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正逐步应用在航空制造领域,但是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工作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生产准备时间长以及机器人本体柔性不足,只能完成某些工作,导致设备利用率较低。因此,工业机器人要更加智能化才能满足航空制造领域生产的要求,为此机器人需要具备以下其中核心技术。
1.末端精度补偿技术
机器人末端精度受到机器人刚度、负载、刀具磨损、机械间隙以及热效应等多种因素影响,除了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外,建立定位误差模型和补偿算法也是提高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关节刚度、位置误差、温度引起的变形等进行参数辨识,获得误差模型或误差矩阵,进而通过精度补偿算法对末端执行器的定位提供伺服修正。
2.高精度测量定位技术
工业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高但是绝对定位精度低,这样是没法满足航空航天数字化安装的绝对定位精度的要求,因此需要高精度测量装置引导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实现运动轨迹的伺服控制。目前,大范围测量主要使用激光跟踪仪和iGPS等,局部测量中单目视觉、双目视觉、手眼视觉、激光测距传感器等各有所长,在某些特殊场合下,声觉、力觉传感器也有用武之地。
3.机器人本体结构创新设计
由于航空产品本身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的工厂级工业机器人无法满足生产的严格要求,随着机器人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专用的非标机器人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将会有针对具体任务进行机器人本体结构的创新性产品,扩大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4.智能规划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化技术的载体,无论是哪种工作,最终都只能依靠机器人末端严格按照预定轨迹运动完成作业,因此轨迹规划的结果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效能和效率,而轨迹规划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则直接影响生产准备时间。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也会被广泛应用于增加、改良人机交互方式。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会为机器人智能化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5.机器人控制技术
由于工业机器人是一个非线性、多变量的控制对象,结合了位置、力、力矩、视觉等信息反馈,柔顺控制、力位混合控制、视觉伺服控制等方法得到了大量应用和研究,面对高速度、高精度、重载荷的作业需求,机器人的控制方法仍将是研究重点。
6.数字化制造体系支持技术
在以基于模型定义(ModelbasedDefinition,MBD)为核心的数字化工艺设计和产品制造模式下,由三维设计数模分别派生出的三维工艺数模、工装数模和检验数模成为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的依据,因此基于三维数模的作业规划、基于轻量化模型的装配过程可视化、基于MBD的数字化检测和基于MBD的集成数据管理功能不可或缺。
7.可重构柔性加工单元技术
在航空器的制造过程之中,工装型架数量多、尺寸大、种类多是一个大的开支,未来的一个趋势就是,通过移动各个动态模块改变工装格局,适应不同类型和尺寸的零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产线的柔性,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 航空航天 测试测量
引用地址:
七大核心技术助力工业机器人迈进航空航天领域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27
3C产业受追捧,机器人企业要发财就靠你们了
当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巨大的市场蛋糕,瞬间吸引了众多的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产业成为了目前国内最热门的产业之一,企业、政府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试图寻求更大的突破,而除了之前的汽车、冶金、橡胶等应用行业外,3C行业(即: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则成为了目前机器人企业最重要的掘金点。为什么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3C产业呢?
(一)汽车等传统制造增量有限 汽车、电子制造、冶金、化工塑料、橡胶等行业一直是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几个行业,目前,国内60%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了汽车制造业,而且他们多采用国外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库卡、ABB)的工业
[嵌入式]
疫情加速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防控疫情至今,在医疗手术、诊治、体温检测、配送、消毒杀菌等众多场景中,我们看到机器人有效的代替相关人员进行作业,从而减少或降低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此类投身一线的服务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人们对机器人的应用认知有了进一步提升。而如今,面对企业复工复产的迫切需求,如何应对用工荒,如何把生产效率提高上来,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无疑将提上日程,工业机器人、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被加速激发。 疫情加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发展 受疫情限制,工人不能如期复工,在使用工人最多和采用传统生产、管理手段比较多的企业中,生产经营受到极大影响,企业生产力大大下降,更有甚者因此面临破产倒闭。尽管非常痛心,但面对困境,我们不得不从中思考更深、吸取教训:如果
[嵌入式]
恩格尔伯格为什么能被称为“机器人之父”
据外媒Venturebeat报道,工程师恩格尔伯格(Joseph Engelberger),被誉为机器人之父,今天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安然离世,享年90岁。
机器人行业协会今日确认了此消息,协会表示,恩格尔伯格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级机器人,让科幻变成了现实。据机器人行业协会数据,去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6亿美元。
恩格尔伯格虽然没有亲身从事所有开创性工作,但该协会表示,恩格尔伯格的成就“彻底改变了现代工业和汽车制造的生产过程,并继续在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中发挥作用”。
“机器人之父”恩格尔伯格逝世,曾造出世界第一个工业机器人
遥想当年,恩格尔伯格在1956年的一个鸡尾酒会上遇见了工
[嵌入式]
工业机器人的进化
在人们对于未来智能世界的畅想中,机器人肯定是不会缺席的一环。因此,随着我们这个世界智能化程度的增加,机器人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美国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为250亿美元,而到十年之后的2030年,将达到1,600亿至2,600亿美元。
按照用途,机器人通常被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类,其中工业机器人起步最早,在相关制造业的渗透率也最高,一直占据着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工业4.0概念的加持下,工业机器人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颇为引人注目。
根据Robo Global公司的研究和预测,到2021年底,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与2015年相比将实现翻番,超过320万台;预
[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硬件趋同 企业差异化竞争将进入“软件决定”时代
工业机器人差异化竞争最终将体现在软件上 传统工业机器人进入工厂之后,在解决了工厂初步自动化改造的同时,局限于智能程度,在一些应用层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各方面的需求。简单说就是机器人还是处于“很傻”的阶段。 对此,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分析师卢彰缘表示,真正能够让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更加开阔,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还是软件系统,软件系统跟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是未来改变传统机器人死板、缺乏智能化问题的关键。因此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软件系统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不得不说,工业机器人未来会成为像PLC一样常见的工业界的通用零部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会伴随工业机器人销量的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则会出现以简化机器人应用为目的的各类编程
[机器人]
一季度厦门关区工业机器人进口同比激增3.2倍
受益于“以机器换人”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进口也日趋火热。据厦门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厦门关区进口工业机器人72台,同比增长3.2倍。3月份当月进口48台,创2015年7月份以来月进口量新高。 数据显示,台湾地区、欧盟和日本是厦门关区工业机器人主要进口来源地。一季度,厦门关区自台湾地区进口工业机器人29台,同比增长13.5倍;自欧盟进口23台,去年同期未进口;自日本进口17台,同比增长21.4%。上述3者合计占同期厦门关区工业机器人进口总量的95.8%。 据悉,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是厦门关区工业机器人主要进口品种,一季度共计进口40台,占同期厦门关区工业机器人进口总量的55.6%。此外,进口搬运机器人17台,同比增长1.8倍;
[机器人]
图解为什么三年内将有六成企业投资工业机器人
SCM World发布里一份名为“数字工厂: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将变革制造业”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观察行业专业人士的投资重点分析了制造业新技术的未来。 30%的被调查者认为,先进机器人技术是制造商赖以提高其运营的灵活性、响应性和可靠性的五大技术之一,另外四种技术包括大数据(42%)、移动技术(36%)、物联网(36%)和数字制造(29%)。 未来3年内,59%的制造商将使用(18%)、试用(16%)或计划投资(25%)先进机器人技术。制造商优先将他们的技术投资放在移动系统(31%)、大数据和物联网(均为30%)上。根据对所有新技术的分析,49%的制造商认为先进机器人技术对降低其运营成本和更有效利用所拥有资本上具有最大的影响力。
[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和机床应用的时序挑战分析
工业机器人和机床应用的时序挑战分析 工业机器人和机床应用涉及加工空间中多个轴的精确、协调运动。机器人通常具有六个需要统筹控制的轴,如果机器人可沿轨道移动,则将会有七个轴。尽管有应用会使用到多达12个轴,其中刀具和工件均在空间进行相对移动,但在数控加工中,5轴加工属于较为常见的应用。每个轴由一个伺服驱动器和一个组成,有时还包括一个位于电机和轴接头或末端执行器之间的齿轮箱。系统通过工业进行互连,通常采用线路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机床控制器将所需的空间轨迹转换为每个伺服轴的单独位置参考,并通过网络周期性地进行通信。
图 1:多轴机床的网络拓扑。 控制周期 此类应用在规定的周期时间内运行,该周期通常等于或者是基础伺服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