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电极市场焕发第二春,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

发布者:AngelicWhisper最新更新时间:2017-07-0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石墨电极  负极材料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去年还在下滑的石墨电极市场在今年来了个大逆转。

 

“上半年,我们的石墨电极基本是供不应求。”方大炭素董秘宁庆才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市场缺口约10万吨左右,预计这一供求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据了解,今年1月以来,石墨电极价格持续上涨,从年初的1.8万元/吨左右上涨至目前的6.4万元/吨左右,涨幅高达256%。与此同时,作为石墨电极最主要原料的针状焦也变得紧俏,价格一路上扬,相比年初涨幅已超过300%。

 

 

下游钢企需求旺盛

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主要用于电弧炼钢炉、矿热电炉、电阻炉等,炼钢用石墨电极约占石墨电极总用量的70%至80%。

 

2016年,受电炉炼钢低迷的影响,炭素企业效益整体下滑。据统计,中国石墨电极2016年总销量同比下降4.59%,前十大石墨电极企业总亏损2.22亿元。各家炭素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石墨电极销售价格下滑的幅度远大于成本下降的幅度。

 

这一情形在今年出现了逆转。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钢铁行业持续回暖,加之各地对“地条钢”和中频炉进行彻底清理整治,钢企对电炉的需求急增,从而带动石墨电极的需求,预计全年需求量为60万吨。

 

目前,我国石墨电极产能超过1万吨的企业有40多家,总产能在110万吨左右,但今年以来受环保督察的影响,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石墨电极生产企业处于限产、停产状态,预计全年石墨电极产量约在50万吨。

 

“约10万吨的市场缺口并不是企业加大产能就可以解决的。”宁庆才称,石墨电极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两三个月以上,加上备货周期,短期很难放量。

 

炭素企业减产、关停,钢企需求却在增加,导致石墨电极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其价格一路上涨,目前市场价格相比今年1月份已涨了2.5倍。有的钢企为了拿到货,不得不提前付款。

 

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高炉,电炉钢更加节能、环保和低碳。随着中国步入废钢折旧周期,电炉钢将获得更大发展,预计其占整个钢产量的比重有望从2016年的6%提升至2030年的30%,未来对石墨电极的需求依旧较大。

 

据了解,目前石墨电极生产企业中,方大炭素的产能为16.5万吨,约占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随着石墨电极的供不应求和量价齐升,公司业绩在今年一季度触底回升,比上年增长566.55%。

 

上游原料价格涨势不减

石墨电极的涨价很快传导至产业链上游。今年以来,石油焦、煤沥青、煅后焦、针状焦等炭素生产主要原材料价格连续上涨,平均涨幅超过100%。

 

方大炭素采购部负责人用“暴涨”来形容。该负责人表示,公司在加强市场预判的基础上,采取择机低价购进、加大库存量等措施来应对涨价、保障生产,但原材料的涨势之猛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

 

在涨价的原材料中,作为石墨电极的主要原材料,针状焦的价格涨幅最大,最高时一天暴涨67%,半年时间涨幅超过300%。据了解,针状焦占了石墨电极总成本的70%以上,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原料更是完全由针状焦组成,每生产1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需要消耗1.05吨针状焦。

 

针状焦还可应用于锂电池、核电、航天等领域,在国内外都属于稀缺产品,我国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为保证生产,石墨电极企业纷纷抢购,导致针状焦价格不断上调。

 

据了解,国内生产针状焦的企业较少,目前产能相对较大的是方大炭素,拥有6万吨产能,3万吨自给,3万吨外销。永东股份正分步实施年产4万吨针状焦项目,前段工序沥青加工项目目前已投产。宝泰隆已建成年产针状焦约5万吨的项目。山西焦化也在筹建10万吨/年针状焦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涨价似乎成了主流声音,虽然一些原料厂家盈利大为改善,但下游炭素企业的市场风险、运营成本却在进一步加大。


关键字:石墨电极  负极材料 引用地址:石墨电极市场焕发第二春,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

上一篇:“中国制造2025”碰撞“工业4.0”,中德企业该怎么合作破局
下一篇:2017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惊现3款“高颜值”仪器产品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19

深圳先进院高性能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3月1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筹)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理论预言苯乙烯材料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基于大量的计算模拟数据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和非常小的体积膨胀。相关成果以 Phenacenes: Promising Organic Anodes for Potassium-Ion Batteries(《苯乙烯:有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题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DOI:10.1021/acs.jpcc.9b10930)上。 因为在成本和环境等方
[汽车电子]
深圳先进院高性能钾离子电池<font color='red'>负极</font><font color='red'>材料</font>研究取得进展
“科技兴蒙”行动推动千吨级5G储能用高比能负极材料示范生产线落地转化
  近日,在科技兴蒙合作推进会上,内蒙古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杉杉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就联合实施开发高比能量5G储能用负极材料科技攻关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此协议由内蒙古杉杉科技为项目实施主体,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研发优势,为本项目提供技术路线、验证及实验人员培养等,并建立长效的输出机制。     杉杉科技作为中国第一家锂电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旗下共有8家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杉杉科技包头一体化基地总投资38亿,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锂电负极材料供应商。自2020年初,杉杉科技总部已明确将在5G硅基负极储能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及延伸,主要产品为5G储能基站及信号塔持续供电及散热。    此次高比能量5G储能用负极材料开
[新能源]
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排名贝特瑞夺得桂冠
赛迪顾问发布《2014年十大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对中国锂电池用负极材料企业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企业的产能、实际产量、销售收入、盈利能力、产品质量、客户结构、技术积累、研发投入、品牌认知度等进行了综合考虑。综合排名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一,行业内的 “黑马”为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用负极材料行业“龙头”贝特瑞。目前已经供应三星SDI、LG化学等国际大客户的第一供应商,近期,其母公司中国宝安将贝特瑞装入上市公司平台,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热炒的机会,但中国宝安是一家涉足矿产、房地产和医药等领域的大型企业,业务范围广泛,未来贝特瑞装入母公司,只是其业务板块中的一小块,公司很多的决策将需要多方股东深入协
[嵌入式]
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缺点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高性能 锂电 电极 材料 层出不穷。石墨烯的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比表面积、等诸多优良特性,一定程度上对解决该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石墨烯直接储锂的优点: 1) 高比容量:锂离子在石墨烯中具有非化学计量比的嵌入?脱嵌,比容量可达700~2000 mAh/g; 2) 高充放电速率:多层石墨烯材料的层间距离要明显大于石墨的层间距,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嵌入和脱嵌。大多研究也表明,石墨烯负极的容量有540 mA·h/g左右,但由于其表面大量的含氧基团充放电过程中分解或与Li+发生反应造成 电池 容量的衰减,其倍率性能也受到较大影响。 杂原子的掺杂带来的缺陷会改变石墨烯负极材料的表面形貌,进
[汽车电子]
赢创化学公司推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可改进锂离子电池
石墨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首选材料,但随着需求不断变化,如 电动汽车 电池需要更高的容量及更快的充电速度,人们一直在寻找可替代石墨的材料,其中硅碳复合材料被认为极具潜力。与石墨相比,硅碳复合材料的理论存储空间容量更高、体积容量更大、放电电压非常低且成本更低。 据外媒报道,德国化工企业赢创(Evonik)推出硅碳复合材料Siridion®Black,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新型负极材料。该材料通过增加能量密度并提高快速充电能力和能效,使电池动力更强。 赢创硅烷业务部负责人Peter Friesenhahn表示:“Siridion®Black的推出是我们产品组合战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我们将在有吸引力的、以技术为导向的增长
[汽车电子]
赢创化学公司推出硅碳复合<font color='red'>负极</font><font color='red'>材料</font> 可改进锂离子电池
动力电池产业链竞争日益加剧
近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原始资源矿相对缺乏,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竞争加剧。 一、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带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021年上半年,汽车累计销售1289.1万辆,同比增长25.6%,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20.6万辆,同比大增201.5%。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特别是是2021年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12.7%。 图1 2021年上半年汽车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咨询整理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需求量的同步增长,2021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52.5GWh,同比累计大增200.3%。 图2 2020~2021年月度动力电池装车量
[嵌入式]
动力电池产业链竞争日益加剧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