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战会让自动驾驶汽车死在襁褓里吗?

发布者:静静思索最新更新时间:2017-09-04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专利战  自动驾驶汽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最近美国著名的《大众机械》杂志对“自动驾驶第一诉讼案——Google VS Uber”进行了点评。文中引用了多种例证表达了对这起诉讼案的悲观看法,文章作者认为长此以往,未来相当一部分小型潜质企业会被扼杀,而且全面自动驾驶到来的时间也会延迟。

 

 

  文中,纽约大学法学教授 Jeanne Fromer 表示:“创新一般都是靠累积,一个创新建立在另一个之上,而另一个又建立在另一个之上,最终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可能侵犯他人的专利。”

  MIT 教授 Bryan Reimer 则更加直接犀利:“创新者似乎对保护自己的发明或创新更有兴趣,而不是实现其科研目的:用科技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这会使创新活动陷入停滞,最终损害公众利益”。

 

 

  总之,眼见这场大战毫无收手之意,而且镁光灯之后还有更多小型企业已经陷入专利挣扎,他们持有悲观态度,文中也利用了多个优秀的合作案例,如沃尔沃和奥托立夫合作建立新公司 Zenutity,戴姆勒与博世签署新合作开发协议等,呼吁汽车巨头和科技巨头们能够看清形势,共领未来。

  专利战会扼杀自动驾驶汽车吗?

 

 

  不论怎样,自动驾驶就是未来,纵使天塌下来也改变不了,所以专利战是不会扼杀自动驾驶汽车的,用“扼杀”这个词更多是出于警醒的作用,这符合美国人一贯的语言风格,不然在美国你说“I am fine”(我挺好)时,一定会被认为你现在状况很糟糕。

  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虽然扼杀谈不上,但这会严重制约自动驾驶的发展,特别是自动驾驶现在还有大量的未填补以及待提高技术难题。正如《大众机械》(文)所说,苹果和三星互相起诉、反诉,导致智能手机在过去十年并未取得显著的进步,而且双方也是两败俱伤——苹果现在遇到了空前危机,三星则日落西山。

 

 

  历史好似轮回,但处在其中的人却似乎不愿承认。因为早在汽车发明时,美国汽车业就受到了专利压制长达16年之久,专利持有者塞尔登借此大发横财,虽然遭后人唾弃,甚至后人也不承认他的“第一汽车发明专利”是真实有效的,但严重制约汽车发展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里我们不再详细讨论这个发明专利的真实性,但当时这份专利确实是受到法律认可并保护的。  

  所以这就苦了美国汽车业,因为只要谁想造汽车就得支付高昂的专利费,也因此很多刚发展起来的企业被逼死,其中就包括弗林特汽车公司。弗林特汽车公司1901年成立,老板哈迪就是后来帮助威廉·C·杜兰特成立通用汽车的功臣之一。

  最终被逼无奈下,资本家们只能采用组建联盟(汽车制造商协会ALAM)给塞尔登输送利益,虽然构建壁垒保存了自己,但一方面损失了自己的利益还制约了自己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新兴小型企业几乎没机会入驻这个联盟,所以只能不断地支付高额的专利费,一时间哀鸿遍野。

 

 

  当然也有不怕死的,比如亨利·福特。但即使是这位汽车巨鳄,也一度因为这场专利战差点拖垮了福特汽车,甚至影响到福特T型车一时无法顺利上市。

  现在想想,汽车历史也不过110来年,如果没有这个所谓的利益联盟和一纸专利制约,美国汽车业乃至世界汽车业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强盛。

  所以说历史好似轮回,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只不过现在如果真的开战,只怕更加凶险,毕竟当年只是一纸专利,但现在可是有着各种智囊团和法律顾问,可是能“分分钟”组建起专利矩阵壁垒的。

  合作共赢才是未来,眼光放远点

  当然企业家们也不是傻子,共同开拓未来新局面当然是好。可为什么他们还是执着于专利战?一个字——钱。

 

 

  像所有技术变革一样,自动驾驶领域的经济收益机会是巨大的。根据英特尔旗下调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自动驾驶汽车将在 2050 年成为价值7万亿美元的市场核心支柱。关于钱,连亲兄弟都明算账,何况是关系脆弱的商业伙伴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Google和Uber吵得不可开交。该诉讼声称,工程师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在辞职之前从谷歌内部服务器下载了1.4 万份技术文件,之后自己创业,并于2016 年初创立了一家名叫Otto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几个月后,Uber以6.8亿美元收购Otto,相当于Uber变相窃取了商业机密。

 

 

  不论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有多少,让人唏嘘的是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就是当年Ghostrider自动驾驶摩托(其在第一届DARPA大赛上崭露头角)的主设计师,一个技术天才竟然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轻易地获得了如此庞大的技术文件,可见自动驾驶的巨大商业价值和这项技术脆弱的隐秘性。所以企业家们希望通过专利手段来巩固和保护自己,这无可厚非。

 

 

  但正如马斯克所说:“确定技术领先地位的不是专利,而是公司吸引和鼓舞优秀工程师的能力”。自动驾驶新时代下,一流的企业靠管理、二流的企业靠技术、三流的企业靠专利,这老大老二都奋力发展去了,老三却还在各种专利案上斗得你死我活,哪天斗明白了也差不多就是拜拜的时候了。

  Google和Uber之战就是一个好例子,事实上引发这场战争是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所以接下来可能发起的“专利大战”让车聚君挺遗憾,我这局外人都可得想明白,为什么聪明百倍的企业家们就想不通呢?

  这点上,企业家们还是得学学特斯拉的做法。为什么特斯拉会开放专利,特别是移动充电站技术,要知道这些技术在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看来都不是一时能搞定的。

 


 

  说白了,特斯拉希望通过这种开放的手段,尽快布局超级充电站,以此来缓解电动汽车最棘手的续航里程问题。

  有意的是,在特斯拉宣布专利共享后,它的股票立即增长了2%,因为大家也不傻,专利开放意味着特斯拉会获得更快发展,电动车的使用瓶颈也会更晚到来。

  除了专利还有秘密

 

 

  有人会说了,因为它是特斯拉,要是小企业早就被干趴下了。当然如此,虽然小企业不能学特斯拉使高风险手段,但用步步申请专利的心态做企业,只怕离出局也就不远了。

  别的不说,专利是公开的,它强制要求在一定年限内不能被抄袭,但它也有弊端,比如一旦公布专利,全世界人都能看到你的“配方”。要知道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所以抄袭也好,模仿改进也好,大家都玩着擦边球,大不了就是罚钱和陷入无止境的专利案中,但他们也因此抢得了市场和先机。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专利还有秘密这么一说,所以可口可乐没有给自己的配方申请专利,将配方作为技术秘密保护起来,也能受到法律保护,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效,只不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秘密外泄。

  刚听到特斯拉共享专利,大家是不是很惊讶和佩服?其实都是商人,哪有不顾自己利益的,只不过特斯拉早就认清了局势,核心技术压根就没有申请专利而是作为技术秘密被保护起来,至于非核心部分用来共享开拓市场,岂不更好?

  小结

  专利战会真的打起来吗?希望不会,毕竟这会伤害到各方企业,最终我们消费者也会受到牵连,毕竟一旦真的开战,全面自动驾驶很难如期到来。

  所以,各位老大们还是心平气和好好谈谈,为人类的未来着想,也让像车聚君这样的普通民众早日享受到自动驾驶的乐趣。


关键字:专利战  自动驾驶汽车 引用地址:专利战会让自动驾驶汽车死在襁褓里吗?

上一篇:揭秘Waymo是如何进行自动驾驶测试验证
下一篇:高通发布汽车芯片组 剑指无人驾驶和车辆间直接通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35

三星推下一代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内存解决方案 已进入量产阶段
日前,三星电子公司公布了一系列为下一代自动电动汽车设计的尖端汽车内存解决方案。新产品包括256gb(GB)PCIe Gen3NVMe BGA SSD,2GB GDDR6DRAM和2GB DDR4DRAM,用于高性能信息娱乐系统,以及2GB GDDR6DRAM和128GB通用闪存存储(UFS),用于自动驾驶系统。 三星电子表示,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信息娱乐和 自动驾驶 系统的快速发展,半导体汽车平台正面临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以往 7~8 年的更换周期现在已经被压缩至 3~4 年,同时性能和容量正提升至服务器应用的常见水平。 据悉,三星新汽车内存产品已完成客户评估,现进入量产阶段。 三星256GB
[汽车电子]
三星推下一代<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电动<font color='red'>汽车</font>内存解决方案 已进入量产阶段
手机巨头专利:三星华为贴身缠斗 苹果大战高通
  手机江湖的激烈厮杀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高通战苹果, 三星 战 华为 ,首屈一指的国际玩家们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难消难解、错综复杂的“世界大战”—专利之争。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高科技企业中,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的仅有6家,分别是 三星 、英特尔、谷歌、微软、 华为 和苹果。   实际上,巨头们大力投入研发背后,亦希望技术研发形成的技术成果,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市场回报。 华为 掌门人任正非早在几年前就预言了一场“专利世界大战”的发生,警示企业必须对此有清醒的战略研判和战略设计。   巨头之间彼此压制的目的和策略是什么?专利混战带来什么思考?而野心勃勃准备出
[手机便携]
三星否认重新涉足汽车制造 自动驾驶测试只针对软件
凤凰科技讯 据《韩国先驱报》北京时间5月2日报道,在三星电子获得韩国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公路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后,当地媒体报道称三星旨在重新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三星对此予以否认。 韩国国土交通部表示,已批准三星正在开发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当地媒体引用业内人士的话称,监管部门的批准预示着三星将进军自动驾驶汽车市场。 不过,三星重申了此前的立场,即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只针对软件开发,而不是汽车制造。“测试许可并不意味着三星正在制造自动驾驶汽车,它只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和解决方案开发,仅此而已,”三星一名管理人士称。 韩国国土交通部称,三星是第19家获得政府批准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也是第一家获得这一许可的科技公司。现代汽车是韩国最大汽
[半导体设计/制造]
盘点中国9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及最新进展
随着车企及科技公司对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在当前成了众多研发者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然而在中国,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自动驾驶汽车目前还不被允许在公共道路上测试,使得有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需求的企业,要么选择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已经开放了路测的地方进行测试,要么只能通过国内的示范区来实现。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而之于国内的很多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在示范区内开展测试明显更容易达到,因此近两年,陆续有一大批智能网联或自动驾驶示范区在中国落地生根,譬如上海智能网联示范区,作为目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最全、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示范区,
[嵌入式]
Innoviz推出汽车感知平台 加速自动驾驶汽车生产
据外媒报道,高性能固态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和感知软件领先供应商Innoviz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汽车高感知平台InnovizAPP。该平台包含汽车级硬件和软件,可使自动驾驶汽车(AV)识别物体,并对其进行分类。Innoviz已将InnovizAPP提供给选定的汽车制造商巨头,助力实现全球消费者AV计划。 InnovizAPP基于Innoviz的高级感知软件,并采用Innoviz LiDAR传感器的丰富数据以及专有的AI算法,可以分析点云并以高精度估算物体的速度。该软件还可在所有3D驾驶场景中、距离250米内准确检测和分类物体,包括汽车、卡车、摩托车和行人等。此外,该平台还会实时执行感知算法、检测像素并将其
[汽车电子]
小米放言不畏苹果专利 呼吁加强定制化合作
    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奇虎360、华为等网络巨头不容忽视的对手,小米一时间在国内掀起规模性手机风潮,而小米的营销模式也引发业界人士驻足探讨。   9月19日,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如同小米低调的作风,林斌谦逊文雅,说话轻声慢语,不时地拿起小米手机比划着。他从来不把自己定位于这个行业的强者,但他却要成为领军者。“小米还年轻。”这是整个采访中,林斌提到最多的一句话。     小米一时间在国内掀起规模性手机风潮, 而小米的营销模式也引发业界人士驻足探讨。   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小米在证券界的发音似乎很少。”记者的一句话,林斌笑了。“对啊,因为小米还没有计划上市。在我心里,小米才两年还挺小的,小
[手机便携]
苹果获新专利 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复杂机器学习系统相关
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授予了苹果公司一项泰坦项目专利,即用于推理、决策和运动规划的机器学习系统和算法,以控制自动驾驶或部分自动驾驶的车辆。 苹果泰坦项目概念图(图片来源:patentlyapple.com) 机动车辆可以感知环境,并在没有或仅有少数持续输入的情况下进行导航,因此被称为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车辆,是当前研究和开发的重点。近日,由于收到可用硬件和软件的限制,执行用于分析车辆外部环境相关计算的最大速度还不足以在无人工指导下做出重要的导航决策。然而,即使使用快速处理器、大内存和先进算法,在不可预测的行为背景下,自动驾驶车辆在客观上也很难做出及时和
[汽车电子]
苹果获新<font color='red'>专利</font> 与未来<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的复杂机器学习系统相关
自动驾驶和联网汽车的安全性分析
结语 确保整辆车的安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领域分离是一个核心概念。。自动驾驶汽车的威胁模型还不完全清楚。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安全性。
[嵌入式]
<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和联网<font color='red'>汽车</font>的安全性分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