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和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合资公司(下称大唐电信),进军中低端手机芯片市场。高通和大唐电信分别持股24%,北京建广和智路资本持股比例总计为52%,北京建广属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公司(下称中国建投),中国建投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大型国有投资集团。在半导体行业,国企与外资巨头的这种合资方式较为少见。系哦啊吗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半导体是核心产业,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成长,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基金的投入,中国半导体行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17年1月6日,美国白宫发表报告称,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发展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芯片制造商,以及美国的国家安全,建议对中国芯片企业的商业活动采取更严密的审查。美国出面叫停了中国企业在欧洲、美国的多起半导体并购案。
具体看本次合资,此前高通一直专攻高端市场,展讯(展讯通信有限公司,现隶属紫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发科(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攻中低端市场。因此,高通与展讯少有竞争。而此番高通借道大唐进入中低端市场,对展讯、联发科展开竞争。而中低端手机芯片正是中国企业追赶高通等海外巨头的根据地。
近年来,国内手机芯片设计企业近年进步神速,在手机芯片市场,除了三星、苹果、华为海思这几家主要供给自己家手机使用外,高通、联发科和展讯三家企业拥有手机芯片80%的市场份额,展讯等国内芯片设计商有望向中端,乃至高端延伸。
综合以上背景,在国家基金也正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的同时,国资旗下的大唐电信、中国建广与高通的结盟,引发广泛议论。
中国芯究竟靠什么与外企争
基于此,就中国手机芯片企业如何与外企竞争,记者近期专访了展讯通信市场副总裁王成伟。
记者:对于国家投入TD-SCDMA,TD-LTE,一直有争议的声音,如何看这些争论?
王成伟:对于国家投入有看法的人,只是单方面看到中国在整个产业投入有多少,没有看前后的关联性,只看到单笔投入,没有看到TD-SCDMA的投入对于TD-LTE的带动。我们芯片企业做项目有很多预研项目是没有任何收益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进入市场,所以投入非常大。但这又是必须要做的。所以对于TD-SCDMA除了经济上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积累,通过TD-SCDMA把整个产业链带起来。从市场上来说,这个价值是无法衡量的。中国手机行业腾飞就是在做TD-SCDMA以后,全球75%以上的手机在中国生产。所以我们做TD-SCDMA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没有TD-SCDMA这个团队,相信中国移动没有这么快可以做TD-LTE,无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做出1亿TD-LTE用户,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印度也想建一个LTE的网络,计划一年以内要发展1亿用户,但到现在也才两三千万用户,中国移动一年做了1亿用户,两年做了5亿用户,这个速度是全球其他区域无法达到的。所以今天来看,在TD-SCDMA时代,中国移动选了很多站址,做移动通信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基站,它做TD-SCDMA的时候就已经把TD-LTE的站址都选好了,这是可以共享的,你说这个成本是TD-LTE的成本还是TD-SCDMA的成本?而且如果没有那样的铺垫,今天TD-LTE不可能有这么快的接网速度,一年以内做到1亿用户,这是一个奇迹。到去年年底的时候,中国移动的LTE基站,不论是TD-LTE还是LTE,占了全球LTE基站的三分之一,如果加上中国另外两家运营商的话,整个中国的LTE基站几乎是全球数量的一半。中国LTE用户今天更是远远超过其他区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TD-SCDMA给TD-LTE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记者:那TD-LTE对后续的5G有什么样的作用和铺垫?
王成伟:每个技术都有连续性,我们现在虽然是4G时代,但手机里还有2G和3G,它不是一个割裂的技术。你想横空出世一个新的技术是不切实际的。4G做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在2G时代,中国2G的技术和产业落后领先水平10到15年。再看3G,中国的3G技术和产业落后先进技术10年。1999年全球第一个3G适用网络开始,到2001年日本3G网络规模化应用。而中国是2009年发展起来,这个差距是9年。4G是2013年美国第一个LTE商用,而2014年中国LTE也实现了商用,中间只差了一年半的时间。标准、系统,包括芯片设计,包括终端等等,包括运营商的推广也好,运营也好,人才的积累,这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我们在整个产业上的方方面面都打了很好的基础,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在4G上面发展壮大。中国芯片企业今天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我们在2G、3G的时代虽然跟随,但到4G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看应用的程度,我们已经超过了竞争对手,实现了跨越。今天,中国在网络设备,运营,终端技术,芯片和终端制造都是领先的。这时候我们去做5G,显然能感受到4GTD-LTE给未来的5G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记者:技术标准争夺的动力是什么?
王成伟:技术很多厂商可以实现的,标准之争背后实际上是利益的竞争。为什么大家都要去主导这个标准,因为让这个标准定下来背后潜藏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大家都要用这个技术,人家都需要拿你的技术去授权,无论是用你的设备还是用你的知识产权。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发展TD-SCDMA,TD-LTE去主导相关标准是有价值的。
记者:据说TD-LTE和FDD-LTE各有优劣,展讯对此有什么判断?
王成伟:这两个技术没有好和坏,各有特点,适用在不同场合。全球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不同的地方应用不同的技术。在欧洲,3G非常发达,它的频谱(无线电每个区域每MHz支持的最大传输速率)非常珍贵,它自然会把3G的频谱在4G上面重新应用起来。对中国来说,3G的商用时间短,频谱利用不充分,到了4G就会有更多的频谱给到运营商。这种不同的技术,根据当地不同的特点有效利用起来,这才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科技以人为本,就是怎么样把技术跟人的生活场景,跟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单纯说一个技术的好跟坏,没什么意义。
记者:这么说TD-LTE这一块比较适合中国?
王成伟:TD-LTE这个技术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今天我们TD-LTE频谱非常丰富。频谱对于所有的运营商来说这是最大的投入,海外所有频谱资源是拍卖的,花10个亿去买20M或者30M的频谱,这个是一笔非常大的投入。在速度上,FDD传递的峰值数据会比TD更高,但TD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可以利用更大的频谱提高速度,所以这两个技术的出发点是不太一样的。TD会更注重频谱资源的利用率,FDD会更注重带宽的宽度。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可以解决用户问题的技术都是好的技术。
2016年11月,TD-LTE在46个国家部署了85张商用网络,不仅仅是中国。此外,TD-LTE标准应该是一个国际标准,只是中国在主导,把它推向国际标准,并不单单是中国标准。
记者:现在视频对带宽要求很高,在TD和FDD之间有无倾向性?
王成伟:光看理论峰值没有任何意义,比如TD是100M,FDD是150M,但你的手机可能只有几兆,移动的带宽是共享的带宽,比如说基站能支持100M的带宽,但是如果有100个人用的时候,每个人分到1M,10个人用的时候你可以分到10M。所以你光去看理论上的数据没有任何意义,它在空中还有很多损耗,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影响。所以,分到你个人实际用户是10M,20M,它根据场景不同不一样。
澎湃新闻:欧洲的3G用的更长,中国很快很快把3G跨过去,这样划算吗?
王成伟:很多时候物极必反,对一件技术过于痴迷,在这个技术上做太多优化反而会误事。但是落后者,一定程度上会有后发优势,它可以看得更全面,看到前面人看不到的东西,所以能快速甩掉一些产品,聚焦到新的技术上去。
记者:那是不是4G还是这样,在投入很多之后,还是要很快跳到5G?
王成伟:每个通信技术成熟的商业周期大概10到15年,4G中国移动建网投入至少1000亿以上,它收回这个成本是有一定周期的。每个人能够给他带来多少利润,它需要时间的积累。移动通信是一个商用技术,它更多是靠企业经营,它一定要把投入的成本收回来,然后再进行5G的商业运营。
记者:在5G中国和欧美的竞争态势是怎么样的?
王成伟:在5G上面,今天最大的网络设备商华为、中兴在中国,全球75%的手机在中国生产,全球最大的运营商是中国移动。展讯也是全球前三的芯片供应商。对于整个产业链,从设备到终端,再到运营,中国都是最有优势的。所以,我相信在5G上中国会领先世界其他区域,至少不会比人家慢,而且中国有13亿人的单一市场,这是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基础,而且中国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规模了,我们有能力去支持13亿用户的规模。
记者:在移动通信大产业里,中国有什么地位?
王成伟:今天在设备供应商中,中兴、华为占了绝对优势,高通已经不做网络设备。在芯片领域,高通、联发科和展讯,加起来占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在大中华区域,中国厂商是占优势。
记者:大中华区中国企业需要多久才能达到说了算的地步?
王成伟:还需要几代技术,3G让中国人进入行业,4G我们逐渐在成长,5G是一个分水岭,5G以后,在6G时代中国的优势就比较明显,差不多再过20年就可能具有说了算的实力。
记者:展讯目前出货量已占到全球前三。对于中高端市场有什么计划?
王成伟:半导体行业一定需要有量,像我们研发16纳米的芯片,投入一两亿美元,这样的投入很多创新公司是做不到的。像三星投芯片,10年了还没有合理的回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做好这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有非常大的量。如今,展讯的2G、3G、4G芯片,还有WiFi、蓝牙、GPS芯片,这里面的专利技术都是展讯完全自主的,而且我们还会打造自主的CPU, 在全球,只有展讯和高通拿到了ARM V8手机芯片架构授权,做自己的手机CPU。过去我们只能从国外公司授权使用内核,但CPU内部是怎么运行你是不知道的,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技术。要去改变这种局面,从所谓的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CPU的黑盒子里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所以你看到的不仅仅是我们现在表现出来的出货量上的增长。在未来两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的产品会慢慢从中端往高端去做延伸。
记者:芯片设计这一块中国半导体这几年进步比较快的,整体水平怎么样?
王成伟:芯片设计很重要一点是看你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半导体制程来设计芯片。半导体摩尔定律是每过18个月半导体的集成度就会翻一番。翻一番带来好处是什么?如果能把成本固定下来,处理能力翻一番。这对于今天的技术进步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在阿波罗1号探月的时候的计算器的计算能力还比不上如今的智能手机,它的处理能力跟PC比较接近了。所以半导体的水平主要看半导体的制程,今天全球最先进的制程是在16纳米,14纳米,这个技术比用在电脑上还要快,手机上的技术已经超过电脑上的技术,甚至在下一代可能比电脑的更好更快。除了制程以外,射频技术,大规模集成技术等等。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运算能力强的时候就会发热,发热怎么样处理,这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和工艺,也需要大规模的实践才能掌握这个技术。还有如今的手机结构非常紧凑,如何在这么小的空间内集成这么多的结构。这也是除了制程工艺外,对半导体技术的另外一个衡量标准。
记者:中国企业做芯片设计的竞争力在哪里?
王成伟:我们设计芯片的人员只占整个公司的四分之一,我们做软件为客户做服务的人,帮客户把手机生产出来的人,占公司的二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还要多。所以,我们的优势就是半导体设计出来,同时还帮助客户一块儿来做这个产品,这是我们的一个竞争优势。第一个还是成本优势。第二条,我们把我们半导体设计和我们后面的服务,帮助客户生产结合起来,这是跟老牌的设计公司不一样。2000年做一个手机大概要10几个月,现在做一部手机大概三到五个月,把生产效率提升了,成本也就降低了,展讯把硬件、软件和后面的服务全部加起来。第三个,展讯更加开放,我们更愿意跟一些合作伙伴合作。过去展讯在并购以前只有1000人以下的规模,如今也只有4000人左右,而高通有大概3万人,联发科大概1.5万人左右。所以,从人数对比上面还是差很多。所以,我们跟很多第三方公司合作,跟很多提供IP的合作伙伴合作。这些人让我们能够跟最先进的技术同步前进。 这三者加起来,就是我们能做好的基础。。
记者:不久前白宫出了一份半导体报告,认为中国对美国半导体行业构成威胁,中国真对美国半导体产生威胁了吗?
王成伟:半导体是未来信息时代的基础,就像我们修高速公路的沙子,它是一个基础的软件。谁掌握了这个基础的原材料,谁在未来现实时代的高速公路上,路面质量就是由这个东西组成。他们第一个在信息安全上有足够多的技术在里面,第二从经济角度来说,它是一个技术原材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一定会来限制你,说中国各种各样不正当竞争。过去有很多美国公司在做芯片设计,今天你能看到只有高通这一家,剩下市场都被我们打败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它当然是威胁,过去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毛利是70%,今天已经掉到40%几,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单价都被中国公司给吃掉了。这对消费者是一件好事情。
记者:海外半导体并购遇到很大的限制,中国也少了一个尽速进步的通道,如何弥补呢?
王成伟:越是不卖的东西反而最后卖不出去。今天这个时代,交通工具和信息手段的变化,全世界真的成了所谓的地球村,交流很畅通,交通工具非常快,能让你一个晚上几乎可以到地球任何一个角落。同时,今天的信息沟通的方式,像维基百科等,各种各样的平台会把信息合法地曝光出来,是真正的自媒体时代商业机密的保密已经变得很困难。买不买得到并不用太在意。
记者:华为有自己的芯片也有终端,展讯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终端?
王成伟:海思的优势在于芯片跟终端合起来,它能做一些别人做不了,或者说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今天你可以把这样的技术当成一个卖点。而其他企业则思路不统一,半导体公司有自己的想法,手机制造公司也有自己的想法,这两个节奏是不一样的。做一款芯片,今天无论是概念还是芯片量产,差不多要10几个月。但现在一款手机出来只有五六个月的事情,这两个是完全不匹配的。所以,当你手机厂商要的技术没有,等做出来的时候产品就变化过去。但华为有一个好处,芯片和手机是一个公司。所以你看它的产品主要是高端,高端和差异化。
记者:也就是说做芯片设计没有自己终端这一块还是有点吃力?
王成伟:有自己的手机品牌可能会走捷径,但是这个捷径背后的代价你是看不到的。今天华为投了多少钱进去他是不会告诉你的。这是一个商业问题。
记者:展讯国资控股后,运行架构还是市场化的吗?
王成伟:这个要感谢母公司,它主要在资本上对我们给予帮助,在大方向上也有一些协调。但在日常的管理上没有对我们太多约束,让我们还能像一个民营企业一样自由,这也更适应今天这个半导体产业的方式在经营。我们是一家独立的公司,我们不是靠国家投入活下来的公司。展讯在商业的成功和技术的引进上面我们做了非常好的评估,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很多企业有很领先的技术,但无法将它商业化,这也是不行的。展讯可以很好地将技术的创新与商业应用相结合。技术上,我们实现了很多个世界第一,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商业上,我们的销售额每年都在增长。
以上是关于嵌入式中-中国芯究竟靠什么与外企争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上一篇:VR的商业前景非常好?
下一篇:科睿唯安收购市场领导者Publons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14
- USB Type-C® 和 USB Power Delivery:专为扩展功率范围和电池供电型系统而设计
- 景昱医疗耿东:脑机接口DBS治疗技术已实现国产替代
- 首都医科大学王长明:针对癫痫的数字疗法已进入使用阶段
- 非常见问题解答第223期:如何在没有软启动方程的情况下测量和确定软启动时序?
- 兆易创新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荣获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认证证书
- 新型IsoVu™ 隔离电流探头:为电流测量带来全新维度
- 英飞凌推出简化电机控制开发的ModusToolbox™电机套件
- 意法半导体IO-Link执行器电路板为工业监控和设备厂商带来一站式参考设计
- Melexis采用无磁芯技术缩小电流感测装置尺寸
- 千丘智能侍淳博:用数字疗法,点亮“孤独症”儿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