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一部《流浪地球》再次激活了中国观众“电影消费”的热情。科幻大作震撼的CG画面,让“大屏”概念也更为流行——《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IMAX影片。
面对巨幕文化的流行,消费者肯定有一个“苦恼”:正在上映的大片毕竟有限,更多的历史大片,如果要获得“震撼巨幕”效果,就必须“自己想办法”。这就让私人观影“神器”大为流行了起来。包括智能微型投影机、VR头显成为两大“居家娱乐必备新硬件”。
智能微型投影机、VR头显次第崛起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智能微型投影机产品销量首次突破230万台——占据国内投影市场消费结构的半壁江山,对比2017年增长超过100%。这也是智能微投产品第四个连续翻翻增长的“年头”。微投产品销量更以超越传统家用投影机10倍的规模,成为家庭100英寸以上巨幕的“当家花旦”。
另一方面,VR头显在2018年经历了“前低后高”的转折。2018上半年,因为依托手机屏幕的简易VR产品销量大幅下滑,造成整体VR市场的疲软——不过,这只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新陈代谢”。2018年下半年,随着一体机式VR头显200%-400%的加速成长,VR全球市场全年成长量依然飙升到50%以上。
其中,中国市场在2018年下半年进入“关键启动时刻”。标志性产品小米VR一体机,在2018年第三季度出货达到6万台,预示着国内市场重新回归“消费热情时代”。同期,爱奇艺也推出了首个4K VR产品,带动超高清显示进入崭新的“应用”层次。2019年春晚,部分节目采用VR/AR技术制作、年初工信部提出《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亦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指引和保障。
诚然,相比之下微投处于“比较成熟的应用阶段”,VR头显还处于“规模起步的初期”。二者市场量能差异比较大。但是,这不妨碍微投和VR在最终的私家大屏消费场景中,实现一定的竞争和互补。
尤其是在市场纷纷认为,VR产品短期内即将冲刺全年百万台市场规模、微投产品虽然增幅已经大举下滑,但是年度绝对增量依然维持数十万到百万的高位的背景下,二者的“增量”效应,必然成为“居家巨幕”娱乐的超级“双胞胎”引擎。
微投PK VR的相同与不同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注的必然是微投和VR到底体验上有何相同和不同,如果不能同时拥有,在二者之间如何选择呢?
首先,从相同点看,笔者认为最大的一点就是“价位”相差不大。微投和VR基本都是1500-3500元的主流价位,同时也有一批产品是四五千元,乃至更贵的“奢侈品”。这种相似的价位就决定了二者在购买力上“针对族群相似”,再加上都不是“必需品”,都是“科技玩物”,都是“影音工具”,这就使得微投和VR目前的主力消费人群都是“90后”。
第二,另一个重要的相同点在于,微投和VR都是“巨幕沉浸体验”的视听产品——和60乃至70英寸的所谓“大电视”比较,微投和VR至少提供2-3倍画面面积的“震撼”体验。而且这种体验都具有“遮闭环境光”的特点,或者说是“小黑屋”模式。应用体验上的特点,决定了微投和VR都是面对具有一定“发烧情节”的影音玩家的产品。
第三,同样是巨幕文化,微投和VR的体验差异也很大。比如,VR是天然的3D设备,也可以无缝支持2D画面;而微投虽然支持3D体验,却要在画质上打一个很大的折扣。VR的另一个特点是“完全私人属性”的产品,“私密化”的玩法;微投产品则更强调“大幕共赏”,多少具有面向多人和家庭的应用特色和社交属性。VR产品也是纯移动化的设备,即便头显重量偏高,电池不给力,也要比大多数微投的可移动、任意场景应用性要有好很多。但是,VR的头戴设备的舒适度、长期观看的眼部感觉,不如微投产品更为舒适,VR眩晕等发生率更高一些。此外,VR目前的应用中,对游戏应用的拓展比较多,这方面微投就要败下阵来。
第四,微投和VR的差距还体现在“购买决策”上的不同。VR因为是纯私人产品,基本购买决策由使用者决定。微投的使用需要更大的公共空间占用,所以必然需要“空间内人士”的意见参与,乃至经济支持。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微投是公共产品,决定了个人消费压力更少:例如一些学生一族,用舍友共有的方式购买微投,个体投入很少。家庭购买微投,也主要采用家庭预算,对个人零花钱影响很少。相比之下,VR就必须“从个人资产”中支付成本了。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从不同设备的内容支持看,微投产品适用于现有的所有内容欣赏;而VR产品发挥性能,则最好拥有左右3D规格、或者专门制作的内容来支持。虽然预计随着VR应用的增长,专业内容也会增加,但是这需要“时间”;且更多的历史内容并不具有“低成本转换成VR内容”的条件。所以,内容层面的差异可以说,微投暂时占据绝对优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微投和VR的差别还是非常巨大的——在同样实现巨幕体验的视听效果时,各自特点的不同,决定了二者之间的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这也为有经济基础的人群,同时拥有二者提供了“使用端的可行性”。
协同应用模式下,多元观影文化渐形成
从电影院到彩电的两点结构,到目前微投、VR的崛起,带来的是消费者影音娱乐选择的“多元化”,影音体验的“差异化”。专家认为,微投和VR虽然不具有“手机移动视频”崛起那么大的能量,但确是“高质量”欣赏的象征:在手机小屏幕的高普及性、电视机有限的屏幕画面,与电影院巨幕震撼性之间,存在一个“高端影音”市场的空缺。
或者说,无论是微投还是VR,在“影音”文化层面,更为接近“电影”文化。代表了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趋势——而且电子科技和显示技术的进步,让这种“升级”不必奢侈和昂贵。
比如,小米VR的价位在1500元,微投的平均价位在2300元,这类产品的售价完全具有“普及化”的可能,也低于全国几乎绝大多数工薪层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价格走低的背景下,产品品质依然不断升级:VR产品正在从500ppi为主,升级到1000PPI入门的新阶段;微投产品用于非便携、居家使用的产品,已经确立700流明起步的主流产品性能,并有望进一步升级到1000流明水平。
价格稳中有降,产品品质和技术指标不断升级:科技创新带给微投和VR更好的“体验感”,也让他们更符合“精英高端品质”影音享受的定位。甚至,微投产品过去4年,业内有这样的评论:“亮度提升多少,产品销量就增长多少”——虽然这个规律不能长期成立,当但是却着实反映了这类产品以“消费升级”为特征的“市场逻辑”。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影音娱乐告别彩电、电影院两点一线,进入彩电、激光电视、传统家投、微投产品、VR、手机移动设备、PC等充分多元时代,并进一步向巨幕沉浸和高品质欣赏升级的趋势非常明确。而厂商们努力填充高质量娱乐影音软硬件的缺口,就成了“市场风口”、未来金矿。同时,不同的多元化设备,也有望在市场拓展中形成协同效应,让“居家影音不仅是彩电”的文化广为流行。
上一篇:大疆创新科技13年来,都推出了哪些产品?
下一篇:智能家电热潮的背后需要一些冷静思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