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信号生成文本实验,准确率可达97%

发布者:温暖拥抱最新更新时间:2020-04-25 来源: eefocus关键字:AI  人脑信号  人工智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一个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打造的新型人工智能系统可根据人脑信号来生成文本,准确率最高可达 97%。目前该研究的结果已经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近几年,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公司打造的虚拟助手已经比较成熟,语音识别能力比起几年前进步惊人,人们在慢慢开始领会它们的威力。

 

然而,最近一项更令人惊叹、更匪夷所思的里程碑式技术创新可能即将实现。它的出现让语音识别技术完全相形见绌,这是一个十分强大的人工智能(AI)系统,可以根据人们的大脑活动直接生成完整的文本,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听到任何一个单词。这不完全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近几十年来,从动物模型到人类参与者,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事实上,这类技术已经在尝试将这种概念从幻想变成现实。

 

 

加拿大研究团队就曾对此评论过,以目前来看,通过该技术将人脑信号转换成的文本结果还不很准确。为此,他们团队还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解码脑皮质电图:通过植入大脑的电极,来获取皮质活动中所产生的电脉冲记录。

 

具体而言,该实验团队在四名癫痫患者身上使用了这种植入物,以便监测他们的身体状况引起的癫痫发作情况。研究团队还进行了一项附带实验:让参与者大声、反复地朗读一些预先准备的句子,同时通过电极来记录他们在此期间的大脑活动。然后,这些数据被输入到一个神经网络,该网络根据实验的音频记录,分析出与特定语音特征(如元音、辅音或口型)相对应的大脑活动模式。最后,另一个神经网络对这些大脑表现进行解码——参与者反复朗读 30 到 50 个句子时产生的大脑活动数据——并据此来尝试预测人们所说的话,预测根据他们朗读单词时所产生的皮层信号来进行。

 

在实验条件顺利的情况下,该系统在将其中一名参与者的大脑信号转化成文本时,词错率(WER)只有 3%——至少在这些严格限定的实验条件下,这个词错率也许已经接近于迄今为止人工智能读取人的想法的最佳表现。

 

而在最不理想的情况中,神经网络的错误完全莫名其妙,不管是在语音上还是在语义上,都与实际的句子完全搭不着边:“她穿着温暖的羊毛工装裤”被预测为“绿洲是海市蜃楼”。

 

对此,该实验团队称,尽管这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有些诡异,但总的来说,该系统也许还是刷新了基于 AI 的大脑活动解码的最佳表现,毕竟它表现最好时的词错率只有 5%,能够与专业的人工语音转录相提并论。

 

不过,要应付日常发言的专业转录员必须得有数以万计的词汇量。相比之下,这个系统只能从有限的短句中学习到大约 250 个单词的皮层特征,所以拿二者相比较并不公平。

 

虽然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但该研究团队认为,该系统有朝一日可能会让那些失去说话能力的人能够重新“开口”说话。如果这样的事情成为可能,会有望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一些人提供一种与周围世界交流的方式——而且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远远超出人们目前的想象。


关键字:AI  人脑信号  人工智能 引用地址:人脑信号生成文本实验,准确率可达97%

上一篇: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下一篇: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7 15:07

人脑AI技术当练手的?马斯克想用脑电波来喂饱FSD
一只猴子可以不接触实体键盘,在电脑屏幕上打出字来,说“能给我一些零食吗”,这不再是科幻片里的场景,而是马斯克展示的真实试验场景,猴子通过脑机接口可向人类传达出自己的真实所想。 上述的这个场景出现在Neuralink举办的技术展示活动上,联合创始人马斯克展示了一段猴子“意念打字”的视频,事后马斯克称,这只连拼写都不会的猴子,在用它的意念移动光标。猴子经过事先训练,它只需要靠近电脑,脑机接口设备就接通了电脑,猴脑内的芯片是无线传输的。 在成功展示猴子打字实验后,马斯克紧接着就要执行更进一步的计划了,也就是在未来六个月里,在人体上开展脑机接口实验,并且相关的演示视频、科学论证、准备工作都依旧就位,在脑机接口方面,马斯克是要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人脑</font>给<font color='red'>AI</font>技术当练手的?马斯克想用脑电波来喂饱FSD
人工智能:不懈追求人脑级别的性能
人工智能 (AI) 的首要发展途径将逐渐转向(回到)人工智能增强硬件——并且不会只有处理器受到影响。这就好比刚诞生的互联网和以前的铁路热潮一样——最开始,人们欢欣鼓舞,许多小公司都在谋求成功的解决方案;但市场终将回归价值,从而锁定最好的解决方案。当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主流意识时,我们能看到同样的情况: 每一个从事新型AI或者神经处理芯片业务的企业,都在宣称人工智能将成为所有业务的核心。 这种激进的做法大多数不会有市场,而且企业只是将大量常用任务,或者以图形处理为主的计算,交给人工智能。这在一段时间内是可行的,但很难扩展,而且效益也不高。 现在,随着各行各业对AI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更加务实的认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嵌入式]
中国首个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基站,仿人脑AI开放平台正式发布
近日,“仿人脑”人工智能(AI)开放平台在深圳发布。数字中国联合会秘书长刘钜波、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伟鹤、北京大学深圳系统芯片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何进等专家学者出席了发布仪式。 据该平台项目方工作人员介绍,“仿人脑”人工智能科技是以汉语、汉字为沟通媒介的“解语系统”,通过“仿人脑”底层框架与模型,可以让机器模拟人脑思考和认知,从而打破传统人工智能依赖大量资料库支撑的检索型困局,在人机交互、语义识别、在线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图源:中国电商网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基站,据悉,该项目的学术带头人朱邦复是中文终端机、仓颉输入法、汉卡的发明人,其于 1980 年与宏碁公司推出全球
[嵌入式]
中国首个自主研发<font color='red'>人工智能</font>基站,仿<font color='red'>人脑</font><font color='red'>AI</font>开放平台正式发布
机器学习不断接近人脑水平,AI图像识别未来发展如何?
过去十几年,人类可以说是在机器智能面前节节退败,屡败屡战,而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几乎是为数不多可以让人类骄傲的事情了。人们可以同时打开8个网站、数份文档和一个交友软件,即使正在专心处理其中一件事,只要突然收到一条回复或更新提醒,也能够快速安排。对机器而言,要在同一时间完成这样的任务显然有点困难,因此,多任务处理一直被视为人类独有的技能点。 然而,这个优势也将失去了。 近几年,Alphago、视频识别、指纹解锁、图片识别、语音转文字、机器人看病等一系列事件,使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人工智能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认知。国内人工智能产业中,就算集视觉与图像领域公司的数量已达数百家,仅次于自然语言处理类公司,位居第二。其中该
[机器人]
谷歌DeepMind自行“进化”出人脑模式,新型AI 算法具备超越人类的方向感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力,但殊不知,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使用 AI 技术来来重现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这次,他们创造了一套复杂神经网络来模拟大脑的空间导航能力。这一成果向世人展示了 AI 算法能很好的帮助神经科学家们来验证他们关于大脑运作方式的各种理论,当然,这种基于计算机的强大验证工具暂时还不至于让传统神经科学家们失业。 美国当地时间 5 月 9 日,英国 Deep Mind 团队与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震动了学界。这篇论文标题为 Vector-based navigation using grid-like representations in artific
[医疗电子]
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或快过人脑AI进步正让人类焦虑
   人工智能 的发展是近年来的大热潮,AI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及生产的方方面面,这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必须要接受。但随之而来的心态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这种心态无非就是两种,欢喜和焦虑。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人工智能 发展速度或将快过人脑,AI进步正让人类焦虑。    人工智能 的加速落地,重构了商业、企业和个人。同以往的工业革命不同,以往的技术只是部分取代了人的体力劳动,而富有智慧的人工智能却对脑力劳动者构成了威胁,而且现在发现在很多高智商的领域里面,机器开始取代人了,机器一旦能够取代思想,那机器与最终取代人就可想而知了,这个事情就引起大家恐惧,也成为了全民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
[网络通信]
看见你的大脑 专家称人工智能或能读懂人脑
日本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读懂人脑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大脑活动,描绘出人们看见或正想象的图像。   京都大学科学家神谷之康的实验室召集3名志愿者,在他们看图的同时给他们的大脑做核磁共振,然后把核磁共振图像交给人工智能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志愿者大脑活动,这套人工智能系统不但一个像素一个像素还原了他们看到的猫头鹰、飞机、玻璃窗、红色邮筒等图像,还还原了志愿者想象的方形、十字架、金鱼、天鹅、豹子、保龄球等基本图像。   尽管人工智能系统还原的图像仍有些模糊且成像质量因人而异,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实验可能打开了探视人们“内心的独特窗口”,用大脑扫描图像翻译人们的想象。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生命科学领域预印本网站BioRxiv。科学家希
[安防电子]
医生可能要失业 “人工智能”明年可为人脑诊病
很快,“人脑”疾病将由“电脑”给出精确诊断,并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昨天,全球首家“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北京天坛医院正式成立。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透露,到明年6月,在脑肿瘤、脑血管病方面可由人工智能系统替代医生,从看片子到开具临床诊断处方,其能力相当于神经科高年资主任医师。   电脑给人脑看病   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神经系统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   “但全国能看神经病理的医生只有不到20个人。这么多患者如果仅仅靠远程会诊,医生是忙不过来的。”王拥军说,“人工智能系统,可以用机器代替医生。”   人工智能系统是怎么把人脑疾病诊断出来的?   人工智能应用研发的核心,是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