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大热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到底是什么?听专家说

发布者:考古专家最新更新时间:2021-04-20 来源: eefocus关键字:碳中和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均、能均、近零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更多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提法进入大众视野。

  

那么,“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些新出现的名词会产生哪些影响?近日,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请他们解读这个对大家来说相对比较陌生的领域。

 

  

“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

绿色经济才是人类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碳达峰”和“碳中和”事业。

  

所谓“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年总量的排放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等方式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也就实现了“碳中和”。

  

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人认为,既然2030年才到‘碳达峰’,那近十年可以尽可能地多排放。这种观点肯定是错的。”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庞小兵多年从事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研发,他告诉记者,“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对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越有利。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在准确探明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研发能力和网格化密度。

  

庞小兵解释,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监测分为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卫星识别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颜色”——太阳光经过空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对红外光有吸收作用。科学家则可以通过吸光度的强弱,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浓度。有了这些数据,就能绘制一张张二氧化碳分布的动态全景图。“如此一来,我们还能掌握全球的二氧化碳分布状况,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卫星遥感是比较粗略的,想要获得更精确的监测数据,还得靠分布全国各地的大气本底站进行地面观测。例如在杭州临安就有一个区域大气本底监测站,通过对区域的长期观测得到二氧化碳日常排放的准确数量,为研究、评价和预测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科学依据。“国内的大气本底站数布点相对还比较少,网格化密度不够高,是二氧化碳监测精准度提升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庞小兵说,目前我国虽已大范围应用CEMS(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大气污染物,但碳排放监测系统仍未大规模应用,甚至处于发展初始阶段。他的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资助下已经成功研制出基于激光技术的国产化温室气体高精度测量仪器,并在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大气本底站进行应用。

  

减少碳排放,给地球“减负” 

根据目标,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专家看来,实现“碳中和”需要同时做好“加减法”——“减法”就是要切实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法”就要大力增加碳汇。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有两个经济领域的新名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碳均”和“能均”。在解释这两个新术语之前,先讲一讲大家比较熟悉的“亩均”概念。

  

“亩均”原本是农业术语,一般是指单位面积(每亩)的产量;后来,在工业领域也引入了“亩均”概念,用来表示单位面积(每亩)的GDP、工业增加值、税收、污染指数等。我省率先提出“亩均论英雄”概念,以亩均产值、税收等作为对工业企业效益考核评价的指标,并根据亩均产值、税收等作为企业能否入园落地、能否享受相应政策优惠的标准,其目的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倒逼企业走内涵发展道路。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吴伟光介绍,“亩均论英雄”重点考察的是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最初并没有将万元GDP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列入其中。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能仅仅关注产出效益,更加需要关注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这就出现了两个比较新的概念:“碳均”和“能均”。

  

通俗地说,“碳均”是指万元GDP所产生的碳排放,“能均”是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和“亩均”相比,“碳均”和“能均”不仅仅关注单位土地产出效率,同时要求降低万元GDP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对企业来说,今后除了要算经济效益外,还得加上一笔“能源账”,也就是要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吴伟光解释,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各地政府各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单位产出的碳排放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水平,接下来“碳均”“能均”指标将有可能纳入“亩均论英雄”考核指标体系中,这将对企业绿色环保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德清县中能热电有限公司是湖州市第一家热电企业,近年来一直在探索低碳发展。总工程师戴国明告诉记者,旗下中能环境公司去年引进污泥干化处理处置焚烧项目,污泥通过设备干化后,进入锅炉焚烧,最终可以实现污泥变电力及热能。据计算,引进该项目后每年可节约19000吨标准煤,公司全年碳排放总量下降8.11%,全年碳排放减少8万多吨。

  

今年开始,国家电网丽水公司通过“错峰发电”“虚拟电厂”等手段,积极节能减排,助力“碳中和”。所谓“虚拟电厂”,顾名思义,这是座看不见的电厂,既没有厂房也没有发电机。虚拟电厂聚合了丽水境内55万千瓦库容调节水电站和45万千瓦下游径流电站,形成了相当于一个百万千瓦级的“超大号电池”。当电力系统出现供需不平衡时,“虚拟电厂”可以借助调控平台,快速分析计算各个水电站的运行情况,并发出“错峰发电”的指令。相较传统调峰方式,这种基于“虚拟电厂”的“错峰发电”技术手段,避免了资源浪费,还能减少发电的煤损耗。

  

吴伟光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要实现“碳中和”,未来重点需要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做出全面的调整,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奠定基础,政府要尽快建立企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准入制度,制定出台绿色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则应该尽快推进技术改造与创新,建立绿色综合绩效财务制度,实现高效、低碳、清洁发展。

 

  

增加碳汇,助力“碳中和”

而增加碳汇,是实现“碳中和”另一个重要的途径。碳汇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主要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有研究表明,2010年至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经过测算,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亿立方米,相应地可以多固定1.6亿吨二氧化碳。可见,植树造林在助力碳中和方面是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杭州临安区太湖源镇上阳村重阳坞,有一片334亩的“碳中和林”。2017年3月,这片特别的树林种下了27722株红豆杉、银杏、浙江楠、栾树、无患子等珍贵树种,用于抵消G20杭州峰会排放的6674吨二氧化碳,以实现G20峰会零排放目标。

  

“碳中和林”对不少人来说很陌生,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生态补偿办法,主要目的是通过造林的方式中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据悉,G20杭州峰会碳中和林项目,抚育管护期20年。栽种的树种既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和观赏性,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业内人士测算,这片林子在20年里将累计增加碳汇6680吨。除了能完全吸收G20杭州峰会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帮助峰会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还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在探索通过“碳汇”实现生态价值机制。在专家眼中,森林除了传统的木材等经济价值以外,还有之前并没有得到重视的固碳价值。“可以尝试‘山海协作’模式,发达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欠发达地区的碳汇,从而达到区域层面的‘碳中和’,如此一来,发达地区可以通过购买碳汇弥补本地区的碳赤字,欠发达地区则可通过出售本地区的碳盈余,获得经济收益,实现经济价值,这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可行路径。”吴伟光建议。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也提到了碳汇。“若在建立碳市场的基础上,出售乡村碳汇产品,可以开拓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沈满洪解释,如果碳汇和碳排放权均可进入市场交易,均可转化为经济价值,就能把乡村固碳的生态植物变成指标,卖给需要减排的企业。一方面实现碳中和,另一方面带动乡村农民增收。

  

在沈满洪看来,开发碳汇产品之前,还要做好一项关键工作:建设碳市场。“这一市场可能是与黄金市场、石油市场、期货市场相提并论的市场。这个市场若能建立起来,那么农民就有动力,想方设法来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木积蓄量。”沈满洪说,这样一来碳汇功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增长了,生态产品价值也实现了。

  

这对拥有大量森林碳汇的地区来讲,既是一种激励,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换提供了新路径。


关键字:碳中和 引用地址:时下大热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到底是什么?听专家说

上一篇:中国智能制造,未来将会是什么样?
下一篇:永磁变频电机工作原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8 10:45

宿迁时代《百兆瓦时长时储能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研究》入选 2024年度江苏省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拟立项目公示
  10月10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示2024年度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拟立项目。其中,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百兆瓦时长时储能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列。   以下为原文 2024年度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拟立项目公示   根据《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操作规程》和《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经组织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厅长办公会审议等程序,   现将2024年度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拟立项目名单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时间2024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向我厅书
[新能源]
中和目标下,浙江推进集成电路等再造提升
近日,浙江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高质量的低碳工业体系。 其中,包括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低碳高效行业、改造提升高碳高效行业。 在大力发展低碳高效行业方面,浙江将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化工、现代纺织和服装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的基础再造和提升。加快发展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绿色低碳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
[手机便携]
兑现“中和”目标,能源数字经济要加力
来自权威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来自能源活动。因此,降低能源活动的碳排放量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 当前,能源革命正在与数字革命走向深度融合,数字化成为能源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各国纷纷加快在能源领域推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积极探索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作为数字经济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应用,能源数字经济通过在能源的生产、消费、传输、运营、管理、计量、交易等环节和链条进行广泛应用,将能够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能源数字经济是碳减排主要路径 在能源生产环节,大
[新能源]
时下大热的“”和“中和”到底是什么?听专家说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均、能均、近零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更多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提法进入大众视野。    那么,“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些新出现的名词会产生哪些影响?近日,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请他们解读这个对大家来说相对比较陌生的领域。    “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 绿色经济才是人类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碳达峰”和“碳中和”事业。    所谓“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
[嵌入式]
时下大热的“<font color='red'>碳</font><font color='red'>达</font><font color='red'>峰</font>”和“<font color='red'>碳</font><font color='red'>中和</font>”到底是什么?听专家说
最大支持1.6倍直流超配!英威腾逆变器助力江西鹰潭试点园区5.6MW光伏电站高效启航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同样也是碳排放大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1%。为促进园区节能减碳,近年来相关部门多次出台工业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政策,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鹰潭高新区(二期)5.6MW光伏电站 能源升级 低碳环保 鹰潭高新区是江西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为实现园区“碳达峰”目标,为江西省乃至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有益模式和典型经验,近年来鹰潭高新区大力推进能源、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低碳化改造,在园区内学校、工业厂房的屋顶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鹰潭高新区(二期)5.6MW光伏电站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此前,英威腾光伏参与的鹰潭高新区(一期)6.8
[新能源]
肇庆高新区打造试点园区,首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建成
在广东百汇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旁边,一个小型储能电站刚刚建成,待验收后即可投用。这是肇庆高新区首个建成的用户侧储能电站。作为肇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肇庆高新区企业密度高,用能需求大。今年,肇庆高新区以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智 ...
[新能源]
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四川广元实施方案印发
  2023年12月29日,广元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元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大风光等新能源资源配置统筹力度, 支持“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水火联营项目建设 。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 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 ,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职业院校加强新能源、 储能 、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校企联合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引进培养低碳领域高端人才及团队。   强
[新能源]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6GWh!《江苏省印发实施方案》印发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表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6GWh!   以下为原文
[新能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