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在线教育市场日益火爆,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学习类App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近日发生的一些事情给学习类App的“狂热”泼了盆冷水――部分学习类App出现涉黄内容。学习类App为何会出现不良内容?学生会受到哪些不良影响?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各样的学习类App开始抢占市场,成为一些父母和孩子乐于接受的在线学习方式。学习类App的主要用户是青少年,可以提供搜题、解答和话题讨论等服务。
不过,学习类App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内容把关不严。
评论区现涉黄内容
记者下载安装了一款学习类App,发现在这款学习类App的讨论区存在一些问题。
以感恩节话题“今年你吃鸡了吗”为例,下面有大量跟帖,其中不乏涉黄评论。
在另一款学习类App的讨论区,记者随机点击几条普通帖文,发现评论内容存在同样的问题。
对此,一些使用过这些App的中小学生向者反映,一些学习类App中确实存在涉黄现象。
李哲是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他曾经使用过两款学习类App。
“这些App中涉黄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最近两年比之前更多,主要集中在一些讨论区。”李哲说,“App推送的内容中涉黄信息倒比较少见。”
陈嘉仪是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的初一学生,她在学习类App上看到过不少“黄段子”,甚至还有被“调戏”的经历。
陈嘉仪说,她的同学也看到过“黄段子”,有时候大家在课间还会就此开玩笑。
“有一次我故意去和App上的网友聊起这些,发现好多人都过来参与,大家说的都特别粗俗,有个人还向我要QQ号,后来我就不敢在上面说话了。”陈嘉仪说。
家长大多忧心忡忡
对一些学习类App涉黄现象,最担心的就是家长了。
张英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一,因为闲暇时间有限,而且也不会辅导现在的功课,所以张英将一些学习类App作为辅导孩子学习的工具。
“网络涉黄内容再泛滥再劲爆,也要分人群。在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类App里出现涉黄内容,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张英说,这些涉黄内容的来源不一定是使用学习类App的学生,有可能是App的运营人员的某种商业行为。
“这些App的用户主要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在成长期、青春期,好奇心比较强,价值观还不成熟,极易被网络中的这些不良信息侵染。”张英说,“对学习类App的监管不能手软,哪怕有一点点涉黄都应该严厉打击,因为这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除了张英,还有不少家长对孩子使用学习类App表示担忧。
“出现这种涉黄的内容,难免会让家长担心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李慧玲告诉记者,“孩子的作业一般都是由我们辅导,用这些软件的情况比较少。目前不会让孩子停止使用,但之后会多加警惕。”
李慧玲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她对孩子管得比较严。对于一些学习类App存在涉黄内容的现象,希望软件开发商和相关部门能够从源头上予以治理。
在采访过程中,有家长向记者表示,App教育培训平台目前还存在监管空窗,急需明确各方职能分工,整治不良信息传播渠道,为青少年打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空间。
除此之外,有的家长还由此想到了网络时代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问题。
“现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太多,青少年也能通过很多渠道接触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校应该尽早做好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告诉他们性不等于黄,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文明的,让他们从这种教育中树立道德观念,而不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一些不良信息。”北京市民张建华说。
竞争对手互相抹黑
一些学习类App中的涉黄内容究竟从何而来?为了进一步了解涉黄内容的源头,记者采访了一款学习类App的运营人员。
胡勇是一款教育学习类App的运营人员。他认为,学习类App一时间被大家热议,其背后涉及较大的资本利益,出现涉黄内容不排除是一些商家恶性竞争行为所致。
“学习类App目前处于快速扩张期,大家都想着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放在营销上的注意力远远大于内容生产。学习类App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在营销中就会出现恶性竞争,在对方App发布不健康的内容相互抹黑是常有的事儿。”胡勇说。
胡勇告诉记者,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是教育培训业的普遍问题。
“出现涉黄内容的确说明我们目前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还不够,关键词屏蔽、系统IP过滤等都需要进一步规范。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有问题暴露应该立即找办法解决,不能掉以轻心。”胡勇说。
上一篇:荣耀总裁赵明:AI是人脑的协处理器
下一篇:阿里巴巴和Sberbank中止谈判,进军俄罗斯电商市场计划告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