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革命、一次引智,谁知道东莞这五年都经历了啥?

发布者:cloudsousou6最新更新时间:2016-12-1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东莞  中国制造2025  机器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东莞这五年·大事记

一次制造的革命,不仅化解了东莞“用人荒”的尴尬,提升了东莞制造的效益与工艺,更是催生了“东莞智造”的产业新品牌。这座城市进行的“机器换人”,换的不只是人,还有产业。

 

一个链条的缔造,不只让东莞有了“产”的环节,一举摆脱了“只产不销”的产业惯性,也让这座城市有了产、学、研、资、用完整的“制造+创新”链条,使这座城市有了做强“从1到N”的底气。

 

一次引智的创举,不只让东莞有了创新资源的集聚,32家新型研发机构汇聚于此,也让这座城市实现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的发展逻辑之变,让其走到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路上。

 

创新驱动,已成为东莞发展新的动能。这个动能,正在挑起东莞发展的大梁。

 

“互联网+制造”,已让东莞制造焕发新的活力。这个动能,正让“东莞制造”走进新的春天。

 

一个链条

不只是产的环节,还有学、研、资、用的链条

创新要素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推手——这句颇带哲学味道的话语,转化为东莞真实的感知就是,这座城市目前已经有了创新的因子:32家新型研发机构。国内一流高等学府的创新平台汇聚于此,多种创新元素就此叠加于此,不难预见,定会推动这座靠制造业起家的城市走出一条产、学、研、资、用链条完整的创新之路。

 

而“傍科技大款”的背后,表明东莞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的发展思维之变,也是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之变。

 

在东莞的创新领域,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东莞的一个标杆。2008年组建,如今,工研院已经拥有一支60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

 

组建之初,工研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就为工研院的未来发展定下了基调。“创新是立足之本,必须搞研发,而创造是生存之道,我们的研发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要立足东莞开展服务。”张国军说。

 

这几年来,工研院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围绕数控装备、电子制造、信息技术、材料模具、成形装备这五个方向开展工作,完成了2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10余类几十个系列的高端装备,有力推动了毛纺、家具、模具等传统产业升级,以及新能源、LED、物联网等新兴行业发展,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后,工研院涉足创新创业市场,与松山湖(生态园)共建了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工研院的技术支撑平台,松湖华科如今已经逐步培育起三大产业集群,分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电子制造和制造服务,形成了自身鲜明的产业特色。

 

如今,松湖华科已成为东莞首个国家级孵化器企业,也是东莞唯一一家具有免税资格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2014年度科技部国家级孵化器考评中,松湖华科被评为优秀(A类),是东莞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孵化器。

 

张国军向记者介绍,目前松湖华科已经孵化企业130余家,其中自主创办33家,推动3家在新三板挂牌,1家被列为东莞上市后备企业。今后,松湖华科还将搭建科技金融平台,成立一些产业基金,为科技成果插上金融的翅膀。

 

此刻的东莞,创新型人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服务体系已不再羁绊这座城市创新腾飞的脚步。

 

一次革命

机器换人,但换的不只是人

智能装备莞企拓斯达与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签约,将在核心技术、控制系统、市场应用和人才培训展开合作;李群自动化公司宣布超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国内知名的赛富基金投资;东莞市融资租赁补贴操作规程印发,企业以此实行“机器换人”还能享受最高200万元的贴息……

 

过往这五年,东莞智能制造领域一连串的消息扑面而来,振奋人心。

 

三年“一号文”,则助推掀起了智能制造热潮。

2016年伊始,市政府“一号文”出台,长达万字的《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共发布了50条“机器人智造”计划,直接阐述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指导,为业界打了一针强心剂。

 

早在2014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进一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将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推广机器人应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其后的2015年,市政府“一号文”主题定为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的智能制造等六大工程,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连续三年在红头文件中逐年加码,再结合近几年东莞市的产业扶持政策,不难发现,东莞推动智能制造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人们不禁要问,东莞为什么要如此费心地推广机器人?这个城市对于智能装备产业的期望到底有多高?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无论是从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壮大东莞先进制造业集群等维度,东莞发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都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正是在此背景下,东莞今年瞄准先进制造基地的目标,提出一系列长远目标:到2020年,东莞建成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行市,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0%;建成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10个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基地……

 

机器换人,换的不只是人。仅2015年度项目全部完工后,就可减少用工约46600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92.04%提升到97.23%,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1.05%,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66倍。

 

而受“机器换人”政策的带动,2015年我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额231.22亿元,同比增长85.6%,增速在珠三角排名第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个百分点。

 

“机器换人”对企业有何好处?“老式的机器需要一个工人时刻照看,现在一个人能看三台,生产效率更是几倍十几倍地提升。”长安品升电子技术主管唐小平如此介绍。而在另一家莞企龙昌数码的电子装配车间,以前一人一小时只能完成40件,现在则提高到了3180件,效率提高了78.5倍。

 

一次引智

不只是世界工厂,还有东莞“硅谷”

如今,一座名为大学创新城的科技新城正在松山湖崛起,这里将成长为未来东莞的“硅谷”,为这座靠传统产业起家的制造城市蓄积着从0到1颠覆式创新的力量。

 

本报记者最新了解到,作为我市谋划打造的三大“增长极”之一,大学创新城占地面积约397亩,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共分五期建设。

 

大学创新城是集科研、企业孵化、金融、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人才公寓、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大型科学产业综合体。建成后,这里将入驻10-15个大学研究院,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这些大学研究院来到东莞之后,会使这座制造之城发生怎样的蝶变?在松山湖对外的宣传语中,你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学创新城将围绕国内知名高校优势科系创新资源集聚区和海外一流高校重点项目创新资源集聚区的目标定位,打造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培育一批总部型、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促进一批应用技术成果转化,集聚一批金融服务资源,联动一批镇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令人振奋的是,目前,大学创新城正在顺利推进中,大学创新城已经引进了9家研究院,均已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计划今年底交付使用,二期工程计划2017年年中交付使用,三期工程已于去年11月动工,四期工程计划今年底动工。

 

未来,大学创新城将建设成为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科技资本、金融资本、土地资本“三资”融合的样板区;科技服务业蓬勃发展的高端区;东莞乃至全省协同创新的先行区,对产业发展起显著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推动东莞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关键字:东莞  中国制造2025  机器人 引用地址:一次革命、一次引智,谁知道东莞这五年都经历了啥?

上一篇:不要小看中国制造,机器人业有这么多中国面孔
下一篇:智慧城市建设加速,能上网能充电的路灯见过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54

机器人市场呈爆发式增长 中国机器人成长任重道远
  从机器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到快速成为消费级产品,走入寻常家庭,2016年“机器人热”带动市场上的机器人产品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状态。  机器人市场呈爆发式增长 中国机器人成长任重道远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服务机器人研究和产品研发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沈阳、哈尔滨、广州、江苏、西安等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4万台,比2015年全年产量增
[机器人]
日羽田机场公开招募工作机器人 着眼奥运提升服务
据日媒报道,为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运营东京羽田机场国内航线航站楼的日本机场大厦公司正公开招募在“警备”、“物流”、“翻译”这3个领域发挥作用的机器人,以促进提升机场内的服务。招募到本月25日截止,11月下旬开始至明年1月将反复实施实证试验。 资料图:羽田机场国际到达航站楼 去年启动了引进机器人的项目,首先在“向导”,“移动支援”和“清扫”各领域招募。关于在实证试验中确认有效的约10个机种机器人,比如可在无人状态下清洁地板的机器人和为旅客导航的机器人等,进一步实施反复测试力争投入实际运用。 关于作为此次招募对象的3个领域,具体设想的是“警备”领域负责检测和警告可疑物品以及应对儿童走失;“物流”领域从事行李搬运工作;“
[机器人]
送餐机器人将逐渐成为餐饮行业的新兴力量
(文章来源:砍柴网) 伴随着近年来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骤然上升,餐饮行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发展的空间与速度受到了限制。 面对行业发展瓶颈,通过技术提升劳动效率,改变低质量、低附加价值的劳动结构成为了餐饮行业转型的关键。送餐机器人正是助力餐饮业实现智能化升级的科技成果。“嘟嘟嘟,小主您的餐到了。”发出这萌系可爱声音的是一台名为“欢乐送”的送餐机器人。后厨员工出餐时直接将餐品放置在机器人托盘上,点击屏幕餐桌号,机器人就能通过自主导航移动到顾客餐桌,过程中无需服务员介入。 根据“欢乐送”数据管理平台普渡云数据表明,机器人一天送餐300-400盘,而普通服务员每日送餐约200盘,1台机器人工作效率已与1
[机器人]
机器人系统不提升力矩并实现减低电机的转速可能吗
首先要判断是否有人或者物体在附近 获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通过摄像头、、超声波或者灯判断附近是否有障碍物或者人。另一种则是被动的,当人或者物体接触到机器人后,通过感知接触的力来判断。 第一种通过摄像头:比如Baxr头顶的摄像头检测是否有人靠近,ABB也在N年前就推出了safemove的opon,当然目的不是为了人机协作,而是为了在去掉围栏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安全,机器人与人能在一个房间里工作。 图一红外和超声波属于比较便宜的传感器,移动平台比如AGV,扫地机器人用的比较多。一方面可以用来检测前方障碍物,另一方面布置在机器人底端还能判断是否会从高台跌落。激光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测障碍了,像Neato用的旋转式的激光头
[机器人]
看日本这个世界机器人老大是怎么被美国反超的
撰文称机器学习和其他 人工智能 技术成为最重要的 机器人 技术,传统的机器人大国 日本 已远远落后于 美国 。 硅谷 公司有望定义机器人的未来。 2011年,地震和海啸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机器人参与了事故处理工作,但这些机器人并非产自日本。相反,日本人不得不采用美国公司iRobot的机器人,美军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雷区运用这类机器人。   这次事件表明,尽管日本机器人享誉盛名,但日本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已不再稳固。适应复杂环境的机器人开始崭露头角。更重要的是,随着机器人学习如何与人类互动,机器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机器人技术。 领先的日本机器人制造商意识到,如果仅仅照常运营,它们将无法维持
[嵌入式]
Pepper停产不到半年,软银又将有新机器人问世
昨日,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在公开场合表示,在Pepper之后将推出新一代功能更强大的智能机器人 Smabo,这种机器人有可能彻底改变劳动力构成,一个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人类每日产量的10倍。在日本,这意味着1亿个机器人可以完成10亿人的工作。 早在今年6月份,软银方面还表示,集团正在缩减全球机器人业务,并停产人形机器人Pepper。但其实在此之前,Pepper全球总共仅生产了2.7万台,本次停产直接导致软银将在法国业务进行裁员,裁员比例预计将达到50%,此前软银也已经就其位于美国和英国的机器人销售业务裁员,裁员比例同样达到50%。 曾经,Pepper被用于金融、零售、教育等领域,还可以担任导购员、解说员、接待员等,是一个“称职
[机器人]
英伟达将展示6款机器人:真人大小,力举千斤
2月24日消息,除了显卡之外,人们近几年也越来越关注AI与机器人,在下月举行的GTC 2020上,英伟达宣布将至少展示6款机器人,它们高矮胖瘦各不同,具备不同的功能。 英伟达将在GTC 2020展示的机器人: 1、能在像建筑工地这样的复杂环境中嗅出问题的机器狗 2、拖着行李跟着你走的私人搬运工 3、可以快速准确地清点库存的真人大小的机器人 4、能在仓库里搬运 2200 磅重货物的矮胖机器人 5、能在人行道上自主导航为你送餐的送货机器人 Bossa Nova Robotics 公司将展示其零售机器人,它可以在 60 秒内扫描 40 英尺长的超市通道,捕获 4000 张图像,并在其 NVIDIA Turing 架构 RTX GP
[机器人]
阿童木机器人以技术创新跑出加速度
一条产品经线,凝聚着“需求创新”的市场渴求;一条生产纬线,跃动着“提速扩产”的升腾景象。 走进位于天津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的阿童木机器人总部生产车间,各系列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在高速运转,研发技术人员正专注地检测着设备跑速。 据悉,截至2022年4月份,阿童木机器人生产总值数千万,同比增长38%。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 连串数据的背后,是阿童木机器人重视技术创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匠心”精神和“匠造”动能驱动。 01 聚焦“精准供给”不动摇 过去,产线作业靠双手,图得是精细化作业,人口红利是一大优势;现在,随着科技产业变革、生产制造转型升级要素驱动,企业进入新一轮“跑马圈地”、提速扩产赛道竞争。 显然,纯粹依靠人工,已不
[机器人]
阿童木<font color='red'>机器人</font>以技术创新跑出加速度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