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i-MMD混动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发布者:花钱123最新更新时间:2017-11-23 来源: 21ic关键字:本田i-MMD  混合动力汽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国内众多汽车厂家在对标本田i-MMD混动系统开发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本文介绍了本田i-MMD混动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田雅阁i-MMD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

iMMD系统构型如下图:

 

该系统由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离合器、双电机组成,三轴布置。发动机通过离合器连接到发动机输出轴,在离合器前通过齿轮与发电机连接;电动机直接连接电机输出轴;在发动机输出轴和电机输出轴之间有第三根轴,这根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

驱动模式

 

纯电动模式,即EV drive。该模式下发动机不工作,离合器断开,电机通过齿轮机构直接输出转矩;

串联混合动力模式,即Hybrid drive。该模式下发动机通过发电机发电,离合器断开,电机通过齿轮机构输出转矩;

并联混合动力模式,即Engine drive。该模式下发动机直接输出转矩,离合器结合,电机同时输出转矩。

以上三个模式就是雅阁iMMD(intelligent Multi-Modes Drive)系统的Multi-Modes,那么i所代表的intelligent在哪里呢?i体现在本田对控制策略的优化。

iMMD系统控制策略优化

iMMD系统在三个运行模式间通过两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经济性:

(1) 在每一个模式下尽可能提高燃油经济性;

(2) 切换模式来提高燃油经济性。

1. 在每一个模式下尽可能提高燃油经济性

在Hybrid/Engine drive模式中,在原有工况的基础上,控制器通过改变发动机/电机工作点,进一步提升发动机效率,如图:

 

图示是发动机的MAP图,横坐标为转速、纵坐标为转矩,颜色冷暖表示了发动机的输出效率。蓝色和黄色的点分别是电池不输出能量进行调整时的发动机工作点。红色的点是调整后的发动机工作点。

Hybrid Drive 模式下,发动机和车轮实际上是机械解耦的,为了让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性的位置上。驱动电机的需求功率由电池弥补。

Engine Drive 模式下,发动机与电机同时驱动,此时让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参与调节发动机的工作点,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性的位置。

2.切换模式来提高燃油经济性

(1) EV mode 和 Hybrid drive mode的切换

 

在EV与Hybrid两种模式之间,iMMD采用了一种间断式的混动策略intermittent hybrid mode),即电池部分参与供电,这样的策略车辆在低速/低负荷工况,最多能提升50%;而在高速/高负荷工况下,经济性则没有明显提升,部分工况能效反而下降。

(2) Hybrid drive mode 和 Engine drive mode 的切换

 

在Hybrid与Engine两种混动模式中,发动机和电机的工作点也并不是完全由工况决定的。从巡航速度缓慢加速,engine drive mode 效率更高,比hybrid mode 最多提升12%;激烈驾驶时,hybrid drive mode 效率更高。

iMMD系统部件优化:发动机

本田iMMD系统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的特点:经济性好,动力性差。但以上特点尤其适用于混合动力,动力性的缺点可以由电动机来弥补。

iMMD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实现方法:通过设计两种凸轮(VTEC+EVTC),动力凸轮和经济性凸轮(Output Cam/FE Cam),使之分别在启动工况和大转矩工况和正常驾驶工况运行,实际上凸轮的切换也实现了奥托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米勒循环)的切换。

凸轮型线与原理:经济性凸轮的进气门开启时间延长(wide duration)。通过进气门晚关,将进气冲程吸入的气体在压缩冲程又排出去一部分,造成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阿特金森循环的效果。

 

动力凸轮和经济性凸轮的效果:经济性凸轮动力性明显下降,但经济性水平上升。

 

iMMD系统部件优化:电动机

1.初代iMMD永磁同步电机设计

手段1:提高磁阻转矩(reluctance torque)

城市工况中低负荷的工作点比较多,需要降低电磁转矩(magnet torque)增加磁阻转矩(reluctance torque)。因为在低转矩工况下,磁通量波动(magnetic flux fluctuation)产生的铁损不可忽视。

改造磁钢位置,提升的磁阻转矩将整个电机的输出转矩最高增高了82%。

 

手段2:高电压

为了实现驱动电机的小型化,同时保证驱动电机的功率,最大电压达到700V(对比第三代普锐斯采用了同样的手段,最大驱动电压是650V)


 

手段3:提高电机转速

增速降扭是普锐斯和雅阁的通用手段,更小的转矩意味着更小的电机尺寸,进而使得电机的功率密度有所上升,所带来的代价是必须要设计更高的转子强度以及更有效的冷却手段来保证电机在高速下稳定运行。

因此为了保证电机在高转速下结构安全,在转子上设计了一些槽,降低53%的应力。

 

同时设计了冷却管路,避免高温下永磁体退磁,该管路将变速器油引到电机与发电机处

 

2.新一代iMMD永磁同步电机改造手段

手段1:定子绕线的重新设计

由圆形细线改为方形粗线,槽型也改为方形,这样可以填入更大面积的导线,槽满率上升,电机尺寸可以相应减小

 

手段2:漆包线的改进

为增强绝缘性,在原有的漆包线外再增加一层树脂

 

使用粉末喷涂技术,在线圈两端覆盖绝缘层,与浸漆工艺相比:在机械强度、附着力、耐腐蚀、耐老化等方面更优,成本也在同效果的浸漆工艺之下

 

手段3:单层绕线→双层绕线——减小体积

线圈更加致密,高度降低,端部高度减小10%,端部损耗同样减小

 

手段4:减小功率配件尺寸

由于绕线方式和线形的改变,相应接线工艺也得以改进,电机端部轴向尺寸减小17%

 

手段5:改变转子磁钢分布

增加两条肋,进一步提升转子强度

 

改造效果:

(1) 重量体积均减小23%,非常了不起;

(2) 最大转矩307Nm→315Nm,最大功率124kW→135kW;

 

(3) 效率几乎不变


关键字:本田i-MMD  混合动力汽车 引用地址:本田i-MMD混动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上一篇:全球首个轴向引线式聚合物混合铝电解电容器
下一篇:福特推出插电式混动车 续航里程数在500英里以上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01

混合动力汽车当中,丰田镍氢电池和本田锂电车哪个好?
同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中的佼佼者,丰田和本田在储能电池方面,选取的类型并不相同:丰田一直采用的是镍氢电池,而本田选择的却是锂离子电池。氢云链认为,这两种电池各有千秋。 具体来看,和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优势: 1.放电电压高。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电压一般在3.2V-3.7V之间,而镍氢电池的放电电压只有1.2V,也就是说,一节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相当于由3节镍氢电池串联而成。锂离子电池高放电电压,便于组成电池组。 2.能量密度高。在能量密度方面,锂离子电池完胜镍氢电池。当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突破300wh/kg,而镍氢电池能量密度最高也只有140wh/kg。 3.自放电率低。在满电存放的情况下,镍氢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混合动力</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当中,丰田镍氢电池和<font color='red'>本田</font>锂电车哪个好?
一文看懂氮化镓和碳化硅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作用
欧盟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50年将其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至少80%。要实现该目标,汽车行业的贡献将非常重要。美国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标准虽然很可能要经受特朗普政府的审查,但它在改善车辆的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这些标准保持不变,汽车制造商将需要在各个方面明显改善燃油的经济性,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每加伦汽油49英里(49mpg)的平均水平。 如果要实现所有这些目标,使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具备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将变得至关重要。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进行的分析预测,到2040年,电动汽车将占全球汽车年出货量的35%(相当于41
[汽车电子]
一文看懂氮化镓和碳化硅在<font color='red'>混合动力</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中的作用
如何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设计暖通系统
数十年来, 内燃机 (ICE)一直在为汽车以及加热和冷却系统提供动力。随着汽车行业电气化并过渡到具有小型内燃机的混合动力汽车或完全没有发动机的全 电动汽车 ,暖通空调( HVAC )系统将如何工作? 在本白皮书中,我们将介绍 48V、400V 或 800V 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中的新型加热和冷却控制模块。其中,您将通过示例和系统图了解这些模块中独特的子系统,最后我们将通过回顾这些子系统的功能解决方案来帮助您开始规划实现。内燃机在 HVAC 系统中的工作方式在配备 ICE 的车辆中,发动机是加热和冷却系统的基础。图 1 说明了这一概念。 图 1. 发动机在 ICE 车辆的加热和冷却系统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在进行冷
[汽车电子]
如何为<font color='red'>混合动力</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电动<font color='red'>汽车</font>设计暖通系统
专用于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实现高频工作和稳健性的汽车类GaN FET
当前的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性价比等问题越来越关注,为了加快电动汽车(EV)的采用,全球的汽车制造商都迫切需要增加电池容量、缩短充电时间,同时确保汽车尺寸、重量和器件成本保持不变。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OBC)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它使消费者可以在家中、公共充电桩或商业网点使用交流电源直接为电池充电。为了提高充电速度,OBC 功率水平已从 3.6kW 增加到了 22kW,但与此同时,OBC 必须安装在现有机械外壳内并且必须始终随车携带,以免影响行驶里程。OBC 功率密度最终将从现在的低于 2kW/L 增加到高于 4kW/L。 开关频率的影响 OBC 本质上是一个开关模式的电源转换器。它主要由变压器、电感器、 滤波器 和
[汽车电子]
专用于在<font color='red'>混合动力</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电动<font color='red'>汽车</font>中实现高频工作和稳健性的<font color='red'>汽车</font>类GaN FET
混合动力汽车车用镍氢动力电池技术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石油资源逐年减少,油价逐步攀升,降低汽车污染和节约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蓄电池技术和氢气的制取、运输、储存、成本等严重制约了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因而混合动力汽车应运而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由于采用了高功率的能源储存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等)能向汽车提供瞬时的能量而可减小发动机尺寸,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且可在进行制动和减速时回收能量。铅酸电池质量重,不能快充深放,循环寿命短;锂离子电池具有大电流性能差,价格高和安全性问题,目前还不适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镍氢电池具有高比功率、电流充放电大、无污染、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    一、混合动力汽车对动
[嵌入式]
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用情况浅析
上海是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有最多的地方,而在《2019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这份内容里面重点勾勒出来的个人长里程使用 PHEV、个人短里程使用 PHEV、租赁 PHEV 和法人(公司)用 PHEV 四个典型的门类值得我们仔细关注。本文就这份报告里面的数据进行重组分析之后试着把三类用户的使用情况做一些浅析。 研究样本情况 在这份报告里面,乘用车根据车辆使用情景将用户分为短里程、长里程、法人、租赁和分时租赁用户等 7 个分组,如下图所示 个人短里程使用 PHEV:这类用户是典型家用,上班通勤距离不远在市区内使用的情况 个人长里程使用 PHEV:这一类可以拆分为上班远一些的,还有就是跑运营的 租赁 PHEV:跑出
[嵌入式]
国内插电式<font color='red'>混合动力</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使用情况浅析
要上天?沃尔沃要在2019年告别内燃机时代
沃尔沃是第一家承诺在2020年前将汽油车和柴油车拆开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沃尔沃,这家瑞典的汽车巨头透露,从2019年开始,他们生产的每一辆汽车都将拥有电动马达。除了汽油、柴油为基础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轻型混合动力汽车以外,该公司还计划2021年前推出5台全电动汽车。更多信息会在之后公布。  要上天?沃尔沃要在2019年告别内燃机时代 今年早些时候,沃尔沃宣布计划在2019年推出首款全电动汽车,并计划到2025年生产100万台电动汽车。但这并不是说沃尔沃会完全转向完全依赖于内燃机的车辆。 沃尔沃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Håkan Samuelsson,在新闻稿中表示:“这是因为客户
[汽车电子]
解析与探讨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工作模式
1.2 工作模式 混合动力汽车根据工作状态和所需要的扭矩,内燃机和电动机各自负责不同程度的驱动功率。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有两种驱动方式规定如何分配扭矩(参见“2.2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策略“)。内燃机、电动机和蓄电池协作的方式规定了不同的工作模式:混合动力行驶和电动行驶、增压、发电机模式和再生制动。 1.2.1 混合动力行驶 混合动力行驶指的是内燃机和电动机都产生驱动扭矩的所有状态(图1-3)。在考虑如何分配驱动扭矩时,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在优化目标(油耗排放)之外尤其还要考虑蓄电池的充电状态。 1.2.2 纯电动行驶模式 只有全混合动力装置才能在较长的行驶里程上单独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辆进行纯电动行驶。在这种情况下内燃机从电动机上断
[嵌入式]
解析与探讨<font color='red'>混合动力</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驱动系统工作模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