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成智能网联的关键,“千机一面”状态如何突围?

发布者:RadiantBlossom最新更新时间:2019-08-14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智能网联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几年,车企、供应商及科技公司纷纷围绕车载智能系统展开汽车智能化抢位:多屏互动、3D技术上车、语音升级、HUD、AR赋能等多样化应用车机、智能座舱新玩法层叠不穷。

 


但智能网联系统目前仍处于“千机一面”的状态,一位业内人士向新智驾表示。


软件定义汽车带来车辆软硬件快速迭代升级。威马在去年实现了3个月一次的OTA升级,小鹏汽车也仅用半年就完成了G3车型在软硬件层面的换代升级。行业已达成共识,创新者的领先最多只有几个月,之后就会被同行“借鉴”,并快速完成全行业内的普及。这是智能汽车的发展速度,也表露出智能网联同质化问题。


斑马郝飞在2018年底就提出过相似言论:2019年将是个假产品同质化加剧的一年。至少在人机交互体验上,特别是地图、语音、音乐这些功能层面,各家智能网联化产品正在快速同质化。


从千机一面到千机千面,科技公司、车企正在试图在同质化中追求差异,以在智能汽车浪潮中吸引消费者。

 

去同质化、构建生态

汽车工业和科技公司正在争夺最后一块未被征服的屏幕。早前苹果CarPlay开创了将手机应用投射到车机的先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传统汽车的“智能”程度,但生搬硬套的“嫁接”方式并未带来完尽的车内交互体验。


威马汽车合伙人、首席技术官闫枫这样定义智能汽车,即汽车智能化程度取决于整车的软硬件融合程度;并提到业界需要打破的一大误区即不要把智能汽车当手机来开发。“很多人认为智能服务只是一个配置可以随意加载,给一辆车加上一块智能屏、一个电子化仪表盘,一个智能行车助手就是智能化。他们从未想过,智能汽车是一个新物种,所有车辆的底层设计都应以智能化服务为核心进行再造。”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来,“去CarPlay化”行动已经开始。


一方面,车企和科技公司纷纷抛弃手机应用投射进车机的“嫁接”方式,开始建立汽车专属操作系统:百度建立以DuerOS为底座的车联网系统——小度车载OS;阿里和上汽投资的斑马则基于AliOS汽车专属操作系统。车企吉利也推出吉客系统,以及去年奇瑞发布的“雄狮平台”中智能互联业务“雄狮智云”。


为实现全车交互智能化,整个车的硬件都为用户提供服务,而非“一块屏的智能化”。以打造“智能电动车”为目标的新造车团队,对于车辆智能化层面的解读更为前沿。站在车企角度,闫枫表示车厂应该搭建起具有前瞻性的车型平台,系统提升车辆的EPS、ESP、EHB、VCU的线控化水平,这才能支撑智能化功能的搭载。


另一方面,行业普遍认为中控大屏本是车内交互演化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终点。整体的智能座舱设计、车内生态、车家互联都可能是未来更有希望的智能网联发展方向。

 

 

安吉星华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车联网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1.0阶段实现功能齐全,主机厂将地图、音乐、网络、天气等等娱乐系统全部上车,该阶段很容易导致同质化;2.0阶段则思考如何主动提供各种服务,即根据车主习惯提供个性化需求。“现阶段车联网各家参与者都比较同质化,要建立生态,叠加各类应用,如今还处于各股势力跑马圈地的过程。”


斑马相关负责人也提出相似言论。单纯的语音和导航等能力必将同质化,下一个竞争在AI和生态服务能力。


建立车内生态、提高服务能力成为现阶段各家车载智能系统的角逐地。


公众可以看到,各家都将车联网生态合作伙伴作为一大宣传点。据新智驾了解,小度车载OS已经引入了爱奇艺、中国联通、智能小程序等300+行业合作伙伴。在车载系统层面,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在阿里的布局中,AliOS集中了阿里云、达摩院、高德、支付宝、千寻位置、斑马网络等阿里生态的能力。在斑马100多个生态合作伙伴当中,包括30%阿里系应用,剩下70%更多是其他第三方互联网、汽车玩家。奇瑞也陆续和百度、科大讯飞、东软、联通、英伟达、德赛西威、高德等公司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同时与美团、酷我音乐、喜马拉雅在内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签订生态合作协议,在智能汽车方面将展开深度合作。

 

 

当应用上车时,闫枫提到业界需要打破的另一大误区,即不要把智能汽车当仓库来开发。直接将海量应用不加筛选地导入车内,是对移动智能空间最大的误解。


在闫枫看来,所有车内的智能应用开发绝不是直接拉个APK就往车机里装,而要从SDK开始,基于使用场景进行深度开发。用户在一个场景下最需要获得什么服务,就可直接启动,而不是把这些功能罗列在桌面上让用户进行选择。这显然更适应场景化操作。


这一点在威马汽车的语音交互层面已有体现。用户不说“小威、小威”,直接给出语音指令,享受到9种实用免唤醒能力,例如,直接说“我想导航到……”,就能直接启动百度地图导航到任何地方。

千机千面
目前来看,消费者需要的东西还是比较同质化的。从行业看,科技公司、车企都在试图从千机一面跨越至千机千面。


站在车企角度,闫枫提到,要想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业内必须彻底改变开发的习惯和思维定式,建立起数据驱动的开发理念。在其看来,好的产品是与用户共同创造的,一个产品如果不融入用户的灵魂,都只不过是半成品。而个性化的智能产品必然是建立在数据驱动的开发迭代基础上的。现在,智能汽车作为人与外界交流信息的接口,必须具备全场景的数据学习能力,能按毫秒级频率,不间断采集车辆数据,全面涵盖用户使用车辆的各个场景,从而告诉开发者,后者需要车来提供哪些服务。


其次,必须能够建立起完善的超级账号体系,这要求车厂不仅仅是装几个应用,而要能够把百度、腾讯、小米等各类生态合作伙伴的账号和服务体系打通,才可以跨平台地整合信息娱乐、车辆服务、衣食住行等主流应用的海量数据,真正让车辆成为一个智能移动空间,打通整个智能服务的生态。


第三,要具备全生态的OTA升级能力,真正的智能汽车必须能在深度学习用户习惯后,实现快速的进化,而更强大的智能,则是可以在驱动自身进化的同时,将用户需求第一时间反馈给生态合作伙伴,驱动车内软硬件的协同升级。这是闫枫对于智能网联“千机千面”的解读。


在斑马看来,用数据预判每个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就是千人千面的差异化。真正好用的产品想要做到差异化,就需要用户深度参与到产品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中,用户的需求会告诉企业哪些差异化是必要的,是能够代表着产业互联网的真正演进,在这条赛道其他厂商短期内难以复制。

 

 

如今基于AliOS汽车专属操作系统,通过个人超级账号打通互联网世界、实现数字感知、智能交互、生态融合到个性服务,斑马开始实施“情境智能驱动服务找人”。新智驾了解到,随着斑马AI能力的不断强大,从单纯的场景驱动到不同情境下的心意相通,斑马独有的车在线、人在线、出行在线的实时数据融合计算,可极大提升对用户下一步行为的预判。


显而易见,数据正在成为智能网联下一阶段的关键。在汽车领域,BAT等科技公司成为该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而传统车企期望有颠覆式创新,却并不希望将数据交给互联网企业。在车企和互联网公司中,谁又将会主导智能网联走向?


关键字:智能网联 引用地址:数据成智能网联的关键,“千机一面”状态如何突围?

上一篇:汽车巨头传递主流趋势,将汽车电动化作为突破口?
下一篇:国内车企纷纷“摩拳擦掌”掘金5G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3 23:46

全球首辆 5G 汽车,上汽变身网联领头羊
10 月 29 日讯, 上汽集团 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似杰近日表示,“互联网车”概念是希望把互联网外部东西和车联系起来,最终目的是把车变成互联网一员,或者变成物联网的一员。我们是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成立的斑马公司变成了网联领头羊,自主品牌近两年的销售增长和这个有关。近日和 华为 、中国移动是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在做世界上首辆 5G 汽车,这辆汽车在明年 4 月份能够发布。 在 5G 智能网联 汽车方面,上汽与中国移动、华为已合作超过两年时间。早在 2017 年,上汽、中国移动和华为便在上汽同济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完成了亚洲首个 5G 测试场建设。而后不到一个月,三家公司在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智能出
[汽车电子]
全球首辆 5G 汽车,上汽变身网联领头羊
华大电子智能网联车安全"芯"品,加速构建车联网安全生态
2022年8月18-19日, The 3rd AutoCS 2022智能汽车信息安全大会 在杭州火热召开。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 华大电子 )荣膺2022年度优秀汽车安全芯片供应商。 华大电子喜获2022年度优秀汽车安全芯片供应商 工信部车联网动态监测情况显示,针对车联网相关企业及平台的恶意攻击频发,促使智能网联车信息安全采取 纵深防御 的策略。 安全芯片作为 信息安全之锚 ,通过 安全的硬件 和 安全的软件 提供强大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为信息安全整体框架中的 硬件安全、软件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 等各类安全需求提供有效保障。 华大电子的系列车规安全芯片产品已量产上市,并在前装商用车和乘用车大规
[汽车电子]
华大电子<font color='red'>智能网联</font>车安全
英特尔今天宣布成立英特尔智能网联汽车大学合作研究中心
英特尔今天宣布成立英特尔智能网联汽车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CRI-IACV,Inte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stitute on Intelligent and Automated Connected Vehicles),致力于携手中国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面向自动驾驶展开深入研究,加速技术的落地。同时,英特尔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相关课题的研究,为中国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研发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英特尔智能网联汽车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推出的首项合作计划。 英特尔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推动自动驾驶在中国的联合创新。
[物联网]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征求意见 "安全"成关键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7日讯 据工信部今日发布消息,为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编制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指南》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满足企业安全保障能力要求,针对车辆的软件升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建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监测服务平台,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建立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保护车辆及其联网设施免受攻
[汽车电子]
工信部就<font color='red'>智能网联</font>汽车准入征求意见
智能网联汽车总线测试方案详解
摘要:CANFD与车载以太网在新一代智能网联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给工程师进行车载测试和故障排查带来了新的挑战。ZLG针对此痛点,推出CANFDDTU记录仪助力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总线测试。 一、智能网联车CANFD及车载以太网的应用 如图 1所示,智能网联车,就是车联网、智能交通与智能汽车的交集,能够实现车与X(车、人、路、后台)等的信息交互,并具有智能决策能力的新一代汽车。 图 1 智能网联车定义 在新一代智能网联车的浪潮下,随着车载ECU的与日倍增以及处理器运算能力和硬件的高速发展,连接ECU的网络需要更大的带宽,这一需求远超CAN等传统车载网络的容量极限。 因此,比较明确的趋势是向CAN FD过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智能网联</font>汽车总线测试方案详解
全球智能车载系统技术大比拼 你看好哪家?
作为车联网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智能车载系统目前已经成为了车企、零部件企业乃至IT企业的研发重点,而从市场上现有的一些产品着力点来看,不外乎两点:个性化和人性化,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化,达到人车互动的终极目的。近期,盖世汽车小编将市场上较为“冒泡”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梳理,一起瞅瞅此类技术目前战况如何吧! 通用:OnStar 关键词:自动求助、远程人工服务、车况自动检测 通用汽车的专属配置,在车载产品领域算是比较老的一批——1995年就已经开始研发。主要采用无线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向汽车提供完善的无线服务,使用过程中只要一个键联系上OnStar客户中心,客户顾问就会实时全程语音帮车主解决问题。 什么意思
[汽车电子]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发展报告(2021) 系列十二:纵深防御技术架构-外部网络接入安全防护
一、外部网络接入的安全防护 T-BOX和IVI系统通常连接到公共网络域,因此对车载网和信息服务域使用网络隔离来增强安全控制管理是最有效的方法,形成两个具有不同安全级别的访问控制域,以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此外,在车载网中使控制单元和非控制单元被安全地分开,并且为控制单元模块建立更高级别的访问控制策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加访问IP白名单以避免干扰也是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的有效方法。 (一)远程车载信息交互系统信息安全 符合国标GB17691-2018和GB/T32960.2-2016,在国六安全策略中,提供了技术可行的安全策略,保证T-BOX各种性能处于安全范围,例如电气适用性能、环境适用性能、可靠性性能、电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智能网联</font>汽车信息安全发展报告(2021) 系列十二:纵深防御技术架构-外部网络接入安全防护
构筑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防线
随着新四化进程的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近年翻开了高速发展的新篇章,随之而来的用户数据、隐私泄露和智能系统遭受恶意攻击等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何确保数据的合理合规与高效使用,正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难题。 达摩克利斯之剑——智能网联强大的便利性伴随着巨大挑战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2022年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29.4%,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70%以上。随着智能网联功能的渗透率逐步攀升,其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用户对于汽车驾驶安全、舒适性和便利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智能网联汽车远比电脑和手机更为复杂,汽车主机厂和车联网服务商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功能体验的同时,需要采集包括车主实名、人
[汽车电子]
构筑<font color='red'>智能网联</font>汽车信息安全防线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