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这么差,我国凭啥抢占汽车电子半导体新高地?

发布者:zdf1966最新更新时间:2017-02-1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CMOS  新能源汽车  汽车电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汽车电子半导体产业基础却非常薄弱,仅有极少数产品能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


未来汽车将向安全、互联、智能、节能的方向发展,高级汽车驾驶辅助系统(ADAS)、无人驾驶、车联网(V2X)、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和新功能层出不穷,算法芯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新型MEMS传感器等技术飞速发展,供应链紧密牢固的汽车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行业新进者,我国应抓住此次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使汽车电子半导体成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和汽车产业实现腾飞的重要突破口。
 

全球汽车电子半导体产业呈现三大特征
第一,市场占比稳定,行业集中度提高。

根据Gartner公司的数据,1998年,汽车市场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7%,直至2016年,市场份额仅缓慢增长至9.5%,表明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长期处于稳定发展阶段。2016年,全球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317亿美元。


近两年来,汽车电子半导体行业并购案例频发。2015年~2016年,全球汽车电子半导体行业共发生10起并购,总金额超过800亿美元。2015年末,荷兰恩智浦公司完成对美国飞思卡尔公司的收购,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电子半导体企业。2016年10月,美国高通公司宣布收购尚处于消化整合阶段的NXP公司,进军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并购完成后,高通将成为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公司。2015年汽车电子半导体排名前五的企业销售额合计超过130亿美元,市场份额超过40%。
 

第二,汽车电子产业特点突出,产业链形成强绑定关系。

汽车电子产业链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单个汽车厂商对芯片的需求量偏低。单个汽车厂商对单个芯片厂商的需求量远低于智能手机等产品动辄上亿颗的市场需求。加之汽车芯片有定制化需求,因此长久以来半导体企业很少与汽车厂商产生直接业务联系,大多通过零部件供应商完成产品供应。
 

二是对产品可靠性和寿命要求极高。汽车的使用环境更接近于工业机械产品,所以汽车电子半导体通常工作在极端温度、高湿的恶劣环境中,加之汽车对安全事故的零容忍要求,对半导体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不同于智能手机1年左右的升级换代周期,汽车产品更新换代频率非常低,整车服役寿命接近20年,对半导体企业长周期供货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三是产品认证周期长、标准严格。汽车电子协会(AEC)的AEC-Q100标准和国际标准组织(ISO)的ISO-26262标准对汽车电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极高要求,半导体厂商获得相应的认证方能进入汽车产业链。


以上特点使得半导体企业、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商已形成强绑定的供应链关系,对新进企业构成坚实的行业壁垒。
 

第三,汽车价值链重构,新进从业者不断涌现。

互联网企业探索进入汽车行业。近几年来,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非常活跃,谷歌、百度、优步、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均宣布了无人车的研发计划,谷歌和百度等企业已实现了上路实测。谷歌公司在2005年开始无人车研发和测试工作。截至2016年10月,谷歌无人车已行驶超过322万千米。


消费电子半导体企业进军汽车电子。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的稳定增长和可观前景,以及智能手机和PC市场增速下滑,使得消费电子半导体企业迫切希望进入汽车电子领域来巩固其市场地位。高通公司已从汽车制造商获得大量无线调制解调器订单,其支持自动驾驶功能的骁龙车载处理器将于2017年搭载在奥迪公司新车中。2016年,高通收购恩智浦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电子半导体企业。英特尔于2011年组建车载创新和产品开发中心,提供完整平台化解决方案,2016年宣布与捷豹公司合作开发车载智能互联系统。联发科于2016年宣布进入车用芯片市场,计划于2017年第一季度发布首批车用芯片解决方案。英伟达已完全撤出手机市场,凭借在GPU图像处理方面的技术积累,专攻ADAS算法芯片,2016年发布了与沃尔沃公司合作的Drive PX2自动驾驶平台。

 

我国发展汽车电子半导体具备后发优势

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
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812万辆和2803万辆。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7%,超过第二大生产国——美国一倍以上。


国有汽车品牌实力不断壮大。在中国乘用车市场,2016年,中国自有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52.9万辆,同比增长2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2%。


 

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一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
 

二是国家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规划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产业。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第三,龙头企业加速汽车电子半导体产业布局。

汽车电子半导体设计方面,大唐公司与恩智浦公司合资成立大唐恩智浦公司,其产品包括车灯调节器芯片、门驱动芯片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芯片。其中门驱动芯片是中国汽车电子前装市场的第一颗国产芯片,也是中国首个符合AEC-Q100行业标准的产品。地图服务商四维图新以6亿美元收购IC设计企业联发科旗下的杰发科技公司,主攻车载、车控类汽车电子芯片解决方案。
 

CMOS图像传感器方面,2016年初,国内资本以19亿美元收购美国OmniVision公司,使其成为北京豪威科技公司的子公司。2016年7月,北京君正集成电路公司宣布拟以120亿元人民币收购豪威科技公司、6.2亿美元收购思比科公司,深度布局CMOS市场。收购完成后,北京君正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三大CMOS图像传感器企业。


新能源汽车IGBT方面,比亚迪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2015年销售超过6万辆。公司已布局IGBT全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测试、封装、新能源汽车应用等。旗下比亚迪微电子公司与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公司正合作开发IGBT产品。
 

代工制造方面,中芯国际通过收购意大利LFoundry公司,获得具有汽车电子半导体产品经验的8英寸生产线。华虹宏力公司深耕FS-IGBT工艺产品,与多家合作单位推出了600V、1200V、1700V等IGBT器件工艺。


关键字:CMOS  新能源汽车  汽车电子 引用地址:基础这么差,我国凭啥抢占汽车电子半导体新高地?

上一篇:拿完钱就走人,谷歌汽车项目人去楼空究竟为何?
下一篇:兵家必争之地,2017年这些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厂商有钱挣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03

从NEPCON看汽车电子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得益于车联网、大数据等应用模式的推波助澜,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例保持增长态势。然而中国本土汽车电子制造商主要面向信息娱乐、导航等系统,而受制于创新能力的限制,在技术含量和价值更高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等前装市场中,中国企业仍处于竞争劣势。     近日,调研公司IHS发布预测报告,称HMI(人机界面)、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功能将是未来汽车技术的主题。     新的人机界面     IHS高级分析师Mark Boyadjis表示,增强现实不仅仅是一个时髦词汇,将会出现在逐步登陆各种设备,包括新型汽车。Nvidia、英特尔有望在CES上带来针对汽车平台的新型处理器,有望将汽车增强现实应用变成现实。
[汽车电子]
瑞萨电子:汽车电子要有中国元素
  瑞萨电子汽车电子产品中心大中国区总监赵明宇   盖世汽车网: 瑞萨的产品应用领域很广泛,在汽车领域,瑞萨主要有哪些方面的业务?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赵明宇: 在汽车电子领域,瑞萨实际上是二级供应商,除了给一级供应商提供硬件的平台之外,还提供软件的设计。在国内,有些汽车相关企业有非常好的渠道,但是他们的技术力量非常薄弱,缺少技术积累,这导致他们在研发阶段往往没有好的思路,而瑞萨就是帮助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其搭建整个技术平台。   瑞萨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地方在于,汽车领域的产品和非汽车领域的产品是完全独立的。汽车领域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生产都是单独的工序,这样更容易保证质量的可控性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ECU设计及其在ASR控制中的应用
0 引 言 早期节气门是为了调节汽油机的充气量,在化油器腔体上设置的节流装置,通过杠杆、钢丝拉线与油门踏板相连。因其常见为蝶形阀门,故称节气门。电控喷射系统取代化油器后,油路自成系统,进行压力喷射;在进气系统方面,保留了化油器进气道喉管下方的一个简单却非常重要的部件——节气门,并增设电子控制单元(ECU)、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等监测工况。电子控制节气门系统(Electronic Throttle ControlSystem,ETC)是在电喷系统的节气门机构中,去掉了一些附属补偿装置,增加了新的电控单元、直流电机、减速齿轮、驱动电路等。与传统的节气门控制方法不同,电子节气门系统中节气门在任何工况下都直接由电机驱动;而且E
[工业控制]
<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节气门控制系统ECU设计及其在ASR控制中的应用
从MCU到SOC,瑞萨力拓车载ADAS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舒适性、安全性需求的提升,各种安全控制系统如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碰撞预测系统等将呈现集中发展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从汽车电子细分市场来看,车载电子不再是“噱头”,而是脚踏实地,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在车载芯片行业,瑞萨电子的MCU和SOC得到了众多汽车产品供应商以及整车厂的认可,广泛地被采用在比如车身电子控制系统、仪表盘、导航多媒体信息娱乐系统、底盘和安全系统、动力引擎控制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和ADAS相关应用之中。鉴于此,电子发烧友针对车载ADAS系统采访了瑞萨电子应用技术中心汽车电子部部长林志恩。       瑞萨电子应用技术中心汽车电子部部长林志恩表示,瑞萨电子的
[汽车电子]
思特威重磅推出4K超星光级夜视全彩图像传感器SC850SL
2021年7月12日,中国上海 — 技术先进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科技(SmartSens Technology),正式推出其首颗Stack的Rolling Shutter 架构8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 SC850SL,作为思特威首颗Star Light (SL) Series 超星光级系列产品,力求以4K超星光级夜视全彩影像赋能高端智视应用市场。 大数据时代下催生的视频结构化技术持续走热,该技术旨在通过提高对目标物细节特征的识别提取能力从而更高效地为后端运算获取图像关键信息。因此对CIS的成像清晰度、画面覆盖范围、暗光成像以及色彩呈现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性能要求,同时CIS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AI视频时代的到
[传感器]
思特威重磅推出4K超星光级夜视全彩图像传感器SC850SL
Teledyne e2v全新CMOS 传感器,专为3D激光三角测量法应用而设计
Teledyne e2v,Teledyne Technologies 旗下的全球成像解决方案创新公司,宣布推出其 Flash CMOS 图像传感器系列,该系列专为 3D 激光轮廓分析/位移分析应用和高速、高分辨率检测量身定制。 新款 Flash 传感器采用 6μm CMOS 全局快门像素,有效地结合了高分辨率和高帧率。提供 4k 或 2k 水平解析度,畫面播放速率各為 1800fps 和 1500fps (8 位元),對應的讀出速度分別是 61.4Gbps 和 25.6Gbps (市面上最佳的 Gbps/價格比)。感測器使用適合標準光學格式的 µPGA 陶瓷包裝,在 4k 中有類似 APS 的光學格式,在 2k 中則為
[传感器]
Teledyne e2v全新<font color='red'>CMOS</font> 传感器,专为3D激光三角测量法应用而设计
一种全集成型CMOS LDO的设计
引言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对于数/模混合的片上系统中,数字电路对模拟电路的干扰加大,因此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需要施加独立电源,以减小数/模混合带来的相互干扰以及动态调整功耗。全集成型LDO线性稳压器可以用来为系统中各子模块单独供电,具有抑制电源噪声,减小干扰,同时消除键合线电感引入的瞬态脉冲的优点,此外还可以减小片外器件和芯片引脚,所以全集成型LDO线性稳压器成为片上系统(SoC)型集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模块。由于LDO的负载电流变化大,且调整管尺寸较大,为满足LDO的稳定性要求,必须对LDO进行频率补偿。传统方法是利用负载电容的ESR进行补偿,但是,全集成型LDO不允许使用片外电容,因此设计一个不需片
[电源管理]
一种全集成型<font color='red'>CMOS</font> LDO的设计
Green Hills µ-velOSity RTOS 和 ST 的 Stellar SR6 MCU紧密协同
ST 授权合作伙伴 Green Hills Software 设计了一款集成的硬件软件解决方案,为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提供了显着的优势。 该创新平台将 Green Hills Software µ-velOSity 实时操作系统 (RTOS) 与 ST 的 Stellar SR6 汽车微控制器 (MCU) 及其微控制器抽象层软件的先进功能融为一体。 可靠的 RTOS 和尖端的 MCU 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现代嵌入式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这种组合成为开发人员最佳选择的原因,为他们构建实际的嵌入式应用程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TOS 供应商和 SoC 制造商之间合作的价值 为了确保无缝集成和优化性能,RTOS
[嵌入式]
Green Hills µ-velOSity RTOS 和 ST 的 Stellar SR6 MCU紧密协同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