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臂”真的来了,可以举起1000磅的重物

发布者:cloudy德德最新更新时间:2017-11-01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机械臂  感应控制器  穿戴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类用长达2米的机械臂,轻松举起了1000 磅的重物——你可能觉得这样的场景只会出现于科幻电影里,但现在这些外骨骼将适用于实际场景中:石场工人可以利用它们,帮助自己运送重物从而降低受伤的风险。

 

目前,机器人公司Sarcos 研发的Guardian GT 就是这样的机械臂。

 

Guardian GT

 

尽管Guardian GT 体积庞大,它的卖点却是敏捷和灵活。

 

两个感应控制器会精确地按照操作员的指令运动。为了看清楚机械臂的动作,Guardian GT 顶部的摄像头会将视频传送到操作员戴的头盔。感应器还具有力反馈,因此它了解机械臂运动时的承重能力。该机器人的每只机械臂都能提起重达500 磅的物体。机载电源让机器人可以独立行动,并且每次行动都能持续数小时。

 

该设备为穿戴者创造出“自己就是机器人”的真实体验。Sarcos 的CEO Ben Wolff 表示:“摄像头到机器人肩膀的距离与到人类身体的距离比例相同,因此会让人觉得很真实。即便是毫无经验的新手,也可以操作自如。”

 

为了保证穿戴者的安全,Sarcos 还专门研发了叫做“脱离控制”的专利系统。该系统能让外骨骼和身体像两个相对的磁铁一样相互作用,保证不会挤压到身体。Guardian GT 的控制系统支持机器人执行高难度的任务,比如按动按钮、打开开关等。

 

综上,Guardian GT 成为从事危险作业的“完美人选”,比如可代替人类打扫核电站。

 

“人类做出决策指导机器人行动,这会让工作变得更加精确、高效。” Ben Wolff 说。

 

Sarcos 并没有简单地把Guardian GT 定位为工具,而是将它视作重工业的未来: Guardian GT 把机器人的力量和人类的灵活性相结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投入的人力变少但完成的工作量却变多了。

 

除了Guardian GT,Sarcos 还计划研发两款外骨骼Guardian XO 和Guardian XO Max:Guardian XO 能让穿戴者提起80 磅的重物, Guardian XO Max 则能承重200 磅。这些机械臂都受到人为控制,不论操作员选择穿戴设备还是远程观望,都能对它们了如指掌。

 

另外,Sarcos 还开发了一款专门用于绘图和监测的蛇型机器人Guardian S。

 

目前,Guardian GT 还未定价,但Ben Wolff 说:“我们将它的价格初定为5 万美元,相当于普通职工一年的工资。操作员搭配机器人Guardian GT ,基本等同于雇佣了两个人工作,不仅降低了人员伤亡系数还提高了生产力。”

 

Sarcos 将于2019 年对Guardian XO 进行商业销售。Guardian GT 系列装备支持个性化定制,目前正在接受预定中。


关键字:机械臂  感应控制器  穿戴 引用地址:“麒麟臂”真的来了,可以举起1000磅的重物

上一篇:担心电脑超越人脑?人工智能还处于原始阶段
下一篇:GE Predix平台“进化”:助力企业预测可能发生的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53

亮相多人行国际智能穿戴展 诺嘉源打造智能穿戴领导品牌
7月16日,2015第二届多人行国际智能穿戴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智能穿戴品牌,展会现场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来观展。大小智能穿戴设备厂商齐聚一堂,争妍斗艳,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手套式手机、穿戴式电脑、智能首饰、智能手环等玲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定位于打造智能穿戴领导品牌的诺嘉源,携DT智能穿戴新品亮相2015年智能穿戴展。 智能穿戴是指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智能穿戴的目的是探索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专属、个性化服务。随着全球智能穿戴市场的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而中国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
[物联网]
亮相多人行国际智能<font color='red'>穿戴</font>展  诺嘉源打造智能<font color='red'>穿戴</font>领导品牌
大批专利浮出水面 微软将打造史上最酷炫可穿戴设备
据悉,最近微软可能正在开发一款功能强大的可穿戴设备,这款可穿戴设备将主要用于其混合现实(MR)系列产品,这款产品基于最新获得批准的专利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文件中并没有透露这款产品的具体信息,只是提到了可穿戴设备的冷却系统。这款可穿戴设备将通过嵌入可穿戴设备外壳内的组件捕捉多余的热量,并通过设备的某个部分迅速消散,不一定是外壳本身的一部分。 是HoloLens还是别的什么? 听描述这项专利似乎比较像一款更新更强大的微软HoloLens,因为目前版本的微软HoloLens还至于需要那么强大的冷却系统。最近有消息透露,一款性能更强大的微软HoloLens即将问世,据说微软将混合现实视为技术市场的必须把握住的一块。
[家用电子]
大批专利浮出水面 微软将打造史上最酷炫可<font color='red'>穿戴</font>设备
Gartner:再4年 穿戴装置超越智能手机
   行动通讯世界大会(MWC)将于2月22日开展,国际研调机构Gartner公布最新预测数据,预估数据显示,2020年将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分水岭,穿戴式装置营收将超越智慧型手机市场,规模可达617亿美元。 3年前开始,各大品牌厂陆续推出智慧手表产品,但销售始终不如预期。不过,根据Gartner预估,2015至2017年间,受到苹果推动穿戴式装置普及成为生活时尚潮流,智慧手表产品将成长三成,营收有潜力达到17.47亿美元;智慧腕带也会受到美国推行各项保健计画而受到重视。 Gartner预估,至2020年,穿戴式电子装置销售量可望达到4亿7,775万件,且将会创造617亿美元的营收,其中的137亿美元将来自健身相关的穿戴式装置。
[手机便携]
用于可穿戴监测器的简易脉搏血氧计设计
持续监测心脏活动可以测量心率变异性(HRV),该参数可以了解到心脏健康状况和其他疾病。   本设计实例是一款全新的脉搏血氧计设计,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并且功能强。借助优异的性能,它甚至可以作为单独设备使用,以监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该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超亮红光LED (KA - 3528SURC)、红外线LED(VSMB3940X01-GS08)、对两种光的波长同样敏感的光电二极管(VBP104SR)。   运算放大器LT6003为整个系统的基本构件,在电路的几个放大级均有使用。在图1中,IC1充当跨阻抗放大器使用,将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流转换为电压。这一级提供高增益,从而使几乎人体的每个部位都能使用传感器。运算放大器IC2
[医疗电子]
用于可<font color='red'>穿戴</font>监测器的简易脉搏血氧计设计
穿戴技术还能走多远?
穿戴式技术至今几乎完全是健身追踪器和智能手表的世界。未来,还将会有哪些更酷的应用出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日前发布具有「读心术」的最新穿戴式人工智能(AI)装置——AlterEgo,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穿戴式系统,让人们不需要开口说话,就能以自然语言的方式将配戴者脑海中的想法或意图,进行与机器、AI助理、服务和其他人的对话。其目标在于结合人类和计算机,将运算、因特网和AI作为「第二自我」(second self)交织于人类的个性中,并增强人类的认知和能力。 就在几周前,我参加了英商剑桥无线半导体公司(Cambridge Wireless)一场讨论「2025年的智能装置未来」活动。未来学家Davi
[医疗电子]
首个嵌入织物的纤维泵制成,或改变可穿戴技术游戏规则
纤维泵编织成织物。图片来源: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软传感器实验室 许多基于流体的可穿戴辅助技术需要将一个大而嘈杂的泵整合到衣服中,这导致可穿戴设备与不可穿戴的泵捆绑在一起。现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纤维形式的泵,这种光纤泵可被直接缝合到纺织品和服装上,重量轻,功能强大,还可水洗。这项创新可应用于从外骨骼到虚拟现实等领域,或将改变可穿戴技术的游戏规则。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新研究是在研究人员2019年开发的可伸缩泵基础上进行的。光纤形式使研究人员能够制造更轻、更强大的泵,与可穿戴技术更兼容。光纤泵使用电荷注入电流体动力学的原理,在没有任何移动部件的情况下产生流体流动。嵌入泵壁的两个螺
[物联网]
首个嵌入织物的纤维泵制成,或改变可<font color='red'>穿戴</font>技术游戏规则
旧CD可以被升级改造成新的可穿戴生物传感器
随着数字音乐文件的日益普及,光盘也同样在逐渐被淘汰。然而,现有的一些CD可能仍有用武之地,因为其中的金箔可用于生产可穿戴生物传感器。 尽管CD主要由聚碳酸酯制成,但它们确实包含一层薄薄的反射箔。在大多数CD中,这种箔是铝箔,尽管金被用于(有争议的)更好的性能,被恰当地命名为金质光盘。 通常情况下,当金质光盘被丢弃时,这些金箔会与光盘的其他部分一起被填埋。由于薄薄的金箔也被用于贴在皮肤上的柔性生物传感器,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的科学家们想知道他们是否能从CD中获取金箔用于这一目的。 在博士生Matthew Brown和副教授Ahyeon Koh的带领下,他们开发了一种技术,首先将金质光盘在丙酮中浸泡90秒--这将打破聚
[物联网]
旧CD可以被升级改造成新的可<font color='red'>穿戴</font>生物传感器
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创新赋能移动平台
广告摘要声明广告 撰文 | 歌者 随着机器人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移动和操作机器人进入了工业生产、仓储物流、医疗康复、商业服务、家庭等领域,大大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人们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而人类生活工作的场景都是为人体工学设计,在各式移动底盘替代了人腿移动的能力之后,迫切需要机器人完成更高使用频次的人胳膊的功能,能够带有机械臂和升降平台的复合机器人更能适应人类的工作环境,通过手、脚和升降平台的融合能够完成生活工作场景的三维空间全覆盖,大大扩展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满足多样化的机器人需求。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负载操作能力的机械臂普遍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需要额外大体积的控制柜等,对升降平台的强度和走
[机器人]
超轻量仿人<font color='red'>机械臂</font>创新赋能移动平台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