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动驾驶产业年终盘点:时势促量产,量产造英雄

发布者:DelightfulSmile最新更新时间:2022-01-12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自动驾驶产业  量产  电动车品牌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的自动驾驶行业,可能是:规模效应。


提起“自动驾驶”,大部分人已经不会再一头雾水。许多大众耳熟能详的科技公司,基本都已经进入了这一领域,苹果、小米、华为、滴滴等相继宣布进入自动驾驶赛道,主机厂品牌如吉利、上汽等也先后成立电动车品牌,加码自动驾驶技术。


一众选手同台竞技,颇有一种“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感觉,而新秀崛起成为一方诸侯、君主藩王相互博弈的局面,也像《旧五代史·安重荣传》中记载的那样:“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


只要兵强马壮,即可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纵观今年在商业化表现上较为出色的选手,比如拿到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第一单的百度、勇闯自动驾驶量产落地无人区、销量和交付量大增的小鹏长城等车企、实现34款车型陆续量产落地的毫末智行,都将“量产”作为头等大事。


厉兵秣马的战局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规模效应”对于自动驾驶走向稳定商业模式,有多重要。量产速度与双碳战略推进速度叠加,双轮驱动之下,或将推动特斯拉、小鹏汽车、毫末智行、Momenta等走渐进式技术路线的企业,在2022年进入增长“快车道”。


年底正是盘点季,是一路狂奔之后难得的思考时期,今天我们不妨通过自动驾驶的“量产游戏”,来看看产业格局演化的伏线千里。


时势造英雄:中国自动驾驶的2021“井喷”

见过了太多的“元年”“泡沫”,这里必须先回答大家的一个疑惑:2021年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井喷”是真实可靠的吗?


坦率地说,整个行业出现拐点出现可能还早,根据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自动驾驶每公里成本与司机驾驶传统汽车成本大致持平,自动驾驶的拐点或将到来。目前看来,自动驾驶的成本还无法与传统汽车同日而语。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车企及技术企业实现规模化量产,自动驾驶也开始走向商业化“分水岭”,能够解决量产问题的企业加速前行,做不到的企业或将在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承压。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1已经给未来的自动驾驶产业格局埋下了伏笔。主要有几重考量因素:

1.“修路”完成,基础软硬件构建成熟。2021年,伴随着中国许多省市将智慧出行、碳中和、数字新基建等作为城市战略,大力推进了计算中心、5G、边缘计算、车路协同、高精度地理数据、无人车路测及商用实践的进展,使得自动驾驶所依赖的软硬件体系都趋于完善,相当于修好了一条加速前进的产业高速。

2.“通车”完成,大量自动驾驶产品开始交付上路。2021年,各类L2-L4级的自动驾驶车辆开始走出封闭路测试验场,走上了真实的城市道路。京东、阿里巴巴、美团、物美、白犀牛、毫末智行等的即时配送无人车,规模化落地园区和商圈;“特小长”(特斯拉、小鹏、长城)的自动驾驶乘用车量产交付计划不断加速,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同时,也将真实路况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后台算法进行迭代优化升级,更早的量产商用也意味着更大的数据优势和算法优势,自动驾驶的“马太效应”正在出现。

3.“亲人”完成,技术的大众亲和度前所未有。随着数字化普及、后疫情时代减少接触的习惯使然,自动驾驶也逐步成为大众熟悉、接受的服务与工具。据报道,有2万多名用户每个月至少会乘坐10次机器人出租车。在一些园区内,京东、阿里巴巴,以及毫末智行与物美、美团合作打造的无人配送车,成为居民采购的送货标配。可以说,自动驾驶从未如此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这也为后续探索商业模式打下了心智基础。


可以看到,即将过去的2021,自动驾驶正在规模化铺开的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也有希望诞生全球性的无人驾驶公司。


量产的真相:从性感概念到务实安全

汽车行业从不缺乏天马行空般的创造力,而全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是想象力的“巅峰”。但产业发展到现在,L5级自动驾驶遥遥无期,恐怕已经成为共识。


当整个行业不得不从空中降落到地面上,“量产”下的自动驾驶正在生长成何种样子,是2021年大众可以清晰看到的。


目前来看,已经或正在规模化量产的自动驾驶产品及服务,主要有三个共同点。


1.L4级自动驾驶量产,以商用车为主,集中在公交车、物流配送车、客车货运等领域。公共出行领域,主打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文远知行,开始探索公交、同城货运等多场景服务;Zoox、百度阿波罗、轻舟智航也相继布局自动驾驶巴士(Robobus)赛道。无人配送领域,从长城技术中心智能驾驶前瞻分部独立而出的自动驾驶AI公司毫末智行,与阿里达摩院合作生产的L4级无人配送车“小蛮驴”实现了规模化量产交付,并在今年双11当天开启了最大规模无人车队送货进校园。货运领域,图森未来TuSimple敲响了全球自动驾驶卡车上市的第一钟之后,嬴彻科技也宣布实现了L3量产,后续OTA即可升级到L4,小马智行、智加科技也纷纷公布了自动驾驶卡车量产时间。


总的来说,L4级自动驾驶属于高级别、跨越式技术,技术挑战和难度都很大,直接面向乘用车会存在较大的心理顾虑,而路况相对简单、事故率较低、提质增效明显的商用车,更容易实现L4规模化落地。


据中信证券测算,商用车自动驾驶软硬件潜在空间约4000亿元,自动驾驶运营服务空间约3万亿元。在这一领域拿下重要一席的玩家,未来的商业前景可堪期待。


2.自动驾驶乘用车量产,以L2级别技术为主,L4及更高级别的乘用车探索或项目终止、或落地放缓。


在乘用车领域,今年曾出现过关于“自动驾驶”还是“辅助驾驶”的误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跨越式技术的审慎思考。我们发现,能够规模化量产的自动驾驶乘用车,大多以L2为主,比如小鹏汽车,一直比较将自动驾驶定义为L2级的辅助系统;量产并搭载在数千台魏牌摩卡汽车上的辅助驾驶产品“小魔盒”,则是毫末智行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发给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的邮件中,特斯拉也承认FSD和Autopilot一样,都是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长城汽车的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也高达40%。


总的来说,为了达到技术可靠、能够量产的目标,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求,选择渐进式发展,从L2、L3辅助驾驶逐步演进到L4、L5级无人驾驶,是特斯拉、小鹏、长城等整车厂商,以及毫末智行这样孵化于主机厂的科技企业们的一致选择。


在2021年举办的AI领域顶级会议第三届北京智源大会上,毫末智行CEO顾维灏提到,自动驾驶将随着算力、数据、网络以及整个社会系统法律法规的发展完善,按照“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三大定律,渐进式、有序落地。


相比渐进式企业的谨慎,跨越式车企的2021并不好过,继Uber 出售 Uber ATG之后,Lyft也将L5自动驾驶部门卖给了丰田,甩掉了烧钱的包袱;发力完全自动驾驶的苹果造车,今年进展寥寥,团队人员也传出流失的传闻。马斯克宣称要在2021年推出L5级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豪言,并没能实现。以“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享誉全球的Waymo,今年也相对沉寂。国内,选择跨越式技术的自动驾驶企业,同样普遍存在落地难、量产难的情况,比如专注L4/L5级自动驾驶的小马智行,近期就传出乘用车“造车”计划停滞的消息。


总的来说,跨越式、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难度大、研发周期长,相关企业也必然会面临商业化难题,反观走渐进式路线的特斯拉、毫末智行、Momenta、小鹏等,在商业运营层面步步为营,量产形势较好,销量一路走高,估值也屡创新高。


3.生态的力量,从各自为战到阵营防守。早先的自动驾驶行业还是科技企业、主机厂等各自为战,但2021年,量产交付的大多是生态联盟的体系化进击。


比如特斯拉就与充电桩企业合作,搭建全美充电网络;前不久的“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上,小鹏也强调要先把AI和制造能力做好,才能搭建自己的生态,回馈生态公司。通过规模化量产,与生态伙伴共同成长,正是毫末智行的量产之路,除了背靠长城汽车的制造能力和整车业务之外,还来自于美团、物美、腾讯、高通、百度、中科创达等上百家生态合作伙伴的加持,共同在研发、制造、落地、迭代、运营等商业化关键环节上进行探索。


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量产自然也离不开芯片等生态伙伴的支持,小鹏、蔚来、广汽等国内企业都与海外芯片厂商Mobileye、高通等保持合作。


从上述三个量产的真相中,可以发现,市场从追逐跨越式技术的性感概念,正在变得更加务实、审慎,所以重新将渐进式路线视为接下来的发展希望,走上了一条更注重可持续商业循环的良性道路。


而无人驾驶的商业空间打开,需要主机厂和科技公司、产业链共同体,共同以“量产”这柄利器劈开天地,形成规模化、高速前进的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只攫取、不建设,这块新开辟的商业空间必然是混沌的、无序的,自动驾驶究竟靠什么支撑起产业逻辑和商业规范?


产业的苍穹:支撑自动驾驶的天与地

梳理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与商业应用领先者的动作,会发现这些企业的兵强马壮,固然有市场趋势的影响,更多是长期战略选择的支撑。


安全为天,撑起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随着规模化落地,无论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稳定性都决定了业务效率和人身安全,大众对安全问题也必然会有越来越严格的期待。


可以看到,自动驾驶出租车,都将安全看作第一天条,经历了长期的封闭路测和公开路测,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在1800万公里测试里程中,迄今为止“零”事故。业务范围包含了乘用车、低速无人车和智能硬件的毫末智行,则遵循“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的自动驾驶三定律,循序渐进地收集数据、迭代产品,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再追求尽可能的聪明。


这些企业的探索也说明,唯有将安全视作天大的事,才能让业务可持续发展。


数据为地,培育出领先的技术创新。

安全意识最重要落地到过硬的产品和系统之上,纵观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无不将真实数据的积累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提。


特斯拉就基于大量汽车用户传来的、真实道路的多样化数据,使其系统表现比基于路测数据和模拟数据的系统更出色。中国错综复杂的真实道路场景,正是自动驾驶企业最好的技术试验场。比如毫末智行,预计在3年内搭载100万台乘用车,意味着每年数百亿级别的真实道路的里程数据,这种平台型数据优势能够形成壁垒,建构起领先的算法在不同的交通场景下,执行可靠的自动驾驶策略。


真实而庞大的数据土壤,才能生长出安全的产品能力,支撑起规模化部署的商业畅想。


群雄并起的自动驾驶领域,谁能在“五代十国”般的乱局中成为一方诸侯,还是未知数。自动驾驶企业们厉兵秣马,在规模化商用中抢得先机,2022年或许会看到一轮洗牌和更迭。


但毫无疑问的是,规模商用的源头与终点,都是为了鼎革天地,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智慧出行时代,享有更好的自动驾驶体验。


从这一点来看,自动驾驶“规模效应”所释放的能量,只是刚刚开始。

关键字:自动驾驶产业  量产  电动车品牌 引用地址:2021年自动驾驶产业年终盘点:时势促量产,量产造英雄

上一篇:2021年的科技卦象·离·烈火烹油造车热
下一篇:充电桩在某建筑垃圾处理工程停车场的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3 10:30

全球首家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企业!英诺赛科苏州项目投产
6月5日,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在汾湖高新区举行量产暨研发楼奠基仪式。英诺赛科苏州一期项目预计投资80亿元人民币,2020年完成厂房建设及设备搬入,即日起开始大规模量产,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的企业。投产后产能将逐步爬坡,2021年底产能可达6000片/月,2022年底项目全部达产后苏州工厂将实现年产能78万片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预计年产值150亿元,利税超15亿元。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英诺赛科董事长骆薇薇,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国芳,吴江区委书记李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手机便携]
TITAN 4(泰坦)自动驾驶控制器落地量产,蓄势待发
在 自动驾驶 这条路,有人专注造车,有的人生产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配件,环宇智行一直研究的却是 自动驾驶 的大脑、核心—TITAN(泰坦)系列 自动驾驶 控制器 。 环宇智行最开始想做自动驾驶 控制器 是在十年前,那时环宇智行董事长李明带队参加比赛,参赛车辆的后备箱有一个大大的工控机,这个工控机就是当时的自动驾驶大脑,工控机既大又不方便使用,接口少,满足不了当时需求,比赛结束后李明董事长下定决心研发自动驾驶 控制器 ,方便、轻巧、接口模块丰富,可以满足基本的自动驾驶需求。 第二代自动驾驶控制器诞生于2016-17年,使用两块TX2,通过外接无线路由、can转接模块、网络转接模块等,即可基本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1
[汽车电子]
因特尔研发的首款神经网络芯片 将于明年量产
英特尔看到 Nvidia 在 AI 领域大放异彩,也想要用手上芯片弄机器学习,用一堆 Atom 芯片组成 Xeon Phi 架构,但是看来效果没想像中好。英特尔在 AI 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第一款机器学习芯片 Nervana NNP-L1000,打算用并购的技术与 Nvidia 一较高下。 对于英特尔来说积极在 AI 布局相当重要,而从先前并购取得的技术当中,就属 Nervana 的神经网络芯片,最被看好能在 AI 时代有发展潜力,而且能跟 Nvidia 竞争了。 英特尔发布的文章指出 Nervana NNP-L1000 的性能: 一般性质的距阵对距阵乘法 (General Matrix to Matrix Multi
[嵌入式]
微软Surface Duo已进入量产阶段,或8月正式发布
据 MSPoweruser 报道,此前有消息称 Surface Duo 已通过 FCC,蓝牙 SIG 等机构的认证。据最新消息显示,微软 Surface Duo 可能会在八月底发布。   IT之家了解到,据最新文件显示 微软将在三星推出 Galaxy Z Fold 2 之后发布 Surface Duo 。 目前 Surface Duo 已进入量产阶段,微软可能会在 8 月的最后一周向预定该设备的人发货 。   尽管微软官方表示 Surface Duo 将在 2020 年假日期间推出,但目前新机的生产工作已经开始,Surface Duo 的预订页面也将在未来几周内上线,不过相关消息尚未得到微软的确认。
[手机便携]
乐视汽车副总裁否认半年研发量产样车要求:从未提过
    新浪科技讯 8月4日下午消息,今日针对近来媒体报道的“乐视方面曾经要求我们在半年内为其研发出一辆可以用于量产的样车”一事,乐视超级汽车副总裁傅振兴予以否认。   此前,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某著名零部件供应商的中国区高管在2016年11月曾透露,“乐视方面曾经要求我们在半年内为其研发出一辆可以用于量产的样车”,但我们的底线是:开发一款安全的汽车产品,最基本的试验也要一年半时间,我们只能拒绝。”   傅振兴回应称,“乐视方面从未向任何供应商提出半年内研发可供量产的样车的要求,这种说法是十分不专业的,而且不负责任。”   通常而言,传统的汽车完整研发周期大概在四年左右,半年并不符合行业规律;其次,对汽车产品而言,一款车开发出来以后
[手机便携]
我想做大哥好多年: BAT的第一张高精地图量产
经历五年的蛰伏之后,高精地图的玩家们开启了量产订单的宣传阶段,且均强调自己开创者,“首次”、“第一个”频频出现在宣传文案中。 在2019年CESAsia上,作为腾讯主投的 自动驾驶 解决方案提供商,四维图新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今年将完成全国首张高精地图的制作,并称其主导制定的高精地图全国统一标准方案将很快通过。今年年初,四维图新与 宝马 签署了高精地图的合作协议,计划于2021年量产,并称这是”国内第一个L3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地图量产订单”。 不过从其他图商的公开信息来看,四维图新并非第一个拿到高精地图量产订单的企业。早在去年6月份,阿里系的高德地图宣布与通用汽车合作,打造凯迪拉克CT6“超级巡航”(SuperCruise
[汽车电子]
特斯拉路线,奔向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的「唯一解」
通往罗马的道路可以有千千万,但通向自动驾驶的道路似乎只剩下一条。 自今年以来,Waymo 裁员、阿里达摩院裁员、Nuro 裁员、图森未来遭退市警告等一系列有关 L4 自动驾驶公司的「坏消息」不断传出,引发市场担忧。 「自动驾驶还有没有未来?」 这个问题再次敲击着所有人的神经。 然而把目光转向 L2+玩家,似乎焦虑感又少了几分。 特斯拉刚刚发布 FSD 重大版本更新 Beta V11.4,据说接近全自动驾驶。 蔚小理等新势力从高速、快速路场景,一路高歌猛进拓展到城市道路,发动 NOA「百城大战」。 华为、大疆等新型 Tier 1 也在掀起前装量产新高潮,向更高阶智能驾驶跃进。 「自动驾驶是有未来
[汽车电子]
特斯拉路线,奔向<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大规模<font color='red'>量产</font>的「唯一解」
大众的电动车战略将通过两个自主品牌推出
 “大众汽车的电动车战略将通过‘开利’和‘天越’这两个自主品牌推出。”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报道,谈及传言中大众将推出更低价格的品牌和车型,海兹曼表示:“正在研究实现这个产品,目前没有结论。”表明了大众确实有意在车型价格上下探到更低的区间。7月中旬,大众发布上半年在华销量,大众和旗下两个合资企业上半年在华共销售车型154万辆,同比增长18.7%,增幅高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幅。 大众电动车将以自主品牌推出 有媒体报道,一汽正与德国大众联合研究6万-8万元的细分市场,开发出一个自主品牌汽车,大概4个小品种,一年生产45万辆到60万辆。针对这一合作,海兹曼表示:“我们正在研究实现这个产品,目前没
[嵌入式]

推荐帖子

IAR软件编译时的问题
在用IAR软件,在编译msp430的例程时,弹出了如下的错误:Error:EntryDelay5msinmodulecry1602(C:\\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T1\\Debug\\Obj\\cry1602.r43)redefinedinmodulemain(C:\\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T1\\Debug\\Obj\\main.
Jacktang 微控制器 MCU
为什么我的PID得不到等幅震荡
单片机产生0-10V信号控制变频器!通过PID算法控制物料的流量按照网上的方法,调节PID时,先将积分和微分去掉,单独的由比例调节,使系统发生震荡!可是无论我如何调节比例值,都无法得到等幅的震荡,都是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图中是几个不同比例值的波形:请教各位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的PID得不到等幅震荡你的波形正常。别说你的PID,就是最简单的信号发生器驱动一支电容或者一支电感,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交流电压上下对称,负载里面的电流也不对称。这些内容
程序会不会 综合技术交流
UCOS移植到MSP430过程与心得体会《4》
以下是任务切换过程:OSCtxSwpushsr;emulateinterruptbyalsosavingtheSRPUSHALL;pushallregistersmov.w&OSTCBCur,R13;OSTCBCur-OSTCBStkPtr=SPmov.wSP,0(R13)ca
qinkaiabc 微控制器 MCU
浅析arm汇编中指令使用学习
macrorestore_user_regsldrr1,ldrlr,!@!用来控制基址变址寻址的最终新地址是否进行回写操作,@执行ldr之后sp被回写成sp+#S_PC基址变址寻址的新地址msrspsr,r1@把cpsr的值保存到spsr中ldmdbsp,{r0-lr}^@lr=,r13=,r12=,......,r0=
呱呱 ARM技术
深度讲解DC-DC 升压转换器如何选择电感值
深度讲解DC-DC升压转换器如何选择电感值
qwqwqw2088 电源技术
【2024 DigiKey 创意大赛】 键鼠统一管家(1) 软件算法及实现
#【2024DigiKey创意大赛】键鼠统一管家(1)软件算法及实现##1.引言我此次使用OPENMVH7开发板来实现人脸检测,并根据人脸中心位置与预设标定位置的比较来判断人脸朝向。因此在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算法原理、算法实现流程以及测试结果。##2.算法原理Haar级联分类器是一种用于对象检测的机器学习算法,由PaulViola和MichaelJones在2001年提出。它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大量的正样本(包含人脸的图像)和负样本(不包含人脸的图像)来训练一个级联函数,这
lzhan DigiKey得捷技术专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