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发展现状

发布者:RadiantEyes最新更新时间:2018-04-15 来源: 21ic关键字:车载毫米波雷达  智能汽车  智慧交通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车用毫米波雷达的相关频率划分受到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2016年,国内正式启动国际电联智能交通全球频率统一(WRC-19 1.12)议题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同意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开展智能交通无线电技术频率研究试验的批复》(工信部无函〔2016〕450号)文件,授权车联组织产业单位在合肥、大连、泰州、绵阳等城市开展 77~81GHz车用毫米波雷达研究试验工作,验证雷达性能参数、频率需求等各类技术指标,为中国车载雷达频率规划和WRC-19 1.12议题中国提案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推动了车载雷达安全、可靠地应用于中国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行业。

1 车载雷达技术原理

车载毫米波雷达利用天线发射电磁波后,对前方或后方障碍物反射的回波进行不断检测,并通过雷达信号处理器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与前方或后方障碍物的相对速度和距离,并生成警告信息传递给汽车控制电路,由汽车控制电路控制汽车变速器和制动器作出应对动作,从而避免发生碰撞。

毫米波雷达具有探测性能稳定、作用距离较长、环境适用性好等特点。与超声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与红外、激光、摄像头等光学传感器相比,毫米波雷达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各类车载传感器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 各类车载传感器优缺点对比

 

2 车载雷达频率划分情况

2005~2013年,欧盟将24GHz、79GHz作为车载毫米波雷达的频谱,而美国使用24GHz、77GHz频带,日本选用了60~61GHz的频段。随着世界范围内76~77GHz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日本也逐渐转入了79GHz毫米波雷达的开发中。各大国的车载雷达频段主要集中在在23~24GHz、60~61GHz和76~77GHz(79GHz)3个频段,而世界各国对毫米波车载雷达频段使用的混乱情况使得汽车行业车载雷达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如表2所示。

从我国的情况看,无线电主管部门对车载雷达的频率划分一直在积极推进之中。2005 年,原信息产业部就发布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将76~77GHz频段规划给了车辆测距雷达使用。此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发布24GHz频段短距离车载雷达设备使用频率的通知》(工信部无〔2012〕548 号),将24.25~26.65GHz频段规划用于短距离车载雷达业务的频率。

表2 主要国家车载雷达频率划分情况

 

在日内瓦召开的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上,各国讨论决定,77.5~78.0GHz频段划分给无线电定位业务,以支持短距离高分辨率车载雷达的发展,车载雷达正式获得了全球统一频率划分。

3 国内外车载雷达产品现状

美国、欧洲和日本在车载雷达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供应商投入到汽车雷达系统研制、器件开发和算法研究当中。1999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率先采用77GHz毫米波雷达的自主巡航控制系统;2003年,博世研制的77GHz车载雷达正式投入商用;2013年,松下与富士通研制出79GHz频带毫米波车载雷达。目前,毫米波车载雷达的关键技术主要由大陆、博世、电装、奥托立夫等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所垄断,特别是77GHz 毫米波雷达,只有少数几个国外公司掌握该技术。

在我国,24GHz和77GHz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其中,24GHz毫米波集成电路已实现量产并试用中,但77GHz毫米波集成电路的国产化一直进展缓慢。国内相关产品的主要进展情况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完成8mm波段混频器、倍频器、开关、放大器等单功能芯片的研制,目前,正在开展单片接收/发射前端的设计与研制;厦门意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在24GHz汽车主动安全雷达射频前端集成电路取得突破,是国内唯一一家提供24GHz汽车主动安全雷达射频前端MMIC解决方案的企业;沈阳承泰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77GHz汽车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预计产品不久将问世。

目前,国内毫米波雷达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①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目前,国内的产业链尚未成熟,国外商用车载雷达已经走了几十年的历史了,国内近几年才开始起步,产品上市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②人才极度缺乏。车载雷达研发需要丰富的雷达系统和毫米波射频设计经验与能力,而这一领域的人才多集中在军工企业和国外企业。③资金压力大。由于技术基础底子薄,研发所需的测试设备和生产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购买,价格高昂,后期收益情况又未知,国内相关生产厂家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④开发周期较长。一款毫米波雷达开发周期就要12个月以上,产品还需要通过静态测试、动态测试、上车测试以及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测试,整个研制周期至少要2年以上。

4 对策与建议

结合国内车载雷达频率划分和产品研制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在国家层面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通过设立重大专项研究课题、给予财政优惠政策等方式提高国内企业投入车载雷达行业的积极性,从而带动自主雷达材料、部件、系统和整机产业发展。②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促进车载雷达行业的发展。国内军工企业在毫米波雷达研制方面有雄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鼓励军工企业加入车载雷达研制队伍中来,可有效解决国内民用车载雷达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的问题。③大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行业产学研的结合。国内相关企业应当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突破、产品性能验证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将国内车载雷达行业做大做强。④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外国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应当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股权转让、技术合作等方式,从欧美产品领先厂商手中获取先进技术,尽快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未来,无论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产业,还是无人驾驶行业,毫米波雷达都会是汽车最核心的传感器之一。虽然国产毫米波雷达突破了部分核心技术,但毕竟刚刚起步,力量还薄弱,应当加快开发国产毫米波雷达芯片并车载应用,使我国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关键字:车载毫米波雷达  智能汽车  智慧交通 引用地址: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发展现状

上一篇:特斯拉或于在华生产Model Y
下一篇:车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制定将加速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44

陈嘉澍: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2022年11月10日下午,加特兰微电子创始人兼CEO陈嘉澍出席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为峰会带来关于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展的三大趋势的分享。 第一,他认为车载毫米波雷达会有低成本的趋势。这是主动安全和辅助驾驶系统全面普及的重要的前提。毫米波雷达这个器件的降本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物料成本变低;二是开发周期缩短、开发难度以及开发投入同时降低,这是毫米波雷达降本的基本条件。 第二,4D成像,这主要服务未来的L3、L4以上的自动驾驶系统,毫米波雷达的优势在于能耐提供除视觉、激光之外的真实的传感器的冗余。 第三,更加小型化和低功耗。这个趋势是最近几年才呈现出来的,主要应对服务最新出现的一些新兴的超短距车身内外的应用。
[汽车电子]
陈嘉澍:<font color='red'>车载</font><font color='red'>毫米波雷达</font>市场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车载以太网“无损”测试,为智能汽车传输网络提速
汽车以太网正在成为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信号互联的主干道,主血管。如何准确的对汽车以太网进行测试 ,为智能汽车传输网络提速,保证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系统的安全运转,成为现代汽车工程师的头等难题。 以太网应用成为汽车传输的趋势 车载以太网是用于连接汽车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一种物理网络。在传统以太网协议基础上,改变了物理接口的电气特性,并结合车载网络需求定制了一些新标准。通过汽车以太网,多个车载系统可以经过一条非屏蔽单绞线电缆同时访问信息。对汽车制造商来说,这一技术显著降低了联网成本和线缆重量, 同时提高了信号带宽与信号传输速度。 为实现更高的信号带宽,汽车以太网在双绞线电缆上采用全双工通信链路,支持同时收发功能及PAM3信
[测试测量]
<font color='red'>车载</font>以太网“无损”测试,为<font color='red'>智能汽车</font>传输网络提速
智能汽车软件关键技术解析
1.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与车载计算平台技术趋势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传统分布式架构正在朝向域架构、中央计算架构转变,车内控制系统趋于形成统一的架构标准及通用的软硬件平台,各类控制功能逐渐演变为统一平台下的各类应用。其技术演进有四个关键趋势:计算集中化、软硬件解耦化、平台标准化以及功能开发生态化。智能化与网联化共同推动了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一方面是车内网络拓扑的优化和实时、高速网络的启用,另一方面是ECU(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进一步集成到域控制器甚至中央计算单元。 图1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转变趋势示意图 汽车电子底层硬件不再是由实现单一功能的单一芯片提供简单的逻辑计算,而是需要提供更为强大的算力支持;软件也不再是基于某一固定硬件开发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智能汽车</font>软件关键技术解析
应宜伦:未来真正的赛道是无线新能源智能汽车
相比芯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这些热点,很少有人在谈论汽车智能化时谈到无线技术,但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应宜伦在第十届轩辕奖启动仪式的演讲中说“下一代无线技术会第一个在汽车领域爆发”。 应宜伦的演讲主题是“整车智能化和智能汽车的下半场”,他认为,智能汽车赛道经历了大概13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半决赛的时代。当赛道越来越拥挤,应认为,这对于创业公司、整车厂和零部件公司,甚至包括对于智能化的公司来说,如何选择ICT行业的一些头部的公司非常关键。因为上游基本决定下游的生态。 当下,汽车产业从新能源汽车时代进入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但在应宜伦看来,未来真正的赛道是无线新能源智能汽车。基于此,他认为,下一代的无线通讯带宽、冗余、延时
[汽车电子]
应宜伦:未来真正的赛道是无线新能源<font color='red'>智能汽车</font>
圆满召开 | 2024智能汽车感知技术产业大会
2024年4月24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4智能汽车感知技术产业大会 ”在上海市圆满召开!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逐步迈向L3级别,智能汽车感知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800万像素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等感知设备的搭载率持续攀升,感知技术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23年1-10月,毫米波雷达总搭载量达1761.5万颗,同比增长30.8%;ADAS摄像头总渗透率超过90%,摄像头总搭载量从1月的325万颗增至10月的584万颗,增长率超过79%。 在此背景下,盖世汽车“2024智能汽车感知技术产业大会”与“2024中国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览会”同期举行,围绕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毫
[汽车电子]
圆满召开 | 2024<font color='red'>智能汽车</font>感知技术产业大会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虽然最近以来华为一直处在“枪林弹雨”之中,但仍阻挡不了华为前进的步伐。5月27日,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标志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 要知道,在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前,华为汽车业务主要是在企业BG下,由汽车行业方案部负责对外合作。而随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成立,不仅表明华为将智能汽车方案作为未来扩张的战略重心之一,也使得华为的三大BG——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两大BU——Cloud BU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矩阵”贯通于华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要义中。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BU与BG是并列的一级部门。 就在5月上旬,华为发布了王军拟任命为智能汽车解决方
[手机便携]
智能汽车的OTA技术浅析
在智能车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如果去到4S店买新能源汽车,销售一定会给你介绍的就是现在的汽车也可以像手机一样,上面的应用可以定期更新,在车机系统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消费者可以时刻体验到厂商开发出的新功能,对车辆爱好者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然而,如此便捷的“OTA”技术,在前段时间收到了政府的监管限制。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中强调“未经审批,不得通过在线等软件升级方式新增或更新汽车自动驾驶功能。”那么,夹缝中求生存的“OTA”技术,真的能使车辆常用常新,随时迭代,从而实现不停升级的功能吗?面对政府的强烈监管,厂商们如何合理地应用该技术,造福消费者呢?这篇文章就深入解读一下如今各厂
[嵌入式]
华为王军:全球缺的是能把智能化做好的基础供应商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BU)总裁王军本月接受《财经》专访时表示,全球和中国都不缺车企,缺的是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基础供应商。他针对对当下造车热潮,深入剖析了华为“造车”的战略出发点、取舍逻辑、过程选择,并给出了他的系统思考。 本周一,华为再度发布声明重申不造车,称“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 2018 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 王军称,全球和中国都不缺车企,缺的是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基础供应商,这正是华为的定位,华为是汽车增量部件提供商,而且只做电子相关的增量部件,不做化学的部件,比如电池。 记者了解到,华为公司目前有三大事业群(BG),以及两个 BU,其中汽车正是一个大方向,尤其是在手机业务遇挫之后。余承东
[嵌入式]
华为王军:全球缺的是能把智能化做好的基础供应商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