驶/车辆介面等应用中使用。不久将来,正如手机一样,由于摄影机可提供的安全性和便利,当消费者决定购买汽车时,摄影机将成为汽车的关键差异化因素。根据产业的调查研究,到 2020年摄影机出货量将上升到超过二亿部。汽车摄影机应用的关键成长因素将会是ADAS,2014年欧洲NCAP开始推动这项安全要求,而从2018年开始,美国将强制实施后视(Review-view)摄影机。另外,环视摄影机应用和停车辅助也将在这段预测期间快速成长。

与手机用摄影机不同,汽车用摄影机的要求更严格,尤其在低照度下的性能、动态范围、近红外线(NIR)敏感性、在摄氏-40到+105℃宽温度范围下的图像品质、长期可靠性、图像资料完整性和稳健性等方面。另外,所有出货给汽车应用的图像感测器都要求符合AEC-Q100以及在ISO/TS 16949认证的设施中生产。如果在广泛的品质/可靠度性能方面没有大量的研发和投入,就很难为汽车视像系统设计和制造图像感测器。随着安全应用中智慧设计的增加,例如ADAS,图像感测器的性能也须要相应地提高。以下是在图像感测器技术方面的某些关键进展,可满足当前和未来汽车视像系统的需求。图1说明了图像品质的重要性。

 

图1 图像品质的重要性

.低照度功能

对于汽车应用来说,低照度下的性能非常重要。例如,在后视摄影机中,有时仅有的光源来自汽车的倒车灯。为了看到21公尺长(70英尺)和6公尺宽(20英尺)的汽车后部区域,须要安装具有非常好图像感测器的摄影机,以便在低于1勒克斯(Lux)的环境中进行查看。为创建此类低感光感测器,DR- PIX技术利用了动态响应像素,在一个像素的设计中结合了两种工作模式:低转换增益模式和高转换增益模式。低转换增益模式用于明亮场景中的大电荷处理能力;而高转换增益模式则用于低光场景中增加感光度并降低读取杂讯。这样,在所有照明条件下,感测器都提供了所具有的最佳杂讯性能。

.动态范围

在实际驾驶情况下,常常会遭遇很有挑战性的高反差背光条件。如果有太亮的光,部分图像可能发白或出现斑点。

更糟的是,如果场景既有非常明亮的区域,也有非常暗的区域,普通摄影机将很难準确地捕捉整个场景,这样的极端情况须要摄影机在超过100dB的动态范围内工作。

如果没有高动态范围(HDR),交通标誌识别、物体检测等ADAS应用中的準确性将会变差。为实现HDR摄影机,图像感测器需要特殊的曝光技术来增强动态范围,以便捕捉非常亮和非常暗的部分场景。灵敏的HDR汽车成像仪(Imager),能够在明显不同的照明条件下工作,而这正是汽车摄影机应用的一个关键特性。

.NIR敏感性

驾驶者监控、手势控制和夜视等新兴应用需要非常高的近红外光敏感性,因为此类应用需要850至940nm的近红外线光谱仪来照亮场景或实现3D 感测工作。近红外线光谱仪是一种结构光模式,非常灵敏的NIR成像仪可以感测此类资讯,并传送微点(Micro Dots)资讯来进行编译处理。普通的感测器通常无法获取任何940nm的NIR光,但藉着特殊设计和制程技术,已有公司开发出NIR感测器,能够在非常极端的范围内吸收NIR光。

无人驾驶将掀起汽车产业革命

随着ADAS和后视/环视摄影机的发展,汽车正变得越来越智慧和越来越安全。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感测器的性能,将成为準确捕捉不同环境条件下场景的关键因素。如果无法正确地捕捉场景资讯,系统下游的其余部分可能影响资料的準确性,因而导致错误的决定。在系统采集和处理之初,建基于视觉解决方案的CMOS图像感测器提供準确的资料做为开始是极其重要的。随着ADAS系统变得更先进,它将为朝向自动驾驶(Autonomous Vehicles)趋势发展做好準备。借助结合V2V和V2I的连接,自动驾驶是汽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下一件大事。

试想像世界上很少发生车祸、只有少许的交通堵塞和与驾驶相关的压力,而自动驾驶正为未来驾驶带来这样的一个发展愿景。谷歌(Google)是倡导无人驾驶汽车的着名企业之一,包括日产(Nissan)、沃尔沃(Volvo)、奥迪、宝马(BMW)、凯迪拉克(Cadillac)、福特、通用汽车(GM)、奔驰(Mercedes-Benz)、丰田(Toyota)和大众(Volkswagen)等众多汽车制造商,也已开始测试无人驾驶汽车。

许多产业专家预测,自动驾驶将从2025年开始在大众市场应用中成为现实。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正在考虑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自动驾驶将成为未来岁月里的颠覆性技术。有许多讨论是关于如何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大量应用,奠基于CMOS图像感测器的视觉系统将成为实现此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政府和汽车制造商正在为未来无驾驶者汽车应用而努力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自动驾驶汽车将会成为汽车诞生以来最伟大的交通业发展进步。

关键字:低照度  动态范围  影像感测器  汽车安全 引用地址:影像感测器提升汽车安全

上一篇:美研制新颖结构电极:电池充电缩短至十分钟
下一篇:具有高抗拉强度的碳纤维EV锂电池材料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04

英特尔与Mobileye提出验证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的公式
今天,Mobileye首席执行官兼英特尔高级副总裁Amnon Shashua教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世界知识论坛中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为自动驾驶行业提供了一种能证明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的办法。这一解决方案发布在Amnon Shashua教授的学术论文以及通俗总结论文中,论文提出了一个正式的数学公式来验证自动驾驶汽车能够以负责任的方式行驶,不会因为自动驾驶汽车的过错而导致交通事故。 英特尔与Mobileye提出验证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的公式 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是自动化技术的领导厂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摄像头供应商。凭借在汽车自动化领域的丰富经验以及从ADAS向全面自动化的演进,Shashua教授和他的
[半导体设计/制造]
保障汽车安全,EDA和IP扮演着哪些重要角色?
现在,一辆汽车可拥有多达1亿行代码,比大型强子对撞机(5000 万行)和社交网站(6200 万行)还要多。从硬件角度来看,许多汽车都已拥有超过100个电子控制单元 (ECU),承担着各种功能。汽车工程设计领域的各种巧思不断推动自动驾驶功能进一步创新,相关技术也会变得愈发普及和复杂,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汽车的功能安全标准,以防发生芯片或软件故障。 汽车电子元件主要存在两种潜在的风险: ● 系统故障,例如程序缺陷、错误规格或错误装配,也可能是对组件如何运作的误判 ● 芯片老化或电磁效应等因素导致的随机硬件故障 汽车一旦装配完成,若其中存在故障,则故障将具有长期风险。如果是系统性故障,开发者可采用不会引入且不会遗漏b
[汽车电子]
保障<font color='red'>汽车安全</font>,EDA和IP扮演着哪些重要角色?
Intersil推出提升汽车安全性方面的LCD控制
极为可靠,无延迟,TW8836提供不足500毫秒的业内领先启动时间。 美国加州、MILPITAS--- 2014年6月4日 —创新电源管理与精密模拟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Intersil公司(纳斯达克交易代码:ISIL)今天宣布,推出最新一代LCD视频处理器—TW8836,以单芯片和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案提供模拟与数字视频输入、内置缩放和解交错以及图像增强和OSD显示功能。Intersil的LCD控制器系列是同类产品中最成熟的,且得到市场认可的产品。以最高灵活性和品质为设计目标。TW8836可用于500毫秒内(从汽车起动开始计算)显示汽车后视摄像机视频及叠加图形,远快于政府安全规定的要求。作为多用途产品,该器件适用于广泛的信息娱
[汽车电子]
彩色照度SDI高清摄像机的市场定位
    随着平安城市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纵深发展,国内安防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相配套的安防监控设备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可以说在许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里,安防设备已经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了。随着安防设备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许多安防设备在复杂环境应用的功能性还需加强。比如在外部光照条件十分恶劣或者低照度环境下,如何才能保障视频监控的图像质量?而现有的高清摄像机,如果放置在低照度的环境下,是否依然可以提供优质的图像质量呢?      彩色低照度技术催生行业新需求     随着人们对安防领域的重视,安防产品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着各种形形色色的事故出现,这不得不让我们的目光注意到那些我
[安防电子]
ADAS引导汽车安全领域主流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节能性及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制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行业,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一系列工艺技术的通力合作,在汽车工业迎接新的挑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3月15-17日,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携手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打造针对汽车应用领域的 技术日 ,展示电子产业上下游创新产品和技术,结合核心展商带来的最新汽车电子结局方案以及技术论坛,为汽车行业专业用户开启一场独特的汽车技术之旅! 你的汽车 安全 吗? 做到汽车安全很容易,只需从最简单的汽车功能安全抓起,真正做到由内而外不留下一丝一毫的安全隐患。
[汽车电子]
ADAS引导<font color='red'>汽车安全</font>领域主流
瑞萨电子携手麦格纳为更车型和消费者提供先进安全功能
高性价比3D环视系统可用于量产车 2018年5月18日,日本东京讯 –全球领先的汽车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株式会社(TSE:6723)与移动技术公司、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麦格纳,于今日联合宣布,双方合作推出专为入门级到中级车辆设计、新型高性价比3D环视解决方案,这将加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量产和普及。该3D 环视系统采用了瑞萨电子高性能低功耗、专为智能摄像头和全景环视系统而优化的 片上系统(SoC) 。通过提供3D环视安全功能,新系统可帮助汽车制造商为更多汽车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先进的车辆,进而为安全出行做出贡献。 麦格纳的3D环视系统是一款车载摄像头系统,可在泊车和低速行驶时为驾驶员提供360度全
[汽车电子]
智能汽车时代,能防碰撞更要能防“黑客”
在碰撞试验中得高分,已不足以全面证明一辆汽车的安全性。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辛克铎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安全(Secu-rity)已不同于以往的汽车安全(Safety)。他认为,如果Safety更多的是汽车行业关心的问题,那么互联网时代汽车的安全(Security)就与通信网络提供商密不可分。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安全”已被重新定义,而谁将为智能汽车的安全埋单呢? 近日,一场在北京举办的“安全极客嘉年华暨GeekPwn”活动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活动中,来自中国的安全研究团队KeenTeam实现了对特斯拉ModelS的攻破,通过点击手机屏幕上汽车的几个关键位置,就对停在场外的特斯拉进行了打开车门、后备箱,让正向行
[嵌入式]
QNX推出针对汽车安全性的全新操作系统
针对需获ISO 26262安全标准认证的系统而设计,全新操作系统有助于降低数字仪表盘、ADAS系统和其它安全关键型的汽车应用的成本。 2014年6月5日,中国北京——黑莓有限公司子公司及全球车载电子软件平台领导厂商QNX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今日发布QNX®汽车安全操作系统1.0。该全新操作系统基于已在全球众多安全关键系统中经证实的QNX技术,可满足数字仪表盘、平视显示器、先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和其它有功能性安全需求的车载应用程序日益增长的需求。 QNX汽车安全操作系统1.0可用于符合高达ASIL D的ISO 26262标准的系统,这是标准中定义的最高安全等级。针对功能性安全标准的认证提供独立的验证,即当产品被用于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