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借深度神经网络破译人类思维 人工智能走近大脑

发布者:恬淡如云最新更新时间:2017-06-09 来源: 新浪科技关键字:神经网络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外媒称,日本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借助人工智能破译了人类的思维和想象,从而在理解人类思想及其背后的大脑机制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

  据阿根廷21世纪趋势网站6月6日报道,破解人类思维的内容是科学界长久以来的愿望。事实上,此前的种种研究也已经实现了破译人类所见、回忆、想象和梦境的内容。

  例如另一个日本科学家团队早在2008年就成功地在电脑屏幕上直接重现了从人类大脑活动中获取的图像。

  但包括这一研究在内的其他以往研究都遭遇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每个个体的大脑内容都具有其独特性,因此思维模式的目录创建很难实现。

  报道称,此外,这些模式还必须与少数预编程的图像相结合,这个阶段就需要对实验参与者接受的长期和高成本的图像测试进行无数处理。

  不过,根据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神谷之康及其团队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报告称,人工智能的到来显然为该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团队发现,可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将人类个体的大脑活动破译和解读成可理解的信号。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建立在实验室造神经元基础上的计算机模型,与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运行方式类似。
广告

  报道称,人工神经网络利用传统算法技术制造出具有理解能力和解决难题能力的计算机软件,能够对人类的思维进行解读。

  这一切的基础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解析获得的。

  报道称,日本科学家利用一个深度神经网络(DNN)架构克服了此前在破解人类思维、梦境和想象有关的研究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我们研究证实,深度神经网络的信号模式可以被用来识别一个人看到或想象的物体,”神谷指出,“解码器获得了神经网络的模式,并将其与大数据库中的影像进行比对。以此方式对人所见和所想的物体进行识别,成功率很高。”

  报道称,在这项研究的框架内,日本科学家还发现大脑视觉区破译神经网络的能力最强,从而揭示了人类大脑与实验室制造的神经网络之间的一种同源性。

  下一步,神谷希望能够提高解读人类思维的精确度,“人工智能走近大脑科学或将为大脑和机器之间的新接口打开大门,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人类意识,”他总结道。(编译/韩超)

关键字:神经网络 引用地址:日本借深度神经网络破译人类思维 人工智能走近大脑

上一篇:基于DE2的开源片上系统Freedom E310移植
下一篇:台积电:3纳米芯片工厂地址首选台湾 美国次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14

DeepMind强大:用神经网络来生成音频
大名鼎鼎的AlphaGo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而开发他的公司就是DeepMind,作为Google旗下AI明星公司,DeepMind于18年公开了12项AI专利申请,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DeepMind公布的其中一项专利,就是在某个位置或计算机上实现为计算机程序的系统如何能够生成包括在多个时间步骤中的每一处的相应音频样本的音频数据序列(申请号:PTC/US2017/050320)。 正如 DeepMind 著名的 Wavenet 论文所表明,神经网络也可以应用于处理音频。 神经网络是机器学习模型,它使用非线性单元层来预测所接收的内容。除了输出层之外,还可能有隐藏层。每个隐藏层输出内容成为下一层的输入,即下一个隐藏层或输出层。 网络的
[手机便携]
DeepMind强大:用<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来生成音频
神经网络迷雾难题何解
看到“双节”期间中国有 5.5 亿人出行的新闻,我不由得虎躯一震。想到了人会多,但没想到会这么多!看来大家都充满了探索欲,希望在难得的假期去往自己熟悉或未知的地方。 就算你选择了“家里蹲”,也一定会通过网上冲浪、阅读游戏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探索是人类的本能,从婴儿时期开始,好奇心就驱动着我们去探索并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 AI 的成长则离不开对人类的观察与模仿,其中,就包括探索的能力。 这种能力被算法掌握之后,出现了阿尔法狗打败人类棋圣,也出现了 OpenAIFive——在电子游戏领域完虐人类玩家。不过即便如此,人类的探索能力依然令最高级的 AI 都望尘莫及。 比如婴儿可以从爬行和探索中学会认知三维空间
[嵌入式]
<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迷雾难题何解
AI芯片大战愈演愈烈 英伟达能否领跑下去?
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日前在加州圣何塞市一个拥挤的会议厅中宣布,该公司的最新芯片可帮助加速人工智能(AI)算法。过去几年中,英伟达的股价和盈利不断增长,因为其支持游戏和图形制作的图形处理器帮助机器学习领域取得许多突破。但是随着AI领域投资渐增,英伟达现在面临英特尔、谷歌以及其他科技巨头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也在开发自己的AI芯片。 在英伟达公司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黄仁勋在推出英伟达最新芯片Tesla V100时,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任何竞争对手的名字。比如,他称谷歌为“某些人”。但他明确表示,挑战者们正开发的技术无法与英伟达相媲美,特别是在将AI芯片应用到云计算领域这个巨大的新机遇方面。
[物联网]
Cadence发布业界首款面向汽车、监控、无人机和移动市场的神经网络DSP IP
楷登电子(美国Cadence公司)今日正式公布业界首款独立完整的神经网络DSP —Cadence® Tensilica® Vision C5 DSP,面向对神经网络计算能力有极高要求的视觉设备、雷达/光学雷达和融合传感器等应用量身优化。针对车载、监控安防、无人机和移动/可穿戴设备应用,Vision C5 DSP 1TMAC/s的计算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所有神经网络的计算任务。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内容提要: ·完整独立的DSP核心,全面支持各级神经网络层 ·芯片面积不到1mm2,计算速度可达每秒1 TeraMAC (TMAC) ·通用的可编程解决方案,为未来而生,满足不断演进的技术需求 ·为视觉设备、雷达/
[嵌入式]
对抗性神经网络凭啥入选MIT2018十大突破性技术
日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刊文评出了2018年十大突破性技术,“对抗性神经网络”(GAN)赫然在列。 什么是对抗性神经网络?为什么它能入选MIT十大突破性技术?它的发展脉络如何?与我们此前耳熟能详的神经网络有什么区别?能够应用在人工智能的哪些场景?还有哪些关键问题有待攻克? 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委、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军平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 故事中的GAN幻影 张军平告诉记者,虽然GAN是科技领域的“新贵”,但其实在很久以前的中外小说中就能看到这个想法的影子。 这个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于1941年的小说《象棋的故事》。 在
[机器人]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虚拟传感器温度补偿系统
0 引言 固态压阻式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所制成的传感器,其灵敏度将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输入输出特性存在非线性。表现为被测的目标参量为零或保持恒定值时,改变工作环境温度,则传感器的零点或输出电压值均发生变化,这将给测量目标参量带来误差。传统的温度补偿方法有:恒流源供电法、电压正反馈补偿法、热敏电阻补偿法,但以上三种方法只能是灵敏度温度系数接近于零,很难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得到完全补偿。因此,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和虚拟仪器相结合,设计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系统,消除了温度影响同时也进行了零点及非线性补偿。 1 补偿系统的工作原理 补偿系统由传感器和温度补偿器两部分组成。传感器部分包括主传感器与温度监测传感器:主传感器为
[测试测量]
基于<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技术的虚拟传感器温度补偿系统
Facebook宣布全面转为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翻译
  语言翻译是一股能够让人们组建群体和使世界更加紧密的力量。它可以帮助人们与在海外居住的家庭成员联系起来,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讲不同语言的人们的观点。通过使用机器翻译,自动翻译文章和评论,以打破语言障碍,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相互沟通。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即便体量大如 Facebook ,想要为20亿使用的用户创造无缝、高精确的翻译体验也是很困难的,这需要同时考虑上下文、俚语、打字错误、缩写和语意。为了继续提高翻译质量, Facebook 团队最近宣布从基于短语的机器翻译模型切换到基于 神经网络 的翻译模型,来支持所有的后端翻译系统。每个翻译系统每天翻译超过2000个翻译方向和45亿个翻译。这
[网络通信]
GPU和神经网络加速器如何助力汽车自我思考?
汽车行业是推动人工智能(AI)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这是因为该行业致力于自动驾驶汽车和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的泛在利益。 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但是如果汽车行业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业界还在讨论实现全自动化所需的理想技术组合,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人工智能,尤其是神经网络将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的作用是执行对于传统视觉或模式识别系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使每个神经网络各自不同,并针对特定任务进行设计,它可以更高效、更精确地执行任务。 所有神经网络的组织模式都是在多个层面上多次处理数据。因此,神经网络可以在不同的输入模式下运行十到二十次,而不是用一组特定的参数只运行一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