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与汽车的融合,正在革新着人们的驾驶体验。此次发布的“智能驾驶舱平台”以强大的计算性能实现系统整合,降低用户成本;采用虚拟化技术,以一个硬件平台无缝支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数字仪表以及车载导航仪等多个高清屏幕的使用和互动,提升用户体验;它还支持CPU和GPU硬件虚拟化加速,支持dual OS满足仪表和娱乐,实现智能驾驶的不同需求。
智能驾驶舱平台
“智能驾驶舱平台”是国内领先的高集成度解决方案,基于东软C4-Alfus平台进行研发集成。C4-Alfus平台是由东软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座舱系统,它融合了业界领先的虚拟化技术,采用大尺寸和高分辨率触摸屏的集成开发技术,可以整合车内信息,实现多屏互动。同时,C4-Alfus平台可以通过车内车外的互联互通技术与其他多个平台无缝连接,实现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座舱系统。C4代表Cockpit(座舱),Combination(融合), Connectivity(互联), Cloud(云)。
● Cockpit:多屏互动,整合车内外信息,智能座舱系统。控制、导航、仪表、安全、整合等方面形成多屏互动;
● Combination:融合多发资源,提升用户体验。体现在开放平台,接入第三方应用与服务融合。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把第三方应用、车厂应用、Cluster、ADAS系统以及本地应用等进行处理器的分配,虚拟化技术则支持多个操作系统;
● Connectivity:通过互通互联架构,实现无缝连接平台。通过LTE和V2X车与外界相连;通过CAN、以太网实现车内电子电器的连接;ADAS包含前后5个摄像头,娱乐方面则由蓝牙、wifi、USB提供技术连接。
● Cloud:开放云应用架构,提供定制化云服务;基于开放的云平台引入更多的移动互联网伙伴,通过框架来打通、云、APP研发者。C4-Alfus不仅是一个终端,还包括后台的云端,东软已经打造了一个基于车联网的云服务平台。这个平台目前正在运行过程当中,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服务和车辆的安全监控。
为了保证平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东软还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车联网安全中心。实际上Neu-Scar安全软件组件、Neu-STG安全传输网关等安全技术,国际车厂已经在使用了。
关于三方的合作
此次三方的合作,英特尔的角色引人关注,它正在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这正是英特尔的优势之所在。
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
这次推出的“智能驾驶舱平台”是基于英特尔® 凌动™车载处理器Apollo Lake,该处理器于今年10月25日在巴塞罗那物联网解决方案大会上发布。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表示:“今天东软、一汽红旗汽车和英特尔联合发布的‘智能互联驾驶舱平台’,是我们在提升全新智能驾驶体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平台基于英特尔® 凌动™车载处理器,是英特尔专门为车载体验所设计的全新处理器,我们期待和合作伙伴推出更多的基于英特尔® 凌动™车载处理器汽车解决方案,积极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
会后的采访中,陈伟表示,“这是我们第三代汽车领域的产品,这一代产品做了很多在芯片层面的整合,如多传感器的整合,多运用用的同步,都在芯片当中做到了微秒级同步,包括汽车行业的认证。我们这次推出的产品虽然叫E3900,还专门有一款专门为汽车做的A3900,所以它的要求和通过的认证比E3900工业级的更全面。”
英特尔对智能驾驶的投入主要在四个部分:一是通讯:5G技术;二是终端器件智能化的投入;三是数据中心的投入;四是与东软合作的,就是在汽车人机互动的界面当中的仪表和IVI系统的整合。
陈伟认为,这一次东软和一汽红旗选中英特尔的平台很主要的原因是英特尔负载整合和操作系统虚拟化,可以用一款芯片支持多种服务,可以使整个人机界面的体验可以提高。
一汽技术中心信息化总监李谦博士介绍,中国一汽应该说是进入整个智能驾驶这个领域非常早的一个企业。从2003年已经开始自动驾驶的研究。在车辆定位导航,包括车辆通讯,自动控制这类的领域当中有深厚的技术积淀。2013年伴随着第一台红旗H7轿车的上市,实际上已经把很多高阶智能驾驶技术融入到这个产品当中去。对于三方的合作,他表示:“作为各自领域内的领军企业,一汽红旗、东软和英特尔共同推出‘智能驾驶舱平台’,三方融合共进,推进驾驶领域的技术革新、体验创新,将为汽车产业带来变革性影响,为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树立标杆。”
东软集团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家软件公司,其实早在5年前,东软就建立了硬件部门,开始产品设计,目前有3600人的团队专门做车载电子。高级副总裁、东软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事业本部总经理简国栋表示:“东软早在1991年就进入汽车电子领域,拥有20多年的汽车电子行业实践和积累。东软此次与英特尔、一汽红旗的合作,立足于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各自潜力,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汽车产业变革和转型,促进科技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
发布会上透露,预计搭载“智能驾驶舱平台”的红旗汽车最早将于2018年量产,现在的车型处于研发过程当中。而英特尔最新推出的面向车载的A3900系列芯片将在2017年第一季度上市,芯片样品目前已提供给一汽、东软等合作伙伴。
与互联网企业造车存在共性也有不同
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有18%的消费者表示希望购买无人驾驶汽车;2014年,50%的消费者表示希望购买人驾驶汽车;如今,已有超过三分之一消费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是“驾驶的未来”。同时,无人驾驶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之中。预计到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2030年,将有1.2亿辆无人驾驶程度不同的汽车上路;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
不仅是硬件厂商,互联网厂商也都纷纷看好无人驾驶未来的广阔前景,阿里巴巴、乐视等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车载系统,搭载YunOS的荣威RX 5早已量产上市。
关于如何看待互联网企业造车的问题,东软集团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经理技术总监孟令军告诉集微网,“很多互联网企业造车有不同的需求。有可能它的娱乐系统是自己做的。这些互联网企业更在意它的通讯,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方面,可能很多公司在硅谷或者是德国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研发中心来做这个工作。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造车,他这部分工作也要找Tier1来做。”他认为,实际上互联网企业的产品规划和今天发布的产品规划,从智能化角度来说,是差不多的。
在无人驾驶方面,互联网企业与硬件厂商的区别,陈伟是这么看待的。
“无论是做系统,还是做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做物联网的时候,都是搭建一个软硬件平台,将来为了支撑更新的用户服务。”陈伟告诉集微网,“因为互联网企业对用户端的服务有一定的积累,所以他们希望介入到各种各样的载体,汽车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阿里做的这件事情更多是把互联网上的服务,整合到汽车体验当中。而我们之间的合作有共性也有不同。我们是在芯片、硬件层面可以更大范畴的去整合一个车载和人机互动的界面系统,可以支撑将来更多的服务,至于说是YunOS,还是其他的服务,都可以支持。”
在无人驾驶领域,英特尔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能够提供从汽车、网络到云的端到端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英特尔为无人驾驶协作提供广泛的资源:车内计算;强大的云和一套机器学习解决方案;高带宽、低延迟连接系统;强大的内存和FPGA技术;人机接口以及安全技术。目前,英特尔正在不断投资于这些技术,以实现无人驾驶。同时,无人驾驶的实现需要一个全球生态系统支持。为此,英特尔正在与汽车、科技行业以及其它领域的专家一起携手,应对无人驾驶当前面临的挑战。
上一篇:高通380亿现金收购恩智浦提案获通过
下一篇:自动驾驶层级L1到L5,这里面的技术猫腻说给你听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