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盈利后,可把马斯克厉害坏了,这不,最近又跟美国汽车界的大佬福特互怼起来了,而且看起来底气十足呢。其实互怼的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几年前福特抢注“Model E”这件事,其实马斯克原本想的是 Model E 与特斯拉的 Model S 和 Model X 组成单词“SEX”,不过现在成了“S3X”,此外特斯拉最近有个 Model Y,可能是想寓意“性感”(SEXY),只不过没办法实现了。
在上次金融危机期间,很多美国汽车厂商走向了破产的境地,而福特却是那些幸存者之一。
不过,福特现在的财务情况就很乐观吗?马斯克对此提出质疑,甚至在某次采访中直接表示:福特千万可别再遇到一次金融危机。
马斯克敢这么直说是有原因的,因为福特的电动车最近表现让人担忧。
福特几年前曾在美国销售过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分别是 Fusion Energi、C-Max Energi 和 Focus Electric。
甚至还有过每个月销售 3000 多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好成绩,不过现在只销售 Fusion Energi,C-Max Energi 和福克斯
Electric 现在已经不生产了,虽然仍有库存,可想的是没几个人会去买。
不过,就算是 Fusion Energi 这辆福特的“独苗”,也在连续两个月销量不及 500 辆的情况下,开始缩小选型范围了,同时福特也一直没有发布新的电动车型。
但是福特照这么发展下去,虽然不会一下子破产,但也许会慢慢的陷入困境,毕竟未来可是电动汽车的天下,就连欧洲老的豪华品牌如 BBA 也都开始发力了,马斯克如此看衰福特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说到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甲骨文、高通等行业巨擘。一个伟大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个真正的牛人领袖,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大神出现。曾经,史蒂夫乔布斯是这样的“神”,而如今则是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这位叱咤硅谷的扛把子。有人说马斯克很疯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超级隧道胶囊列车、Space X 火箭这些都是他要做的事业。其中,电动汽车算是马斯克为人所知最主要的产品,其他都离我们国内的朋友比较远,毕竟现在买特斯拉的朋友也越来越多。特斯拉在国内销售的主要是 MODEL S 为首的轿车及 MODEL X 系列的 SUV,而如今,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又多了一个系列——Semi 卡车:
卡车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都是块头巨大,臃肿笨重,一般是用柴油为动力。而纯电动的卡车在以前基本是不存在的,这些年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提升,清洁能源也成了未来的趋势,卡车这种能耗大户往纯电动发展也是一个趋势。特斯拉作为纯电汽车领域的领航者,这款 Semi 卡车也成了电动卡车的标杆之作,将在明年批量投产。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给人的感觉就是科技感非常强,外形设计一般都是简约风格。新出的 Semi 卡车也不例外,车头没有传统卡车的那种“大老粗”既视感,整体看这个车头还是偏圆润,表面光滑,漆面质感很好。因为是纯电的,所以没有一般卡车车头中间硕大的“进气格栅”,只有底部留了一道通风口。前挡风玻璃面积比较大,造型立体,车头线条也是考虑到了风阻,做了优化。
内饰也是极简风。跟一般汽车不同,Semi 卡车的驾驶位处于座舱的正中间,这点跟上世纪 90 年代出品的迈凯伦 F1 一样。工作台上主要就是两块超大显示屏,基本就是两台电脑显示器。所有操作功能都内置在里面,包括车辆行驶动态,全景影像、地图、电子数据日志,多媒体娱乐系统等。Semi 卡车带有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车身带有全方位摄像头跟雷达,实时监控行车状态,通过电脑来实现车道保持、偏离预警、紧急制动等功能。
跟跑车放一起也毫不逊色。这台 Semi 卡车在动力方面采用纯电驱动,包括电池组跟电机。在驾驶舱下方放置了电池组,后面 4 个轮子都是独立的电机驱动。这款车在空载状态下,0-100km/h 加速只要 5 秒左右,比一般的保时捷 718 还快,比入门级的 911 也就慢个半秒,像 2.3T 的福特野马这种跑车碰到它是跑不过的。
大型车企每年都有几十亿的资本开支,只要他们分配给电动车,特斯拉就要面临很大的竞争。特斯拉的欧洲工厂能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答案或许还真不是那么乐观。
- 周孝信院士:“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
- 电力市场呼唤虚拟交易商
- 氢燃料电池直面产业化之痛
- 明年引入国内 本田插电混动技术解析
- Genetec推出新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采用英特尔深度学习视觉处理单元
- 【自适应计算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连载一:什么是自适应机器人?
- 【自适应计算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连载二:工业类比CPU/GPU,ASIC和FPGA,谁更适合机器人计算
- 【自适应计算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连载六:自适应计算平台实现ROS之路
- 【自适应计算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连载七:用ROS 2在机器人内部集成自适应计算的新架构
- 【自适应计算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连载四:如何理解面向机器人的“软件定义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