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成疫情时代避险标的,机构游资大举抢筹TCL科技

发布者:数字小巨人最新更新时间:2020-05-13 来源: eefocus关键字:TCL科技  AMOLED  LTPS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动荡时期,投资者对已被证明是赢家的资产更感兴趣。随着疫情边际影响逐渐减弱,科技股配置价值重现,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最爱、风口上的宠儿,投资者坚定做多科技成长股。

 

作为科技成长股的代表之一,TCL 科技(000100.SZ)在大尺寸业务、中小尺寸 LTPS 业务、柔性 OLED 业务,都具备上行驱动力。正因如此,众多顶级游资和机构大举抢筹 TCL 科技,其股价在最近一个多月上涨 16.67%。

 

科技股配置价值重现

在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和政策利好预期下,优质资产迎来中期布局机会,尤其在历经前期回调后,科技股配置价值重新出现。以 TCL 科技为例,其股价从 3 月 31 日的 4.14 元 / 股,上涨到 5 月 12 日的 4.83 元 / 股,涨幅高达 16.67%。

 

其中,4 月 30 日,TCL 科技股价强势上涨 7.41%。当日公布的龙虎榜买方席位上,一家机构专用席位 5119 万元买入 TCL 科技 0.11 亿股,另一家机构专用席位 3998 万元买入 0.09 亿股,这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合计 9117 万元买入 0.2 亿股。

 

此外,市场顶级游资章盟主和炒股养家的常用席位赫然在列。具体来看,章盟主的常用席位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 3.94 亿元买入 TCL 科技 0.85 亿股,炒股养家的常用席位华鑫证券上海红宝石路 1.19 亿元买入 TCL 科技 0.26 亿股,这两大顶级游资合计共 5.13 亿元买入 TCL 科技 1.11 亿股。

 

章盟主是江浙地区元老级顶级游资之一,90 年代 5 万元入市,现在资金体量百亿元,20 年 20 万倍,操作霸气,尤好在权重大票主升浪上重仓出击,风格彪悍。

 

炒股养家,资金量级大,对市场具有独到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个股深刻的判断力,通常利用通道优势,排板热门题材股,使个股一字涨停,隔日高位逐步离场。

 

根据这些游资和机构的操作习惯,他们在 TCL 科技涨停价附近如此大手笔地买入,肯定不是做一个短期的走势,主要是看好 TCL 科技在疫情下的抗跌性,以及业务的上行驱动力。

 

在抗跌性方面,长期来看,全球面板行业重组整合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TCL 科技认为,随着家庭大屏市场恢复和商用显示快速增长,行业供需将逐渐恢复平衡,长期发展前景趋好。行业格局将有长周期的改善,预计未来价格是波动向上的过程。

 

疫情在短期内对需求有一定冲击,但疫情也促进了远程交互为主的生活方式,以及多应用显示终端和内容的快速发展,疫情期间电视开机率明显提升。中国市场电视销量 Q1 同比有所减少,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3 月份国内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来看,疫情对国内需求量的影响比较有限。海外疫情虽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最近部分欧洲国家新增确诊病例已出现拐点,随着商业活动逐步恢复,需求有望迎来改善。TCL 科技会密切关注疫情的进展,并根据疫情进展积极调整公司经营策略。

 

同时,TCL 科技也看到,疫情加速低效产能的退出。在全行业利润跌到历史底部时,供给端开始出现海外产能大幅退出。下半年,随着需求端的恢复以及供给端短期集中的退出,半导体显示行业周期有望恢复上行。

 

TCL 科技具备上行驱动力

除了抗跌性,TCL 科技的业务发展空间也深受游资和机构的认可。目前,TCL 科技主要包括大尺寸业务、中小尺寸 LTPS 业务、柔性 OLED 业务。在这些业务方面,TCL 科技具备上行驱动力。

 

TCL 华星大尺寸业务盈利能力行业领先。目前,所有面板上市公司都已公布一季度财务报告。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疫情影响,以及供给影响,大部分面板上市公司大尺寸产品营收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局面。相反,TCL 科技韧性十足,其大尺寸产品给了市场一个惊喜,以超过四成的营收同比涨幅走出了“独立行情”。

 

TCL 科技之所以大尺寸业务盈利能力领先行业,主要是 TCL 科技稳健的投资节奏使得 TCL 华星旗下产线代际较新,保证产品贴合技术趋势具备较强竞争力。高效产线布局发挥聚合效应,在基础投入以及年运营成本上大幅节约;战略客户的高效协同实现最低销售费用率,同时订单能见度高维持产线满产,带来极低单位折摊成本,进一步放大运营效率。产业金融控制风险敞口,高效资金管理对冲降低财务费用率;深化组织变革,重构业务流程,推动材料、制造及平台费用持续下降,极致降本增效提升华星周期抵御能力。

 

在中小尺寸 LTPS 业务方面,4 月 29 日,TCL 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武汉华星 39.95%股权。收购完成后,TCL 科技将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武汉华星股权 85.5%。本次交易标的公司武汉华星主要进行 t3 项目的开发运营,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t3 项目突破设计产能扩产至每月 5 万大片玻璃基板,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 LTPS 工厂。

 

本次收购,有利于提高 TCL 科技的盈利能力,提升股东回报。以武汉华星 2019 年业绩为基准,收购完成后,TCL 科技可增厚营业收入 51.86 亿元,可增厚净利润 2.45 亿元。

 

在柔性 OLED 业务方面,TCL 华星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t4)第一期于 2019 年 12 月量产,曲面屏和柔性折叠屏已向品牌手机厂商量产出货。t4 在屏下摄像、极窄边框、可折叠等差异化技术领域取得很多领先优势,目前与全球主要品牌终端厂的合作都在推进中。t4 的二期和三期的设备今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搬入,预计到 2021 年将具备 45K 的设备产能。在中小尺寸 AMOLED 领域,韩厂在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具有很大优势,中国企业处于快速追赶阶段。

 

TCL 科技在柔性 OLED 产品的定位主要是,第一,贴近主流类、或可以发挥柔性 OLED 性能优势的细分市场,在一个高成长的环境下,这个契合度很重要;第二,建线以全柔性、折叠、可挠性定位,出货在高端折叠产品、曲面产品为主;第三,TCL 科技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屏幕像素排列、屏下摄像头、可卷曲可挠高端细分技术方面。

 

2020 年,TCL 华星大尺寸业务在保持规模、技术、效率领先优势的同时,将持续提升产品定位及市场份额;在中小尺寸业务中,LTPS 将通过新客户、新产品导入优化业务提升增量;柔性 AMOLED 快速爬坡,全力保障产线规模产能,并在新形态、高端产品中实现进一步突破。

 

TCL 华星将继续推进极致降本增效,提高经营质量,进一步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大力发展视频交互和商用产品业务,增加经营效益,保障销售面积以及销售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关键字:TCL科技  AMOLED  LTPS 引用地址:科技股成疫情时代避险标的,机构游资大举抢筹TCL科技

上一篇:如何才能摆脱美国管控?产业要自强
下一篇:倍加福将向我们展示迈向工业4.0的新进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22 19:50

友达LTPS笔记本面板将亮相
2017显示器暨触控展(Touch Taiwan)将在明(20)日开展,友达(2409)将展出4K LTPS超窄边框笔电面板、18:9全屏幕LTPS内嵌式触控手机面板,以及5吋折迭式AMOLED面板,以多元丰富的产品组合,打造令人惊艳的智能移动生活新体验。 友达表示,该公司LTPS技术可让面板同时拥有超高分辨率、超窄边框、高屏占比及省电四大核心优势。 友达累积深厚的LTPS产品开发与量产实力,除了笔电面板与手机面板产品之外,也扩展LTPS技术至非消费性市场应用,创造差异化价值竞争优势。 例如友达结合LTPS技术超高分辨率、超窄边框、轻薄省电等特色,推出4K LTPS笔电面板。 13.3吋4K LTPS笔电面板,332 PPI超高像
[手机便携]
苹果AMOLED手机面板LGD最快明年供货
集微网消息,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指出,三星在2016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占比高达97%,不过,三星几乎独占地位将在2018年被LGD打破,即使如此,预估到2021年,三星仍将占有全球5成份额,中国大陆虽然也积极加入AMOLED战局,但DSCC预估, 京东方至少要到2020年才有机会稳定供货,抢到苹果第3供货商的候选人资格。 苹果即将于今年推出采用AMOLED面板的iPhone,在苹果之前,三星与中国大陆手机厂早已经采用AMOLED面板,DSCC预估2017年,将有5.25亿支智能手机采用AMOLED面板,年成长42%,2021年全球采用AMOLED的智能手机将达12
[手机便携]
华星光电净利润同比增15倍 TCL科技Q1净利润预增470%-520%
4月12日,TCL科技发布Q1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2亿元-25.5亿元;同比增长470%-520%,上年同期盈利为4.08亿元。 关于公司经营及业绩的主要影响因素,TCL科技表示,TCL华星净利润同比增长15倍,环比提升近30%。大尺寸领域,t1、t2、t6产线满销满产,t7按计划爬坡,出货面积同比增长15%,主要尺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大尺寸业务净利润较2020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超50%。小尺寸领域,t3产线满销满产,t4柔性AMOLED产线按计划扩产,在新产线扩产固定成本显著增加的基础上,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极致运营管理,实现经营效益同比改善。公司加速中尺寸领域的IT、车载等产品和客
[手机便携]
华星光电净利润同比增15倍 <font color='red'>TCL</font><font color='red'>科技</font>Q1净利润预增470%-520%
国内首条柔性AMOLED量产线投产,年产能近60万!
京东方A(000725)5月12日在其官微上披露,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这个时间被业内人士认为快于预期。 该生产线总投资465亿元,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2016年7月主体厂房封顶,设计产能为每月4.8万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为1850mm×1500mm),定位于高端手机显示及新兴移动显示等产品。 据了解,该产线应用全球最先进的蒸镀工艺,是中国首条采用该工艺的AMOLED生产线。该工艺能够将玻璃基板切为二分之一进行蒸镀,技术难度高。 同时,该产线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塑胶基板代替传统的非晶硅(a-Si)玻璃基板,电子迁移率高100倍以上,具有相当好的信号驱动与系统集成能力。其
[手机便携]
京东方:大尺寸及可挠AMOLED为中长期目标
    大陆面板厂的扩产热潮即将达到新一波高峰,继华星光电与京东方的首座8.5代线在2011年开始量产后,其投资动作是日趋积极,竞相设立新世代生产线,随产能逐年成长,开拓产品的深度及广度便成为大陆面板厂目前的急务... 京东方面板事业策略剖析 大尺寸及可挠AMOLED为中长期发展目标(1) 京东方是目前全球扩产最为积极的TFT LCD厂商,同时进行的新生产线建设动作除宣布将北京厂(B4)8.5代线月产能由9万片提高到12万片,合肥设立的第二座金属氧化物(Oxide)制程8.5代线(B5)亦于2014年第1季开始量产,预计到2014年底时的便可达到月产9万片玻璃基板的满载产能,目前已有康佳、海尔、三星、长虹等客户合作案在进行。 设在
[手机便携]
无人车有利车载显示器用AMOLED
研调机构群智谘询指出,一旦无人车上路,将加快消费者对车用显示器的品质要求,属于高阶产品的主动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面板,有机会打入车载显示器市场。 群智谘询预估,2016年非晶矽液晶显示面板在全球车载显示器中,市占率仍为100%;但从2019年开始AMOLED将会逐步被车载显示器采用,2020年全球AMOLED车载显示器市占率将达1.5%。 群智谘询认为,整车市场对于智慧化要求的提升,促使车联网,甚至无人驾驶技术的大力发展,尤其是5G的商用化,对汽车行业智慧化发展有如催化剂的作用,因为5G的低延时可以支撑完全无人驾驶,加快实现智慧汽车的步伐。 在上述大环境下,车载显示器采用面板标准,会更接近消费类电子产品,追求更高分辨率,
[手机便携]
深天马对公司目前全面屏方案、AMOLED产线等情况做出回复
随着智能手机形成产品硬件差异化的空间越来越小,2019年以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手机,成为国内外多家终端品牌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作为国内能够提供全面屏面板的厂商之一,近日,深天马在展开调研活动时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对公司目前全面屏方案、AMOLED产线等情况做出回复。 此前,深天马在武汉兴建第6代LTPS AMOLED生产线;据悉,武汉天马一期项目已于2017年4月20日点亮,兼具生产刚性屏和柔性屏的能力,刚性屏已于2018年6月初正式向品牌客户量产出货,柔性屏也已量产出货并积极向更多客户推广、验证中。目前,产线处于正常爬坡阶段;二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深天马表示,公司将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考虑现有刚性AMOLED
[嵌入式]
国产AMOLED望打破三星垄断:2015成世界第二大
        2013年12月28日,面板大厂京东方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项目(以下简称京东方合肥项目)在合肥正式投产,这也是国内首条氧化物面板生产线。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12月27日,信利国际第4.5代AMOLED惠州项目(以下简称信利惠州项目)奠基。AMOLED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代表未来平板显示方向。有观点认为,国产AMOLED的提速,或将打破三星 对AMOLED技术的垄断。 惠州市经济发展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信利惠州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4.5代AMOLED生产线和AMOLED国家级研发中心,投资约60亿元。信利惠州项目的产品主要为中小尺寸屏,大部分会用于手机,并有少量会用于车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