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接口名字多 三句话理清USB标准乱象

发布者:ByteChaser最新更新时间:2017-09-14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USB接口  USB标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十多年前,USB总线进入主流视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存储方向,并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把众多外设都全部拉入自己的阵营。这是他们为整个行业带来的巨大贡献,没有人会否认。但是推广USB的组织有着特殊的取名技巧,让人捉摸不透:十多年后的今天,进化了三个大版本的USB标准,不光搞出了一大堆别名,USB 3.1的出现还分出Gen1和Gen2,更别提那些mini、micro、Type-ABC的接口形态定义了。

  

  这让我们这群普通人看得那叫一个疼,以往还从接口和插头的颜色一眼就判断出哪个是速度更快的,现在看着这些新冒出来的东西傻傻分不清楚,不想为USB-IF取名品味背锅的人们,是时候好好算一笔总账了。

  Full?High?Super?抱歉我英语不太好……

  回望USB从二十年前的1.0起,截至今天广泛为人所接受的3.0,USB标准总共经历了四个版本的迭代:1.0、1.1、2.0和3.0,光看阿拉伯数字的话,小学数学及格的人都能知道哪个版本更为先进。但USB-IF有一个起艺名的嗜好,他们给传输速率也起了名字:1.5Mbit/s叫Low Speed、12Mbit/s叫Full Speed、480Mbit/s叫Hi-Speed、5Gbit/s就是SuperSpeed,语言的冲击力可比冷冰冰的数字大多了。

  

  很遗憾的是传输速率一定会和USB标准的版本挂钩,所以USB-IF觉得给几个USB版本直接上套速率的名字给称呼起来好像也挺带感,比如Hi-Speed USB和SuperSpeed USB。结果问题来了,当一个东西存在多种叫法的时候,一旦搅混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大家看起来都很快呀,我怎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是USB 3.0?而且USB还有一个很棒的特性叫做向下兼容,所以USB-IF也就干脆让新标准“吃掉”老标准,然后把旧的传输速率也划分到新标准下面,所以在极少情况下你能看到像Full Speed USB 2.0这样的奇葩。

  

  这一团乱麻本该是一个无法收拾的局面,好在USB-IF在推广USB 3.0的关头想到了出奇制胜的一招——改接口的颜色。他们决定让USB 3.0/SuperSpeed USB标准的设备统一采用蓝色作为接口塑料板的配色,以和旧标准的接口区分开来。群众一时间弹冠相庆,哪怕是近视都能一眼认出哪个接口标准更新速度更快了。下游硬件厂商虽然看着接插件又多了5个pin而感到肉痛,但咬咬牙上了新接口,推广效果相比成本的增加还是值得的。

  强行把USB 3.1分成两代 在下心服口服

  但好景不长,2013年Intel把Thunderbolt接口的两股数据流拧成一股,达到20Gbit/s的传输速率,USB-IF看着你速度都已是我4倍,深感不能忍。当年7月,USB组织公开USB 3.1标准。按照通常的逻辑,USB 3.1就是USB 3.0的升级,但在今天讨论USB 3.1是不是比USB 3.0更快,或是存在什么其他的进步却是一个不成立的话题,因为USB 3.0已经不存在于USB-IF的定义里了。留下的现行标准里,除了代表2.0标准的Hi-Speed USB外,只有SuperSpeed USB和SuperSpeed USB 10Gbps。

  

  难道统治了外设及移动存储连接界好几年的USB 3.0标准就这么被宣布突然死亡了?显然不是,只是USB-IF的命名习惯实在太差。你刚刚应该在上面看到过,USB-IF还管USB 3.0叫SuperSpeed USB的,那如此看来这个SuperSpeed 10Gbps便是USB 3.1了?天真。USB 3.1 Gen 1和USB 3.1 Gen 2两兄弟华丽登场时,你最想做的事情就会是把USB-IF里负责起名字的人的脑袋给按进显示器。所谓USB 3.1 Gen 1就是原来的USB 3.0,真正的新标准是这个叫USB 3.1 Gen 2的东西。至于传输速率的那个英文名,尽管USB-IF很喜欢,我们还是选择无视比较好。

  

  单纯从纸面数据上看,USB 3.1 Gen 2标准把理论传输速率给翻了一倍赶上了第一代Thunderbolt,还在编码位宽从十位提升至百位的同时,把信令开销从原来的20%压低到了3%,可谓是长足进步。但这次下游厂商这次面对接受新标准所带来的成本和兼容性挑战时不干了,于是他们宁肯配合USB组织的命名障眼法“升级”USB 3.1,也不愿花大力气应用新接口。所以现在绝大多数宣称支持“USB 3.1”标准,但不肯说明究竟是Gen 1还是Gen 2的电子产品或是PC配件,实际上骨子里都还是USB 3.0的能力。

  

  你们不说 差点以为USB Type-C = USB 3.1

  因为要适应不同的设备种类,在USB Type-C出现前,光从接口形态上来区分,USB 2.0标准的接口就有USB Type-A,USB Type-B,miniUSB Type-B、microUSB Type-A以及microUSB Type-B五种(已经被淘汰的不计在内),而在USB 3.0时代还新出现了USB 3.0 Type-A、USB 3.0 Type-B和microUSB 3.0 Type-B。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便是USB Type-A、USB 3.0 Type-A和microUSB Type-B。因为有颜色和形状的双重区分,人们还是能较容易地辨明接口的用途和速度。

  

  但在2014年,USB IF发布了USB Type-C的1.0版定义,这个接口不仅仅是定义了一个不会插反的新接口形态,它24个的触点数目远超出现行USB标准定义的4个或9个,所以即便USB Type-C可以通过转接的形式兼容旧标准,但它并不是一个以适应现行USB标准为目的的接口,这个接口是为未来而准备的。由于USB Type-C几乎是和USB 3.1前脚跟着后脚出现的,再加上以前压根没人关心自己每天插来插去的USB接口是什么Type,结果不少人瞬间迷失,把二者混为一谈。

  

  不过实际情况是USB 3.1 Gen 2只是一个传输标准,USB Type-C于它而言则只是一个合适的物理载体。USB Type-C也可以承载USB 2.0和USB 3.1 Gen 1协议,现在越来越多使用USB Type-C作为接口的智能手机就是很好的例子。但USB Type-C能干的事情远不止以10Gbit/s的高速传输小电影:支持USB PD 2.0的USB Type-C能以20V/5A(100W)的大功率给笔记本这样的大户供电;而支持DP附加模式的USB Type-C可以外接兼容该模式的显示器;Intel甚至在第三代Thunderbolt标准的定义上选择与USB Type-C共用接口。

  三句话理清USB标准乱象

  现在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为全文作出总结:

  1、USB 3.0接口通常为蓝色,一定会有5个以上的触点,而USB 2.0接口的触点不会超过5个;

  2、USB 3.1 Gen1就是USB 3.0换了个马甲;

  3、不要见到USB Type-C就以为它会更快,速度请认准USB 3.1 Gen2。

  虽然USB最终的前进方向必定是往着USB Type-C/USB 3.1 Gen2走的,但一个新标准新接口的普及总会花上至少好几年的时间,将来我们必定会面对新老标准共存的混乱场面,先打好预防针,接下来几年内接触带USB接口设备时便可心中有数,拒绝被坑了。

  


关键字:USB接口  USB标准 引用地址:USB接口名字多 三句话理清USB标准乱象

上一篇:接口这么多 但只有USB Type C会成主流
下一篇:开发USB Type-C的注意事项及各芯片厂商的方案解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40

USB接口的局域网接入技术的实现
摘要: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接入局域网的方案,使多台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使用各自的USB接口接入局域网,并提供了该方案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通用串行总线(USB) 局域网 目前,在局域网内部,计算机接入局域网的传统方法是通过在计算机主板上安装以太网卡来实现网络的互联。这种接入方式需要计算机主板上有闲置的ISA或者PCI插槽,还需要上级网络设备有足够的接口支持。当上级网络设备的下行接口数量不够时,必须在这个网络设备下面添加集线器(HUB)或者交换机(Switcher)。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局域网接入适配器。它将传统意义上的多块以太网卡和集线器的功能集于一身,使多台计算机可以用各自的USB接口
[网络通信]
USB的开发之标准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是用于将适用USB的外围设备连接到主机的外部总线结构,其主要是用在中速和低速的外设。USB是通过PCI总线和PC的CPU连接,实现数据的 传送。USB同时又是一种通信协议,他支持主系统(host)和USB的外围设备(device)之间的数据传送。 USB的优点有以下几条:         USB为所有的USB外设提供了单一的、易于操作的标准的连接类型。这样一来就简化了USB外设的设计,同时也简化了用户在判断哪个插头对应哪个插槽时的任务,实现了单一的数据通用接口。         USB排除了对各个鼠标、调制解调器、键盘和打印机接口的需求,因而减少了硬件的复杂性和对端口的
[嵌入式]
基于USB的嵌入式LCD图文显示系统的设计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人类文明踏入数字化时代的不断成功,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而显示器是人与机器沟通的重要界面,早期以显像管显示器为主,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显示技术不断涌现。液晶显示器件作为一种成熟的平板显示器件,它独具的低压、微功耗特性使之可以直接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结合而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甚至改变了整个社会。可以说,有信息的地方就离不开显示,凡是需要显示的地方就有液晶的用武之地,因此对 LCD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意义。   2 系统工作原理及总体设计   2.1系统工作原理   本系统将应用单片机技术开发一种便
[嵌入式]
带全速USB接口的PICl8F4550应用设计
   摘要 介绍带全速USB接口的单片机PICl8F4550的特点,并利用它的USB接口设计了一个光栅位移检测装置。本设计提高了光栅位移检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减小了系统的体积,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关键词 全速USB接口PIC18F455O光栅位移传感器 固件    引 言   随着USB(Universal Scrial Bu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480 Mbps)USB2.0协议的出现,几乎所有的PC外设都可以移植到USB上,所以USB的PC外设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甚至在不久的将来,USB将完全取代异步串口和打印机并口,PC机厂商将不会再生产机箱上带异步串口和打印机并口的PC机了,机箱上也不会再有那么多
[安防电子]
如何将XBOX面板插座改成USB接口
最近想在XBOX上安装Linux,可是如何接键盘、鼠标成了头痛的问题。国外倒是有专门的转换接口卖,但是将近30美元的价格实在不能接受。 上网找来相关资料,发现XBOX面板上的4个手柄插座本质上就是USB接口,只不过比标准的USB口多出一个给手柄振动供电的针脚。对于键盘和鼠标这些无需振动的输入设备,不用接那根线就行了。 XBOX主板上的插座如下图:(图1) 对应的针脚定义:(图2) 改装所需:USB扩展挡板×1(有2个USB插座)、间距2mm的双排插座×1(电子城卖接插件的柜台一般都有的)以及工具若干。 USB规范(版本1.1,下载地址: http://www.flickercontrol.com/files/
[嵌入式]
USB接口的电气特性
    详细的USB的电器特性的相关内容是在USB规范。而在此,仅列出用户所需注意的一些特性。如图1所示,呈现了在全速设备与PC主机之间电气特性的连接。除了Vcc(+5 V)与接地线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D+与D-的差动数据信号线。首先,在连接至USB收发器之前必须先串接9O~44Ω的电阻。而后根据不同的USB设各的传输速度(全速或低速),改变在设各端的提升电阻1.5×(1±5%)kΩ的位置。这个提升电阻,也可视为设各端电阻。对于全速设备(12 Mbps),就将提升电阻接至D+信号线与电源之间的位置。如果是低速设各(1.5 Mbps),就将提升电阻接到D一信号线与电源之间的位置,如图1.15所示。这个电压源的范围为3.0~3.6 V
[嵌入式]
基于NI-VISA与LabVIEW的 USB接口应用设计
引 言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是近年来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它基于单一的总线接口技术来满足多种应用领域的需求;它的即插即用、支持热插拔、易于扩展等特性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已逐渐成为现代数据传输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开发USB应用系统的步骤是,先用windowsDDK(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包)或第三方开发工具(如DriverSt LJdic))开发LJSB驱动程序,然后用Visual C++编写DLL(动态连接库),最后再调有DLL来开发应用程序。显然,这对windows编程不熟悉的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何况USB驱动程序的开发难度很大。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快速开发USB接口应用系统的方法。它直接在
[测试测量]
基于NI-VISA与LabVIEW的 <font color='red'>USB接口</font>应用设计
Niosll和USB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卡设计
   引 言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对数据采集的要求日益提高,在瞬态信号测量、图像信号处理等一些高速、高精度的测量中,都迫切需要进行高速数据采集(如雷达信号分析、超音波信号分析);而进行数字处理的先决条件是将所研究的对象数字化,因此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日益得到重视。在图像信号处理、瞬态信号检测、工业过程检测和监控等领域,更是要求高速度、高精度、高实时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现在的高速数据采集处理卡一般采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高速总线技术的框架结构。DSP用于完成计算量巨大的实时处理算法,高速总线技术则完成处理结果或者采样数据的快速传输。DSP主要采用TI和ADI公司的产品,高速总线可以采用ISA、PCI、USB
[嵌入式]
Niosll和<font color='red'>USB接口</font>的高速数据采集卡设计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