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总线如何能实现多路传输的呢?原来数据总线有三部分组成:1)数据传输线,2)地址传输线,3)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的传送控制线。数据按CPU的指令以一定的模式传输到指定的地址,而传输模式则由软件控制的。这样,汽车总线与计算机中的“BUS”就很类似了,不难理解。
TTCAN总线和传统CAN总线系统的区别是:总线上不同的信息定义了不同的时间槽(Timer Slot)。在同一时间槽内,总线上只能有一条信息传输,这样避免了总线仲裁,也保证了信息的实时性。TTCAN系统需要全局时间同步,但采用传统CAN控制器很难实现TTCAN,因此新推出的CAN控制器如Microchip的MCP2515就增加了与TTCAN相关的硬件资源,它们在软件配合下就能实现TTCAN。
现代汽车中所使用的电子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越来越多,如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自动巡航系统(ACC)和车载多媒体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系统和汽车的显示仪表之间、系统和汽车故障诊断系统之间均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如此巨大的数据交换量,如仍然采用传统数据交换的方法,即用导线进行点对点的连接的传输方式将是难以想象的,据粗略估计,如采用普通线索,一个中级轿车就需要线索插头300个左右,插针总数将达到2000个左右,线索总长超过1. 6Km,不但装配复杂而且故障率会很高。因此,用串行数据传输系统取而代之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关键字:TTCAN总线 CAN总线系统
引用地址:TTCAN总线和CAN总线系统的区别
汽车CAN总线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CAN是基于事件触发的,信息传输时间的不确定性和优先级反转是它固有的缺点。为了满足汽车控制对实时性和传输消息密度不断增长的需要,改善CAN总线的实时性能非常必要。于是,传统CAN与时间触发机制相结合产生了TTCAN(Time-Triggered CAN)。
数据在串联总线上可以一个接一个的传送,所有参加CAN总线的分系统都可以通过其控制单元上的CAN总线接口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CAN总线是一个多路传输系统,当某一单元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单元的工作,CAN总线对不同数据的传输速率不一样,对发动机电控系统和ABS等实时控制用数据实施高速传输,对车身调节系统(如空调)的数据实施低速传输,其他如多媒体系统和诊断系统则为中速传输,速率在两者之间,这样的区分提高了总线的传输效率。
上一篇:汽车内部网络系统—汽车can总线
下一篇:电动汽车的CAN总线特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15
基于AT90CAN128单片机的某车型CAN总线系统设计
引言 现场总线技术 是目前自动化控制领域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技术,其中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 是在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近几年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现代汽车中CAN总线已经成为必须采用的装置之一。本文以ATMEL公司新近生产的一款内置CAN控制器的单片机——AT90CAN128为基础,设计了一款车载CAN总线系统,通过CAN智能测控仪表对车中部分单元参数量进行实时监控,使各单元之间协调运转。另外,传输线束大大简化,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节约了线束安装空间和系统成本。 1 AT90CAN128特性概述 1.1 基本特性 AT90CAN128 是基于AVR RISC
[单片机]
汽车内部网络系统—汽车can总线
从布线角度分析,传统的电气系统大多采用点对点的单一通讯方式,相互之间少有联系,这样必然需要庞大的布线系统。据统计,一辆采用传统布线方法的高档汽车中,其导线长度可达2 000 m,电气节点达1 500个,而且根据统计,该数字大约每10年增长1倍,从而加剧了粗大的线束与汽车有限的可用空间之间的矛盾。无论从材料本钱还是工作效率看,传统布线方法都将不能适应汽车的发展。
从信息共享角度分析,现代典型的控制单元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传动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防滑控制系统(ASR)、废气再循环控制、巡航系统和空调系统。为了满足各子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有必要对汽车公共数据实行共享,如发动机转速、车轮转速、油门踏板位置等,但
[嵌入式]
CAN总线和人机界面在隧道窑控制系统中应用
1引言
隧道窑是一种连续式窑炉,主要用于陶瓷建材、日用陶瓷等烧制,就其结构而言主要由预热区、高温区、急冷区和缓冷区组成,隧道窑的控制涉及风机的控制、温度的检测、压力的检测,温度的控制、压力的控制以及其它控制。将CAN总线技术应用在隧道窑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温度和压力实时控制的要求,系统通信速率高、稳定性强,而工业级人机界面的参与,使得控制系统更加直观化,易于用户使用和操作。下面以河北唐山某陶瓷厂的一条隧道窑为案例,介绍其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
2控制对象
此窑是一条80m长的燃气隧道窑,共有温度检测点20个(K分度12个,S分度8个),其中10个温度点受控,压力检测点2个,10个燃气执行器,10只烧嘴
[嵌入式]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趋势。提高电动汽车上的各个控制单元间通信的可靠性和实现高传输速率,选择CAN总线协议。CAN总线为多主工作方式,网络上任何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它采用非破坏性的基于优先权的总线仲裁技术,可靠性高。CAN总线通信距离长达10 km,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 Mb/s。CAN通信系统抗干扰性好,工作稳定。某个节点出现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通信的不正常。由于采用短帧的报文结构,数据传输时间短,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具有高效的非破坏总线仲裁,出错检测和故障自动关闭等优点。 1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电动车控制系统由电池管理、充
[工业控制]
基于CAN总线的远程监测仪器系统
在现代化生产中,机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有的生产过程监测系统网络开放性不强、在远程监测和诊断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为了保证设备安全、稳定及协调的运行,需要对多数关键设备进行远程实时监测、集中控制及管理。
CAN总线是一种先进的串行总线通信技术,具有多主、高可靠性及实时性等优点。通过现场总线系统能将各网络节点采集的信号实时传输到监测控制中心,由监测控制中心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1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系统采用多功能转子试验台为研究试验对象,整个系统由现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现场总线网络通信系统及上位机分析与诊断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网络
[嵌入式]
基于CAN总线分布式安全检测系统设计
1、引 言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深化发展,网络化、集成化已成为现代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德国Bosch公司从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本文介绍利用红外传感器无接触检测,结合单片机技术、CAN总线技术,将现场存在的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机构连接起来组成分布式控制网络,实现了分布式安全保护检测控制。有效地保证了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该系统可用于危险场所、区域安全防护,机械加工、纺织、食品加工等安全保护以及家庭等防盗报警,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2、系统组成及原理 由
[单片机]
基于STM32和CAN总线的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随着电池能源的广泛应用,石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发展上,车载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制造占据着重要位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应用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产过程中,电池的工艺,技术以及成组技术还不能保证其初始性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用过程中,对过充电、过放电、过温度、过电流等非常敏感,这类情况的发生会明显缩短电池寿命,甚至会导致电池报废。电池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单体电池串联,单体电池之间存在不一致性,随着连续的充放电循环,电池间的不一致性加剧,电池组的可用容量受容量最小的单体电池制约。对于这些情况,电池的初始性能必须要依靠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生产过程关键参数的控制来改
[单片机]
CAN总线在混和动力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 CAN总线的主要功能与特点、CAN控制器以及CAN总线在混和动力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CAN总线与电机控制芯片TMS320F241的接口设计、帧结构以及通信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等。
关键词: CAN总线 混和动力汽车 电动机 控制系统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即控制器局域网络,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德国Bosch公司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将其研究成功,最初主要用于汽车内部检测以及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CAN总线通信协议是在充分考虑工业现场环境的背景下制订的,它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的开放系统互连(I
[工业控制]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嵌入式文章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 英飞凌推出符合ASIL-D标准的新型汽车制动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三相栅极驱动器 IC
- 南芯科技推出80V升降压转换器,持续深耕工业储能市场
- 法雷奥与罗姆联合开发新一代功率电子领域
- 贸泽电子开售能为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提供可扩展性能的 英飞凌HybridPACK Drive G2模块
- 德州仪器新型 MCU 可实现边缘 AI 和先进的实时控制, 提高系统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瑞萨推出高性能四核应用处理器, 增强工业以太网与多轴电机控制解决方案阵容
- 研华全新模块化电脑SOM-6833助力5G路测设备升级
- 优傲正式建立中国生产能力,发布两款专为本土市场定制的全新协作机器人,强化在华布局
- 利用自助服务软件许可为设计师赋权
- 芯科科技率先支持Matter 1.4,推动智能家居迈向新高度
更多往期活动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