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下一步该如何走?

发布者:zhaodawei617最新更新时间:2021-04-1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松机器人  工业4  工业自动化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镁客网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苏州召开。本次论坛也得到了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蒲公英孵化器、科沃斯蒲公英加速器、苏州市计算机学会、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蚂蚁矽服、亿欧网以及镁客空间等战略合作单位的支持。

 

本场论坛全程聚焦“智能制造”,来自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西门子、哈工大、新松、赛睿信息等企业的代表嘉宾各抒己见,与现场数百位观众一起探讨智能制造技术的当下与未来。

 

正式开场之前,镁客网创始人兼CEO张培青发表致辞称,镁客网不仅仅是一家纯粹的媒体平台,而是一家集媒体报道、资源对接、创业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于一体的硬科技产业服务平台。

图 | 镁客网创始人兼CEO张培青

 

此次举办智能制造活动,也是为了联动产业上下游、打造一个交流平台,为产业服务。

 

智能制造大环境驱动,多类技术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

众所周知,智能制造一直是近些年的一个产业热词。而随着进入“十四五”时期,关于智能制造的话题热度再上一层。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简单总结就两个“加快”:加快数字化普及速度,加快智能转型。

 

而针对企业数字化建设、智能化转型,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机器人仿真技术专家黄恺有话说。
 

图 | 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机器人仿真技术专家黄恺

 

其在主题演讲《先进机器人和制造系统仿真和探索》中指出,当前,先进机器人和制造系统正在试图融合各种新技术来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新型市场需求,而柔性化生产将大规模应用于汽车、电子、物流等行业,譬如自适应机器人取代人工进行产品组装,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辅助并加速机器人编程,以及用AMR/AGV虚拟调试技术切分制造系统和物流系统等等。

 

事实上,黄恺所提到的几个技术应用在现实中已经付诸实施,譬如进行VR虚拟调试等等。众所周知,当前的VR应用虽然在消费端暂时没什么水花,但是在B端应用市场,其生存环境还是不错的。可以预见,在智能制造大环境的驱动下,这一技术的未来市场也是颇为值得期待的。

 

但是,正如苏州赛睿信息总工程师杨伟杰在主题演讲《智能制造的几大关键技术实现及实践推进成熟度模型提升》中所警示的,热潮之下,企业对技术的运用最忌“跟风”,多数时候只会落到“花了钱却没带来预期成效”。也因此,在利用技术之前,他建议企业先考虑自身发展各阶段的需求,继而用合适的成本带来合理的效果。
 

图 | 苏州赛睿信息总工程师杨伟杰

 

技术突破前提下,关于工业机器人的2.0思考

必须得承认,眼下的工业机器人正处于一个上升发展期。

 

主题演讲《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生态运营中心总经理吴博表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87台/万人,按照保有量分析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有望达300台/万人。
 

图 |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生态运营中心总经理吴博

 

另外在融资上,在遭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的2020年,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未受太大影响,投资规模较去年增长13.5%。

 

可见,机器人又“火了”,疫情期间的表现更是让其在大众眼中大放异彩。难道,“机器人取代人”的时代已经来临了?非也。

 

正如吴博所说,即便机器人再“智能”,“有些基础性工作绕不过去,先有基础学科的发展、再跟着技术升级;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也需要一定基础,先有数字化、再到智能化。”

 

现如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依旧集中在汽车、3C等领域,但是在这之外,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场景开始能够用上“工业机器人”。只不过,这里的“工业机器人”并不是人们脑海中安装汽车的大家伙,而是一些轻型协作机器人。

 

近两年来,轻型协作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匹“黑马”,比如在2019年,当机器人整体市场收入多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时,只有协作机器人仍然在稳定上升。甚至有这样的说法称,市面上的协作机器人一经面世就遭到了各大企业的疯抢,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

 

虽然这一说法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体现出了协作机器人赛道之热。

 

而在今天的现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以及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新松高级工程师吕忠伟都带来了自己的见解。

 

骆敏舟所长在主题演讲《与人共融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中表示,传统工业机器人服务于品种单一,批量大,周期性强,生产节奏快的重负荷大规模工业品生产,市场中“缺少”适合制造业中小企业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兼之制造业中小企业用工成本快速增加,与人共融轻型协作机器人也就应运而生。
 

图 |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

 

“融入人正常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以与人合作交互、具备人的灵巧作业以及智能决策能力的机器人,是下一代机器人。”

 

另外,吕忠伟也在主题演讲《智能制造与机器人2.0》中指出,2.0机器人在决策能力、作业能力、交互能力有了大大的提升,需要对非环境结构怎么适应、行为技术跟人安全的协作机制、任务的执行方面怎么自主和半自主地完成初级角色职能、交互功能。
 

图 |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新松高级工程师吕忠伟

 

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安全”——以前的机器人讲究的是机器人自身的安全,但是今天的机器人要跟人协作,因为这个安全不仅仅是机器人的安全,它是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其他设备、机器人与人的安全,在2.0时代机器人的安全上升到新的高度。目前正朝着这方面走的就是协作机器人。

 

可以说,协作机器人的出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在智能的加成下,并不大的躯体有着极佳的灵活性,也为工业机器人的落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制造的下一步:稳

在以“新形势下智能制造突破点+前景预测”的圆桌讨论环节,面对国内致力驱动智能制造发展、推动国产化进程的诉求,以及国外的技术封锁等压力,行业专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盈峰投资南京基金副总经理陈春雷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工序化没有做到,因为很多的企业或者制造的场景还是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不要说机器人了,像普通的一些工业自动化设备可能对整体工序的提升都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场景打造去倒推提升的一个大的标题。从投资角度来看挑战更多在于核心的底层技术上面;从机会来讲,更多是在应用场景去做结合。

 

苏州赛睿信息总工程师杨伟杰指出,作为信息板块来讲,其实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我们要做自己独立的信息化总线,希望把这样的总线让它具备中国特色,这样就有机会把我们自己独立特色的总线打包成真正的输出,从而解决国外的卡脖子问题。

 

江苏省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产品研发总监卢钰认为,“国产化”这个问题在产品研发中也碰到了很大的阻力,无论是四年前的电机还是编码器产品,我们逐渐做替代,做国产的替代方案,给用户更多的应用空间。如果我们把机器人做到大概像一个手机或者一个消费产品的价格,我相信整个产品未来会有非常大的市场,会有很好的前景。

 

无锡埃姆维副总陈坤坤从应用层方面来探讨了国产化的挑战和机遇,他指出,挑战是在跟国外的一些品牌来讲,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引起的芯片短缺就造就了很多产品线的断裂,可能造成短期的供货问题。对于我们国内的一些产品线来讲的话,要加大投入芯片的投入,使得我们自己国有化的一些产品线可以快速的跟得上。机遇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再愿意去工厂工作,或者是去产线上面做原先的一些产品线,就造成了现在很多的工厂它会有缺工的现象。这对于我们的自动化产业来讲就是一个机遇,在很多工厂它会上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视觉来替代现有的人工去做这些事情。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主任张坤从平台集成商的角度对此话题进行了补充:“在这几年,我们发现整个国外品牌在中国制造领域占比还是比较稳定,而且还有点上升的感觉。实际我们国产机器人的本体/零部件都在往更多的产业应用去走,但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瓶颈。当前大家谈到‘国产化’,更多还是认为好像是一种被迫的行为,或者是大家对国产产品的信任度没有那么强烈。实际上一些企业和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上其实做的是非常好的,当前阶段感觉也能看得到国内企业的产品想走向高端应用,但还缺少一个行业给大家的信任,这个其实是比较关键的。

 

南京深视光点创始人兼CEO薛乐山表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可以补足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个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你怎么知道人家的强是强在哪里?你的强又强在哪里?但是强在很多时候是相对的。但是回归到今天的主题,我觉得所有的技术讲到底就是一个字,就是人。你怎么把人这件事情补足,从外面找跟内部培养,才有可能。从现在来看,整个局势还是相对乐观的,因为国内很多的一些精尖技术,其实有一些突破,但是全面性存在不足之处。怎么去认清现实,应该是下一步所有人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一件事情。

 

图 | 从左至右:镁客网科创服务总监朱丹丹、嘉宾盈峰投资南京基金副总经理陈春雷、苏州赛睿信息总工程师杨伟杰、江苏省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产品研发总监卢钰、无锡埃姆维副总经理陈坤坤、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可靠性研究中心主任张坤、南京深视光点创始人兼CEO薛乐山

 

对于行业该如何实现突破、进行"自救",接下来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投资逻辑,圆桌嘉宾们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总结来看,6位圆桌嘉宾都着重强调要足够坚持、足够稳定,并与优势产业链结合。


关键字:机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松机器人  工业4  工业自动化 引用地址:智能制造下一步该如何走?

上一篇:编写plc程序的心得
下一篇:黑天鹅没走 灰犀牛又来了?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