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的主流接口有哪些?M.2、U.2谁更好?

发布者:科技思想家最新更新时间:2017-09-14 来源: ofweek关键字:硬盘  主流接口  M.2  U.2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套完整的PC需要很多个部件组成,如果在某次灾难中你只能保留一个部件,大家会选择留下哪个部分?这时候不管你的CPU多么高级,显卡多么有信仰,正常的人类应该都会选择留下硬盘吧,因为硬盘里不仅住着很多美日欧漂亮姐姐,最关键的是里面保存了你的使用记录,说的文艺点就是只有硬盘才能留住你的记忆,人要是没了记忆,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活鱼还有7秒的记忆)。

  作为PC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杯具的是硬盘还往往是最拖累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纯机械硬盘平台上。整套平台性能要想极大地提升,硬盘速度就不得不革命。时至今日,HDD硬盘依然是很多实体店装机的首选,但更快速的SSD已经是用过都说好,它好你也好。在这场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硬盘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今天的超能课堂我们就来谈谈硬盘的主流接口都有哪些。

  

  不同规格的硬盘上会使用不一样的接口

  大家都能说出不少,不过小编还是自己先曝答案吧——如上图所示,视硬盘大小不同,硬盘接口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能见到的至少有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其实这些还只是一部分,因为我们没提到的还有很多,比如BGA封装的,针对外置设备的eSATA接口,企业级市场用的SAS 3.0接口,习惯独来独往的苹果甚至还定制了很多自家专属的硬盘接口。考虑到它们跟日常使用的关系不大或者你知道了也没个卵用(因为是专属的),所以我们重点介绍的是普通人见得着的接口,如下图所示:

  

  硬盘常见接口及特色

  上述表格中一共列举了SATA 6Gbps、mSATA、SATA Express(以下简称为SATA E)、M.2、U.2及PCI-E接口,实际上每个接口下面通常还会有很多子类型,比如SATA硬盘还有1.8寸规格的,mSATA还有mSATA mini,PCI-E插槽除了常见的HHHL半高半长之外,还有全高全长、全高半长等等,不胜枚举,我们就选择最典型的吧。

  下面我们再详细介绍下每个接口的规格和特点。

  SATA 6Gbps接口

  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实际上SATA 6Gbps接口这个说法并不规范,准确的称呼是SATA III,接口速度是6Gbps而已,只是现在大家习惯这个说法了。SATA 6Gbps接口是目前最最常见的HDD/SSD硬盘接口,大部分人现在买的硬盘都在用这种接口。

  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6Gbps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太成熟了,6Gbps的带宽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了,而在HDD硬盘上6Gbps带宽远远谈不上瓶颈,谁让HDD硬盘发展太慢了,速度一直没有质变。

  当然,SATA 6Gbps也是有缺点的,它已经服役多年了,对新技术的支持是不够的,比如NVMe标准就不支持,而且体积相对比较大,不适应SSD日益小体积的发展趋势,6Gbps的带宽对新一代SSD来说也不够用了。

  mSATA接口

  既然SATA 6Gbps接口不利于SSD小型化,半高SATA设备又有点不受宠,所以针对便携设备开发的mSATA(mini SATA)接口就登场了,你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物理接口跟mini PCI-E接口一样,所以二者容易混淆,但mSATA走的是SATA通道而非PCI-E通道,所以需要SATA主控。

  JEDCE定义了两种尺寸的mSATA硬盘规格,分为MO-300A和MO-300B,前者又分为mSATA mini和mSATA,其中mini硬盘长宽是30x26.8mm,mSATA尺寸是51x30mm,单面厚度约为4.85mm,而MO-300B一般是30x30mm,比较少见。

  

  标准的mSATA硬盘布局

  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过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SATA接口的潜力也就是这样了,要想进一步发展还得寻找新的手段。

  M.2/NGFF接口

  取代mSATA的接口是M.2接口,最初叫做NGFF,全名是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它可以做的比mSATA硬盘还要小巧,基本长宽只有22x42,单面厚度2.75mm,双面闪存布局也不过3.85mm厚,但M.2又有丰富的可扩展性,最长可以做到110mm,可以提高SSD容量。

  此外,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后者更容易提高速度,早期的M.2接口使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不过在9系及100系芯片组之后,M.2接口现在全面转向PCI-E 3.0 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远高于之前水准,大大提升了SSD性能潜力。

  有趣的是,厂商的M.2接口有的选择了CPU原生的PCI-E通道,有的是通过PCH南桥扩展出来的,我们之前也针对这两种方案做过测试,实测性能基本没有差异。详情可以参考:

  直的好还是弯的好?南桥M.2与原生PCI-E接口性能测试

  

  M.2实际上是个庞大的规范

  最后要说的是,Intel主导制定的M.2接口实际上是个庞大的总集,我们常见的M.2硬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据类型和用途不同,它还有A/B/C/D/E/F/G/H/J/K/L/M之分,其中A、E两种类型常用于WiFI/BT无线模块、NFC模块、WiGig模块等,B、M可以用于SSD,而我们常见的2242/2260/2280/22110规格的M.2属于M分支的。

  PCI-E接口

  早在SATA接口的SSD发展之初,PCI-E接口的SSD就出现了,因为后者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其他SSD不论采用什么接口,都是从SATA向原生PCI-E走进,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省去了中间过程。不过PCI-E硬盘最初多用于企业级市场,因为它需要不同的主控,性能高的同时成本也高了,消费级市场也没多少需求,只是这两年来PCI-E硬盘才在高端消费级市场上崛起。

  跟显卡类似,PCI-E硬盘的规格也会根据长度、高度分为全高/半高、全长/半长等不同级别,最常见的PCI-E硬盘多是HHHL半高半长的,长度为167mm。

  PCI-E接口的硬盘速度也逐渐从当初的PCI-E 2.0 x2走向了PCI-E 3.0 x4通道,速度也达到了32Gbps,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使用了,而且早期PCI-E硬盘不能做启动盘的问题也早解决了,现在PCI-E硬盘已经是最为高大上的选择了,旗舰级SSD大多会选择PCI-E接口。

  SATA Express接口

  M.2接口解决了mSATA接口的后继问题,不过SATA 6Gbps接口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在6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要想继续提高速度已经很难了,SAS接口倒是可以把接口提高到12Gbps,但那是针对企业级市场的,对原接口做了很大变动,而且后者对成本并不敏感,但是消费级市场就不一样,要考虑到现实,对此SATA-IO给出的解决方案是SATA Express(SATA E)接口。

  为了提高接口带宽,SATA E接口也放弃了SATA通道,走向了PCI-E通道,他们选择的是PCI-E x2通道,具体有PCI-E 2.0 x2或者PCI-E 3.0 x2两种选择,因此就有了10Gbps以及16Gbps两种,最初是10Gbps居多,现在的主板逐渐开始提供16Gbps的SATA E接口了,因为100系芯片组的南桥通道数量大幅提升了。

  无论厂商选择PCI-E 2.0还是PCI-E 3.0方案,接口速度相对原来的6Gbps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带宽更不是瓶颈了。

  

  SATA E接口是2个SATA接口组合成的

  SATA E的物理接口实际上是通过SATA 6Gbps接口改造的,这有点类似SAS接口,它使用了2个SATA 6Gbps接口和一个只有4pin针脚的mini版SATA接口组成,其中小接口只能接入PCI-E线,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持向下兼容,因为目前SATA E硬盘的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或者说就没见到有几款正式商用的,搞成向下兼容的接口,SATA E至少还可以当成2个SATA 6Gbps接口使用,没设备用也不会浪费。

  

  SATA E接口的数据线

  SATA E标准推出有2年时间了,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SATA E普及之路还非常遥远,唯一明智的就是向下兼容了SATA 6Gbps接口。

  U.2/SFF-8639接口

  SATA E接口取代SATA 6Gbps有点不靠谱,不过我们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U.2接口,它之前叫做SFF-8639,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SF-8639接口改名为U.2接口,跟目前的M.2接口对应起来了,看这意思是希望在台机领域复制M.2接口在移动市场的成功。

  U.2接口跟SATA E接口的思路差不多,都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物理接口,但接口带宽更快,从PCI-E x2变成了PCI-E 3.0 x4,此外还增加了许多新协议支持,比如NVMe,这些都是SATA E接口不具备的(U.2其实才是SATA E的完全体)。

  

  U.2接口规范

  U.2的设备端接口融合了SATA及SAS接口的特点,中间用针脚填满了SATA接口留下的空缺,并预留了L型防呆设计,所以可以兼容SATA、SAS及SATA E规范,主板那一端则是mini SAS(SFF-8643)接口,设备端的U.2线则是一端接在SATA电源上,一端接在U.2硬盘的数据口上。

  

  U.2接口的Intel 750硬盘及U.2线(来源于Anandtech网站)

  U.2接口有很多优点,接口带宽达到了32Gbps,支持NVMe协议,甚至供电能力也提高了,这都有助于提高SSD性能,但U.2不好的地方在于它依然是新兴事物,很多主板目前并没有U.2接口,而且U.2接口的消费级硬盘少的可怜,目前正式开卖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

  如果想在普通主板上用U.2硬盘,那么最好的选择是U.2转M.2转接卡,华硕、微星、华擎都出过这样的小配件,支持U.2转为M.2接口,只要M.2接口也是32Gbps带宽的,这种转接是不会有性能损失的。

  总结:

  这么多接口,到底谁能主宰浮沉?小编在每个接口的介绍中都加入了自己的点评,SATA 6Gbps规格上已经落伍,但廉颇岁老,吃饭还是可以的,普通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谈不上苛刻,SATA 6Gbps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最主要的选择。

  mSATA不用说了,已经被淘汰了,M.2接口现在风头最劲,不仅在移动平台占据主要位置,随着32Gbps的M.2接口在100系主板上的普及,它在桌面平台也越来越流行。

  PCI-E显卡虽然要占据一个显卡插槽位,但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对主板没有特殊要求,在高端市场上依然会占有一席之地。

  SATA E接口未老先衰,到今天为止只剩下尴尬了,小编对这个接口一点也不看好,恐怕它等不到自己的春天了。

  U.2接口各种高大上,不论性能还是新技术支持都走在了前列,它被众人看好会成为SATA 6Gbps接口之后的新王者,不过小编可没这么乐观,私以为U.2接口还缺少关键吸引力,现在主板的支持力度还是太小了。

  如果U.2与M.2接口只能有一个胜出,小编认为M.2接口优势更大,因为现在的M.2接口速度和技术都不输U.2接口,厂商的支持力度更高,而且U.2硬盘直接安装在主板上,不需要2.5寸硬盘位,也少了理线的麻烦。其潜在的缺点在于硬盘容量可能比不上U.2硬盘,毕竟体积小很多,但以目前的SSD价格来看,这根本不是问题。


关键字:硬盘  主流接口  M.2  U.2 引用地址:硬盘的主流接口有哪些?M.2、U.2谁更好?

上一篇:为什么静态电流对于USB Type-C很重要?
下一篇:未来谁主沉浮:串行和并行接口SRAM对比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40

Wii觉醒 廉价运动传感器近在咫尺
  得益于Wii和iPhone的惊人成功,许多人都在怀疑,长期承诺的在手机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中增加运动传感器的时刻是否即将到来。分析师称:不尽然!   市场观察家表示,当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价格的迅速下降,对于挤压物料清单的大众消费产品来说,运动传感器仍然过于昂贵。   Bourne研究公司的首席分析师Marlene Bourne说:“Wii和iPhone是真正的例外”只有一小部分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以实现类似这些平台的成功,消费市场是非常挑剔的。”   在ABI研究公司2007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MEMS加速计厂商如ADI(Analog Devices, Inc.)和意法半导体(ST),由于Wii和iPho
[焦点新闻]
固态硬盘提高系统性能和数据可靠性
     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 今天推出 RealSSD P300 固态硬盘 (SSD),为企业环境带来了更快的系统性能和更好的数据完整性。RealSSD P300 硬盘采用了 SATA 6 Gbps 接口,这在企业固态硬盘市场还是首例。新款 P300 固态硬盘每秒输入/输出操作 (IOPS) 稳定,读写次数分别高达44,000次和16,000次——写入性能为与之竞争的 SATA 固态硬盘的15倍多。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IDE FLASH DISK)是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组成,简单的说就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目前最大容量为5TB),固
[工业控制]
固态硬盘在标准型NB PC市场渗透率约1.5%
研究机构集邦科技(DRAMeXchange)针对固态硬盘(SSD)最新报告指出,2009年SSD在标准型NB PC市场的渗透率约为1%到1.5%间,而考量目前以及预计推出的低价电脑机种仍多以硬盘为储存媒介,今年SSD在低成本PC市场的渗透率也将会低于10%。 近年来储存型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新产品的应用,以固态硬盘最受到市场各方关注,由于未来的应用面极为广泛,而且搭载容量均较现阶段其他NAND Flash应用产品为高,使SSD的应用备受关注。 集邦科技表示,现阶段NAND Flash的价格过高,使SSD在广泛应用上面临瓶颈,以NAND Flash合约价格的变化来看,不论是16Gb或32Gb颗粒价
[半导体设计/制造]
日立推出2.5英寸钢铁硬盘 容量达160GB
  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日前推出了一款2.5英寸、存储容量高达160GB面向笔记本电脑的硬盘产品——Travelstar 5K160。   Travelstar 5K160是目前全球“技术最为先进”的笔记本电脑硬盘产品,采用了垂直记录技术。由于新推出的存储产品在存储空间上高出一般产品许多倍,日立公司声称其推出的Travelstar 5K160使用了“超垂直”技术,而且由于其超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日立称该产品为“钢铁硬盘”。   日立160GB的Travelstar 5K160使用了双盘盘片,双盘片设计也使得产品的抗震性有所提高,目前Travelstar 5K160也有单盘片设计,其容量为80GB。Travelstar 5K16
[新品]
巴伦周刊:闪存终结硬盘行业的说法被夸大
美国知名财经周刊《巴伦周刊》在5月14日的一篇文章中,对于全球硬盘产业即将走向终结的观点进行了质疑。 这篇文章说,有关硬盘行业已经奄奄一息的报道或者观点被严重夸大。 文章说,从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第一和第二名的硬盘厂商希捷科技和西部数据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下降,华尔街分析人士担心,来自个人电脑硬盘的销售正在迅速萎缩。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新的闪存芯片将会在个人电脑中完全取代硬盘,并且将西部数据和希捷科技彻底“赶出市场”。 《巴伦周刊》指出,实际上,个人电脑硬盘的销售仍然很正常,另外,由于成本因素,闪存芯片在未来几年之内难以完全取代硬盘。 文章说,一旦投资者意识到这些事实,西部数据的股价将会从目前的18.10美元增长两成。 巴伦
[焦点新闻]
美高森美推出基于SLC的最高容量安全固态硬盘
新型SSD设计用于国防、情报和其它在极端紧凑型解决方案中 需要最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应用 致力于在电源、安全、可靠和性能方面提供差异化半导体技术方案的领先供应商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 Corporation,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代号:MSCC) 发布用于国防、情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和其它国防相关网络区域存储(NAS)应用,并具备最高安全性和容量水平的 串行先进技术附着(SATA)固态硬盘(SSD) 。随着高分辨率传感器的使用增加,数据存储方式也在改变,推动了对更高密度SSD的需求。美高森美在紧凑型2.5吋、9.5毫米的外形尺寸中充分运用微型化技术来满足这个市场需求。
[手机便携]
英特尔美光揭示NAND接口新突破
  英特尔和美光已经推出了一种高速、高效的NAND闪存接口技术,据称比现有器件可以提供高达5倍以上数据传输速率。   美光已经推出了基于该技术第一个NAND器件,这个技术由英特尔和美光共同开发,充分利用了开放NAND闪存接口(ONFi)工作组定义最新接口规范。   开放NAND闪存接口(ONFi)工作组成立于2006年。最新的规范被称为ONFi 2.0,它定义了一个高速NAND同步接口,接口性能可以高达 133兆字节每秒(Mb/s)。传统NAND异步接口的最大速度为50Mb/s,因此阻碍了固态硬盘等的应用性能。   基于ONFi 2.0规格的器件据称可以减少传输数据以及从缓冲器读取数据所需时间,这种性能是通过DDR(双数据率
[焦点新闻]
硬盘涨完显卡涨?英伟达计划上调10%游戏显卡价格
最近大半年固态硬盘价格暴涨近60%,去年900多的盘今年每个1500拿不下来。然而近日有消息称,英伟达计划上调游戏显卡价格,预计涨幅在10%。如果真的涨价,那么接下来的DIY装机成本将上升不少。 据悉,本次涨价主要是受供应减少和需求增长的影响。而且三月份华硕、技嘉等主要显卡制造商已经提高了成本价,并且在本月将继续上调部分型号的价格。 根据目前消息来看,RTX 4070 SUPER系列上调100元,RTX 4060 Ti/4060系列上调20至50元,RTX 3050系列上调50元,GTX 1650系列上调30元。其中,RTX 4060 Ti的价格上涨是因为自上个月底以来供货量大幅减少,导致市场上的需求超过了工厂的分货速度,同时上一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