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科技创新论坛第三站:走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发布者:婉如Chanel最新更新时间:2016-04-27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工业物联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北京现货联盟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电子应用网协办的“工业4.0科技创新论坛”于4月24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清水河校区电科院报告厅举行。论坛由学校团委、物电学院对接承办,并邀请相关院系本科及研究生同学参加。


中国制造2025是整个中国时代性的革命,以来势凶猛地势头席卷着整个制造业,内容涉及: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推动下,更多的企业都希望通过产业革命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和转型,本届研讨会继续围绕以上支柱内容进行广泛交流。


北京现货联盟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曹霞总经理与听众分享平台商业模式的同时,结合平台订单需求再次强调物料选型前参数描述的规范性、重要性,用互动和问答加强场上学生参与度,希望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加深印象、增强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物料选型习惯,帮助企业和创新团队实现节约、高效。

 

 

北京欣联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盛江结合互联网+,宽带中国战略和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介绍在客厅的物联网入口,以及如何将新媒体、视频娱乐等休闲文化内容与物联网相结合,从而达到智慧中国,惠民利民多赢进行了全面深入阐述。他还提到最近与阿里联合推出更加方便智能信息平台,推出后尽快与大家分享。

 


北京欣联宇科技有限公司深耕于广电领域,核心领导层均是超过10年行业背景和丰富的开发经验,坚持产品创新,深入实地运营管理多个数字电视项目,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理事单位和AVS产业联盟研发中心。业务涉及数字电视端到端解决方案、各种制式机顶盒产品、互联网终端产品、自主版权的中间件、Tuner、遥控器芯片、电源芯片、天线、手持式场测仪等多种产品。

 

 

MCC应用工程师乔博开场就展示出MCC产品助力创业公司做的3D人体扫描仪,动画片显示只需要20秒的时间,系统就可以获取人体各个部位净尺寸57项参数,通过积累大量的人体学数据,可以给工厂的预生产提供参考,给人体学研究人员提供实验数据,其应用还可以推广到如机场、海关、边防领域用以检测非接触式随身危险品检查等;

 

 

工业4.0的重要特点是互联和数据,就是让工业融入互联网,让工业中大量的模拟数据融入互联网。MCC考虑越来越多的客户提出的远距离、分布式、基于网络的测试测量需求,在2015年连续推出了4款以太网产品,分别具有模拟IO,数字IO,温度测量,应变测量等功能,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在局域网中使用,也可以接入互联网,在广域网中传输数据;

 

 

MCC作为数据采集领域的领先供应商,于2005年被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简称“NI”)收购。2013年MCC中国事业部在上海正式成立。作为第一个海外事业部,积极开展在中国服务推广、直销以及售后服务。


近年来,主流媒体高度关注3D打印技术的发展,甚至被认为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主办方本站特邀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李耀棠所长介绍3D打印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应用情况。李耀棠所长同时还担任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工业装备攻关专项,主要从事SLA、FDM、DLP、Microdroplet Jet等3D打印技术、曾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兼任中国3D打印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光学会理事等职务。


李所长分析国际、国内研究调查的最新数据,阐述了3D打印产业的现状和前景,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从当初的快速原型应用发展至今已开始应用于直接零件生产或小批量客户定制产品生产,应用领域包括国防、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医学和消费类产品等。他结合自己在3D打印技术10多年的研究经验重点介绍所在单位及合作伙伴在3D打印技术的行业应用案例,应用领域涉及汽车、家电和医疗等。

 

 

尽管3D打印技术目前主要用于个性化和小批量产品生产,但其在生产成本和时间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从全球制造业变革现状、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产品生产组织方式和创新商业模式等角度出发, 3D打印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也为制造业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所介绍,Wohlers Report 2016年的报告显示,3D打印产业达到10亿美元的规模用了20年的时间,之后用了5年的时间翻了一翻,2015年到了52亿美元,预计2021年将到达2015年的5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此行,他还带了一台经济型3D打印设备,现场展示用pla环保材料打印的一个小胡巴模型。

 

 

最后,中电瑞华徐言根经理讲述光模块在工业领域中应用。随着工业控制和军工领域信息化和数据量的提升,对传输宽带、响应速度、保密性、传输距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用于军工领域数据传输的各种金属介质的种种弊端开始越来越突出,诸如宽带提升难度越来越大、响应时间越来越影响执行效率、电磁干扰越来越大、传输距离短无法实现更多设备的互联互通等。光纤通讯的固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理论宽带无限制、传输速度为光速、金属外壳提高抗扰、传输距离最少数百米以上、对电磁环境不敏感。

 

 

但光纤组件作为光纤通讯的核心部件,常规组件却有非常明显的三高特性:一方面是高功耗,2.5G以下产品平均功率1W左右,10G产品平均功率1.6W左右;其次是高发热量,模块温度通常比外部温度高20~35度;还有就是高环境敏感度,对静电、温度变化特别敏感;而在工业控制和军工领域中,设备所处的环境特点经常是:高温、高湿、高电磁辐射,并且设备往往采用封闭式的机箱,常规光纤组件的三高特性完全无法适应这种工作环境,这也是导致工业控制和军工领域光纤通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中电瑞华为此专门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来适用于为工业控制和军工领域,徐经理现场展示出:低功耗的2.5G以下产品,平均功率0.3W左右,10G产品,平均功率0.7W左右;宽温度工作范围从-50~到100度;4级ESD模块可以抗击四级静电(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KV)

 

中电瑞华已经将产品应用到了工业控制、发电输送电、配电自动化、轨道交通、医疗及军工领域,其中SNAP12高密度并行模块,可提供12路10Gbps的数据传输,已应用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云服务器、机载数据交换机等高密度、高速度的数据应用场景中。

 

关键字: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工业物联网 引用地址:工业4.0科技创新论坛第三站:走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上一篇:三星晶圆厂细节曝光,从10纳米到7纳米为啥辣么远
下一篇:RFID让阳信县如虎添翼,安全食品当真这么简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21

贸泽与Texas Instruments和Phoenix Contact联手推出单对以太网技术页
贸泽与Texas Instruments和Phoenix Contact联手推出单对以太网技术页面 2021年9月30日 – 专注于引入新品并提供海量库存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与Texas Instruments (TI) 和Phoenix Contact一起推出了一个专门针对单对以太网(SPE) 技术的新解决方案页面。 随着工业4.0和工业物联网 (IIoT) 的发展,以太网已成为工厂车间和服务器无可争议的网络架构,是自动化系统与网络连接的主要手段。SPE这种先进技术通过一个标准化的连接接口扩展以太网,并通过单线对向现场级传感器和执行器设备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和电力传输。新推
[网络通信]
贸泽与Texas Instruments和Phoenix Contact联手推出单对以太网技术页
威盛亮相Embedded World 2018快速布局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系统
威盛电子于2018年2月27日至3月1日成功亮相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2018年嵌入式电子与工业计算机应用展(Embedded World 2018),面向日新月异的工业物联网和企业物联网应用,威盛电子展示了其最新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倍受现场诸多用户的青睐。 威盛边缘计算系统通过实现工厂机器和建筑设备产生的重要数据,进行高效实时的采集和分析。同时实现企业网络、云端服务器与其它设备的安全连接,简化了工业自动化流程的优化操作。 “威盛边缘计算系统将强大的无风扇设计与丰富的I/O接口和网络连接相结合,即使在最严苛的生产环境中,也能确保运行所需的可靠性能和灵活性能,”威盛电子全球营销副总Richard Brown表示: “通过促
[物联网]
威盛亮相Embedded World 2018快速布局<font color='red'>工业物联网</font>边缘计算系统
配不上工业4.0,中国制造的十大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背后,也有其他很多值得令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就随工业控制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1、颠倒甲方与乙方关系 德国供应商一时间应该被好奇而好问的中国制造业,整地摸不着自己的头脑。 中国买家恨不得前去争抢德国供应商的口袋,翻看各种工业4.0的解决方案。一边翻找,一边心甘情愿地供奉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而德国人只要一开口说点工业4.0那点事,我们的舆论立刻会众口一声地说,“原汁原味的工业4.0”。德国人也没有完全搞明白的事情,到我们国家来布道,我们本来大可以交流的心态学习。德国工程院院士孔翰宁,被称之为工业4.0教父。且不说工业4.0的理论有多重来源,更重要的是,他做为SAP的高官曾经在SAP任职二
[工业控制]
电源中的数字控制支持工业4.0、物联网和应用特定要求
数字信号处理(DSP)控制在电源和电源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从通信和控制到支持网络化的工厂和高效的智能制造,被称为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或更广泛地作为物联网(IOT),通过在终端设备内的通信和控制和/或裁剪来实现在独立应用中的灵活性和效率,在终端设备开发阶段提供电源,以确保高效集成和优化性能特性。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在将电源和电源系统集成到连接和独立的应用程序和设备中时,真正的数字控制所提供的背景、可能性和好处。 背景 电源和电源系统中的数字控制大致分为两种实现方式。更常见的方法是在传统的模拟控制系统和外部世界之间建立一个数字接口,通过通信总线提供信号和警报以及各种级别的控制。 带数字接口的模拟电源
[电源管理]
电源中的数字控制支持<font color='red'>工业</font><font color='red'>4.0</font>、物联网和应用特定要求
工业4.0时代 PLC需要更纤薄更低耗的继电器
随着 “工业4.0” 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工业转型竞赛,许多国家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逐步发力,拥抱智能化时代。作为该领域应用广泛且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继电器被赋予了更为艰巨的“使命”,既要尽可能小型化,又得保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深耕工控领域多年的技术型分销商Excelpoint世健的产品经理Wilson Wang表示,有别于传统的工业用继电器,工业自动化行业对电子继电器往往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包括集成度高、负载能力强、功耗低、稳定性好等等。他推荐了欧姆龙电子部件公司的G6DN系列功率继电器。这款产品能很好地满足当今市场需求,可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内部PCB板上,实现高电流切换5A(AC250V、DC30V)及交叉双触点实现高
[工业控制]
<font color='red'>工业</font><font color='red'>4.0</font>时代 PLC需要更纤薄更低耗的继电器
工业4.0商机强强滚
    由德国发起的“工业4.0”(Industry 4.0)概念,在全球逐渐发烧。不过,制造相关业者、半导体元件或是系统整合商,虽然明瞭工业4.0将为其带来新的庞大商机,但普遍却不很清楚该怎么跨入市场,甚至如何在自家工厂导入工业4.0概念。 本文将从工业4.0起源及定义开始,以及阐述相关业者布局策略,期可为读者带来清晰的工业4.0发展蓝图。 工业4.0提升制造业生产效能 维基百科(Wikipedia)中定义的工业4.0为“工业4.0或称第四次工业革命(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生产力4.0,是德国政府于2011年提出的高科技计划,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及科技部联合资助,投资预
[手机便携]
博世工业4.0三点谈,节奏感很重要
关于德国工业企业的高逼格江湖上已有诸多传说,他们在工业技术上的全球领先、在行事作风上的踏实低调用“安静的美男子”来形容毫不为过。    上周日,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博世在上海召开了其2014年在华业绩的分享会。会上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负责人泰瑞来、博世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玉东与媒体们一起分享了关于工业4.0方面博世的成果、理念以及方法——与互联网公司的发布会不同的是,德国人几乎不会让你兴奋起来,但与德国人一样平静地吸收这些严谨的数字、方法和观念的时候,仍然能够澎湃地感受到德国企业的智慧和能量。    工业4.0首先是高速的互联网基础架构 泰瑞来:我们很早就看到了互联技术和互联网
[嵌入式]
工业4.0第一步:让不同机器人说同一种语言
  数字化工厂的处理系统相当于大脑,连接网络如同神经系统,驱动系统就像是肌肉,传感器则相当于眼睛和鼻子……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图景中,未来制造业的工厂正在酝酿着巨大变革。   然而,工厂内部的不同系统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产品之间,乃至不同工厂之间,如何用同一种“语言”交流,以提高效率呢?“在这方面,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解决方案可以率先让机器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在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SiemensPLMSoftware)上海研发中心总经理徐居仁看来,这就是“工业4.0”真正落地的第一步。    藏在写字楼里的“实验室”   最近,西门子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实验室将在上海研发中心正式设立。让记者惊讶的是,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