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回应第三起事故:自动驾驶功能不“下架”

发布者:RadiantSmile最新更新时间:2016-07-20 来源: eefocus关键字:特斯拉  马斯克  自动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又发生了一起特斯拉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的事故,不过特斯拉CEO马斯克还是表示不会取消该功能。
 
当地时间7月9日,一辆特斯拉ModelX在美国蒙大拿的2号高速公路上行驶,这辆车突然向右侧转向,撞向隔离护栏。乘客和驾驶员均未受伤,但ModelX右侧严重受损。事后,该车的车主表示,事发时车辆正在使用自动驾驶功能。在此之前,已经有至少两起与特斯拉自动驾驶相关的车祸被曝光,6月末,媒体报道一辆自动驾驶的ModelS拦腰撞上一辆正在横贯马路的货车,造成车主死亡;7月初,一辆ModelX在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的情况下撞上高速路护栏并发生反弹侧翻,所幸无人员伤亡。事故频发,也让自动驾驶技术是否成熟成为讨论的热点。
 
针对频发的自动驾驶事故,美国公路交通安全局正在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的致死车祸展开调查。而据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调查特斯拉是否隐瞒了与车祸相关的重要信息。
 
不过马斯克表示,该公司并不计划取消自动驾驶功能。同时,特斯拉正计划发布一篇说明性的博文,目的是让车主知道这种功能是如何运作的。马斯克称“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功能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如何开启该功能”。
 
全世界有超过7万辆特斯拉汽车配备了Autopilot自动驾驶功能,而在佛罗里达的致命车祸发生后,这项功能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不过特斯拉对外表示,其Autopilot功能的累计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3亿英里,这个过程中只发生了一起致命交通事故——而传统汽车平均每行驶9400万英里就会发生一起致命交通事故。言下之意,自动驾驶在安全性上还要优于人工驾驶。
关键字:特斯拉  马斯克  自动驾驶 引用地址:特斯拉回应第三起事故:自动驾驶功能不“下架”

上一篇: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拉开帷幕
下一篇:自动驾驶不可行?为啥大伙争先模仿特斯拉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32

吉利关联公司公开“自动驾驶”相关专利,可提高自动驾驶可靠性
3月1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公开一项名为“一种自动驾驶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2477883A,申请日期为2020年11月6日。 专利摘要称: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用户的自动驾驶启动指令启动车辆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判断是否接收到介入请求,所述介入请求包括介入功能信息;若是,判断所述介入功能信息所对应的功能是否为所述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异常功能;若是,控制所述车辆执行安全泊车。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可避免因更高优先级功能介入或子系统错误造成系统直接退出自动驾驶模式以及厘清驾驶者与系统两者间的责任划分,从而降低自动驾驶风险,提高自
[汽车电子]
吉利关联公司公开“<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相关专利,可提高<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可靠性
达摩院研发自动驾驶高精定位系统,无GPS信号也可实现厘米级定位
阿里自动驾驶又有新突破。记者今天获悉,达摩院自研高精定位系统完成最新一次迭代,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紧耦合算法,实现了不依赖GPS信号的厘米级定位。该系统已部署于达摩院无人物流车队,通过软硬件一体化设计,以10%的成本达到业界领先定位水准。 定位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自动驾驶车辆通常借助GPS和车辆传感器等信号获取自身位置和姿态信息。 GPS仅能提供米级精度的绝对定位,如果要将精度提升到厘米级,业界通用的解决方案是借助RTK。RTK通过地基增强信号提升GPS精度,通常需要搭配高精惯导使用。成本高昂,而且无法克服卫星信号不稳或丢失的难题。 但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卫星信号经常因建筑物的遮挡、反射而变弱或丢失,造成
[汽车电子]
达摩院研发<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高精定位系统,无GPS信号也可实现厘米级定位
自动驾驶汽车到底有多安全?
当其融入现有道路系统时,将会有一段漫长、危险的“起步期” 过去四、五年里,我们一直听到关于自动驾驶汽车在缓解交通拥堵和显著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潜力,各大车企也都急于加入这一行列。 但实际上,自动驾驶汽车到底有多安全? 2016年5月,一名司机让他的特斯拉在“Autopilot”模式下行驶,撞上一辆卡车,司机死亡。显然,特斯拉Model S的自动驾驶模式无法在明亮的天空下分辨出一辆白色卡车,也未能刹车。 以这起事件为开端,公众开始关注自动驾驶技术及其备受争议的实际应用。 2018年3月,Uber的一辆测试车撞上一名女子并导致其死亡,这被认为是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首起行人死亡事故,随后该公司停止了相关测试工作。 然而,到了12月,在获得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汽车到底有多安全?
电动汽车召回榜,不只国产车,宝马/特斯拉/丰田赫然在列!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 315 了。每年到这个时候,亿万吃瓜群众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早早备好板凳瓜子坐等看热闹。 而每到这段时间,大家对投诉问题也更敏感。据统计,2017年投诉车系比例中,德系车、国产车的投诉比例都超过了20%,法系车和韩系车投诉比例最少。       那么,在2017年, 电动汽车 经历过多少次投诉,有多少辆被召回,你知道吗?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投诉最多的微型电动车是众泰E200系列,主要表现为动力消失和电瓶故障。以知豆D1、众泰E200为代表的众多纯电动车型,几乎都存在电瓶故障问题,主要表现为亏电和无法充电。   以具体车型为例,2017年被投诉的情况如下:   比亚迪 秦:99例
[嵌入式]
自动驾驶行业周报(01.17)
行业聚焦 1、吉利、腾讯、中汽和安恒签署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运营战略合作协议 吉利汽车研究院、中汽数据、腾讯云和安恒信息联合签署车联网网络安全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并举行了实验室揭牌仪式。四方将正式在车联网网络安全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建行业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运营体系。 2、小米投资富特科技 1月12日,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亿元战略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产业投资机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这也是富特科技继广汽资本、蔚来资本、安吉产投等战略投资之后的又一位重要产业资本。 3、追势科技与重庆仙桃数据谷达成战略合作, 自动驾驶研究院项目在渝启动 2022年1月12日,上海追势科技有限公
[汽车电子]
都说电动汽车续航“垃圾”,特斯拉、三星表示不服,看看他们有啥黑科技!
电动汽车刚刚兴起发展的时候,由于其本身较短的续航里程一直被吐槽。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续航里程普遍都达到300公里及以上,可以说是有很大的改善。不过即使这样,对于一个习惯了开油车的老司机来说,没有500公里以上的综合续航里程的话电动汽车依然续航短。 另一个就是电动汽车停下来充电的时间相对于燃油车加油来说实在是太长了,目前主流的快充是30-40分钟完成80%的电量,慢充则要6、7个小时甚至以上。当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和动力电池厂商也知道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续航和充电时间的问题。 特斯拉 让15分钟满血复活 这不近日电动君了解到,特斯拉和三星以及德国一家公司纷纷拿出了自家的黑科技技术也缓解电动汽车在续航方面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
[汽车电子]
高性能电动车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沃尔沃独立了Polestar
    两年前收购的Polestar(北极星)本来只是个高性能部门,想和奔驰AMG、宝马M和奥迪RS系列一争高下,但是如今沃尔沃的野心不止于此了,它要挑战更高的目标,直接与特斯拉和宝马i品牌竞争未来。   Polestar是来自瑞典的赛车品牌,在国际大赛中获奖无数,后来成为了沃尔沃的官方指定合作伙伴,两家合作了近二十年后,沃尔沃将其收入麾下,成为集团的高性能部门。   不过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竞争究竟还有多大前景,成为了沃尔沃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特斯拉独领风骚的这几年,又有一堆新造车企业试图进入高性能电动车领域,转型成为了必然选择。   其实Polestar要造电动汽车并不是为了适应沃尔沃的战略需要,在被收购初期它
[汽车电子]
CARIAD选择高通赋能大众汽车的未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CARIAD选择高通赋能大众汽车的未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 CARIAD选用 Snapdragon Ride™平台系统级芯片(SoC) 用于其统一的可扩展软件平台 • 定制SoC是CARIAD为大众汽车集团全部乘用车品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自动驾驶功能的关键要素 • 此类合作对CARIAD尚属首次,也对大众汽车集团自2025年左右将完美匹配的硬件纳入其软件平台至关重要 • CARIAD首席执行官Hilgenberg表示“高通技术公司的高性能SoC是我们为全球客户提供自动驾驶能力的完美选择” 2022年5月3日,慕尼黑/因戈尔施塔特——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今日宣布,将选择高通技术公司为CARIAD
[汽车电子]
CARIAD选择高通赋能大众汽车的未来<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解决方案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