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无人驾驶“先驱”,谷歌为啥也会感到焦虑?

发布者:神光骑士最新更新时间:2018-02-0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谷歌  无人驾驶  Uber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整整8年,无人驾驶“先驱”谷歌的研发之路坎坎坷坷,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正让这家科技巨头感到焦虑。

 

2月6日,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Chris Urmson 三年前写给公司两位创始人Larry Page、Sergey Brin的一份邮件曝光,其中提到了他对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忧虑。Urmson在邮件中警告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可能会失去优势,称“在过去6个月里的时间里,我们不再为了胜利而战,相反,我们正在为弥补不足而努力。”他直言,最担心的对手是Uber。

 

两年后,谷歌与Uber果然因无人驾驶技术对簿公堂,谷歌指责Uber窃取商业机密,目前官司仍在激烈进行中。

 

这场官司还曝光了谷歌多年来在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根据Waymo(从谷歌独立出来的无人驾驶研发部门)财务分析师去年9月公布的证词,自2009年自动驾驶项目开始到2015年底,谷歌在开发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上花费了高达11亿美元。

 

谷歌的技术优势与数据短板

作为最早入局无人驾驶领域的科技巨头,谷歌8年磨一剑,如今的技术水平已显著领先于大批对手。上月,咨询公司Navigant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企业中,谷歌与通用在技术、市场化策略、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排名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科技巨头,谷歌布局无人驾驶的优势无疑是技术。Waymo今年初在加州公布的测试报告显示,其无人驾驶汽车行驶1000英里需要人类干预的次数降至0.18次。这一成绩足以“秒杀”竞争对手,相比之下,2017年3月Uber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无人驾驶车辆每行驶1.3公里就需要进行人工干预。

 

截至目前,Waymo在美国25个城市中累计测试行驶里程已经超过了400万英里,无人驾驶车队使用的雷达、激光雷达和视觉系统都实现了由公司自主设计。

 

2017年11月,Waymo宣布可以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状态下的乘客运输,旗下的Pacifica测试车开始在美国凤凰城地区向公众提供交通出行服务,这也显示出了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实力。

 

不过,谷歌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短板也越来越明显,相比汽车生产商以及共享出行企业,谷歌的劣势在于商业化途径不明朗、用户实测数据收集困难。摩根士丹利2016年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Uber在24分钟内收集到的数据相当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自诞生以来记录下的所有数据。尽管所有这些数据都不是来自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但试验的规模足以加速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地图绘制。

 

对此,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在去年12月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也曾指出:

 

十年之内,无人车卖给普通消费者是很难的,因为无人驾驶要在特定道路和环境才可能实现。而滴滴在派一个车去接乘客之前,已经知道了起点和终点,以及这些路线是否适合无人车。如果适合,派一辆无人车,如果不适合,派一辆human driver的车,这种混合模式会持续很久;二是数据,滴滴有2100万辆车,而百度、Tesla 都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车队去帮它collecting data,这也是为什么谷歌要投资lyft。

 

谷歌的新劲敌——滴滴

在无人驾驶赛道中,谷歌的竞争对手除了通用、特斯拉、百度、Uber、苹果等公司,正在面临新的劲敌——中国的共享出行巨头滴滴。

 

如今,滴滴已经将谷歌设为未来的“终极对手”,程维在上述财经采访中表示:

 

如果你看未来,你会发现现在的竞争只是一个序章。滴滴和快的合并是亚洲区小组赛,滴滴和优步合并是亚洲区十强赛,决出亚洲区的冠军参加世界杯。接下来,将迎来和Uber在全球的战役,但这仍不是终点,网约车赛区的冠军,还将与车场的冠军、无人驾驶的冠军横向竞争或者合作,包括丰田、大众、谷歌,最终构建未来的交通和汽车体系。

 

程维还指出,在无人驾驶领域,目前谷歌是第一阵营,第二阵营在混战。滴滴已经做好了拼入第一阵营的准备:

 

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是——无人驾驶只有一二名,没有第三名,就像安卓和IOS。目前谷歌是第一名,希望滴滴能成为最终活下来的另一名。我们有机会在第二阵营里获胜,这件事情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比本土化竞争高10倍。如果滴滴不成功,我们融的这100亿美元就会投入到多元化战役里去,这在我看来是悲壮的。

 

从公司体量来看,虽然滴滴目前还不足以和谷歌相提并论,但滴滴近年来的成长势头尤为凶猛。自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先后完成了16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200亿美元。仅2017年,滴滴就累计获得了105亿美元融资。

 

疯狂吸金后,滴滴估值迅速上升,在去年12月滴滴完成新一轮融资后,市场研究公司CBInsights称,投资者对滴滴出行的估值约为560亿美元,已超过Uber(估值48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在2017年两轮巨额融资后,滴滴都表示,会将资金主要用于自动驾驶、AI智慧交通技术研发,以及推进国际化业务方面。

 

无论是程维的竞争“目标设定”,还是滴滴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大举投入,都足以让谷歌更加焦虑。

 

老对手百度依然是AI时代的劲敌

在中文搜索业务惜败百度之后,谷歌与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争夺战仍然激烈。

 

近年来百度“All in AI”,对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投入重金。去年11月,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宣布将在2018年量产无人驾驶汽车,与大多数汽车厂商相比,百度的量产时间承诺明显“快人一步”。

 

与谷歌不同,百度开放了阿波罗(Apollo)自动驾驶平台,该平台目前已经有6000多个开发者在使用。

 

业界认为,到2025年时,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百度在中国市场可能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因为该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算法、良好的商业合作伙伴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谷歌的进击

在无人驾驶领域激烈的竞争中,谷歌似乎也看到了自身的劣势,开始努力“补短板”。

 

谷歌是Uber的早期投资方,与Uber反目后,谷歌在2017年末领投了Uber美国的竞争对手Lyft 15亿美元融资。Lyft是美国第二大共享出行公司,销售估算公司TXN Solutions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Lyft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近25%。谷歌已和Lyft就无人驾驶技术发展达成合作,Lyft的出行业务有望为谷歌无人车提供大量的实测数据。

 

与此同时,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打车业务。本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FO——Ruth Porat在财报发布会上首次公开提到,Waymo将推出自己的打车软件,用户可以通过Waymo App打到无人驾驶出租车。Waymo官方还向《连线》透露,将在2018年再次生产数千辆自动驾驶汽车,投入到出租车运营中去。

 

业内人士预计,按照现阶段谷歌自动驾驶车队的规模,2018年新增实际道路的测试里程将会在1千万到1亿英里之间(每车平均1-3万英里)。

 

分析认为,谷歌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将对无人驾驶产业带来洗牌,让出行行业进入“生死行军”。当谷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数量足够大的时候,司机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其次, “机器人司机”不知疲倦,且车辆几乎不出事故,运营的安全性将会秒杀人类司机,更关键的是,“机器人司机”的供应量没有上限。

 

前Uber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任之时就曾说过,自动驾驶技术将决定Uber的生死。

 

对于滴滴而言,唯一幸运的是,谷歌不能在第一时间进入中国市场,但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谷歌正在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向滴滴、百度的“大本营”靠近。继去年12月份谷歌宣布在北京设立首个谷歌AI中国中心后,今年1月谷歌又在深圳设立了新办事处。

 

据第一财经消息,在2月6日举行的“BrandZ中国出海品牌50强发布会“上,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介绍了谷歌在中国的战略。他表示,AI的发展需要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大量数据,快速的预测、判断能力以及卓越的实验室,而中国具备这一切。选择在中国建立谷歌AI中国中心是势在必行的、非常自然的决定。谈到深圳办公室,石博盟称,深圳主要是一个后台服务的办公室,深圳有很多高科技企业,谷歌与一些企业也有很多硬件联合开发的项目,在深圳成立办事处,可以更靠近这些企业。


关键字:谷歌  无人驾驶  Uber 引用地址:号称无人驾驶“先驱”,谷歌为啥也会感到焦虑?

上一篇:自动驾驶出租车2018-2023年CAGR估达81%
下一篇:董明珠自己位置或不保,珠海银隆造车前途未卜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27

无人驾驶将把我们生活方式大变样
无人驾驶将把我们带向何方?这仅仅意味着司机这个职业在未来的消失吗?当然不仅于此。Techcrunsh的一篇文章带我们进行了畅想,相信对你我都很有启发。 很多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全面普及以后,变化的仅仅是街面上疾驰的汽车,而世界本身、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唯一的区别是,届时我们将把自己从繁重的驾驶任务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坐在车里娱乐,或干任何你想干的事情。 如果你也认同这种想法,不得不说思维有点太局限了。实际上,无人驾驶的全面普及,有可能导致汽车私有化的逐渐消失。我们将不再需要自己购买汽车、拥有汽车,因为无人驾驶汽车将变成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任何你需要车的时候,只要掏出手机叫来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告诉它你要去哪儿
[嵌入式]
苹果、谷歌等巨头纷纷发力
在2017年,谷歌和 苹果 为 AR 更大的野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具有吸引力的 AR 眼镜究竟何时会到来,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在今年,数亿台的iPhone和安卓手机更新后,将会在 AR Core和ARKit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量的AR体验。Pixel手机上的AR贴纸能够为相片和视频增加有趣的机器人和风暴兵,同时 苹果 也在iPhone X上用面部追踪技术实现了Animoji。   但是,在用手机屏幕呈现迷人的AR体验和直接用双眼感受AR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技术鸿沟。Magic Leap将会在2018年发售自己的首款AR眼镜产品,微软很有可能在2019年推出下一代的HoloLens。由于定价高昂(3000美元),HoloLens只能
[家用电子]
无人驾驶或许真要来了,福特计划用无人驾驶汽车跑出租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并计划在未来5年时间内(到2021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投入到打车服务领域使用。   福特并非首家涉足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公司,谷歌、丰田、通用特斯拉、Uber、日产以及其他一系列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科技公司也都参与其中。   福特公司CEO马克.菲尔兹( Mark Fields)表示:“下一个10年,汽车领域将会由无人驾驶技术所定义。我们预期,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就如同100年前福特汽车组装线的作用一样。”   除了设立五年内将无人驾驶汽车带入商业领域的目标外,这家公司还计划到明年年底扩大其Palo Alto研发工厂面积和工程师,
[嵌入式]
无人驾驶的四个维度,百度首席科学家这么说
无人驾驶离普通大众似乎越来越近了,早先还是谷歌 无人驾驶 独领风骚,而现在却是遍地开花:汽车厂商、科技公司都在加大力度投入。富有戏剧性的是,福特、丰田、大众甚至开始向学术机构寻求援助。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作为汽车智能化的一环,无疑是未来汽车「进化」的重要方向。 如果要普及无人驾驶,它仍然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复杂的交通状况,无人车仍然无法很好的应对;当逆光识别交通灯时,无人车绝大部分的摄像头无法在瞬间正确识别信号灯的颜色;无人车无法正确识别人为手势指挥的启动或停车……     但其优势也明显,能随时对周围进行 360 度的监控,做到无盲点;不会醉驾或在驾驶时分散注意力,也不会疲劳驾驶;比人类反应速度要快……
[嵌入式]
李飞飞年底将离职谷歌,重回斯坦福任教
李飞飞是AI领域的风云人物,之前因为谷歌支持美国军方项目Project Maven,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当时传言李飞飞因为不满对谷歌与军方合作的不满从谷歌离职,后来李飞飞澄清是假新闻。这次李飞飞是真的要从谷歌云离开了。 9 月 11 日凌晨,谷歌云 CEO Diane Greene 在官方博客上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2018 年年底,李飞飞将不再是谷歌云 AI 负责人,按照原计划,她将回到斯坦福大学任教,并保留谷歌云的 AI 顾问职位。 除了公布李飞飞将重返斯坦福的消息,Diane Greene 还宣布了谷歌云 AI 的继任者—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学院院长 Andrew Moore。两个月前,Andrew Moore 已宣布年底
[嵌入式]
【盘点】八大跨界无人驾驶的科技巨头公司 中国占两席
  今年以来,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和迪拜等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小规模进行无人驾驶车辆的试运行。无人驾驶汽车也是苹果、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目前关注的焦点领域,会否成为下一个科技企业创造技术和业绩奇迹的领域?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如今实时资讯中占有与关注度都相当高,时不时擦肩而过的资讯都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趋势,那么到底如今的无人驾驶汽车进展如何,国内外哪些科技巨头与汽车企业有怎样的爱恨情仇呢?下边小编为诸位盘点明细。    苹果   苹果CEO蒂姆·库克曾表示,汽车行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我看来,软件将成为未来汽车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动驾驶会变得更为重要”。   苹果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命名为Titan,研发工作始于两
[机器人]
Waymo发布防晕车专利,自动驾驶不怕晕车
一个人坐无人车去上班的fà,怎样做到专心吃鸡的同时还不晕车?   Waymo最近申请下来了个专利,专门解决晕车问题。   借助AI算法,制定防晕车路径:挑个好走不颠,巴特远一点点儿的道。   但前提是你别(biè)掐着点起床,得留出足够时间在路上。   当然你想干点别的也行,毕竟解放双手…Emmm,是无人车最吸引人的卖点之一。     Waymo的防晕车专利 晕车,属于晕动症,主要原因是,人呆在移动车辆里,他/她在视觉上和体感上的信息容易出现输入不一致的情况。   如果说,主驾上的司机,喜欢猛踩油门,或者急刹漂个移啥的,碰上你还爱在车上刷手机,那肯定容易晕。   因为你从视觉得到的身体位移信息(余光的环境是大体不变的),是相对
[嵌入式]
365天0系统事故,这家企业的无人驾驶物流车交出满意答卷
广告摘要声明广告 2021年3月,西南地区首批无人驾驶物流车正式投用,到今年3月这批由驭势科技打造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已经正式运营一周年。 回顾过去的365天,无人驾驶物流车在汽车制造等实体经济场景的应用优势愈发清晰,再次交出了惊艳的“成绩单”。 直面痛点 迎难而上 对于绝大多数传统的物流企业而言,厂内固有人力运输模式在成本、安全性和高效性上往往不可兼得。厂区基础设施容易老化,人力和运维成本逐年爬升。运输车辆在厂内运营,还面临着以下痛点: ·路面可能存在狭窄、不平整的情况,对双向行驶的物流车提出了较高的驾驶技术要求。 ·物流车经常需要拖载大体积货物,以及随时应对复杂工况、突发事件,对老司机而言都是不少的挑战。 ·部分西南地区夏季不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