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为何还未被激光雷达取代?

发布者:Alisallll最新更新时间:2017-04-07 关键字: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首先要明确,这里要讲的雷达是发射电磁波的正经雷达,而不是发射机械波的倒车雷达。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一、引子

首先要明确,这里要讲的雷达是发射电磁波的正经雷达,而不是发射机械波的倒车雷达。

二战军迷和历史研究者大概对雷达技术的渊源了如指掌:第一台实用雷达就是用于探测试图半夜从空中越过英吉利海峡的德农——坐着飘在天上的金属壳的德农。之后雷达既在太平洋夜战中碾压过岛国训练有素的战列舰观察兵的光荣时刻,也有过在贝卡谷地被犹太人的反辐射导弹炸成渣渣的惨痛历史。

雷达从战争机器转职交通行业的初期伴随着无数车主的血泪——雷达测速。而现在雷达成为了车主摆脱油门的助手——自适应巡航的主传感器,以及并线的保护神——盲点监测和并线辅助用传感器,还偶尔扮演避免追尾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自动紧急制动用传感器。

二、构造和原理

目前车载雷达的频率主要分为24GHz频段和77GHz频段,其中77GHz频段代表着未来的趋势:这是国际电信联盟专门划分给车用雷达的频段。严格来说77GHz的雷达才属于毫米波雷达,但是实际上24GHz的雷达也被称为毫米波雷达。

在工程实践中,雷达天线具体实现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车载雷达中比较常见的是平面天线阵列雷达,因为相比其他实现方式,平面雷达没有旋转机械部件,从而能保证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成本。下面以目前常见的平板天线雷达为例,介绍车载雷达的构造和原理。

先对车载雷达有个直观地认识:

 

 

炸开看看:

 

 

其中这一片就是天线阵列,如下图所示:

 

 

其中从上至下分别是10条发射天线TX1,然后是2条发射天线TX2,最后是4条接收天线RX1至RX4。

两组发射天线分别负责探测近处和远处的目标,其覆盖范围如下图所示:

 

 

这里因为近处的视角(FOV)比较大,大概有90度,所以需要更多天线,而远处的视角小,大概只有20度,所以两根天线就够了。

雷达装在车上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毫米波雷达为何还未被激光雷达取代?

雷达通过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所发射的电磁波并非各向均匀的球面波,而是以具有指向性的波束的形式发出,且在各个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强度,如下图所示:

 

 毫米波雷达为何还未被激光雷达取代?

雷达主要测量目标的三个参数:位置、速度和方位角。下面简单说说这三个参数的测量原理。

位置和速度

这两个参数的测量原理在小学科普课本里就讲了:雷达波由发射天线发出、被目标反射后,由接收天线接收雷达回波。通过计算雷达波的飞行时间,乘以光速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雷达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而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计算返回接收天线的雷达波的频率变化就可以得到目标相对于雷达的运动速度,简单地说就是相对速度正比于频率变化量。当目标和自车接近时,回波的频率相比发射频率有所升高,反之则频率降低。

实现位置和速度的测量的具体方法根据雷达采用的调制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雷达的调制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实现雷达回波的识别和飞行时间的测量,需要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上加入标记和时间参考。在车载雷达中主要使用幅值调制和频率调制两种方式。

方位角

通过并列的接收天线收到同一目标反射的雷达波的相位差计算得到目标的方位角。原理如下图所示:

 

 毫米波雷达为何还未被激光雷达取代?

其中方位角αAZ可以通过两个接收天线RX1和RX2之间的几何距离d以及两天线收到雷达回波的相位差b通过简单的三角函数计算得到。

三、应用实例

毫米波雷达最常见的三种用途是:

1.ACC(自适应巡航)

2.BSD&LCA(盲点监测和变道辅助)

3.AEB(自动紧急制动,通常配合摄像头进行数据融合)

作为已经量产多年的技术,我想就不用再介绍以上功能的具体内容了。让我们来说点更有趣的事:

a) 雷达的数据处理流程

实现ACC等功能的核心技术是目标识别与跟踪。在接收天线收到雷达回波并解调后,控制器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采样并做相应的滤波。接下来用FFT手段将信号变换至频域。接下来寻找信号中特定的特征,例如频域的能量峰值。在这一步还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目标,获取的仅仅是雷达波的反射点的信息。

并且,对于很多高性能雷达来说,此时获得的多个反射点可能来自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货车可能形成5-10个反射点。所以首先还要将很可能属于同一物体的反射点匹配到同一个反射点集群中。接下来通过跟踪各个反射点集群,形成对物体的分布的猜测。

在下一个测量循环中,例如通过卡曼滤波,基于上一次的物体分布,预测本测量循环中可能的物体分布,然后尝试将当前得到的反射点集群与预测结果进行匹配,例如通过比较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参数。当反射点集群与上一测量循环得到的物体信息匹配成功时,就得到了该物体的“轨迹”,同时该物体的可信度增加,反之则可信度下降。只有当一个物体的可信度超过一定门限时,该物体才会成为我们关心的目标而进入所谓的目标列表。

b) 关于雷达的两个小问题

1.雷达到底能不能探测到静止目标?

很多早期的ACC系统不会对静止物体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如果前方有静止物体,例如在进入探测范围之前就停在前方的车辆,ACC并不会将该车作为目标,不会发出减速请求。所以有人以为雷达无法探测静止物体,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通过之前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雷达探测能力只和物体的雷达波反射特性有关,不涉及其任何运动特性,所以只要物体的雷达反射截面足够大,该物体不存在无法探测的问题。早期ACC不对静止物体作出反应主要是由于目标分类的缘故。由于早期的雷达的角分辨率较低,导致高度方向和横向的分辨率较低,无法很好的区分可以越过的物体,例如井盖,或者可以从下方穿过的物体,例如路牌。

所以为了避免ACC误动作,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路牌而制动,设计成不对从探测到开始就保持的静止物体进行反应,因为无法判断该物体是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参与者。另一方面,即使是早期的ACC系统,由于雷达保存了该目标的历史信息,如果已经探测到的车辆从行驶中制动到停止,系统仍然能够将该物体划分为交通参与者,从而进行制动。

2.相比激光雷达的优势?

随着自动驾驶的火热,激光雷达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因为其具有高精度、大信息量、不受可见光干扰的优势。但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方案并未完全抛弃毫米波雷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天气原因。激光的波长远小于毫米波雷达(nm vs mm),所以雾霾导致激光雷达失效并不是段子。同样的原因,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可以轻松超过200米,而激光雷达目前的性能一般不超过150米,所以对于高速公路跟车这样的情景,毫米波雷达能够做的更好。

其次,毫米波雷达便宜啊,作为成熟产品,毫米波雷达目前的价格大概在1.5千左右,而激光雷达的价格目前仍然是以万作为单位计算的。并且由于激光雷达获取的数据量远超毫米波雷达,所以需要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处理数据,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所以对于工程师而言,在简单场景中,毫米波雷达仍然是最优选择。

以上是关于嵌入式中-毫米波雷达为何还未被激光雷达取代?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引用地址:毫米波雷达为何还未被激光雷达取代?

上一篇:PC市场一片哀号 TI收购AMD干什么?
下一篇:AI已来 我们该担心的是生命还是生命的意义?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08

激光雷达进入4D时代,大众、保时捷纷纷提前布局
自动驾驶技术,离不开激光雷达获取的周围环境的3D信息,但是“4D激光雷达”你听说过吗?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除了周围环境的3D信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周围运动物体的速度,以及物体运动的方向。实时获取“三维信息+速度”的整体数据,就成了很多公司的研发技术路线。 比如激光雷达制造商Aeva,这家公司刚刚获得了大众汽车大股东保时捷的投资,这也是保时捷投资的唯一一家做激光雷达的公司。而在今年4月,Aeva宣布已经与奥迪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样一来,这家公司拥有了大众汽车两个高端品牌的加持。 4D激光雷达背后的FMCW技术 为什么要获取周围物体的速度呢?因为在某个时点生成的三维地图毕竟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数据,三维数据上每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进入4D时代,大众、保时捷纷纷提前布局
Innoviz推出新一代激光雷达传感器 比前一代的成本低70%
据外媒报道,高性能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与感知软件领先供应商Innoviz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新一代传感器——InnovizTwo。新款高性能车用级激光雷达传感器成本更低,可以为所有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一个功能齐全的解决方案。 InnovizTwo(图片来源:Innoviz Technologies) 虽然汽车行业正向高度自动化发展,但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还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即使是最先进的L2+自动驾驶平台都面临着导致安全问题的技术限制,这一点也阻碍了技术发展,阻碍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只有特定的一些汽车制造商能够实现量子飞跃,提供L3自动驾驶汽车,而这一过程需要数百名工程师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在所有驾驶
[汽车电子]
Innoviz推出新一代<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传感器 比前一代的成本低70%
LightWare新推全球最小最轻激光雷达,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无人机和自动驾驶车辆改变了世界,因为他们能够去往人类到不了的地方。不过,此类机器很容易受到事故的影响,因为它们缺乏最基本的人类视力。 SF45 microLiDAR(图片来源:LightWare LiDAR) 据外媒报道,美国公司LightWare LiDAR推出了全球最小、最轻的扫描激光雷达传感器——SF45 microLiDAR,以期望将自动驾驶机器提升至一个全新的水平。SF45给机器添加了一双研究,让高成本的无人驾驶车辆(UAV)能够在风险更低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包括安全地交付具有价值的有效载荷,同时可以挽救生命。 LightWare LiDAR LLC公司的首席执行官Philip Constantine解释说
[嵌入式]
LightWare新推全球最小最轻<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禾赛科技发布新款固态激光雷达原型机
近日,国内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固态激光雷达——Pandar GT,并宣布完成原型研发,正在与多家国际一线OEM和Tier1合作和开发测试。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禾赛会给数十家量产合作伙伴正式提供A样件。 禾赛固态激光雷达Pandar GT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在媒体撰文宣布了这一消息。在文章中,李一帆把汽车行业的激光雷达客户分为两派: 一派是测试派客户,最大的特质是“量少,钱多,着急”。他们中,偏早期一些的是买几台做研发和开发,收集数据,验证系统。成熟一点的客户会买几十到几百做小批量的运营,简称Fleet Service(比如做无人出租车运营的RoboTaxi)。 这类客户特别急,因为他们开发的时间都是按周规
[汽车电子]
自动驾驶又双叒叕撞了,还能不能靠谱了?
自动驾驶汽车又双叒叕撞了!近日,网络人称“萌剑客”的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的某品牌汽车,在“自动驾驶”状态下,在沈海高速发生交通事故,不幸去世。 人们在对英年早逝的遇难者表示遗憾和哀悼的同时,免不了将质疑的目光投向汽车厂商,以及这些年不知让多少人趋之若鹜的自动驾驶。 PS. 欢迎大家文末参与讨论。 也难怪大家会有这样的质疑,因为随着“自动驾驶”功能在汽车中渗透率的提升,类似事故出现的频率和数量似乎也在加大,在自动驾驶商业化之路上一直领跑的特斯拉,身上“背”的事故也最多,这自然会引起人们不安的情绪,并且在心中嘀咕一句“自动驾驶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 敏感的L3 出了事,责任的
[嵌入式]
自动驾驶又双叒叕撞了,还能不能靠谱了?
当安卓旗舰机和激光雷达开始加持 VCSEL有了更大野心
新生的、冲击高端市场的荣耀Magic3发布了,在一堆眼花缭乱的参数之后,有一个技术亮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搭载了8*8 dToF激光对焦系统。此前,dToF对焦系统仅为苹果所独有,而继小米11 Ultra之后,荣耀Magic3也用上了dToF,预示该技术将渐成安卓阵营的主流。 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是dToF的核心部件之一。随着dToF在手机、TWS、机器人、汽车等领域的逐步落地,VCSEL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高效的VCSEL “VCSEL市场一直没有起量,我们就逐步放弃了。”一位投资人此前曾这样表示。 在iPhone X上的惊艳亮相,让VCSEL从原本的工业应用市场转向商业与消费类市场。安卓系也相继推出多款集成To
[手机便携]
当安卓旗舰机和<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开始加持 VCSEL有了更大野心
特斯拉或放弃纯视觉自动驾驶,4D毫米波雷达的春天来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4D 毫米波雷达 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这其中不仅是国内的飞凡R7和理想L7 Pro版开始搭载4D毫米波雷达,特斯拉在其第四代智能驾驶系统硬件平台上也将开始搭载4D毫米波雷达。国内车企部署并不让人意外,但是特斯拉过去一直是纯视觉方案的坚定支持者,这次转而部署4D毫米波雷达,将是对其整个 自动驾驶系统 的一个重大变革。根据网络上透露出来的信息,特斯拉将在其自动驾驶硬件平台上搭载一颗自研的4D毫米波雷达,该雷达将采用双 芯片 级联雷达解决方案+赛灵思Zynq MPSoC处理平台( FPGA ),成为特斯拉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硬件平台的最大亮点所在。 4D成像雷达的优势 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如果说算力需求可以通过对于
[汽车电子]
特斯拉或放弃纯视觉自动驾驶,4D<font color='red'>毫米波雷达</font>的春天来了吗?
激光雷达战局,被AEB之争改变
激光雷达要不要?这个问题在行业內争议很大。 而且,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换挡提速,“价格战”如火如荼,主机厂高喊“科技平权”,激光雷达的高成本如何快速下降成为核心问题。 “进入200美元时代”的喊法,今年在业内开始流行起来。这方面,4月15日,速腾聚创发布基于M平台的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首个项目量产价格下探至200美元级别,较此前M1 Plus/M2 500美元的售价,降了一倍多。 而另一家禾赛科技(纳斯达克代码:HSAI),也于4月19日发布了新品ATX。虽然发布会上没讲价格,但是,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基本上也到了“$200”级别。这距离当初华为讲激光雷达要做到“$100”,时间仅仅过去了三年半。 实际上,相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战局,被AEB之争改变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