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MCU变数多,全面战役打响

发布者:熙风细雨最新更新时间:2019-01-21 关键字:MCU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不同地域、不同战争阶段和不同战斗规模的情况下,战术的运用也各不相同。根据时机、实力等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和变换战术,对夺取战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在市场已经驰骋多年的MCU来说,当时间进入2019年,应该做出哪些新的战术选择呢?毕竟MCU增势强劲,不仅销售额在2022年将达到近239亿美元,出货量更将以11.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约438亿片。

 

image.png


全面竞争

 

对于MCU厂商来说,除了在芯片本身的集成度、成本、功耗、安全层面不断进化,打造一个广阔的产品系列平台外,还需要从多重维度来推进,应对层出不穷的应用需求。

 

意法半导体(ST)中国区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及应用总监曹锦东指出,随着应用的深入,MCU需更多的合作伙伴在硬件、软件层面助力落地,因而需构建广泛的生态系统。此外,还需要关注垂直应用。如今的应用比过去更为复杂,从以往“可能只注重控制”,到现在不仅要注重控制,还需从接入、数据、安全等层面全面考量。

 

或许MCU进化到现在,已跳脱出芯片性价比的赛道。“MCU的三分之一是芯片,要做出来;三分之一是生态,要把生态做好,才能用起来;三分之一是例程与方案,才能卖出去。” 灵动微电子董事长兼CEO吴忠洁从系统的角度解读说。

 

要用起来就涉及开发生态,而MCU的开发模式也在生变。“MCU是为碎片化的万物而生的,这决定了传统的MCU主流应用开发采用MCU厂商生产MCU、应用开发者根据其应用对象同时开发MCU硬件和软件的作坊模式。” 业内专家唐晓泉认为,“但随着AIoT通过互联使碎片万物兼有智能,MCU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载体,将演变成为基于中间件的应用开发模式。”

 

唐晓泉解释说,在AIoT应用中,一方面IoT和AI的理论、算法非常专业,需要专业团队来实现;另一方面它是AIoT时代的共有技术。这为AIoT中间件提供了存在的条件,而AIoT中间件又能降低MCU 的AIoT应用的开发门槛,成为促进AIoT发展的原动力。同时AIoT中间件势必对MCU提出更高的需求,这又促进了MCU的发展。

 

此外,吴忠洁判断,未来MCU是在云平台上直接开发,开发生态都转到云上,因而厂商要配合重要的云平台公司,以应用为终极目标开发,最终是形成方案。

 

AIoT时代的变局

 

MCU虽然在嵌入式系统大行其道,但随着边缘计算大行其道,端侧智能化对MCU的性能、速度、安全、多接口、兼容各种协议以及软件平台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软硬兼顾”。“一是处理器硬件层面,要求更高的处理能力、更多的安全组件、多种连接能力以及更低功耗;二是在软件层面,操作系统从任务调度发展为IoT OS平台,软件复杂度大幅增加,需要平台级软件及工具;三是在生态系统层面,各种云服务公司进入嵌入式系统生态圈,并且与算法公司、纯软件公司合作增多。” 恩智浦半导体微控制器事业部系统工程总监王朋朋认为。

 

既然要算力与算法都要兼顾,那么“硬”层面要考量使用更先进的模型结构、优化底层代码、利用异构计算单元等,“软”层面要在代码移植性、软件兼容性上做好开发工具的配合等,找到适合的应用,再找到适合的算法,或开发集成AI IP的MCU不失为方向。

 

而回顾MCU的发展史,基本上就是将分立协处理器不断集成的历史。因而,唐晓泉也判断,AI肯定也要走同样的路数,当技术、市场成熟时,AI IP就有可能整合到MCU中,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

 

国产MCU的变化

 

在MCU的江湖中,国内MCU还未占据C位。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何小庆曾分析说,国内厂商占据的主流市场还停留在8位MCU,占比50%左右。16/32位MCU占比分别为20%左右,即多集中在低端,中高端仍是瑞萨、NXP、TI、ST、英飞凌等的“地盘”。在MCU基础核心技术方面,仍应在超低功耗、无线、高精度模拟和存储技术发力。

 

而国内MCU厂商的最大短板或还在于生态。对于获得ARM内核授权的国产MCU企业来说,ARM多年打造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很好的跳板,但是,如何打造出差异化?如何让功能日趋复杂的MCU更易于开发?据悉多数国产MCU企业还停留在开发板、烧写器和基础固件库上,而在IDE、RTOS和中间件方面,还大多依靠第三方应用的支撑。

 

但变化也正在发生。在此领域耕耘多年的灵动微电子相关负责人就指出,灵动MCU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应用文档、库函数与样例、烧录工具、IDE、开发评估板等。但在广度与深度层面,仍需要不断进阶。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RISV-V的兴起。基于这一架构,国内厂商一方面可实现MCU核的国产自主,另一方面可开发更具性价比更具差异化的芯片,在这一世纪机遇面前,集中优势攻克一隅或有可为。

 

据悉前不久飞利信以RISV-V为核心的自主可控MCU芯片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基础测试工作完成。业界熟悉的兆易创新近期的另一个动作是加入了国内的RISC-V产业联盟,成为该组织的初始成员之一。国内厂商能否借RISV-V“东风”重新冲锋攻克新高地呢? 

 

当下国内MCU厂商的小目标还是向1亿美元进发,而何时能上看10亿美元,进入国际前十阵营呢?

 

 

 

 


关键字:MCU 引用地址:2019MCU变数多,全面战役打响

上一篇:高通骁龙引领移动游戏体验的全新升级
下一篇:猎户星空发布行业首款全链条AI语音芯片 现已商业化落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26

基于51单片机的0-59秒延时器设计
1.实验任务   如下图所示,在AT89S51单片机的P0和P2端口分别接有两个共阴数码管,P0口驱动显示秒时间的十位,而P2口驱动显示秒时间的个位。 2.电路原理图 图4.11.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0.0/AD0-P0.7/AD7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0.0/AD0对应着a,P0.1/AD1对应着b,……,P0.7/AD7对应着h。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2.0/A8-P2.7/A15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四路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一个a-h端口上;要求:P2.0/A8对应着a,P2.1/A9对应着b,……,P2
[单片机]
基于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0-59秒延时器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
具体实现功能: 由 51单片机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共阳四位 数码管 +风扇+独立按键+ DC 电源 构成。 具体功能: 1、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测温并用 数码 管实时显示; 2、可以手动设置温度上下限;共3个按键:设置键、加键、减键; 3、温度小于下限风扇不转,温度在上下限之间60%转动,大于上限时,风扇全速转动。 仿真 演示 视频 (实物功能和仿真类似): 设计介绍 51单片机简介 51单片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 微控制器 ,拥有灵巧的8位 CPU 和可 编程 Flash,使得51单片机为众多 嵌入式 控制应用系统提供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本设计所使用的 芯片 可兼容以下所有的51
[单片机]
基于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
基于瑞萨QzROM单片机的EFT抗干扰措施
QzROM是应用了经过细微化处理的PROM技术的可编程存储器。QzROM单片机是指搭载了新型存储器QzROM的瑞萨单片机(图1),广泛应用于照相机、便携式设备、家电及民用设备等。  EFT概念   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如图2)是由电路中的感性负载断开时产生。特点是一连串的脉冲,对电路的影响比较大,可造成MCU(单片机)程序跑飞、死机、复位等情况。由于一连串的脉冲可以在电路的输入端产生累积效应,使干扰电平的幅度最终超过电路噪声门限。   当脉冲串的每个脉冲相距很近时,电路的电容没有足够时间放电,就又开始新的充电,容易达到较高的电平。所以脉冲串的周期越短对电路影响越大。   EFT抗干扰措施,主要介绍三类方法:
[单片机]
基于瑞萨QzROM<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EFT抗干扰措施
用FPGA构建SoC将变得更加容易
随着FPGA价格不断下降以及开发工具持续改进,那些不太熟悉FPGA开发工作的设计工程师也开始倾向采用FPGA。同样,FPGA软处理器内核可选种类的增多为原先只采用微控制器(MCU)的设计工程师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有多个原因促使设计工程师应该考虑将FPGA作为一种开发和部署平台。处理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更多的为FPGA开发的IP可以移植到新的芯片,甚至可能用在不同供应商的芯片中,虽然开发人员经常利用对某一特定芯片独有的性能。许多公司为传统MCU提供引脚兼容的FPGA器件。 FPGA可以在标准处理器内核周围集成整套的标准外设。尽管多内核解决方案很容易创建,但它们倾向用作协处理内核,而不是对称多处理(SMP)系统
[单片机]
用FPGA构建SoC将变得更加容易
单片机间的串口通信
单片机间的串口通信 注意: 将两单片机的RXD和TXD交叉连接,并GND共地... 程序功能: 发送单片机发送0至F 16字符在接收单片机数码管显示; ///发送单片机的程序 #include reg52.h void delay() //X毫秒 { uint i,j; for(i=10;i 0;i--) for(j=110;j 0;j--); } void send(uchar key_num) { SBUF=key_num; while(!TI); TI=0; } void keyscan() { uchar temp,key; P1=0xfe; temp=P1; temp=temp&0xf0; if(
[单片机]
C51单片机对共阳极数码管的控制设计
这是共阳极数码管的电路图,其中JP3接到P0口,JP3的8-1对应数码管的a-dp引脚。 共阳极数码管的编码表如下,注意a---最低位,dp---最高位: 【0---3】0xco,0xf9,0xa4,0xb0, 【4---7】0x99,0x92,0x82,0xf8, 【8---B】0x80,0x90,0x88,0x83, 【C---F】0xc6,0xa1,0x86,0x8e。 C51程序显示数字0-9: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delay(); uchar smg[10] =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
[单片机]
C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对共阳极数码管的控制设计
8051单片机(STC89C52)八段数码管稳定显示0 ~ 7
在轮流显示0~7程序的基础上, 将delay()函数提供的时延大幅缩小, 以达到视觉短暂的停留效果. 在该种情况下的数码管亮度和对比度较轮流显示时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另外, 如果想感知到动态扫描的存在, 可从拍摄视频中观察(到像波浪一样的光浪). #include STC89C5xRC.H void delay()//提供时延 { int i, j; for(i = 0; i 15 ; i++) for(j = 0; j 15; j++) ; } void f1_3_4_3()//在8个数码管上轮流显示0~7 { unsigned char code DIG_CODE = {0x3f, 0x06, 0x5b
[单片机]
芯驰发布E3系列最新MCU产品,聚焦区域控制、智能驾驶等应用
3月21日,芯驰科技发布最新车规MCU产品E3119F8/E3118F4,重点面向车身域控、区域控制器、前视一体机、激光雷达等应用领域,进一步完善芯驰E3系列高性能MCU产品布局。 作为全场景智能车芯引领者,芯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座舱,智能控制和智能驾驶,致力于为汽车新一代“中央+区域”电子电气架构提供核心的车规SoC处理器和高性能MCU控制器,支持车企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迭代升级。 其中,芯驰E3系列高性能MCU于2022年推出,以行业天花板级别的性能参数和功能安全认证等级,已广泛应用于电驱、BMS电池管理、底盘、转向、ADAS智能驾驶等核心域控领域,同时可支持定制化的服务需求,目前出货量已超过百万片量级。
[汽车电子]
芯驰发布E3系列最新<font color='red'>MCU</font>产品,聚焦区域控制、智能驾驶等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