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需要规范,用人工智能搞破坏真不是科幻

发布者:Harmonious222最新更新时间:2018-02-27 来源: eefocus关键字:人工智能  网络安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是一份AI人对AI人发出的警告。

 

近日,OpenAI等14大知名机构联名发布了一份关于恶意使用人工智能的报告。该报告从技术角度出发,指出了未来5年内人工智能被滥用的风险。

 

危险和骗术正在升级。

 

某安全管理系统的管理员在浏览网站,一则模型火车的广告吸引了她。她点开还下载了一个小册子。此时,攻击开始了。小册子一旦被打开,黑客就能窥视她的电脑,获得安全管理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

 

至于管理员看到的广告,则是黑客根据其个人兴趣,结合人工智能精心设计的“陷阱”。

 

虽然这是报告中给出的假设性案例,但这个操作,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用人工智能搞破坏真不是科幻

报告名为《恶意使用人工智能:预警、防止和缓解》,它由26位作者共同完成,其中不乏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者。

 

报告将滥用人工智能的威胁分为了物理安全、数字安全和政治安全三类。在物理安全方面,不法分子可以入侵网络系统,将无人机或者其他无人设备变成攻击的武器;在数字安全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被用来自动执行网络攻击,它也能合成人类的指纹或声纹骗过识别系统;在政治安全方面,人工智能可以用来进行监视、煽动和欺骗,引发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

 

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甚至已有实例。

 

2017年,浙江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人工智能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专业黑客用深度学习技术训练机器,让机器能够自主操作,批量识别验证码。“很短时间就能识别上千上万个验证码。”当时的办案民警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曾见识过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声音合成”技术,A说的话完全可以套上B的声音,“一般人识别不出来”。刘伟说,这些技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世界可能就乱套了”。

 

要打技术攻防战,也要制度来规范

怎么办?

 

一方面是升级技术。当攻击方用上了导弹大炮,防御方就不能只用“小米加步枪”。中国社科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明说,技术带来的问题,有时也可以用技术发展来解决。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工具的发展也许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行为的性质,但会改变行为的模式和行为后果的烈度。“如果意识到自己所在行业存在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自身加强防范就很重要。”

 

刘伟也表示,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将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就会有另一种技术来识别这声音来自李鬼还是李逵。“这可能是一场无止境的技术攻防战。”

 

另一方面,则需要制度。

 

“人工智能本身没有伦理问题,最终还是制造者、使用者、传播者们(人)的伦理问题。”刘伟追溯“伦理”一词起源,它来自希腊文的“ethos”,是风俗和习惯的意思。东西方其实有不同的伦理观,在刘伟看来,西方研究“人与物”的关系,东方则喜欢谈“人与人”的关系。伦理具有情境性,还有文化依赖性。“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要考虑交互主体-人类的思维与认知方式,要弄清楚人的伦理中可以进行结构化处理的部分,再让机器形成所谓的伦理。”

 

除了伦理框架,也需要规范甚至是法律。

 

“当技术即将作用于现实生活,一些危险已经可以预测,从法学家的角度来看,此时我们来讨论问题如何解决、责任如何分配是比较合适的。”刘明也参加过多次有关自动驾驶规范的研讨会。自动驾驶已在大规模应用前夕,因此其规则研讨就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但这种规则的制定也无法一蹴而就,还需根据实践中出现的真问题再度进行调整。“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应的法律规范调整的灵活度会比以前更大,调整速度会更快。”刘明说。

 

刘伟认为,人工智能发展规范的制定,必须要有人文社科学者的参与。他主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人加强交流。政府、民间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可以搭建这样的桥梁,为各行各业的人提供讨论的平台。毕竟,人工智能将要影响的,可能是所有人。


关键字:人工智能  网络安全 引用地址:人工智能需要规范,用人工智能搞破坏真不是科幻

上一篇:京东启动人工智能加速器,CanYa作为重要成员
下一篇:4K电视日益普及,8K电视也将崛起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30

AI究竟有多可怕?是否真的安全可控?
2019 C3安全峰会在成都召开,作为网络安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闭门高端峰会,国内外的网络安全专家,政府领导,各行各业的业界领袖都参与其中,分享全球最前沿的安全技术策略展望,深入讨论5G商化应用中的各类威胁风险和应对策略,助力打造智能、可靠、安全的网络新场景,预建未来。 人工智能威胁论在网络上长久不衰,AI是否安全可控,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在此次安全峰会上,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东明带来的主题思考《AI人工智能:安全的机遇与挑战》,从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的关系出发,理性的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使生活变得安全了吗? 与20年前相比,我们现在更安全了吗?我们信息更安全了吗?我们网络更安全了吗?我们存在银行里面的钱更安
[嵌入式]
未来“机器人+”的颠覆概念里,哪些行业要大变天
李开复预言:90% 工作将被 人工智能 全部或部分取代 2016 年初,AlphaGo 与李世石的惊世对局,唤醒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创新工场董事长、创业教父李开复曾在公开演讲中预言:未来五年,以翻译、新闻、助理、保安、销售、客服、司机等为主的各大领域,约有 90% 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 BAT  三巨头霸占互联网。随着时代变革,BAT 不可能永远占据“山头”,那么,互联网行业之后的下一个风口又在哪里?李开复称看好五个领域:人工智能、文化娱乐、在线教育、B2B、消费升级。人工智能理性且具有极强的记忆力,但在诸如美、幽默、艺术、音乐等感性分辨方面却很薄弱;正因如此,人类仍将在人文、艺术、美学等方
[嵌入式]
AI+大数据”可提前一周预测传染病发生
人工智能(AI)技术在流感、手足口等流行病的监测和预警上有了新突破。昨日,中国平安与重庆疾控中心联合公布了一项智能疾病预测的最新进展:重庆智能疾病预测与筛查两大模型,可以提前一周预测传染病发生情况,指导民众进行疾病预防。 重庆监测数据显示,应用流感、手足口病预测模型,可以提前一周预测传染病发生情况,流感和手足口病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均达到86%以上,高发季预测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应用慢阻肺智能筛查模型,可大幅减少筛查成本,提高筛查效率。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2%。 流感是全球重点防控的疾病,全球大规模流行的风险始终存在,这项预测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在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提升效率,降低疾病预防和控制成本。 据了解,针对重庆智能疾病预测与
[医疗电子]
联发科AI技术肚量大 智能家庭、移动装置商机两手抓
联发科首款内建AI功能的曦力(Helio)P60智能手机芯片解决方案,在推出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已深获大陆品牌手机客户爱戴下,第2季晶圆厂投片量更是较第1季大增近1倍后,联发科正计划将旗下所有芯片产品线都穿上AI的披风,而可以横跨4C产品市场,同时纵深贯穿高、中、低阶产品定位的NeuroPilot AI平台,自然是公司业务及研发团队最依赖的杀器。在联发科2018年包括电视芯片、智能语音装置芯片,智能手机芯片及车用电子产品线都将全数AI化,摆明要走在其他同业之前下,公司打算浴火重生的企图心,其实比每个人想的都更大。   虽然联发科技Helio P60智能手机芯片已先一步在MWC展中亮相,但公司日前在北京宣布与腾讯、商汤、旷视、虹软等
[半导体设计/制造]
AI大模型研究:NOA和大模型推动ADAS行业巨变
佐思汽研发布《2023年汽车 AI 算法和 大模型 应用研究报告》。 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主机厂和中小ADAS公司感到不安, 自动驾驶 产业变革的速度,超出绝大多数人预期。 2022年各大汽车论坛,各ADAS公司主要宣传的是行泊一体方案,不少ADAS公司还为行泊一体方案在2023的市场爆发备货不少。到了2023年,在降本压力之下,各主机厂并没有大规模投入行泊一体。反而,在 华为 、毫末智行、百度、新势力车企的带动下,2023年竞争和宣传主旋律直接转向了高速NOA和城市NOA。 根据某自媒体的爆料,以及来自渠道的证实,西南某主机厂一开始委托多家中型Tier1联合做的高速NOA项目并不理想,导致该主机厂开始把NOA项目重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AI</font>大模型研究:NOA和大模型推动ADAS行业巨变
疫情洗礼的后AI智能是否能登陆资本市场证明自己呢?
自旷视科技在2019年8月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说明书后,有人断言,一旦旷视成功IPO,将开启一波中国的上市潮。   一场始料不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都节奏大乱。在此期间,据港交所披露,旷视于当地的上市申请已正式失效,这也意味着,其IPO计划临时“搁浅”。不过,中信证券与中科公司已在2019年12月5日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如寒武纪能按计划上市,将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AI无疑已成为这次疫情中一股新的战疫力量,一方面,AI能够提高医护、安防等方面的效率;另一方面,AI在某些场景下能替代人工,降低人类感染风险。 经历过这场疫情洗礼的AI独角兽们,离登陆资本市场证明自己,是更远了还是更近了呢?  
[机器人]
微软内部 AI 硬件短缺,被迫实施配额制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微软即将宣布一整套使用 GPT-4 人工智能(AI)软件的 Office 365 工具,但该公司现在却面临内部 AI 服务器硬件短缺的窘境。 这迫使微软不得不对硬件资源采取配额供应的方式,限制其他内部 AI 工具开发团队的使用量,从而确保基于 GPT-4 的新版必应聊天机器人和即将发布的新款 Office 工具获得足够的资源。这种硬件短缺的现状还对微软的客户产生了影响:至少有一个客户表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使用已经通过微软 Azure 云服务提供的 OpenAI 软件。 微软表示正在加紧添置更多硬件,以便增加 AI 计算能力,但如果速度不够快,就有可能限制其 Azure OpenAI 服务对新客
[物联网]
欧盟率先通过人工智能法案
欧洲议会周三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法案,标志着欧盟在监管关键技术方面再次超越了美国,为人工智能的未来设立了明确的界限与规范。这项法案将在欧洲企业和组织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全面禁止一些不可接受的应用,并对其他被视为高风险的应用设置严格的护栏。 规定人工智能应用红线 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禁止了一系列不可接受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禁止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评分系统,以及任何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用于猜测个人种族、政治倾向或性取向的工具。此外,禁止了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中使用人工智能解读个人情绪的行为,以及某些类型的预测个人犯罪可能性的自动分析。 除了禁止不可接受的应用之外,法案还为被视为高风险的人工智能应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