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脑进行的逆向工程,是否能让AI成长?

发布者:创意狂想最新更新时间:2019-04-11 来源: eefocus关键字:人工智能  深度神经网络  AI成长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大脑,可以说是人类身上最奇妙的器官。但有趣的是,关于大脑研究的热度,似乎并不是跟着医学发展曲线前进,而是跟着智能科技的发展前行的。

 

或许因为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为了模拟人类智慧出现,于是几乎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每个周期之中,往往是当我们受算力或应用环境一类基础所限,AI技术无法产生效率上的突破时,便会转向对人脑的研究,试图用计算机来模拟大脑的运转方式。

 

现如今,虽然深度神经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却也能越来越多地发现人脑运作的特殊性。

 

例如同样是辨识动物,深度神经网络需要在黑箱中投入大量长颈鹿的图片,才能让AI辨识出“长颈鹿本鹿”。但对于人类儿童来说,通常见过一次长颈鹿图片,就能识别出长颈鹿的骨架。

 

这一神秘的认知过程,值得被不断探索推演。

 

对1立方毫米的脑组织进行逆向工程

近年来一项名为Machine Intelligence from Cortical Networks(皮层网络机器智能,以下简称Microns)的项目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于大脑灰质皮层进行“逆向工程”,破解出其中的运行策略,转换成可为机器所用的算法。

 

这一项目来自2013年奥巴马政府提出的“BRAIN倡议”,通过一亿美金的支持,倡导科学家们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融合科学等多个角度来对人类大脑的运行方式进行研究。

 

这一倡议被视作第二个人类基因组计划——后者由多个国家的政府、学术机构共同参与,耗时十三年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曾经有很多人质疑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但如今这一项目正在遗传学研究上发挥着重要意义。

 

 

Microns目前是该倡议中完成度最高的项目,由美国高级情报研究计划署主导资助。具体研究方式是,绘制出一块1立方毫米的小鼠脑组织神经元结构,研究其神经元间电路连通的模式,从而逆向推演动物的大脑如何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

 

1立方毫米的小鼠脑组织,与人类相比,只达到了人类大脑体积的百万分之一。可即便如此,仍然意味着5万个互相连接的神经元,以及5亿个突触。

 

我们知道,逆向工程意味着在已知某一产品的最终形态后,重新推演这项产品的诞生过程。那么面对这样庞大的问题,要怎样进行“逆向工程”呢?

 

从显微镜到DNA,

记录神经元运动都有哪些方式?

美国高级情报研究计划署选择和三个研究团队合作,三种方式齐头并进一起对1立方毫米的小鼠脑组织进行研究。

 

 

哈佛大学选择的是电子显微镜。通过对大鼠注入荧光蛋白并进行训练,为大鼠播放视频刺激大脑活动,当神经元活动时,荧光蛋白中的钙离子就会融入细胞使其发亮。这时再用激光显微镜记录下神经元活动状况。另一方面,一立方厘米的脑组织被切割成薄片,在高分辨率下显微镜下成像。将活动时的神经元状况和完整的非活动状态下神经元连接状况进行对比映射,从而去挖掘实验鼠的“思维活动方式”。

 

来自哈佛医学院的专家则选择了另一种方法,他们通过一种特殊的DNA条码对神经元进行标注,通过这种特殊的标注来识别神经元运动。至于脑组织切片,则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机进行信息分类,从而重现神经元的运动情况。

 

来自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团队,则干脆选择数据驱动的方式,通过对脑神经元连接方式的全面记录来构建研究基础。

 

在计划中,三个团队将一起监测出大脑中数万个神经元的运动情况,并且将脑组织切片的横截面计算拼接,将神经元的活动路径连接起来,构成一幅大脑运动的三维地图。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在尝试模拟神经元运动的模式。

 

逆向工程中的悖论:

通过大数据实现少样本?

如此看来,针对大脑的逆向工程除了在研究方式上更为特出,分工上更聚焦细节之外,跟以往的大脑模拟工程等等也并无差别。

 

但值得注意的是,Microns和其他大脑模拟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目标明确。

 

在13年“BRAIN倡议”被提出时,当时定下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大脑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等疾病。但实际上真正开始启动时,最受关注的项目Microns却将目标圈定在了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三个团队每个都配上了至少一位算法科学家,为了把神经学的结果转换成可应用的计算机科学。

 

如此来看,大脑研究与人工智能之间有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感觉。平时脑科学研究总将目标放在心理学、神经学、医学学科上,可一旦人工智能有热度可蹭,与脑科学有关的类脑计算、认知计算等等,又立刻成为了人工智能的明日之光。

 

就拿Microns这一个项目来说,就存在着严重的悖论。

 

 

首先Microns的目标,是通过对大脑的模拟推演,实现更高效的少样本甚至无样本学习,让神经网络不再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就行建立模型。

 

而以目前这种对大脑逆向工程的手段来看,Microns率先输出的并不是算法,而是海量的神经元运动数据——每立方毫米的脑组织就会产生1到2 PB的数据。

 

所以为了处理这些数据,Microns率先要研发出能够承载海量数据的神经网络模型,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兴许还要利用上超算。

 

整个过程,是与Microns项目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Microns是谁的砖石瓦片?

其实对于Microns的未来,研究人员自己也很悲观。虽然如今Microns的赞助费用已经高达上亿美元,参与研究的哈佛大学神经学家David Cox却表示,人脑研究实在是太过庞杂的命题,他们一定会得出结果,但这些结果很难符合人们的预期。

 

目前来说,Microns已经能够为实验鼠的一些神经元进行简单的分类。例如在分辨出在受到刺激时,哪些神经元互相连接,哪些神经元又是相对独立的。只是这样的结果不仅离应用还很远,就连理论化和体系化都很难做到。

 

最后Microns项目的结果,很有可能只是累积下来大量关于神经元运动的数据,在开放给社会之后,等待更多力量共同挖掘。这个过程就像盖房子,或许今天我们见证的,仅仅是准备砖石瓦片的过程。利用这些砖石瓦片的,或许是人工智能,也或许是脑科学。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像狗血言情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看似天生一对,却历经波折总是不能在一起。但是在彼此追逐的过程中,都获得了更好的成长。


关键字:人工智能  深度神经网络  AI成长 引用地址:对大脑进行的逆向工程,是否能让AI成长?

上一篇:微软注重AI和云服务,加强对中国AI人才的网罗
下一篇:21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前沿技术有哪些?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32

人工智能芯片的中国机会
    46年前,先驱者10号驶向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驶出太阳系的探测器——以这个人类探索未知宇宙的故事开场,昨天下午,寒武纪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发布了其最新产品,寒武纪1M智能处理器芯片及首款云端智能芯片MLU100。这两款产品的发布,也意味着寒武纪成为中国首家同时拥有终端和云端智能处理器产品的公司。   此前,另一家明星创业公司——地平线,也发布了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正在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地平线还展示了其自动驾驶计算平台Matrix 1.0。该计算平台主要在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中使用,搭载了地平线今年将会推出的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架构。地平线创始人余凯透露,其自主研制的处理器已经卖到了美国,具体进展
[半导体设计/制造]
法国创企融资210万欧元 研发用照片视频识别汽车损坏的AI技术
据外媒报道,法国初创公司Monk表示,其在种子轮融资中成功筹集了210万欧元(约合1683.89万元人民币),该轮融资由Iris Capital领投,Plug and Play以及Patrick Sayer、Yannis Yahiaoui和Arthur Waller等关键商业天使参投。Monk主要研发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检查和检测系统,用于识别汽车损坏情况。 (图片来源:Monk) 总部位于巴黎,Monk将把融得的资金用于研发项目、招聘新团队成员(尤其是数据科学家),以及扩大在欧洲的业务。 Monk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Aboubakr Laraki表示:“Monk的使命是通过在汽车转手时提升信任和效率,以
[汽车电子]
法国创企融资210万欧元 研发用照片视频识别汽车损坏的<font color='red'>AI</font>技术
高通的AI PC,翻车了
你我都知道,高通是手机界的霸主,去年10月,高通开始加入到AI PC的行列,发布“骁龙X”平台和首款产品“骁龙 X Elite”,开始与Intel、AMD竞争。昨天,接着发布骁龙X Plus PC平台。 两次发布上,官方给出的信息和基准测试,都是脚踩Intel,赶超苹果M2 Max和M3,更是有媒体直言“AI性能逆天”。 不过,这几天,有媒体揭露了这背后的真相——高通在提供给OEM和媒体的Snapdragon X Plus /Elite基准测试中作弊了。 无法实现的跑分 昨日,一个15年历史的老牌技术网站SemiAccurate忽然发文表示,从主要OEM和高通“内部人员”获悉,高通的基准测试存在作弊情况,他们展
[嵌入式]
高通的<font color='red'>AI</font> PC,翻车了
具有先进AI功能功能的STM32神经网络开发工具箱
意法半导体借助 STM32系列微控制器 的市场领导地位,扩展了STM32微控制器开发生态系统STM32CubeMX,增加了先进的人工智能(AI)功能。 AI技术使用经过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对运动和振动传感器、环境传感器、麦克风和图像传感器的数据信号进行分类,比传统的手工信号处理方法更加快速、高效。 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和数字集成电路产品部总裁Claude Dardanne 表示:“ST的新型神经网络开发工具箱正在将AI引入基于微控制器的智能边缘和节点设备,以及物联网、智能楼宇、工业和医疗应用中的深度嵌入式设备。” 现在开发人员可以用STM32Cube.AI将预先训练的神经网络转成可在STM32 微控制器上运行的C代码,调用
[物联网]
具有先进<font color='red'>AI</font>功能功能的STM32<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开发工具箱
华为寒武纪抱团PK苹果 中国芯欲借人工智能逆袭
    近期,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热点不断,将人工智能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一枚小小的芯片,不仅引领着整个IT行业的颠覆性技术变革,也集中映射了日趋激烈的中美人工智能核心话语权争夺战。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否决了中资私募基金对莱迪思(Lattice)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案,这是继去年福建宏芯收购德国半导体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被叫停后,美国总统又一次以国家安全名义发布行政命令,禁止中方投资。在海外收购频频遭遇政治阻挠、全球科技巨头同场竞技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公司在芯片领域如何弯道超车,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领跑者?   AI芯片重塑智能手机   因为人工智能芯片的加持,智能手机行业在经历了“参数热”“性价比热”后,终于迎来真正的技术性变革节点
[手机便携]
特斯拉、高通、华为可用于智能驾驶领域AI处理器的深度分析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没有英伟达?目前所有主流深度学习运算主流框架后端都是英伟达的CUDA,包括TensorFlow、Caffe、Caffe2、PyTorch、mxnet、PaddlePaddle,CUDA包括微架构和指令集以及并行计算引擎。CUDA垄断了深度学习或者也可以说垄断了人工智能,这一点类似ARM的微架构和指令集。CUDA强大的生态系统,造就了英伟达牢不可破的霸主地位。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齐备,无法应用的关键就是缺乏像GPU这样的密集简单运算设备,是英伟达的GPU开创了人类的深度学习时代,或者说人工智能时代,CUDA强化了英伟达的地位。你可以不用英伟达的GPU,但必须转换格式来适应CUDA。 CUDA
[汽车电子]
特斯拉、高通、华为可用于智能驾驶领域<font color='red'>AI</font>处理器的<font color='red'>深度</font>分析
EA的AI机器人已经会玩战地了
电脑游戏玩家们可能对“AI”毫不陌生,不过游戏中的AI或许只是人工而缺了一点“智能”。它们是一个按照预先编程的行动的对手或者队友。不过最近EA打算将真正的人工智能用在游戏上面。 在今日的GDC游戏大会上,EA宣布正在通过FPS大作战地1训练他们的AI机器人。EA表示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玩家提供更强大、更真实的敌人,并帮助游戏开发人员调对游戏进行调试。 ▲EA的AI机器人游戏实况截图 因此EA的AI机器人和传统意义上的AI将是天差地别。它们将通过两种模式学习游戏技术: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正如字面意思,模仿学习意味着AI将会通过观看、模仿人类玩家的游戏操作。EA表示,这部分将占它们知识构成中的2%,并让它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上述阶
[机器人]
通用机器人不再遥远,谷歌展示全球首个多任务AI智能体
近日,谷歌旗下的AI团队DeepMind推出了一个可以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用于 机器人 的AI智能体,名为RoboCat。 RoboCat本质上是由AI赋能的软件程序,可以作为机器人的“大脑”,由其加持的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不同之处在于,RoboCat机器人更具“通用性”,并可实现自我改进、自我提升。 DeepMind称,RoboCat是全球第一个可以解决和适应多种任务的机器人AI智能体,并且它可以在各类真实的机器人产品上完成这些任务。 据DeepMind的介绍,只需要通过100次左右的演示,RoboCat就可以学会操控 机械臂 来完成各式各样的任务,然后通过自生成的数据来进行迭代改进。 要知道,构建通用机器人之所以进展缓慢,一个重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