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或真正推动共享汽车的流行

发布者:ananan一二三四五最新更新时间:2018-07-14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共享汽车  无人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几年“共享经济”的概念一直都是非常火热的话题,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到共享雨伞甚至是共享男朋友,由“共享”延伸而出的产品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最火的莫过于共享单车,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与之相比同样作为出行工具的共享汽车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作为“共享”大家庭中的老成员,共享汽车出现之初就不被多数人所看好,其重投资、讲技术的高门槛让很多创业者、投资人望而却步。到目前为止,在共享汽车上获得成功的企业案例寥寥无几,能够在模式上被其他企业借鉴的更是微乎其微,但即使是在困难重重的市场环境中,仍不断涌现出逆流而上的挑战者。

 

共享汽车纷纷涌现的背后并不仅仅只是炒作

从目前市场需求看来,还是有诸多利好因素推动了共享汽车的发展。

 

首先,面对各地买车摇号,出门限行单双号等政策的不断延伸,物价的飞速增长,普通人想拥有一辆私家车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根据罗兰贝格《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个人私家车的的使用率仅5%,意味着95%的闲置率。同时,根据中国公安部2017年公布的数据,国内有证无车的人群达到2.15亿,并且每年新增3300万拿证人群,且拿证人数逐年递增,所以预计未来十年将有7亿人有证无车。

 

 

共享汽车的出现,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它可以减缓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以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不受限号限制。不需要经常用车的朋友也不用非要花大价钱去买车了,不光降低出行成本,还可以省下一大笔维护私家车的日常开支。

 

其次,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国内的旅游人数不断增长,自驾出行的需求也是逐步上升。因此在每年的旅游旺季,自驾出行都对旅游当地的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例如在今年春节期间,发生在海南的“万车拥堵”事件。但如果有了共享汽车,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最后,共享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在促进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方面贡献不小,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也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快充电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

 

2017年8月,交通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分时租赁发展,表示分时租赁一定程度上缓解私家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意见》还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并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2017年10月,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汽车分时租赁的相关政策。成都市实施的《关于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表明,成都将在2020年形成覆盖广泛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络,服务网点将达到5000个,充电桩达到2万个。

 

当前的共享汽车更多是一片虚火

共享汽车,更准确地应称作分时租赁汽车,指的是以分钟或小时收费,利用移动互联网、全球定位等技术构建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预定、车辆取还、费用结算的汽车租赁服务。2017年5月央广网曾报道,国内注册运营分时租赁的企业数量已达到370家,实际有车队运营的公司数量超过100家。

 

目前,该领域内规模靠前的有北京的GoFun、一度用车、途歌、巴歌出行、神州iCar,上海的EVCARD,深圳的PonyCar,重庆的盼达,天津的立刻出行等企业。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为17.29亿元;2018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6.48亿元,到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17.90亿元。面对中国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外的一些汽车企业也加入了中国市场,戴姆勒旗下的Car2Go和宝马旗下的DriverNow等国外企业都希望在中国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面对如此混乱的格局,很多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纷纷倒下。就在今年5月17日,麻瓜出行突然宣布停止服务,并全额退换用户押金。在此之前,EZZY、友友租车、途宽易等共享汽车平台也都相继停止运营。众多共享汽车企业先后退场不光是因为行业之间竞争激烈,更多原因还是共享汽车行业难以解决的痛点。

 

1、成本高。众所周知,在共享汽车领域,成本十分巨大,采购一辆新能源汽车动辄几万到十几万,加上市场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每辆车的资金投入平均也要15万左右。从汽车成本到科技技术再到后期维护的费用,用“烧钱”来形容也不为过。前期的巨额投入和获得的盈利难以形成正比,高成本投入让除巨头之外的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

 

2、车位少。共享单车因为体积小、易停放,没有停车费和成本低等特点,很容易形成规模。而共享汽车恰恰与之相反,车位少,停车难成为了共享汽车市场最为突出的矛盾。同时,与共享单车的直接投放不同,共享汽车每进入一个城市,都要提前进行规划网点和租赁长期的停车位,这给共享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严重影响共享汽车企业的市场扩张速率。

 

3、规模小。罗兰贝格在《2018 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享汽车出行的直接需求将由 2015 年的 816 万次/天快速增长至 2018 年的 3700 万次/天,面对日益高涨的出行需求,我国共享汽车企业也逐渐增多,但单一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网点稀疏,汽车数量供不应求。一些城市只有在繁华地方才可以看到共享汽车,许多人跟着地图走了很远才勉强找到一辆,这对于用户来说很不方便。

 

4、车况差。作为“共享经济”,共享是其最大的优点,物尽其用,但这也是它最大的缺点,由于“共享”的公共性,一些“共享经济”俨然变成了“共享垃圾”。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被人为破坏等问题,共享汽车也没能幸免。不少用户表示,大部分共享汽车车身有明显的剐擦痕迹,车体卫生环境存在脏、乱、差等现象较为严重。共享汽在用户上的监管力度不够,将会极大影响其他客户的体验。

 

5、盈利难。现在大部分共享汽车企业,主要营收来源在于汽车的租金,由于行业竞争,普遍的共享汽车租金不高,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而且在单一的盈利模式下,共享汽车企业即使撑到了盈利期,由于前期的重资投入,短时间内仍难以回本。根据共享汽车企业的年报数据显示,若投放600辆共享汽车,每年运营成本总计约8000万元(含车辆购置成本),以一年使用22万次频次统计,年收入约1200万元,收回成本至少需要7年。

 

6、安全性差。对于使用者而言,最令人关心的还是共享汽车的安全性问题。对于共享汽车安不安全,仍有不少消费者持有怀疑态度。共享汽车作为共享产品,使用频率要比一般的汽车高出很多,若维修保养不及时、质量监督不够严格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即使有些共享汽车公司投入了很多巡检人员,要求每天检查车辆的健康情况,但由于共享汽车流动性较大,“漏网之鱼”不在少数,这不免令人担忧。

 

无人驾驶或真正推动共享汽车的流行

国家和各地的相应政策和扶持,无疑是对共享汽车行业的极大肯定,但一般的共享汽车企业,背后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很容易夭折。需要企业做出合理完善的产业链支撑,并积极加强在传统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寻求各个层面上的突破,力造企业营收上的多样来源,才能够站稳脚跟。

 

例如共享汽车企业可以与政府达成合作,构建智慧交通、推出车位桩一体化运营模式,在车身和车内展示广告,或可将车内改造成KTV,增加客户的娱乐享受等,还有新的发展与盈利空间尚待开发。不过面对共享汽车行业的一些痛点,目前现状难以改变,有业内相关人士指出,无人驾驶技术或许正就是共享汽车寻求突破的一个关键途径。

 

无人驾驶可以解决目前共享汽车领域的诸多痛点,从过去的“人找车”,变成了现在的“车找人”。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预定,附近闲置车辆通过自动驾驶技术与使用者“汇合”,当用户结束行程之后,汽车可以自动返回到附近固定停车位,极为便捷。随着我国现在无人驾驶技术日渐成熟,无人驾驶技术在共享汽车上的应用不再是空谈梦想,一些企业已经完成了无人驾驶共享汽车的应用测试。

 

2018年4月底的北京车展期间,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与北汽新能源轻享科技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将最新的自主无人驾驶技术与共享汽车智能运营系统相结合,实现了国内首个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应用落地。在无人驾驶模式中,自主完成直行加速、车道保持、自动转向、人行横道减速、警示区减速、限速区减速、停止区停车等一系列应用测试。

 

同年5月24日,百度与盼达用车在重庆启动国内首次自动驾驶共享汽车试运营。6台搭载了百度Apollo开放平台Valet Parking ( 自动泊车)产品的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将在重庆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百度-盼达自动驾驶示范园区”投入为期约1个月的定向式运营。

 

不光如此,滴滴、腾讯和阿里巴巴等诸多企业,也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投入巨资,如果说共享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那么无人驾驶技术在共享汽车上的应用更加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相信不久后共享汽车无人驾驶一定会走进并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么这将又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键字:共享汽车  无人驾驶 引用地址:无人驾驶或真正推动共享汽车的流行

上一篇:市值赢了通用,特斯拉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下一篇:自动驾驶为啥总出“商业间谍”?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06

都在讲人工智能,企业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未来,所有的政府、公司、军队都是人工智能机构,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本文解读了人工智能的内涵和应用,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影响,总结了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制胜策略。   人工智能会做什么 人工智能实现了学习、决策和行动的快速处理,具备“快速处理”和“自主学习”两种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之比作人。差别在于,人类比较擅长并行处理(模式识别),但在顺序处理(逻辑推理)方面较弱;而计算机在并行处理方面涉猎较少,在顺序处理上速度极快。   人工智能机器可以说话、阅读、吸收并储存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可以直观地、自然地和人们就一个相对宽泛的话
[嵌入式]
苹果造车定了:自研芯片、完全无人驾驶、2025发布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8日,根据Bloomberg报道显示,从2014年开始启动的苹果汽车项目“Titan”,经历过数次造车还是不造车的战略摇摆、换了5个负责人后,终于明确是要打造一台没有方向盘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并且计划在四年内推出,也就是苹果汽车将在2025年正式发布。 按照苹果一贯的产品策略,发布即是交付。当然了,是否为完全无人驾驶,还要看届时法律的情况,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展。目前,苹果已经为自动驾驶自研了高算力芯片,并且准备好在加州的测试车队中使用。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苹果这个完全的行外人,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潜在玩家。如果说特斯拉定义了电动汽车,并且将电动车普及化,那么,苹果就是那个能够定义智能汽车,并且将智
[汽车电子]
苹果造车定了:自研芯片、完全<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2025发布
无人驾驶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军用与民用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1920年代晚些时候),苏联红军就着手将遥控技术应用在坦克装甲车辆上。苏联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坚持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摩托化战争,甚至还有出现机械人交战的可能性。1927年苏联军事电子技术学院开始对T-18轻型坦克进行遥控技术的预研(理论层面),同时苏联中央有线通讯实验室进行遥控技术的改装(技术层面)。 至1940年代苏芬战争爆发后,苏军已经改装或生产出T-18、T-26、TT-TY、BT-7系列搭载了 绝密技术-VI 系统的遥控坦克,并参延伸出扫雷、防化、侦查等改型与实战理论。在1940年爆发的苏芬战争时,T-26系列遥控(操控)坦克已经成建制参战。 同样在二战之前,德军已经研发出用于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军用与民用
无人驾驶:谷歌的焦虑与进击
整整8年,无人驾驶“先驱”谷歌的研发之路坎坎坷坷,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正让这家科技巨头感到焦虑。 2月6日,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Chris Urmson 三年前写给公司两位创始人Larry Page、Sergey Brin的一份邮件曝光,其中提到了他对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忧虑。Urmson在邮件中警告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可能会失去优势,称“在过去6个月里的时间里,我们不再为了胜利而战,相反,我们正在为弥补不足而努力。”他直言,最担心的对手是Uber。 两年后,谷歌与Uber果然因无人驾驶技术对簿公堂,谷歌指责Uber窃取商业机密,目前官司仍在激烈进行中。 这场官司还曝光了谷歌多年来在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根据Waymo(从谷
[汽车电子]
智能汽车和车联网是加速实现无人驾驶技术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来到菜鸟网络总部调研。据悉,在菜鸟无人快递车前,李小鹏询问了阿里巴巴无人驾驶的新进展。他表示,无人快递车在校园等半封闭环境下发挥了作用,未来可以把聪明的路与智能的车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无人快递车更广泛的使用,可以纳入交通强国试点当中。 无人驾驶是目前全球热门的研发技术,不少车企推出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互联网、科技企业也纷纷布局其中。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正处于量产化与商业化落地的阶段。从安全保证来看,AI技术的发展是自动驾驶汽车产业落地实践的关键。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多方核心技术的合力支撑,我国也应加大量产型L4自动驾驶汽车的产业化落地实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与资金投入,抓住“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无人
[嵌入式]
智能<font color='red'>汽车</font>和车联网是加速实现<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技术
商业模式将决定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方向
  “科技的本质其实是我们能够拥有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和反应的机器,可以显著减少交通事故,提高我们交通运行的效率,并且有助于解决像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这段话,并非是出自马斯克、扎克伯格或贝佐斯这样的“未来主义者”,而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去年秋天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被问及自动驾驶汽车时的回答。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新闻,福特将 无人驾驶 汽车作为研发重点、特斯拉的NHSTA报告称半自动驾驶技术将事故发生率降低了40%、奥迪开始面向普通消费市场出售“三级自动驾驶”汽车等。   尽管如此, 无人驾驶 汽车领域,依然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自
[汽车电子]
智能机器人这么智能,失业就在眼前?
近日,腾讯财经发布的一篇由智能机器人撰写的新闻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机器人真的要和我们抢饭碗了吗?   有关智能机器人是否要取代劳动力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术争论了,智能机器人已经对现实生活发起“大规模入侵”。著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 预测:到2025年,将有25%的工作被智能机器人或智能软件取代。让我们来看看,到目前为止,有哪些工作领域已经被智能机器人占领。   出租车司机     今年2月,打车软件鼻祖Uber正式宣布将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研发中心合作研究无人驾驶汽车。   Uber打算将无人驾驶汽车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按照Uber CEO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的说法,Uber的高服务价格
[嵌入式]
无人驾驶的第一步 解析比亚迪遥控技术
由于此前有着IT行业的背景,比亚迪在国内自主车企中一向以整合各种电子技术见长,而今年北京车展上发布的速锐更是引入了遥控技术,也在速锐上市之前,率先对这项技术做了体验和了解,下面就为大家揭开比亚迪遥控技术的神秘面纱。 挡位、转向、驻车制动全电子化 拿到速锐的遥控器,除开普通遥控钥匙的开锁车门按钮之外,还可以像滑盖手机一样滑开钥匙,这时就可以看到启动、转向和前进后退的按钮,所有这些遥控功能在车辆上的实现,都依靠CAN-BUS总线的通信和电子控制完成——比如挂挡就通过变速器的电子挡把,挡把和变速器没有机械连接(普通自动变速器的P挡位下,机电式挡把依然和变速器有着机械连接);转向则依靠电子助力转向,由电机驱动转向机完成;电子驻车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的第一步 解析比亚迪遥控技术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